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公元前2027年----公元前1600年)

A,政治制度:王位世襲制

B,制度特點:

1,傳子

2,自夏朝開始,世襲製作為一種君主的傳承製度,被後世沿用。

二、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A,政治制度:

1,王位世襲制

2,中央官制:設相和卿士

3,地方官制度:世襲的方國首領(伯、侯)

B,制度特點: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C,制度評價:因為沒有固定的傳承模式,容易造成政治階層內部不穩。

補充:

1,夏商時期,社會生產力落後,因此許多自然現象如地震、雷電等無法得到科學解釋。

2,統治者為了便於統治人民,將無法解釋的現象歸結於鬼神的力量,用以從精神上加強對人民的控制,占卜之風盛行,比如甲骨文最早的作用就是用於占卜。

3,因此在夏商時期,王權具有神秘色彩。

【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前771年)

政治制度:

1,王位世襲制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2,分封制

實行分封制的原因:

(1)西周的疆域面積空前擴大,周天子加強自身統治的需要。

(2)西周社會生產力低下,建立的仍然是以刀耕火種為基礎的奴隸制度,天子是全國土地的所有者,為了方便統治需要透過設定各階層的奴隸主進行管理。

分封物件: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後代

分封內容:土地和人民

爵位:諸侯

諸侯義務:

(1)替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

(2)諸侯權力:

行政權:向下分封、設定官員

財政權:徵派賦役(賦:賦稅。 役:兵役、徭役等)

軍事權:建立武裝

評價:

積極:

(1)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封建等級(封建:分封建國)

(2)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的格局,加強了西周的奴隸制統治。

消極:

諸侯掌握行政權、軍事權和財政權,自身獨立性強,成為土地和人民的直接管理者,這為往後諸侯威脅中央,削弱天子權力埋下禍根。

宗法制:

制度特點:

1,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

(拓展:中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其中正妻一人,與丈夫建立的是法律保障的平等夫妻關係,因此正妻所生之子稱之為嫡子,第一個兒子稱之為嫡長子 。 嫡子都具有繼承權力、財富等權力,但嫡長子具有優先繼承權。且妾為丈夫的私人財產,所生之子稱之為庶子,權力地位遠不如嫡子,長時間內不具備繼承權。 故古人稱之為長幼有序,嫡庶有別)

制度建立原因:吸取前朝教訓,避免出現統治者集團內部不穩定的情況。

2,大宗小宗

(1)周天子為天下大宗,所有貴族在周天子面前都為小宗。

(2)在諸侯封地內,諸侯為大宗,卿為小宗;在卿大夫封地內,卿大夫為大宗,士為小宗。

(3)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奴隸主,既是國家、封地內的大宗,同時也是宗族之內的大宗。

制度評價:

(1)保障了統治階層內部的穩定,促進了王權傳承的穩固。

(2)深刻影響了後世的中國傳統社會,對宗族觀念的形成起到推動作用。

禮樂制(貴族日常行為規範):

作用:

①明確貴族的身份地位

②規範人們的日常行為

案例:關於各個等級對死亡的稱呼

天子--駕崩、諸侯--薨、卿大夫--卒、士--不祿平民、奴隸--去世

5.農業制度:井田制特點

①西周時期社會生產力低下,所能開發的土地有限,且大部分集中於平原,因為土地劃分規整如同井字形,因此被稱之為井田。

②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國家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因此土地實際屬於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6.總結:

西周時期的各項制度以血緣為紐帶,分別在政治、經濟、文化、日常生活等領域加強對國家和人民的控制,共同構成了西周的統治秩序,因為制度健全,西周成為中國奴隸社會發展的頂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