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詩會其實應該叫“上元詩會”。
這場貞觀十一年的元宵詩會,自從李孝恭到場,便將這場詩會拔到另一個高度。
李孝恭到了,李二會晚嗎。
原本自信滿滿的李淹,竟湧上些許緊張。
正在這時,人群湧動,不少讀書人,對著門口行弟子禮,惹得所有人,向門口望去。
李淹也望向門口,他知道,今天晚上詩會正主,到了。
果然,人群自發讓出的通道里,一群人出現在李淹眼簾。
當先一人,長鬚垂胸,龍行虎步往殿內行來。
一邊走,一邊和兩邊的讀書人叉手行禮。
觀其年紀,約在六十許,卻是白髮鶴顏,行動間不見一絲老態。
正是今晚到場大儒,崔浩。
崔浩從始至終,臉帶笑容,行為舉止,謙謙有禮。
腹有詩書氣自華,見到崔浩,李淹才知道這句話,並非枉語。
心中不由肅然起敬。
如果不是今晚,兩人註定成為對手,李淹不介意尊敬這麼一位大儒,可惜,怪只怪造化弄人。
“崔老先生當面,學生李淹敬上。”
崔浩臉色一變,望著李淹時,雙眼變幻不定。
“你就是李淹,不錯,儀表堂堂,雖年輕卻不掩鋒芒,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李淹還想著謙遜幾句,這時一句尖利的唱聲,打斷李淹將要出口的話語。
“陛下駕到。”
李二來了。
李淹忙起身叉手拜下。
唐代的天子有六冕,即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
這是繼自周以來的輿服制度。但在具體使用冕服上,隋唐較之以前,又略有不同。
唐因隋制,到武德四年著衣服令,規定天子十四服:
大裘冕廣八寸,長一尺二寸。袞冕金飾,垂珠十二旒,以組為纓,色如其綬,玄衣纁裳,十二章。衣八章,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彝;裳四章,藻、粉米、黼、黻。袞冕形制明瞭,鷩冕以下四冕便依次降減其旒數、章數。
頭戴通天冠,一身常服的李二,邁著方步踱進殿中。
只一人靜立,其餘人等,盡皆拜下,彰顯其位之尊。
李淹餘光,望著這場面,才發現自已之前每次見李二,屬實是不知禮數了。
天子之尊,魚龍常服,見之威儀,儀態萬方。
“平身吧,今夜上元之夜,隨意就好。”
在王德引領下,李二坐上是高住主位,左邊為李孝恭,再下是房玄齡等人,李淹敬陪末座。右邊上首崔浩,下首坐著崔鄭王三家家主,其它人依席而坐。
今夜說是詩會,並不只有詩,像極了某外事活動,流程繁瑣,讓李淹大開眼界。
猜謎過後,流程走完,所有人安靜下來,靜靜看向上首,落在左右兩邊的崔浩、李淹身上。
今晚的高潮戲肉,來了。
古代文人以詩會友,逢詩會必飲酒,飲酒必行令,最著名的詩會以王羲之《蘭亭序》帖詩會,其時邀約詩友,沿曲溪設座擺酒,以流醯(小酒盞)放溪隨水流,每到一位詩友前即由其行酒令,下位詩友再續,續不上韻或對不上者罰飲。此為其中詩會之一,餘者多種多樣但大體離不開行令暢飲這以詩會友格局。
在王德宣佈下,詩會開始。
三輪過後,場上只餘兩人。
“元宵為題,意高境雅者勝。”王德左右掃視一眼,看向李淹,“郡王,請吧。”
李淹淡然一笑,持盅起身,先向李二行禮,一飲而下。
“李淹拋磚引玉,獻醜了。”
“我有一首,生查子-元夕,請各位品籤。”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衣衫袖。”
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饒有韻味。
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燈像白天一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衡螞良好的時機,在燈火闌珊處秘密相會。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蜜意溢於言表。
下闋寫“今年元夜”的情景。“月與燈依舊”,雖然只舉月與燈,實際應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說鬧市佳節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
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表情極明顯,一個“溼”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詩是好詩,現場卻無叫好聲,所有人怪異眼光看向李淹。
坐在上首的李二,臉部微愣,眉頭緊皺。
這一首與李淹之前所寫《詠柳》完全不同,大家想過李淹會作一首什麼詩詞,卻從未想過,會是一首相思詞。
見現場一片寂靜,李淹低下頭,滿眼不解。
他想不明白,這樣一首詩詞,寫得不好嗎,為何大家會如此反應。
眨眼間,李淹明白過來,不禁心中暗暗叫糟。
這詩詞放誰身上都合適,但唯獨他,不合適。因為過了元夕,李淹不過十六年華。
如此少年,怎生識得那情愛之意,莫非……
所有人心中,生出猜測,這李淹,有了情思了。
李淹心中一急,忙補救道:“這首詩詞,為我觀古今情事故事而作,每每觀之,便心生感慨,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故有此作。”
說完,李淹暗中抹汗,心中冀望著能敷衍過去。
“好一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和郡王不愧詩仙之名。”
李淹沒想到,率先發言的,會是崔浩,忙躬身示謝。
大家見此,終於回神,開始竊竊私語。
“好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一語道盡情之一事,當浮一大白。”
“出口成章,好一個和郡王李淹,不愧詩仙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