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六回 元天子續娶正宮 酈兵部耀升右相(一)

在封賞儀式結束後,將士們紛紛流露出喜悅之情。武憲王轉身對眾將說道:“若非酈大人的鼎力相助,我等豈有今日之榮耀?我們應當前去向他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眾將紛紛表示贊同。於是,兩人一同上馬,前往右相府。到達時,梁相也在場,他們各自呈上稟折,只有老王特別恭敬,使用兩個拜帖。老王深知酈兵部的恩情深厚,即使下馬,也恭敬地在一旁伺候。

與此同時,梁相和女婿回到府中,正在談論封官之事。突然,女婢手持察帖前來報告:“武憲王父子率領征戰的男女將官前來拜訪。”明堂聞言,立即換上公服,前往後堂,命令家人迅速準備酒席,迎接武憲王父子、華亭侯父子、平江侯以及赤、王二總兵。而梁相的兩個女兒和眾將則被請回。家人傳話後,兩位小姐相互邀請,徑直前往尹府,而眾將則返回了館驛。

家丁開門迎接,老王從正門步行而入,少王則從東角門進入。酈明堂見狀,急忙降階迎接。老王爺和眾將見狀,齊聲說道:“我等怎敢勞煩大人親自迎接。”酈明堂心中感慨,想到自已受王爺如此大禮,忙下跪道:“老大人父子及眾位年兄如此厚待,實在讓下官受寵若驚。”老王爺回應道:“蒙受大人提拔之恩,我們全家及眾將才得以富貴,理應百拜。”眾將紛紛行禮完畢,老王又提議去拜訪梁太師以表達感激之情。酈相解釋說:“家岳父尚未歸來,承蒙厚愛。”隨即讓老王爺上座,但老王堅決推辭,最終只能分賓主坐下,眾將坐在下首。

茶畢後,眾將紛紛表達了對酈明堂的感激之情。明堂謙虛地表示不敢接受。酒席備好後,眾人紛紛表示感謝併入席。席間,明堂對眾人殷勤相敬。酒過數巡後,眾將離席告退,酈明堂雖苦留但未能成功。老王父子回到尹府後,夫人責怪少王道:“自前年我在吹臺山時,就勸你娶衛氏為妻,如今皇上賜婚,你卻讓給了熊友鶴,故意違揹我的意願。如此不孝,真是令人痛心。”少王解釋道:“母親息怒。我感念孟氏的節烈,只想娶一妾以傳承後代。衛氏對我有恩,又是母親的義女,我怎敢委屈她為侍妾?如今將她許配給熊友鶴,與我是嫂弟關係,更為合理。”老王點頭稱讚道:“孩兒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不必責怪他。”

隨後,少王爺提出要前往拜訪孟岳父。老王爺應允後,少王爺便上馬前往孟府。家丁通報後,孟士元立即遣其子孟嘉齡(此時已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親自到滴水簷前迎接。忠孝王下馬後,與孟嘉齡一同進入後堂拜見孟士元並尊其為上座。茶畢後,忠孝王詢問孟小姐的葬身之處並表示欲前往祭奠:“生不能同床共枕,死後亦願與令媛同穴而眠方能瞑目。”孟士元聽後傷感地說:“小姐當日行刺失敗後投水自盡,其屍首隨波逐流,最終消失無蹤,哪裡還有墳墓可尋。”

忠孝王含淚嘆息道:“小婿命苦,在世不能與孟小姐相見,死後又連她的墳墓都無法祭拜,這怎能不令人感到哀傷?”孟士元安慰道:“賢婿不必過於悲傷,要見到小女其實並不難。她在世時擅長丹青,閒暇時曾自畫肖像一櫥,畫得極其逼真。我已寄書回家,讓家人將她的肖像搬來京城,大約十一月間我的拙妻就能抵達京城。屆時,你看到她的肖像就如同見到她本人一般。”忠孝王聞言,心中稍感寬慰,道:“這真是極好的安排,但唯恐岳母疏忽忘記帶來。我應當立即寄書給岳母,提醒她務必速將肖像帶來,切莫遺忘。”孟士元微笑道:“小女是我拙妻的心頭肉,她的肖像一直掛在我們房中,拙妻時刻都會觀看,必定會一同帶來,你無需過慮。”忠孝王聽後,心中大喜。孟士元隨即吩咐下人備酒,但忠孝王婉拒道:“改日再領情吧。”說罷,他上馬返回了尹府。

在尹府,衛勇娥已經安頓下來,與長華、蘭臺相處得十分融洽。次日清晨,太后宣召梁相和孟士元入宮,告知他們有意將武憲王的女兒皇甫長華立為正宮皇后,並希望他們作為媒人前去通知武憲王,同時表示會在擇定的吉日行聘並完成婚禮。兩位大臣欣然領命,起身前往尹府。武憲王父子熱情地迎接他們,並在堂上分賓主坐下。茶畢,兩位大臣傳達了太后的旨意,要求武憲王儘快準備嫁妝,以便在不久的將來完成婚禮,並在來年十月為太后慶祝六旬大壽。武憲王父子聽後,滿心歡喜地表示:“小女才疏學淺,怎敢擔此重任?又勞煩二位大人親自前來,真是過意不去。”兩位大臣說了些客套話後便告辭離去。

武憲王回到內室,將此事告訴了尹夫人,尹夫人聽後也是喜出望外。老王隨即吩咐女婢去告知小姐這一喜訊。恰好此時,皇甫長華正與尹蘭臺和衛勇娥閒談,女婢便將兩位大臣前來傳達立後之事的事情告訴了她們。尹蘭臺調皮地笑道:“既然要立為皇后,那就應該按照規矩來朝見我們。”說完,她跪下道:“臣妾朝見,願娘娘千秋。”長華被她的舉動羞得滿面通紅,急忙上前扶起她道:“賢妹休要取笑我。”衛勇娥也笑著附和道:“既然有了君臣的名份,自然應該按照規矩來朝見。”

次日清晨,皇帝臨朝,頒下旨意,命令戶部官員接收並整理劉侯的舊府邸,並賜予武憲王白銀八十萬兩,用於置辦家用器物。欽天監上奏,建議將納聘之日定為七月二十二日,完婚之日定為二十六日。皇帝批准了這一奏請,並傳旨禮部,按照迎娶皇后的禮儀,準備盛大的儀仗和隊伍,一切按照常例進行。

此時,午門官員上奏:“左丞相祁盛德因病重,上表請求辭官。”成宗皇帝微笑著對眾官說:“我念及祁相為先帝輔佐,開國功勳巨大,不忍讓他辭官。但如今他多次上報病情,且已年近七旬,我若不准他辭官,只會讓人覺得我不體恤老臣的辛苦。”於是,皇帝傳旨,准許祁盛德帶職回鄉,加贈他太師的頭銜,並賜給他五萬兩黃金。每月初一和十五,由地方官員前往探望請安,若有重要事務,仍可上奏朝廷。

六部官員上奏:“祁相離職後,左丞相的空缺難以空置,請陛下立賢臣填補。”皇帝於是命令右相梁鑑升任左相,並加封兵部尚書酈明堂為右相。酈明堂跪拜推辭道:“臣才疏學淺,且年輕無知,怎敢位居百官之上?更何況,翁婿同朝為相,恐引起他人猜疑,臣不敢領旨。”皇帝笑道:“滿朝文武誰不知你翁婿二人清廉正直,不受饋送。若說年輕,卻不聞學無先後,達者為尊。論你的才學和辦事能力,滿朝文武誰人能及?你理當為相。但為免引起不必要的非議,今日就讓你擔任右相之職,這已是對你的屈就,你又何必推辭呢?”翁婿二人只得叩頭謝恩。百官見新任二相清廉正直,皆感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