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紀委專案組調查陳華一案中,陳華供出:他任中央巡視組副組長時,一次就送6000萬元現金給他的南粵省副省長,就是李志庚。
省紀委書記及時在省委常委會議上把此事作彙報。當時李志庚不是省委常委,只是擔任省政府的副省長,所以沒有參加省委常委會議。
常委們一致同意,立即成立專案組,對李志庚展開調查。洪宇天書記提議,由調查陳華案的專案組來接手對李志庚進行調查,這樣就便於調查工作的銜接,與會常委都非常贊同。
隨著專案組調查工作的逐步深入,李志庚被查出有存款2.8億元,房產540套,汽車132輛,黃金1260斤以及外匯等,涉案金額達到900億,令人難以置信。
李志庚無論從學歷、能力、貪腐力、破壞力都可排在貪官的第一位,是名副其實的貪王。
李志庚出生在南粵省興安縣的偏僻農村,祖上三代都是農民。幼年時,李家非常艱辛,曾經全家靠吃野菜才渡過幾年大饑荒。在他13歲那年父親就因病去世,給他留下遺言:“你一定要逃出這窮窩!”
李志庚把父親的話銘記在心,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因此他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常年位居年級第一名。
因為學習成績優秀,李志庚高中畢業後就成了大寧鄉一間小學的民辦教師,這一干就是六年。雖然當小學教師,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要逃出窮窩的夢想。
國家恢復高考,使得像李志庚這樣的農家子弟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可面對大好時機,李志庚卻有些猶豫了,自己家裡條件太差,父親已經去世,家裡還有母親和弟妹需要照顧,考上或考不上都面臨巨大壓力。
後來,李志庚的兄長李耕給他吃了定心丸,他對李志庚說,你放心去考,上學的路費你就不用操心了,家裡一切有我!
其實,那時候百廢待興,大學生們真的很吃香,國家培養人才,每人每月都有錢糧補貼。不少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很少有娛樂活動,他們當中有不少人還能省下國家發放的補貼、寄回家裡貼補家用呢。
瞭解到相關資訊後,又有了兄長的支援,李志庚擺脫了顧慮,積極備考。由於當教師有充足的時間複習,再加上連續考了3年大學,終於在1979年高考中他考得較高的分數。
李志庚原本只想填報南粵師範大學,因為他當時的願望就是做一名留在縣城的公辦教師,但他這次高考的優異成績引起了全國重點大學吉林大學的注意,並最終被吉林大學調檔錄取。
一個月後,當郵遞員推著腳踏車把錄取通知書送來時,當時李志庚放暑假後正在地裡犁田。
當年的李志庚別說遙遠東北了,就連省城廣南市都沒去過。話雖如此,李志庚還是搭上了火車,前往3000多公里外的長春去唸大學。
吉林大學屬於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即後來的985大學,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併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吉林大學一直都是國內名牌大學。
李志庚不僅上了名牌大學,而且學的是國民經濟計劃專業,在那個計劃經濟時期,這個專業非常吃香。當時全國只有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和吉林大學有這個專業。並且,這個專業的畢業生根本不愁工作,這一切都讓家鄉的人們羨慕不已。
在當時,他也曾懷揣夢想,至少先改善自家生存狀態,繼而改善家鄉的生活面貌,其它的宏偉藍圖還沒有構建。
多年後,李志庚前面兩個夢想都實現了,他不僅“超額回報”了自己的哥哥和其他家人,也在大寧鄉出現了多處東冠市企業捐贈的建築,讓老鄉們分享了他做大官的榮耀。
因為是熱門專業,李志庚所在的班一共有40名同學,其中有38名畢業後都被分配到京城的國家部委任職。
按原計劃,李志庚應該分配到國家計委物資儲備局。不過,李志庚不想遠離老家的母親,於是申請選擇去了離家不遠的深海市工作。
現在的深海市已經是一線城市非常繁榮了,但在1983年,深海與京城還是差別太遠,僅屬於一個待開發的地區。因此,帶著眾人不解的目光,李志庚選擇了深海市並提著他那裝滿書的破木箱,啟程回了南粵。
李志庚於1983年7月到深海市計劃局綜合計劃處報到上班,從計劃處的科員、副科級、正科級、副處長一直幹到計劃處處長。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對於這樣優秀的吉林大學的高材生,他在深海市很快就得到了領導的賞識,甚至相繼被兩任深圳一把手相中,希望李志庚能當他們的專職秘書。不過,李志庚的直屬領導卻捨不得放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