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退朝後,早有家人報入相府,稱翁婿二人同朝為相,滿門歡騰慶賀。酈明堂回到房中,夫人素華祝賀道:“真是難得,小姐年紀輕輕就拜相,這在古今都是罕見的。”酈明堂卻搖頭道:“這不過是逢場作戲,一場春夢罷了。但朝廷如此隆重其事,愈難改裝,這真是如羊觸藩籬,進退兩難啊。”
且說榮發的家人勸他道:“堂官您如今如此富有,應當娶一個嬌美的妻子。”榮發卻回答說:“我常見年輕男子娶妻後,多損耗了精神。我立下誓言,要等到三十歲才娶妻。”眾人聽後都笑他誠實卻不懂變通。
終於,行聘的吉日到來,聘禮極為豐盛,玉樹珠寶緞綢一應俱全。梁、孟二人親自押送,音樂響徹雲霄,炮聲震動大地,來到尹府。老王父子、尹上卿熱情接待,備下美酒款待來使。回贈的聘禮也是珠寶等物,送入皇宮後,太后賜宴,男女雙方各自贈送媒禮。
到了三月二十六日,百官前來慶賀。尹太君親自送女兒上轎,並囑咐她成為皇后後要謙恭寬柔。兩位大臣親自迎接,全副鸞駕出動。花炮震天,隊伍來到東華門,然後直達昭陽宮。官娥內監扶新娘上大殿。贊禮官高聲唱禮,新娘先朝拜太后,後朝拜天子。隨後皇帝走下座位,與皇后一同參拜天地,然後送入宮房,共同享用合巹宴。金霧殿內大宴群臣,直到日暮才散席。當夜,帝后共結連理,金童玉女歡聚一堂,自然是恩愛深厚。
次日,各宮妃嬪紛紛前來朝見皇后。此時皇帝因國政有酈相輔佐,大小事務都由他處理,皇帝得以閒暇。然而皇帝一連多日貪戀新婚之樂,甚至不去臨朝和其他宮殿,連續六日沒有上朝。皇后進諫道:“宮中妃嬪眾多,陛下應當雨露均霑,妻妾輪流陪伴,才能避免怨言。陛下也應當日日上朝處理國政,以免外臣誤解臣妾嫉妒迷惑天子。臣妾若有此等過錯,罪責不小。”皇帝聽後大喜道:“你如此賢良,朕自當聽從。”自此以後,皇帝每日上朝處理國事,妃嬪們也得以輪流陪伴。太后得知後大為歡喜,皇后更是恭敬儉樸,待下以寬,恭敬大臣,凜遵天子之命。上下人等無不稱讚皇后賢良淑德。
老王派遣老僕呂忠帶著四名家人回鄉,前往九天玄女宮向住持取回前年所寄存的田園屋業。住持見到武憲王父子已經為王,女兒又成為皇后,立刻交還了產業。呂忠留下四名家將負責收取租稅銀兩,並打掃狀元府邸,將其改為王府。舊日的家人前來報到,呂忠一一收下管理家業。他見到自已的兩個兒子呂福、呂德以及兒媳蔣氏,悲喜交集。兩個兒子各自有了兩個孫子,一家人備酒慶賀,一切事務安排妥當後,呂忠便帶著家眷進京。百姓們紛紛稱讚武憲王家門的氣派和榮耀。
再說華亭侯衛振宗在武憲王新造的王府旁置辦了一大宅院,與女婿熊友鶴同住。武憲王覺得尹府窄小,暫時搬到衛侯的新宅居住。勇娥和她的寄母尹太郡請求尹上卿將女兒尹蘭臺嫁給衛勇彪為妻,上卿夫婦欣然同意。於是武憲王滿門搬入衛府居住,百官也紛紛前來慶賀。擇定吉日迎接尹氏進門;武憲王親自擔任媒人。時光飛逝,轉眼間便是八月二十八日鄉試揭曉之日,崔攀風以第十三名的成績成為舉人。訊息傳來劉捷家中時,劉捷大喜過望。次日一早酈相率領副主考和考官入朝稟報考試結果。皇帝命令將榜單收入國庫並嘉獎主考官各升一級同時給予酈相特別表彰和獎勵。
數日後,酈相在書房中享受著午後的寧靜。他偶然間翻閱起新科舉人的名單和試卷,心中不禁思考起科舉的公正性。他自言自語道:“若科運真的降臨,即便文字晦澀難懂,主考官也可能誤取中。我等雖力求憑文取士,但誰又能保證我們從未被某些外在因素所誤導,從而誤判了考生的等第呢?”
就在此時,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份試卷上,上面赫然寫著第十三名舉人崔攀風的名字,而在備註中則註明了他娶的是元城侯的次女。酈相看到此處,不禁吃了一驚。他心中想道:“我一直以為劉氏燕玉已經與忠孝王成婚,傳承了後嗣,如此我便可再等待幾年以圖自已的計劃。然而,她如今竟然改嫁他人!堂堂侯門之女,既然已有婚約,又怎會輕易失節?莫非是父母強迫她改嫁?或者是她自已為了逃避婚約而選擇了移花接木之計?但若是私約,又怎能輕易改嫁他人呢?這其中定有隱情。”
酈相帶著這份疑惑,將試卷帶入了內房,與素華一同觀看。他向素華表達了自已的擔憂和疑惑,並詢問她的看法。素華略一思索,便提議道:“何不以此事戲弄一下忠孝王?看看他對此事有何反應?”酈相聞言,不禁喜上眉梢,連聲稱讚道:“好主意!正好藉此機會試探一下他的決心和勇氣。”
於是,酈相將試卷放回書架,隨後便前往後堂迎接忠孝王的。原來,酈相與忠孝王交情匪淺,兩人時常互相拜訪、飲酒敘談。近日因酈相忙於科舉之事,故未能相見。如今科舉已畢,忠孝王便特意前來拜訪。
兩人相見後,忠孝王首先向酈相表達了自已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隨後,他便向酈相借閱了幾份得意的試卷,準備回去仔細研究。酈相欣然應允,並親自引導忠孝王來到了槐竹軒。
在槐竹軒中,酈相與忠孝王圍坐一桌,品茶論道。此時,榮發前來獻茶。榮發年輕貌美、氣質出眾,令忠孝王眼前一亮。於是,他向酈相詢問起榮發的身份。
酈相微微一笑,解釋道:“榮發跟隨我已久,才貌雙全、做事得力。因此我特意讓他擔任門丁一職,掌管內外大小事務。”忠孝王聞言,不禁對榮發刮目相看,並稱讚道:“有此才貌雙全之人輔佐恩師,真乃幸事!”榮發聞言只是含笑不語。
茶過三巡,忠孝王欽佩地說:“恩師以仙人之才選拔士子,必定不會有誤。”酈相輕嘆一聲,回應道:“我雖力求公正選拔,但每位士子的功名高低,實則早有定數。方才我偶然翻閱到一份試卷,其才情出眾,理應名列前茅。然而,前日我卻將其置於第十三名,實乃屈才,如今想來,追悔莫及。那份試卷的才情彷彿有靈,讓我再次審視時,心中甚感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