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章 戳腳

將近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李孟釗的身影忽然出現在了絕壁不遠處。

事實上,他已經在這裡看了好一會兒,只不過一直沒有出聲。

蘇荀此時練得雙腿痠軟,腳背也有些隱隱作痛,他意識到自已的這個練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雖然才練了僅僅兩個下午,他的射門準頭就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他總覺得自已的發力方式有問題,有種力量無法完全發揮出來的感覺,以至於只能強行抽射,感覺十分別扭。

用一個更加易於理解的詞來說,就是很僵硬,不夠舒展。

他意識到了自已的問題,但因為缺乏經驗和相關的理論指導,一時卻也找不到切入口,只能感覺怎麼力大怎麼來。

當他注意到李孟釗的時候,忽然心中一動,這不是有現成的老師嗎?與其自已在這裡瞎練,不如跟人家請教一下。

說做就做,反正他這人也沒什麼臉皮的,徑直就走過去問道:“釗哥,你覺得我這麼練能行嗎?給提點意見唄。”

李孟釗也沒有拒絕,他留在這裡,本身就有想跟蘇荀交流幾句的想法。

他指著蘇荀那紅彤彤的腳背,道:“是不是感覺很痛?”

蘇荀點點頭,隨即又搖搖頭,道:“很痛倒不至於,就是感覺用力的時候有點彆扭,總感覺有力使不出。”

李孟釗道:“因為你不會用力。”

說完他從地上撿起來一塊石頭,輕輕一拋,隨即一個凌空抽射。

“砰!”

二三十米的距離,石頭以肉眼幾乎難以察覺的速度擊打在絕壁上,準確命中圓圈正中心的同時,因為承受不住撞擊,如同雪球般被粉碎成紛紛灑灑的細末。

蘇荀看得心馳神往。

但他的注意力並不在粉碎的石塊上,而是李孟釗剛才展示出來的抽射身姿。

實在是太舒展,太具有力量美感了。

蘇荀可以確定,這就是他想要的!

“釗哥,教我!”

要不是男兒膝下有黃金,他差點就給對方跪了。

李孟釗此時說話的語氣在蘇荀看來簡直跟菩提祖師有得一比:“你想學速成的,還是一勞永逸的?”

蘇荀忙問道:“速成的怎麼說?一勞永逸又是怎麼個說法?”

“速成的,你只需要模仿我的動作就行了,練個千八百次,便能成個大概。”

“大概是多少?”

“七八成吧,每個人的身體結構都不太相同,百分百適合我的動作,對於你來說可能只有百分之七八十,這個因人而異。”李孟釗解釋道。

蘇荀當即毫不猶豫地捨棄了這個選擇,道:“那還是麻煩釗哥教我一勞永逸的吧。”

李孟釗看了他一眼,道:“確定嗎?過程可能會很痛苦。”

蘇荀見他說得認真,心裡難免有些慌,不由道:“能有多痛苦?”

李孟釗卻沒直說,而是先解釋道:“你沒有經過基礎訓練,身體關節和經脈都是死的,在這個基礎上,想要快速掌握外六合發力法,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訓練強度,並且透過一些外力輔助來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通常這種外力輔助的方式,都會比較激進,也就是我說的,過程可能會很痛苦。”

蘇荀擔驚受怕地問道:“你說的外力輔助,具體是指?”

“這個就說來話長了,”李孟釗開啟了自已的教學小課堂,道:“我要教你的這種發力法叫做外六合發力法,取自北方流派的一種拳法,叫做戳腳。”

“這種拳法傳自宋代,全名叫九番御步鴛鴦勾掛連環懸空戳腳,分為文趟子和武趟子兩種流派,後來又衍生出戳腳翻子和胡氏戳腳兩種流派。”

“我在從軍之前練的武趟子,也就是俗稱的九轉連環鴛鴦腳,後來在軍隊裡遇見了一個老前輩,又跟他轉學胡氏戳腳。”

“胡氏戳腳比起傳統的文武趟子,更注重實戰和技擊,在發力方法上,也比文武趟子研究得更深入。”

“我要教你的發力法,便是那位老前輩根據傳統文武趟子的六合理論結合胡氏戳腳的發力技巧演變而來的,名叫做六合發力法,分內外兩級,外六合是基礎,內六合是門道。”

“所謂外六合,便是背與肩合,肩與肘合,肘與手合,腰與胯合,胯與膝合,膝與腳合。六合統一,上下呼應,便能形成周身之整力。”

“而要想做到這一步,正常情況來說,需要練五六年的樁功,七八年的腿功和拳術套路,再加上不低的悟性,才有可能做到。”

蘇荀默默地點點頭,他雖然沒有練過武術,但也知道要練好一門功夫,即使只是花架子,往往也是五六年起步,十多年能真正地掌握一門武功,對他來說已經算是快的了。

李孟釗則繼續道:“本身,學武這件事情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就像建高樓一樣,只能一步一步來。”

“不過,這個世界畢竟不一樣,那股在我們身體裡流竄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的身體素質,給了我們更多的可能。”

“特別是經過強化的身體部位,”他看了看蘇荀的雙腿,道:“更是擁有極其可怕的可塑性。”

“這就讓很多以前沒辦法實施的理論方法有了實踐的基礎。”

“實踐?”

蘇荀敏銳地捕捉到了關鍵詞。

李孟釗點點頭,用他那標誌化的鷹隼雙眼審視著蘇荀,道:“外六合發力法有配套的拳術套路,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光練拳術和站樁,憑你現在的身體素質,五六年也應該能徹底掌外六合發力法。”

“但如果你想要走捷徑,想要縮短練習時長,就只能藉助‘八靠熬’這種外力手段。”

“而‘八靠熬’這種手段,則一直只存在於理論之中,從來沒有實踐過,更沒有成功的案例,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的理論基礎很踏實,只要你能扛得住,理論上不存在失敗的可能性。”

蘇荀明白他話裡的意思,這幾乎就等於明著問,你能扛得住嗎?

蘇荀還真不知道。

雖然他從小不是在吃苦,就是在吃苦的路上,身體和心靈都曾承受過巨大的打擊,看起來應該被磨鍊得足夠堅強了。

但實際上,有時候他也覺得自已挺脆弱的,偶爾也會在夜深時崩潰。

自已能扛住嗎?

蘇荀不知道,但是願意試一試。

他迎著李孟釗犀利的目光,認真地道:“釗哥,教我吧。”

“認真的?”

蘇荀面色一垮,道:“先試試再說嘛,要是扛不住,你可別罵我,我這人很脆弱的。”

李孟釗點點頭,道:“跟我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