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6章 三百二十五,五蘊皆空

而在這屋內,坐於角落的王藹未發一言,只用那雙細小的眼睛死死看向說話的那群人,默默的把這些人的名字和他們今日所說的話都記在腦內。

……

“王家,身為四家之一,為爭權竟不惜將醜態露於外人之眼中,皆因一個‘貪’字。”

左玄一搖了搖頭,將雜思拋盡,再而重新看向身前的厚重大門。

這裡便是王家家主和吳曼之所在了,負責帶路的人將左玄一送至此處便先行退去,似乎是得了命,不可擅自靠近。

咔!

人一至則門便開,位於其內的人似乎早就感受到了左玄一的到來,待其靠近的瞬間便驅炁推開大門,也顯露出門後的景象。

一桌,無椅,對坐的兩人和簡易的清茶,唯此而已。

“你要找的人到了,昨夜的討論可否繼續下去了?”

王家主舉起茶杯飲上一口,動作自然,聲音平緩,似乎只是在跟老友閒聊,任誰也看不出坐在他對面的是和王家有血海深仇的全性妖人。

而吳曼則是闔上眼,輕輕點頭。

“自無不可,我在來時便許你三日對談,談盡則結命於此,昨夜談的是破得無明之法,不涉及旁人,只需你我便可。

而今日要談五蘊,卻不得不找來此人,是以我才說其未至則談不得。”

這二人不知受何影響,談起話來彎彎繞繞,大意便是吳曼主動撞進王家,被王家用殘忍手段折磨了一個時辰後等來了王家家主。

二人聊上幾語後,這位家主便跟中邪一般入了迷,與吳曼談理而不止,待得今早破曉之時,妙語不斷的吳曼卻忽而不發一言,只道聲:

‘三日後我將坐化於此,玄一不至則對談難以繼續’。

這才有了王家人滿城找左玄一的那一幕。

而無明和五蘊皆為佛教術語,無明,即是一念無明或無想無明,通俗來講便是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各般妄念生成的執著所困。

因為執著於虛無的念頭,所以便會產生種種虛偽,若要破得無明,則需透過事物的種種表象,直得絕對的真實。

依左玄一所想,吳曼之所以自號莫明居士,便是破不得這無明之牢,而吳曼之所以能和梁挺走得近,也是因為他們二人身上有著相似的迷惘。

與無明相對,照見五蘊皆空則是一種摘得極果的境界了,五蘊即為色、受、想、行、識,眾生由此五者積聚而得以成身,照見五蘊皆空則是悟透這構成眾生的五者都為虛無,破得萬妄而心緒盡空。

說起來都是簡單的道理,但認不認可,認可後又當如何達成卻無一定論。

“所以,你要找我是與梁挺的死有關?”

左玄一隨意的坐在他們二人身旁,而後抬頭看向吳曼的眼睛,那是一片好似星空般幽遠的深邃,色溫而眸清,與神瑩內斂一般靜謐,但卻又與之截然不同。

那是囊括了眾多而又捨棄了眾多的靜謐,望之即令人心緒平靜。

吳曼雙眼半闔,毫無避諱之意。

“是,卻也不盡然,梁挺死於誰手都為因果報應,但死於你手卻有些不同。”

他用那雙仿若涵括世間萬理的眼眸盯著左玄一看了一會兒,面上平靜依舊。

“你,未有因果之說。”

左玄一眼皮微抬,對吳曼能看出自己身上的些許異狀這點也不感意外。

無蘊皆空和三尸盡斬,雖出處不同,達成的方法也不一樣,但本質上都是一種境界,世間萬法歸於同理,修為高者可以用更高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

不過,吳曼是否成佛左玄一不知,也不甚在乎,他只想來此見識下修行路上的另一種境界。

而初一接觸下來,左玄一對吳曼的感覺便是“靜而近空”,比之先前那位動輒便狂開殺戒的莫明居士要平穩的多。

但目前來看,若只是話語玄乎些的話還卻尚且不具備令王家家主性情大變的能力。

思及此處,左玄一又瞟了眼淡然抿茶的那位王姓家主。

王善,當任家主,也是王藹的父親,為人處事頗為圓滑,但內裡卻始終憋著一股壞,算計天算計地,無時不刻的算計著他能接觸到的任何人。

這樣的人,在面對曾經殺了王家數名長輩的吳曼,若無什麼變故是斷不可能與之平靜相處的。

感受到了左玄一的視線,王善放下手中杯具,對著左玄一輕笑一下,眉間盡是瞭然。

以左玄一如今的眼力,能看出那笑容中未含太多雜思,只是率性之笑。

“想來玄一你進來前也已經見過我那幫同族了吧,對他們的感覺如何?

呵,不說我也知道……貪,而被眾欲所困,忘乎生之本意。”

王善笑著擺手,好似早已脫離出那般低階的趣味,儘管就在昨天他還大放厥詞的與王藹談論著貪盡萬財之事。

“他們應該對你說我是被妖人用手段所擾,這才願意接納吳曼,與其對談的吧?

其實並非如此,我從未忘記吳曼所做的那些事,也明白身為當今王家的家主應當做些什麼。

但僅與吳曼對談一夜我便明白了,他已然步入空境,我大可同對付其餘那些王家的敵人一樣,用血和鐵來令其慘嚎,用傷和痛來令其懺悔。

但那又有什麼意義?一個已然是空殼的人又怎麼會對這世間眾事做出反應呢?”

似是回應,一旁的吳曼亦低眉輕語。

“此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其乃小乘佛道之中的極果之境,意為:

我這一世的人生和煩惱都已盡數了結,我所追求的清淨修為也已盡數完成,需要做的事都已做完,煩擾世俗的諸般孽緣心債也已皆盡擺脫。

塵緣已盡,不需再受六道輪迴之苦,無必再得因果之困。

自其身前一尺之境,只留清淨與虛無,好似與那外面的不盡喧囂徹底隔離開來。

說來可笑,自這自詡正道的王家之中,最接近平靜通透之境的,竟是個全性妖人。

卻是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