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救的那家人到底是個什麼情況,除了爺爺,姚家其他人一概不知。
姚倩帶著兩個妹妹到了外公家,還在想著,沒有千日防賊的,二嬸這個樣子,一看就是還有小動作。現在父母不在家,她得好好想想,怎麼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事。
蘇外婆看出來了:“倩丫頭,你想什麼呢?外婆看著,你這一腦門官司啊。”
姚倩喊了聲外婆,又當著外公的面說出來:“爺爺以前救過一個人。這個人現在發達了。他家有個比我大的兒子,可能想跟爺爺做親家。二嬸估計眼紅這個親事,我覺得二嬸,有點怪怪的。”
蘇外公自己卻閉著眼睛,掐著手指,沒多久開口說道:“等老二回家再說。”
這句話,聽得蘇外婆心頭一跳,別人不瞭解老頭子的話,她可太瞭解了,這個話,說明裡面有事情,需要老二親自出面處理。
那這就不是小事了。難道倩丫頭真會遇到什麼事?
蘇外婆忍不住問:“倩丫頭不會有事吧?”
蘇外公很鎮定:“放心吧,不會有事。”
姚倩忍不住問:“外公,不是說‘算人不算己’嗎?我這個事,怎麼能看出來?”
蘇外公:“大的命運軌跡不容易看。這個事,是個單獨的事,用梅花易數算一下能看到。你也說了,這個事有前因,說明已經發生了,或者正在發生,那麼就能算出來了。”
姚倩聽到這裡,還是不懂,她現在能用梅花易數得出卦象,卻不知道外公怎麼算出變化來的。
蘇外公也知道外孫女的疑惑,又說道:“丫頭,不用著急,你現在連大門還沒入,早著呢。”
看到老伴兒的表情,蘇外公安慰:“不用擔心。那邊確實有心思,遲不過今天晚上。”
蘇外婆生氣:“就這麼著急?”
蘇外公:“蘭兒他們兩口子出門,誰知道什麼時候回來。旁人怕他們回來了,就來不及了。放心吧。不會有事。讓老二處理。”
蘇小舅去大隊上工了,還沒回來,他的工作關係原本在糧站,被攆回家來,工作關係還在原單位,只是村裡看他無處掙工資,便特意給他個掙工分的機會,讓他在大隊倉庫幫著整理漁網。
這個活可不輕鬆,那些漁網上,都墜著鉛坨子,重的很。
蘇小舅這樣幹活,一天能掙幾個工分,有時候多,有時候少,全看當天出去的漁網多少。
一般蘇小舅也就頂多幹上半天。
不過蘇小舅不在家,還有蘇外公這個老爺子。
他便讓姚倩端個凳子坐到自己身邊,指點她背誦上一段話。
話分兩頭,卻說蘇懷蘭夫妻倆帶著兩個孩子,去了申城。
這一路上,毫無波瀾,很順利便到了申城。
上午在縣城坐上車,到達申城,已經是晚上七八點了。
也正好是下班以後。
還沒下車,蘇懷蘭就看到了蘇懷禮父子倆,正站在接人的地方,翹首找人。
蘇懷蘭有一年多沒見大哥,這次再見,就覺得大哥老了很多。
看著大哥白了很多的頭髮,蘇懷蘭也忍不住心裡發酸:“大哥,永辰,你們都來了。”
她又低頭讓兩個孩子喊人。
姚德業也喊了聲大哥,又對想幫他拎行李的永辰道:“永辰,東西不重,你小姑父常年在船上幹活,力氣大,這點東西,不用你幫忙。”
蘇懷禮面色帶笑,可誰都能看出勉強之意:“哎,我這把年紀了,看我做得什麼事……”
姚德業勸著:“大哥,這怎麼能怪你呢。”
蘇懷蘭也說:“我們來看看世面,長長見識。要不然這一趟也不過來了。爹在家裡,也惦記你們,我也就順便來看看。”
坐上公交車,他們一路到了蘇懷禮的家。
申城的房子緊張,只是蘇家老爺子不是普通人。
蘇懷禮夫妻帶著兩個孩子,剛去申城落腳那年,便由老爺子出錢,做主讓他們買了一個獨門獨院的二層小樓。
蘇外公當年也當著幾個孩子的面,把話說清楚了:“這算是提前分家,分給老大的那一份。家裡剩下的,下面幾個小的分,以後就沒有老大的份兒了。”
大兒媳章元榮,孃家早沒什麼人了,她在動亂年代嫁給蘇懷禮,兩口子關係融洽,她也打心底裡感激公公的深謀遠慮。
這二層小樓聽起來很大,其實並不是那種花園洋房,在解放前,也就是家境殷實的人家住的。
只有一個前院,院子不大,靠西邊搭了一個棚子,底下堆放著些雜物。這人坐在客廳裡說話,聲音大點,大門外都能聽見,可見院子有多小。
進了房門,一樓是客廳餐廳廚房,衛生間,外加一間臥室,這是蘇懷禮兩口子,預備著爹孃來養老,他們兩老住一樓,不用爬樓梯,當年特意選了個一樓帶臥室的房子;
二樓四間臥室,一個衛生間,其中一個臥室也不是正經臥室,申城人一般都叫亭子間,陰暗狹小,擱以前,是給家裡幫傭住的地方,現在用來堆放東西。
這個年代住房緊張,蘇懷禮一家三代六口人,住這樣的房子,那算是條件很好了。
當年申城解放,他分在轄區公安局,他的那批同事,分的可都是弄堂房子,幾口人擠一間房的,大有人在。
蘇懷蘭一家四口,進了大哥家,大嫂章元榮帶著兒媳婦孟安安,還在家裡收拾整理。
大哥家裡的孫輩,都已經有了兩個,一個比姚月大一歲,一個比姚月小一歲,都是男娃,調皮的很,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
大嫂在街道上班,那個廢品收購站的臨時工,就是大嫂章元榮給張羅到的。
進了門,一時間互相問候,大嫂和侄子侄媳婦,蘇懷蘭更是好幾年都沒見過了。
章元榮:“蘭妹,妹夫,飯菜都準備好了,我看著時間差不多了,都擺上桌了。”
兩個小孫子,大的叫豆豆,小的叫包包,連在一起就是“豆包”,老大出生的時候,那餓肚子的時節剛過去,家裡人都盼著,以後不再餓肚子,便委婉的起了個小名叫豆豆。
兩個孩子,此時都乖乖坐著,眼睛時不時盯著桌上的飯菜。
蘇懷蘭一看就知道,大嫂真心歡迎他們一家,連兩個小孫子,都一起餓著肚子等他們。
蘇懷蘭:“大嫂,還有侄媳婦,咱們也別客氣了,我們洗個手,趕緊吃飯吧。瞧兩個孩子給餓得,眼巴巴望著桌子,也不給飯吃,奶奶和媽媽不對,是不是啊,兩個小乖乖!”
她後面這句話是哄著兩個孩子說的。
章元榮忙讓兩個孩子喊人:“這是姑奶奶,還有姑爺爺。”
眾人認親結束,一家人總算是都坐了下來,吃上了晚飯。
章元榮又解釋:“永靜家裡住的遠,她說了,等到星期天再帶著孩子過來,看看小姑一家。今天趕不過來了。”
蘇永靜是大哥家的小閨女,早在荒年前結的婚,比她哥哥蘇永辰結婚還早兩年,一個孩子倒是比豆豆還大兩歲。
一時又說起家裡老人的身體。
蘇懷禮感嘆:“前幾年,幸虧家裡幫襯著換了些糧食,那些海鮮乾貨,真是幫了大忙。我們家還好,永靜婆家日子緊張,要不是貼補他們些東西,那幾年怕是過不去!”
蘇懷蘭忙說:“大哥,你這樣說,可就太客氣了。誰家沒個難處,自家兄弟姐妹說這些,就見外了。”
那邊孟安安招呼兩個孩子吃飯,又跟孩子介紹姚繼宗和姚月兄妹倆:“這是小叔叔,這是小姑姑……”
姚繼宗拉拉蘇懷蘭的袖子:“媽,我這麼小,就是叔叔了。”
蘇懷蘭笑:“我是姑奶奶,你當然是叔叔啊!”
蘇懷禮感嘆:“爹也是四世同堂,可惜啊,兩個孩子小,等他們再大點,就帶他們兩個回去,給爹孃看看。”
一頓飯吃完收拾好,蘇懷蘭將帶來的禮物交給了大嫂,這才坐下來說話。
姚德業搓著手,有些為難:“大哥,我知道造船廠這個工作,是你費勁巴力買來的,要是我不去上班,這個錢也要不回來了吧?這個錢不能讓你出,我們自己來出。”
蘇懷禮擺手:“不用。這人還沒到崗辦手續,我這個錢也沒花出去。不用你們操這個心。”
蘇懷蘭又問:“在電話說不清楚,大哥,那這個事情,她爹要是不去了,你會不會把人給得罪了?”
蘇懷禮搖頭:“那算不上。這年頭工作緊俏,一個蘿蔔一個坑,我說了不要,多少人在後面排隊等著!人家跟我又沒仇,用不著非得揪著我不放。沒那事,放心吧。”
蘇懷蘭鬆了一口氣:“那就好。我就怕白白害了大哥。又想著電話裡說話不方便,爹就讓我們乾脆過來一趟,正好來看看你們。”
章元榮問:“廢品回收站的那個工作,蘭妹有什麼想法?這個啊,也是工作調動騰出來的,申城人愛講究,不是那家裡特別困難的,這種地方的工作啊,沒那麼搶手,我一看別人遲疑猶豫,我就給截住了。”
蘇懷蘭也是實話實說:“大嫂,我知道你跟大哥為我們操盡了心。可要是她爹造船廠的工作不去了,那他留在申城也不合適。更何況家裡還這麼多孩子。”
姚德業點頭幫腔:“懷蘭說得對,一家人就得在一處。分在兩處,孩子們也照顧不到,苦了孩子,大人掙再多也不合適。”
夫妻倆的話,意思很明白,既然造船廠的工作不接受,那蘇懷蘭也沒必要去幹那臨時工了。
章元榮在街道工作,這個回收站的臨時工,看起來得來容易,孟安安有點想討好婆婆,聊天的時候,像是無意間提起:這臨時工真不是隨便來的,是婆婆花了錢,買回來的!
蘇懷蘭也聽出來了:“大嫂!你看你,這個工作花了多少錢?這不能讓你出!”
章元榮也聽出來兒媳婦是故意說漏嘴,便也大方認了,一家人藏著掖著也確實沒必要:“蘭妹,要說這工作手續還沒辦,本不該花錢,可我在街道上班,這個崗位又歸街道管,我不能讓人說我守著便宜,自己先佔了!”
孟安安也幫著解釋:“這事我也知道,街道里面還搞了個競價呢!”
章元榮嗔怪的看了一下兒媳婦,又解釋:“沒到競價那個份上。申城本地人是真講究面子的,多數都看不上,也就我跟另一個大媽,兩人悶頭出價罷了!”
孟安安:“對,我說錯了。不是競價,應該叫‘投標’。媽出價高,就把名額給媽了。”
蘇懷蘭又是一通感謝。
姚繼宗有心,特意在旁邊插話:“大舅媽,這個臨時工,是不是隻能女人幹?要是男的幹成嗎?”
章元榮打趣他:“男女沒限制。這回收站的工作,也累不著,用不著大力氣,所以一般都找女同志來做。怎麼著,阿宗你有什麼想法?可惜你還太小了。”
姚繼宗想到的是表哥蘇永樂:“不是我,是我想到老家的小表哥。”
在老家的時候,因為蘇永辰很少回去,他們也就亂喊蘇永翰大表哥,蘇永樂二表哥,可現在真正的大表哥在面前,他自然叫蘇永樂小表哥。
蘇懷禮點頭:“永樂這孩子原本該去當兵的,只是……這畢竟是回收站的活。”
不管在哪個年代,這廢品回收站的工作,就是那收破爛的,這種工作,讓個年輕小夥來幹,能有什麼出息?
可姚繼宗總覺得,就一路出來坐車,到了申城街上見到的,他就下意識覺得,回收站是個好地方,可他自己年紀太小了,還得上學。
這肥水不流外人田,要是自己的小表哥在這裡,將位置佔住了,自己以後有機會過來,也能方便撿漏。
蘇懷蘭隱約猜到了兒子的用意,遲疑道:“永樂這孩子也有主意,要是讓他來這裡上班,也不知他願不願意。”
章元榮道:“要不這樣,蘭妹你明天就去上班,我錢給了,要是人一直不去報道,我怕別人有意見。咱們再打電話跟老家聯絡,問問永樂是個什麼意思。”
蘇懷蘭猶豫:“大嫂,我去上班合適嗎?我不能在這裡長住。”
章元榮嗔怪道:“急什麼,家裡孩子有爹孃幫你們照看著。你先去上幾天,上一個星期也行,等你回去前,要是永樂不想要,咱們就把這工作給賣掉!”
孟安安在旁邊幫著婆婆解釋:“小姑,臨時工也有人買的。也幸虧媽在街道,街道當時將名額給內部人員家屬,所以當時跟媽爭的,就一個人。”
蘇懷禮和章元榮夫妻倆,在解放前就到了申城,章元榮只跟別人說是家裡的小姑子。
別人根本不清楚蘇家的底細,他們也就模糊過去了。
姚德業閒不住:“那要是在這裡住幾天,三個丫頭在家裡,讓人不放心。”
蘇懷蘭想到一事:“大嫂,要不然這樣,我先去報道,上兩天,這兩天時間,看永樂怎麼說,要是他不來,就把這工作賣出去。”
章元榮無所謂:“行,就按蘭妹說的做。現在啊,這多少下鄉知青哦,你是不知道的,要是永樂看不上,這兩天時間往外賣,足夠了。我也虧不了。”
姚繼宗一聽親孃要去上兩天班,心裡興奮,盼著第二天快點來。
一家人分住兩個房間,姚德業夫妻倆帶著姚月住在一樓的客房,房間裡的東西都是新換的,以往蘇永靜一家三口回孃家,偶爾留下來,就住這個房間。
姚繼宗住在二樓,這間臥室,原本是兩個小外甥的房間。可他們年齡也不大,還跟父母住在一起。
申城這邊親人見面,其樂融融。
可老家這邊的事,卻讓人一言難盡。
這天晚上,姚家三姐妹從外公家裡吃完飯回家,小舅媽也一起跟著來了。
路上遇到別人問起,小舅媽也就大大方方說道:“姐妹仨在家晚上害怕,我來陪陪孩子。”
大家也都知道,姚德業兩口子出遠門,去申城了。
姚倩家裡一共只有兩間正房,也是分家前就住著的兩間房子。
正好兩間房子在東邊,分家後,靠西壘了牆,正好自成一個小院。他們又在南邊搭了一個小廚房,重新開了大門朝東,面向大海。
這東牆根下,大門北側,原本就長了一顆大樹,不知多少年了,一人抱不過來,也不知道怎麼的,當年燒爐鍊鐵,竟然沒被砍伐,倖存了下來。
這樹太大,白天正中午的樹蔭,都能蓋滿半個小院,可想而知,這樹有多壯觀了。
兩間屋,都在中間拉了簾子,一分為二,隔成了兩個半間,姚德業兩口子帶著姚月住了半間,姐妹仨住了半間。
姚繼宗在客廳後面隔出一個單人床的位置,算是單獨佔了一個小半間。
從姚繼宗的床鋪轉身出來,就是一家人平時吃飯的堂屋了。
夏天天熱,茅草屋裡面也熱,姐妹仨和小舅媽晚上擦洗後,圍坐在院子裡,吹著海風乘涼說話,沒多久就回了屋。
為了涼快些,這正房的屋門也沒關,只鎖了大門,跟很多人家一樣。
此時,夜色下,樹杈上的那個人,聽到屋裡沒動靜了,又等了一會,才從樹上慢慢爬下來。
這個人也很謹慎,下來後,又蹲在窗戶底下等了一會。
聽到徹底沒了動靜,他才將手上那張軟趴趴的紙,在外面又多裹了幾張草紙,然後掏出火柴,想要點燃……
只是火柴掏出來,他還沒打著火,卻聽身後傳來聲音:“有人放火啊!”
那人大驚失色,發現身後的大門,不知何時敞開了,門口還圍著好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