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你看我,我看你,私語聲漸漸消逝。
所有人目光,看向崔浩,等著他回應。
沒成想,崔浩對著主位上李二輕輕俯首,道:“陛下,這第一局,是臣敗了。”
直接認輸,讓大家一時間措手不及。
驚異之聲,此起彼伏。
李淹聽出來了,這崔浩嘴上說敗了,心裡仍不服。
不服好啊,那就打到你服為止。
李二看了眼李淹,對著崔浩伸手虛扶,道:“崔卿,勝敗乃常事,你無需掛懷。不如這第二局,就現場出題,時長以一炷香為限,如何?”
“謹遵陛下金口,崔浩豈有異議。”
所有人看完,目光全部匯聚到李淹身上。
本來已經贏了,如今這樣,那之前李淹贏下的那局,算什麼。
陛下行此舉,有偏幫之嫌。
大家都好奇,李淹的反應。
面對眾人目光,李淹只是微微一笑。
他會在意還有第二局嗎,當然不會。
在李淹看來,就算再來十局,又有何礙,大不了再贏下就是。
眾人見李淹竟不開口反對,不由失望收回目光。其中更是有人,暗中嘆了口氣。
在他們看來,李淹之所以沒出聲,是因為即使出聲,同樣改變不了結果,不如不說。
現場議論紛紛,這第二局出何題,眾人心中都不由得猜測起來。
這時,一名王家老人站了起來,道:“元宵題已出,不如尋其它詞,以為題。”
“哦,那王老以為,以何題出張?”李二眯眯眼,道。
王姓老人看著殿外的水池,雙目一亮,道:“不若以水或江河為題。”
以江河為題,眾人面面相覷。
以往元宵,可沒有以水為題過,但行與不行,眾人目光齊齊看向坐上首的李二,李二則看向下首的李淹。
李淹微微一笑,起身向李二叉手行禮,道:“我都可。”
不就以江河為題,作就是。
“好,那就以江河為題,詩內必須與水有關,方不算偏題,眾卿作來。”
話音剛落,崔浩起身,大聲頌道:“迥臨飛鳥上,豎出塵世間。天勢圍山勢,河流入渭山。”
詩出江河,兼以渭山之名,詩一出,大家心中默唸半晌,轟然叫好之聲,絡繹不絕。
李二心中大驚,心中細嚼,不禁擔心地望向李淹。
此時的李淹,心中同樣一驚,但他驚訝的不是別的,而是崔浩所作的詩,在歷史上有過雷同作品。
這首詩是暢當的《登鸛雀樓》,詩中第一句,與崔浩所作相同,第二句不是“豎出塵世間”,而是“高出塵世間”;第三句“天勢圍山勢”不同,暢當寫的是“天勢圍平野”;最後一句,暢當是“河流入斷山”,崔浩寫的是“河流入渭山”。
暢當這首詩,歷史上所記已無從考究,有言是他在唐大曆七年(772年)進士擢第後,仕途淹滯,有志不騁,曾經隱遊,“拙味難容世,貧閒別有情”。暢當自視清高,志不苟俗,又不甘困頓,因登臨賦詩,抒懷勵志,矚目高遠,激情迸發。
相比暢當所寫,崔浩的無疑是差了許多,別看字差得不多,成品卻是天差地別。
不過,崔浩這一首,也能算好詩。
畢竟崔浩是治經,而不是以詩名動天下,成就大儒之身。
崔浩得眾人叫好,臉上綻開菊花一般笑容,得意地望向李淹。
落在李波眼裡,令得他眼睛眯起,冷意充斥心間。
你得意什麼勁,竟敢挑釁於我,真是不知死字怎麼寫。
惹出火氣的李淹,猛地起身,道:“我有一首,請諸君鑑之。”
“風急天高猿嘨哀,渚清少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
杜甫的一首《登高》從李淹口中頌出,現場寂靜一片。
同樣是登高,相比崔浩所寫,不論是從意境,還是從用詞上,都高不止一籌。
首句寫景,開門見山,營造出悲傷氣氛。再以鳥字,動靜結合,畫面躍然於詩中。
“好。”不知誰喊出一句,將眾人驚醒,叫好之聲,轟然炸響。
再看對面安坐的崔浩,此時臉上已是毫無血色,臉色慘白。
與眾人不同,上首的李二,疑惑望向李淹,雙目中神色閃爍不定。
或許別人不瞭解李淹,但作為外祖父,又是看著李淹近期所作所行所為的人,豈非沒有了解。
詩中悲情與憤意,讓李二心中莫名。
要不是李淹當眾作出,李二會以為這是別人所作,以李淹性子,斷作不出此詩。
事實勝於雄辯,李二也只能壓下心中疑惑,大聲叫好。
“好一個萬里悲秋常作客,當浮一大白,眾卿,飲勝。”
轟然聲中,眾人喝盡杯中酒,嘖嘖聲,此起彼伏。
今天詩會上,所供酒,可不是原有的三勒漿,而是從李淹處拿來的烈酒。一杯下去,眾人臉上已紅如血。
李淹因沒成年,喝的只是一般的葡萄釀,端起杯子輕抿。
不過,只是如此嗎,當然不,你崔浩不是第一局輸了後,還想著第二局嗎,現在第二局又輸了,保不齊又要出什麼餿主意,倒不如一次性摁死去。
李淹雙手高舉,虛虛壓下,示意眾人稍安勿躁。
只見李淹起身望天,大聲道:“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杯中葡萄釀一口飲盡,大聲再道:“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李淹小瞧了葡萄釀,一杯酒一首詩,詩興大發的李淹,醉了。
醉得一塌糊塗,大聲頌到最後,直接一腳把案几推翻,現場譁然一片。
可此時的李淹,哪知道這些,往後一倒,睡倒在地,寂然不動,只有嘴角不時輕抿,如夢中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