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章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導語:生產力決定生產方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一、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階段: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二、原始社會:

【一】農業:

1.農耕型別:刀耕火種(原因:社會生產力低下)。

2.農業結構:遷徙農業。

3.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權屬於氏族公社(集體所有)。

4.評價:這種型別的農業生產,最重要的是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抵禦天災人禍。

【二】政治:

1.政治結構:部落聯盟。

2.政治制度:禪讓制。

3.制度特點:傳賢(傳給有能力的人)。

原因:部落聯盟首領的選擇,率先考慮的是個人能力(是否擁有帶領人民抵禦天災人禍、解決溫飽問題的能力)。

案例:堯舜禹的禪讓。

【三】農業發展:

耕作制度:刀耕火種。

進化特點:掌握開溝排水、除草培土、用雜草漚制肥料、治蟲滅害等技術。

結果:

1,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提高了農業生產技術;

3,農業型別:定居農業。

------------------------

二、奴隸社會:

背景:

1,社會生產力的提升。

2 ,土地連續使用率提升。

3,從遷徙農業逐步轉向定居農業。

表現

1,部落出現剩餘財富。

2,剩餘財富的分配權掌握在部落首領手中,部落逐步出現以首領為核心的統治階級和以普通人民為基礎的被統治階級。

3,統治階級為進一步控制人民、掌握剩餘財富分配、鎮壓人民的反抗,逐步建立軍隊、制定律法、設定監獄,國家暴力機關出現。

4,國家暴力機關出現,早期奴隸國家誕生。

進入奴隸社會的原因:

1,社會生產力總體處於低下狀態。

2,刀耕火種的耕作制度並未發生根本性改變。

3,統治階層必須保證財產源源不斷的被創造,因而導致部分人民失去自由,被強制性的進行勞動。

4,失去自由的勞動力,統稱為:“奴隸”。

代表朝代:夏朝、商朝、西周

1,政治制度:王位世襲制。

2,制度特點:內部傳承。

原因:統治階級為了始終掌握權力,必須保證權力始終在統治階級內部傳承。

------------------------

農業:

1,耕作制度:刀耕火種(開溝排水、治蟲滅害、除草培土、嘔制肥料)

2,土地制度:井田制(西周)

3,土地所有權:土地屬於國家(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