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國維與康熙帝達成了共識,條件便是佟國維的提前退休。這一決定使得隆科多得以晉升至一個顯赫的職位——九門提督,其地位相當於今日的北京公安局局長兼武警總隊大隊長。然而,佟國維萬萬沒有想到,原本應當第二天進宮向皇上謝恩的隆科多,竟然在面聖之時公然背叛了他。
臣下寧願一生在家賦閒,也不願涉足這個職位。若臣下接受此任命,那便是對國家的不忠;若臣下說出緣由,那便是對家族的不孝。康熙帝沉思片刻,與隆科多交換眼神,似乎察覺到了他的言外之意,隨後下令在場的所有人退出。
隆科多才開口說道:“皇上,臣下所言之事,只求皇上不要追究臣下的六叔,更不要追究八爺。”從這兩句話中,不難看出隆科多心機深沉。他知道帝王多疑,且逆反心理強烈。他這樣說,與其說是請求康熙不追究,不如說是激將他追查到底。康熙的好奇心被徹底激發。
此事涉及權謀之爭,臣下不敢妄言。面對康熙帝的詢問,隆科多準備揭示真相。至於這一切是否與陛下的子孫有關,還需他們自已來說明。昨日佟國維所授的九門提督之位並非空穴來風,他要求臣下上位後必須力保八爺,忠心輔佐他,甚至要助他登上皇位。臣下當時聽了既不敢答應也不敢拒絕。但回家後深思熟慮,覺得這是欺君之罪,所以下定決心不做這個官。
此時的隆科多到底是在配合六叔唱雙簧,還是另有圖謀?佟國維的退位已是板上釘釘,宴會上已經明確。接下來的關鍵是如何延續佟家的勢力,那便是將八爺的熱灶變成冷灶。
在這宮廷的權力遊戲之中,佟國維猶如一個巧妙的棋手,將原本沉寂的四爺的勢力啟用,猶如將冷灶點燃成熊熊烈火。而他自已,卻已經在助力八爺的征途上投入過多,騎虎難下。好在康熙帝在宴會上為他指了一條明路,使他得以從困境中掙脫,順勢而下。
佟國維,既是康熙的至親舅舅,又是他的岳父,他對這位君主的內心世界有著深入的瞭解。他深知,如果想讓侄子隆科多在九門提督的位置穩固如山,那麼就必須贏得康熙的信任。這種信任,不僅僅是對個人的信賴,更是對家族、對權力的忠誠。
為了劃清與八爺黨的界限,為了更好地獲得四爺的信任,佟國維需要採取果斷的行動。他必須回報康熙的不殺之恩,這種回報,不僅僅是言語上的感激,更是行動上的忠誠。
於是,佟國維精心策劃了一場大戲。他讓隆科多揭露他與八爺黨的勾結,以及他們企圖輔佐八爺登上皇位的陰謀。這一切,都是為了向康熙表明他們的忠誠,也是為了削弱八爺黨的勢力,將八爺從九子奪嫡的遊戲中徹底剔除。
隆科多回到家中,內心充滿了掙扎。他回想起六叔的話,那些關於人生選擇、道路艱難的箴言,使他更加焦慮。然而,他知道,他不能辜負佟國維的期望,他必須按照指示行事。
於是,他向康熙坦誠了一切,將佟國維與八爺黨的勾結、以及他們的計劃全部揭示出來。他的話語中充滿了真誠和決心,他希望康熙能夠理解他們的苦衷,能夠明辨是非。
康熙聽完後,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他不確定這是佟國維和隆科多的計策,還是他們真的認識到了自已的錯誤。然而,無論如何,他都需要利用這個機會,與佟國維合作,進行一次大動作。
於是,他傳旨下去,明天在尚書房一舉選定新太子。這場宮廷的風雲變幻,再次掀起了一場新的權力鬥爭。而佟國維和隆科多,也將在這場鬥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一連串的宮廷紛爭中,新太子的人選似乎已逐漸明朗。康熙與佟國維之間的君臣退休協議,佟國維與隆科多之間的冷熱協議,以及隆科多拿到九門提督之位卻主動請辭並向康熙揭發佟國維與八爺結黨營私的罪狀,這一系列的事件構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權力遊戲。
康熙在接到隆科多的揭發後,立即召集皇子大臣在尚書房商討新太子的人選。佟國維遵循君臣退休協議的約定,開始助力康熙將八阿哥逐出奪嫡之爭,以便為隆科多鋪平道路。尚書房的多位大臣也聯名上奏,保舉皇八子。然而,在這一切看似明朗之際,張廷玉卻獨樹一幟,堅持自已的立場,不與眾人同流合汙。
就在眾人疑惑之際,康熙駕到。他掃了一眼桌子上的見仗,發現八阿哥似乎已經穩操勝券。然而,康熙卻話鋒一轉,他詢問眾人,是真正看好八阿哥的才能,還是僅僅為了個人的前程?這一靈魂拷問讓眾人心中一緊,老九與老十更是相視而惑。
康熙繼續追問,為何佟國維馬奇沒有推薦二阿哥的奏章?上書房的老大佟國維不敢回應,而二把手的馬奇卻理直氣壯地提出質疑。他認為,既然二阿哥胤礽已被廢,為何還會有推舉他的奏章?從馬奇的角度來看,這個質疑似乎合情合理。
然而,康熙和佟國維等人都清楚,這一切不過是權力鬥爭的煙霧彈。新太子的人選早已內定,而這些奏章、協議和揭發,都不過是他們為達到目的而施展的手段。在這場宮廷大戲中,誰是真正的贏家,還需拭目以待。康熙端坐於龍椅之上,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不容忽視的威嚴。他的目光在朝堂上緩緩掃過,最終停留在了馬奇的身上。馬奇心頭一緊,他知道自已質疑的並非是尋常人物,而是當今的皇上。康熙並未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問道:“朕現在不是問你應不應該推舉二阿哥,而是問你有沒有人推舉二阿哥。”
馬奇心中一驚,迅速整理思緒,恭敬地回答道:“回皇上,確實有人推舉二阿哥,但那些人大多屬於廢太子一黨,甚至有的已經被打入大牢。因此,這些保舉二阿哥的人都不能作數。”
康熙眉頭微皺,繼續追問:“那麼王掞呢?他的奏章也不能作數嗎?”
馬奇深知康熙的脾氣,小心翼翼地回答道:“王掞此人,當初因廢太子在金鑾殿犯上,被您親自訓斥並送回老家。他的奏章,確實也不能作數。”
康熙目光如炬,掃視著朝堂上的眾臣。馬奇的反駁讓他感到不悅,但他也明白,此刻不能輕易發火。他需要保持冷靜,才能應對接下來的局面。
就在這時,馬奇感覺氣氛有些緊張,便轉頭詢問其他人:“你們中間有沒有人推舉二阿哥的?”
張廷玉深知這是自已站出來表態的時刻。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雙手奉上一份奏摺:“臣推舉的就是二阿哥。”
康熙接過奏摺,掃了一眼,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轉向眾人解釋道:“既然是廢太子,今日為何又提起他有被推舉權?你們可能會覺得奇怪,甚至有人認為朕出爾反爾。但朕要說明的是,當時情況緊迫,許多事情尚未查清。為了大清江山社稷,朕才臨時決定收回太子的印信,將其廢除。然而後來朕仔細瞭解後發現,太子所犯的過錯中,只有給自已戴綠帽一事屬實,其他許多事情並不屬實。作為父親,朕不能因為一個女人就徹底放棄自已的孩子。”
說到這裡,康熙的語氣變得嚴厲起來:“你們這些人啊,都該向張廷玉學習。他時刻不忘聖人的忠恕之道,與人為善,時刻以江山社稷為重。不像有些人驅紅踩黑,見風使舵,心裡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自已的私利!”
一番話下來,朝堂上的眾臣都低下了頭。他們明白康熙的用意也感受到了他的威嚴與智慧。在這位英明的君主面前,他們只能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