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天的生意版圖是越做越大,相反表哥張正由於性格保守,還看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除了和景天合開的兩家店,自己獨資到現在只開了一家
景天除了自己開店,更是有意識的往產業鏈前端進發,兩人也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而且景天在工廠擴張的時候,只認準了進行縱向擴張,堅決拒絕橫向擴張
重點放在向前擴張,而不是向後擴張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景天可不想放著在行的生意不做,在一個不熟悉的行業虧的底褲都沒有
不過這幾年,景天也沒有忘記張正,自己的引路人。
收購工廠的開候,百分之70的股份裡,讓了百分之5給張正,這百分之5的股份是張正出資
錢不多,張正拿的起,可以不用參與經營,到時候盈利直接分錢,也算是對張正的回報。
這百分之5股權帶來的分紅可比銀行利息高多了
從景天自己的角度,也是謹慎一點
即使發生意外,百分之5被二股東收購,自己還是有65%的股權,還是能牢牢掌握對企業的控制
不過總體上好處多多,客觀一點,多一筆資金的來源,多一個與自己親近的人,可以增加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更加鞏固自己的控制權,怎麼說人數上也是二比一。
景天覺得做生意就是做網路,建立廣泛的商業網路,有巨大的價值
很多人做生意,喜新厭舊,到了後來,熱衷於加盟各種商會,老朋友的情面也不顧及,這讓景天鄙視,覺得這些人既無情又無知
景天眼中的商業網路是,既能不丟棄芝麻,也不丟棄西瓜
讓張正入股,除了有報恩的情感,也是維持老的生意關係,有錢一起掙
讓那些經過考驗的生意夥伴,不斷地加入自己新的商業網路裡來,才能真正拓展成一個有效的商業網路。
商業網路不是一個人能打造的,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能力再強,頂多只能結交幾個人
在商業社會,無論是政商關係,還是企業主之間的關係,到處都是關係。
透過關係的關係,去構建關係,才能打通一切的關係
景天很喜歡,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論,認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透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每個人除了和你的關係,還有他自己的圈子和關係,認識的人越多,潛在的人際關係就會指數級增長
景天收購工廠後,把一小部分股份給張正,可以歸結成兩點。
一是,不忘恩
二是,獲得儘可能多的人際資源
這些年張正也沒閒著,除了繼續做生意,原先工廠裡和他關係好的哥們,也聯絡著
他關係好的哥們裡,不少人都跳了出去,在或大或小的工廠裡當小領導,有一定的實權,他們所在的工廠不少和景天的工廠還有生意往來
無論從感情,還是從理智,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
在有了工廠的股份後,雖然少了點,他也關注工廠的經營情況
張正有時閒不住,還是會時不時跑來工廠看看,也是來看看錶弟。
景天的主要精力在工廠,店鋪都交給其他人打理了,工廠從採購到檢驗有太多的流程要監控,不像是店鋪,低買高賣,貨賣出去就行
張正過來的時候,景天基本都在。這天,張正來到了景天的辦公室。
工廠其他的人都認識張正,知道是個小股東,雖然股份極少,也對張正尊敬有加。
張正和景天聊了一會,還是耐不住心,想在工廠裡轉轉看看
景天的本意是讓張正只管投資分紅,不需要參與經營
張正閒不住,畢竟有點股份,每次來了就像轉轉,看看生產情況
一個人走出辦公室,信馬由韁,左轉轉,右轉轉,就轉到了生產車間裡面,想看看車間的生產情況。
這時,走過來一個穿著工服的人走了過來,大喊一聲,“幹什麼的?這裡是生產重地,誰讓你進來的”
張正當即發飆,慍色說道:“生產重地,我也是這裡面的股東,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前幾次來都可以,這次就不行了 ,你是誰“
這人毫不退讓,正色道“什麼股東,我沒見過都不算數。這裡有嚴格的規範制度,哪怕大老闆來了也不行”。
兩人的爭吵也引來了生產組長的注意,這個生產組長是景天的老班底,組長迅速離開車間,把事情快速的報告給了景天,就發生了剛才的一幕
景天快速的趕了過來,制止了這場爭吵
原來這個技術人員,是景天前一段時間,剛從另外的工廠挖過來的,負責生產車間工作的車間主任。
技術好,脾氣大是新車間主任的特徵。
景天花了兩倍的價錢才請到了他,前一段時間飾品的良品率一直提不上去,景天就花大價錢把他請了來
景天不用聽不聽話衡量員工
不是所有聽話的員工都是能力強的員工
有些員工不聽話,反而說明有自己的主見和積極性,有更強的技術。
財務,人事,行政等後勤部門,偏向管理的這一塊,有時還會考慮服從性,但生產,銷售和採購,這幾塊業務部門,必須要以業績說話
作為生產部門,滿足產能時,必須要保證生產質量,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回頭客的數量,也就是復購率。
其實景天工廠飾品質量還不錯,稍微的比同行好一點
景天精益求精,不滿意,希望再把良品率提高截,就請來了這位牛人,廖主任。
廖主任最大的特點,就是嚴格,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工人,嚴格執行制定的生產規章制度。
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職責分離,減少外在環境對生產環境的干擾
要想讓飾品出廠時,達到或超過精工品質
首先要有,嚴格的QC質檢體系
在倒模QC、執模QC、鑲石QC、拋光QC、成品QC,
這5大重要工序,均要設有QC專員質檢,保證貨品質量
進入生產環節,要做到細緻執模拋光、加厚電鍍保護,這樣飾品才能保色持久且耐磨,達到高品質。
無論是倒模,執模,拋光,電鍍,都是精細活,不能分神最重要,必須要保持生產不被環境干擾,車間內不能交頭接耳,車間外的人不能隨意進出
有時其他部門的同級領導過來時,如果與生產無關,只是過來看看,都會被他拒之門外。
哪怕是大老闆景天也不行,要想看生產過程,直接透過監控去看,這是車間主任和景天的約定。
其他部門的人進來,都被他轟過幾次,簡直是鐵面的閻王。
不過成效確實顯著,一個月不到,產品的質量明顯提升,良品率又上了一個臺階,景天也甚是欣喜。
張正上次來時,這個車間主任還沒入職,這次碰巧遇到,張正像往常一樣在廠裡四處轉轉,就轉到了他這。
由於時間上的錯位,造成了這次誤會。
車間主任對張正不熟悉,張正對新的制度不熟悉,趕在了一起,看起來雙方都沒錯
張正脾氣很好,還是覺得面子上過不去,畢竟自己也是股東,非常的生氣。
這時就考驗景天怎麼處理了。
景天到了辦公室,先把兩人喊到了一起,對雙方做了正式的介紹,讓他們瞭解彼此的身份,是化解尷尬,化解矛盾的第一步。
然後從生產角度,肯定了車間主任的做法,並表示以後繼續照著這個制度嚴格執行
對車間主任一番鼓勵後,讓他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然後單獨做張正的工作。
張正,第一是自家人,第二是股東,做工作簡單多了
股東和股東,往往保持著,更親密的私人關係。
在處理其他股東和自己的得力干將的問題上,如果在規章制度上嚴格執行,就一定要向著自己的得力干將。
其他股東的面子問題,就要私下去解決。
股東見面的機會多多了,平時甚至他們的家人都會互相走動,更別說親戚了。
車間主任走了之後,景天先是點了一根菸遞到了張正的面前,張正還有點生氣低頭沒接。
景天隨即拍了拍張正的肩膀,再次遞出了點好的香菸,張正識趣的接在手裡
景天道“我們不就是為了掙錢嗎?現在有一個這麼好的員工給我們打工,不該慶幸嗎,晚上請你喝酒,咱哥倆嘮嘮”
還有什麼事情是一頓飯,一頓酒解決不了的呢?
後來張正,也就再也沒有去過生產車間,本來就是分紅的,去幹嘛呢,覺得景天已經夠義氣了
處理得力干將和股東的關係,也充分體現了景天的智慧。
對得力干將充分的放權。
利用股東間的親密關係,多多私下交流,一頓酒就能搞定,
至於得力干將和小股東的矛盾,沒必要出面調和,讓他們守好自己的分寸即可。
主動調和得力干將和小股東的矛盾,不就是引狼入室嗎?
張正這是親戚,可能沒有其他的想法,如果是其他人呢?
這就是互相牽制的作用。
只有正確處理大股東,小股東和得力干將的問題,才能維持自己的工廠長治久安
工廠的產品上來了,在生產工廠裡有了名聲,有些牌子的飾品還找到景天的工廠OEM代工生產
可是工廠的飾品在市場上的名聲還沒起來,看到那些代工的工廠,明目是自己的產品,他們貼上牌子就可以很多錢
這也讓他不甘心,一定要提升工廠產品的名聲,開啟市場知名度,從而讓自己的產品掙到屬於自己價值的那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