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城端端正正地拱手施禮道:\"朱世伯!″
朱秀才也拱手道:\"朱小友莫要多禮!\"
楊遠山笑道:\"前輩,請坐!\"
朱老秀才道:\"謝主人家!\"
然後大家一起落坐。
楊遠山笑道:\"朱前輩,想必宋里正已給您老說過了,不知您意下如何?\"
朱老秀才道:\"我跟這位朱小友很有眼緣,可以考慮。
不知朱小友怎麼說?\"
朱城笑道:\"我跟朱世伯一見如故,願尊前輩為伯父!\"
眾人圍繞著朱城落籍,買房產又商談許久,訂出應對措施,然後朱城便跟朱老秀才去接收房屋。
兩人告辭出門,一路西行,約有七八百米又往南一轉,便見一廣亮大門。
門上銅釘十八顆,門前門當乃是一對書箱石,彰顯著這家是詩書傳家。
進門一看,一條直道一通到底。
轉身進入東跨院,三間正屋,各有廂房兩間,這便是朱老秀才自住之地。
然後是西跨院,也是三間正房,各有廂房兩間。
正門再往裡走,也就是兩進深的院子,迎壁牆安在此處,迎壁牆後是正房五間,各有廂房三間。
朱城見了,點了點頭,這房子甚合心意,不煩瑣,挺簡潔。
朱城笑道:\"伯父,平時只你一人過活?\"
朱老秀黯然傷神道:\"現在就我一人了。\"
朱城嘆道:\"以後,就咱們相依為命了。\"
朱城推開正房門,迎面是客廳,正中八仙桌,挑山幾,太師椅,兩邊各有一對太師椅,茶几。
兩邊各有一間臥房,只不過沒有鋪蓋。
想來那些瑣碎東西都讓老秀才賣了。
既然決定暫住青州,朱城便讓那兩個馬車伕回京,並帶回去一封信。
三天後,朱城,齊山,唐七拜別楊遠山夫婦,正式入駐朱老秀才府。
朱城齊山住東臥室,唐七住西臥室,室內鋪陣嶄新,都是新買的,又到人販子市上,請了一對四十多歲的夫妻一家人,安置在西跨院,到家裡打掃庭院,洗衣做飯。
這一家人,男的四十多歲,女的卻只有三十多歲,一個十二歲的丫頭,一個五六歲的小子,剛從鄉下來,欲在城裡謀生活,找了幾天工,也沒找到。
正在絕望之際,碰到朱城唐七他們到人市上請幫工,唐七見小丫頭可愛,便動了惻隱之心,把他們請來了。
宋里正又說合了一家大財主八十兩銀子賣了十五畝地給朱城。
這樣,一家有田有業的讀書人家的人設便樹起來了。
朱老秀才聽聞朱城欲要讀書取功名,便有心考教一番,結果一試便知,八股文一竅不通,詩詞歌賦也是七竅通了六竅,讓老秀才甚是失望,但偏偏朱城見識超群,記憶力更是起群。
老秀才便拿出三字經這等啟蒙書讓朱城背誦,朱城前世見過,也曾經教自家孩子背過,因此,拿過來誦讀了兩遍也便背的滾瓜爛熟。
齊山看的眼熱,這在前世都是爛大銜的東西,雖然背不過全篇,但其中有些段落卻是耳熟能詳,因此齊山也誦讀了兩遍,沒想到也毫無阻礙的背了下來。
這一下把老秀才驚呆了,這差不多過目成誦了,自已背三字經的時候背了幾天?捱了多少打?
於是又找出幹字文讓他們背,又是第一遍磕磕絆絆,第二遍過目成誦,這一下把老秀才喜的抓耳撓腮,喜不自禁。
古人說得賢才而育之,而老秀才卻一下得了倆。
自此老秀才便悉心教導朱城,齊山,並對朱城齊山道:\"今年是丑年,明年是寅年,正是開童生試的年份,我給你兩人報上名,你們去考考試試,憑你們的進步速度,我料問題不大。
你們的見識夠了,所差只在文筆上,我取幾份往年高中的試卷,你們仔細琢磨琢磨。\"
朱城齊山相視一眼,這有人引進門和盲人摸瞎象真是姐差極大,而且他們並不知道,就是考個童生也得五個生員聯名保舉才行,並不是野路子你想考就可以考的,而有了老秀才,這一切都不成問題。
老秀才自去縣衙備案,找人做保不提。
兩人拿出老秀才找出的往年高分卷,仔細研讀,雖是童生卷,卻也是真有真知灼見,並非是後世所說的腐爛八股的意思。
古人還是很聰明的,就是讓你在限定的格式,時間,字數內寫出完整的文章,用起承轉合來表達你的思想,展示你的治國方略。
朱城和齊山分別用這種方式寫了幾篇文章,等老秀才回來給他們看看。
而唐七這幾天一直跟僱回來的小丫頭在一起,真稱的上是形影不離,看的出唐七是在教小丫頭練武,也不知是好是壞。
楊凌也常來拜訪,見朱城和齊山也開始學習八股文,因此手癢癢,自已也做了一篇放入他倆的文章中。
日落西山的時候,老秀才回來了,由於朱城和齊山的毛筆字很醜,因此這次由楊凌執筆抄寫了這五篇文章,放在老秀才面前,看老秀才如何評判。
老秀才誦讀以後,抽出兩篇來道:\"這兩篇見識超卓,氣度恢弘,但行文不順暢,似是初學,這兩篇剛強激烈多從兵家角度出發,立意也不錯,這也是初學,行文生澀。最後這一篇立意高遠,但不脫孩童稚氣。\"
三人面面相覷,真是佩服至極,雖然老秀才一直沒考上舉人,但他考了幾十年的眼力卻是有的!
楊凌一直看不起老秀才,只覺得這老傢伙考了一輩子還是個秀才,自已十歲就考中童生,乃是全縣的神童,若不是被擄,今年春天就會誕生一個十一歲的秀才。
今天聽了老秀才的點評,只覺的老秀才眼睛真的毒辣。
老秀才道:\"我已將你二人履歷報到縣衙,也給你們找好了保人,明年二月你們即可去參加童生試,不管中不中先試試,你們也好對考試有個數,這對你們以後的成長有好處。
楊凌和齊山最多考中秀才,你們再怎麼有才,考官也不會讓你們中舉的!\"
齊山和楊凌不解地問道:\"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