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44章 機場和鳥巢,這是科幻片?

天幕上如碎金一樣,無數金色的碎片聚集,凝結成了一行字:

【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

秦始皇建阿房宮,是為了用這個“天下第一宮”來彰顯秦帝國的偉大於不朽。

阿房宮剛剛建了一個前殿基座,秦就亡了。

秦。

秦始皇發現自已又被點名批評。

已經麻木了。

無所謂了。

他現在只想著怎麼打敗劉邦項羽。

影片繼續點評批評:

明清兩朝,為了在外國使節來朝時,彰顯國威,在紫禁城前面建了一道又道門。

等到使臣走到紫禁城三大殿,看到皇上的時候,累得腿早就軟了,不由得就會給皇帝跪下。

可是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各國的將軍騎馬,踩在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御道上。

德軍在紫禁城下,歡欣鼓舞地慶祝德皇威廉二世的生日。

清,道光年間。

道光皇帝震驚。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在他統治期間發生的。

第一次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是他任內簽署的。

第一個丟失了國土的清朝皇帝就是他。

他深感自責,死後寫了遺囑,自已的牌位不配進入太廟享受供奉。

“可是?”

道光不明白,後世的皇帝為什麼會在洋人打來的時候跑了?

後世之君,大清的子孫,連人家明朝崇禎的骨氣都沒有?

龔具一想到這些也來氣,但還是忍不住吐槽:

“道光,你狹隘了,你怎麼能假定後來掌權者的性別?”

“有沒有可能,跑了的這一條,它不是你家的子孫。”

【封建王朝,再宏偉的宮殿建築也只是帝王專屬,代表不了一個國家的強大】

【從秦建阿房宮往後推2220年】

【我們華夏首都的中軸線上的建築是這樣的:】

假如有外國友人來遊覽,第一個到的是,北京中軸線最南端是2019年剛通航的大興國際機場:

鳳凰展翅,華夏騰飛。

鳳鳴九天,大興之地。

這座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首的機場,天上往下俯視,就像科幻片裡的外星基地。

有種快要溢位來的科技感和未來感。

特別適合作為背景,來拍流浪地球和復仇者聯盟之類的電影。

走進機場裡面,感覺裡面的佈局是流動的。

龔具驚訝:“這哪裡是國際航班,感覺在這裡坐飛機,能飛往外太空!”

“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臥槽行天下。”

“總之,牛掰就完事!”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古代的那些建築專家,畫圖紙的工匠們驚得都目瞪口呆。

這絕非人力所能為。

這不是建築。

這是魔法。

是神蹟。

這室內是怎麼做到全是曲線,一個直角都沒有的?

這線條為何如此流暢?

那麼大的頂,居然沒有一根柱子撐著?

這是人間的建築?

龔具點頭:“那必須啊!天花板上的每一根小管子,都有唯一的編碼,焊接在一起的時候要求可精細了!”

“金屬焊接這技術,19世紀末才出現的。”

“你們那時不懂什麼是焊接,當然覺得這是魔法。”

“其實你們也很厲害,古代純木結構的房屋,全是靠榫卯銜接,甚至一根釘子都沒有,超有智慧。”

彷彿是猜到古人們驚掉下巴發反應了,影片調侃:

【你們以為這就是結束和巔峰了?】

【不,精彩才剛剛開始】

從大興機場繼續往北,來到了永定門。

顧名思義,永定門代表著永遠安定。

這是外國使節想要朝見皇上時,需要透過的第一道門。

來到這裡,就需要下車步行了。

從永定門開始,有一條御道,古代只准皇上走。

現在,這條御道只是中軸線上最中間的一條大理石鋪成的小路而已,誰都能上去踩兩腳。

走過永定門,再往北就算是進了老北京的外城。

沿著御道,左邊是先農壇,那裡面有皇帝需要親自耕種的一畝三分地。

右邊是天壇。

幾百年前,皇上如果虔誠的話,他們去天壇祭天,就不能騎馬坐轎。

需要從皇宮一路沿著御道走到天壇西門。

明。

萬曆年間,1585年。

北京大旱。

剛剛二十歲出頭的萬曆皇帝朱翊鈞,不顧百官的勸阻,拖著微胖的,至少160斤的身體,頂著大太陽,親自步行去天壇求雨。

從紫禁城到天壇,六里地。

皇帝都走著去,其他隨從就沒有敢坐車騎馬的了,全腿兒著去。

龔具不理解:

“早期的萬曆看著還好。挺積極為百姓祈福的樣子,挺正能量的。”

“為什麼後來就變成了一個躲在深宮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肥宅?”

影片裡,一路向北:

接著是正陽門,也就是前門,前門樓子。

清末。

慈禧感慨,這前門樓子,在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遭了老罪了。

又是被大炮炸,又是因為八國聯軍宿營時失火被燒,都被糟蹋的不能看了。

“還是老佛爺我心善,命令袁世凱去修繕的。”

龔具怒噴:

“敗家老孃們!”

“死老婆子!你好意思?”

“修個正陽門你還挺驕傲?”

“正陽門可是清朝的臉面吶!內城的正門,是過皇帝車駕的門,當然得修。”

【過了正陽門,再往北就是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國旗杆……】

這一下,明清的所有皇帝,甚至民國的大總統都懵了。

朱棣:“朕建造的,朕的那麼大的一個大明門呢?”

崇禎帝朱由檢:

“天子守國門,我們大明的國門,大明門呢?”

龔具吐槽:“是啊,天子守國門,沒守住就算了,連門都沒有了。”

“這誰能崩住?”

清。

康熙帝:“朕的大清門呢?啊?”

溥儀:“朕的大清都沒了,還門呢!”

民國。

孫中山:“這事,我知道。”

“當時我們發現這大明門的牌匾後面寫的是大清門。”

“我們建立民國之後,就把這牌匾撤掉,改這座門叫“中華門”。”

龔具都快暈了:

“容我捋一捋。”

“這門,首先是朱棣造的,叫大明門。沒毛病。”

“大明特有的“天子守國門”的說法,就是指的這個門。”

“後來清朝建立了,給改名了,叫大清門。”

“但清朝又摳搜,牌匾都沒換,翻了個面,在上面寫上大清門,就給掛上了。”

“再後來,辛亥革命勝利,這裡又成了中華門。”

“現在,這個門,沒了。”

“這裡成了偉人的紀念堂。”

龔具沉吟片刻:

“那這門,沒了就沒了。”

曾經有個朋友告訴龔具,他在帝都上班,每天早晚要騎小黃車在前門東大街路過正陽門。

龔具那朋友,從正陽門前經過時,每次從門的下方通道里透視,就正好能看到紀念堂。

“來瞻仰的遊客特多。”

“雖然免費,但得提前預約,手速慢點根本搶不到預約的那個名額。”

再往北:

天安門;

午門;

故宮三大殿;

是一眾明清皇帝工作學習和生活過的地方。

再往北是煤山,也就是如今的景山公園。

門票兩元,憑學生證半價。

龔具驚訝:

“都兩塊錢門票了,還能打半價?”

“這也太便宜了,這裡面還有崇禎上吊時的歪脖子樹呢吧?”

過了景山是鼓樓。

鼓樓北邊是鐘樓。

天明擊鼓催人起,入夜鳴鐘催人息。

明清皇帝看到這裡,紛紛質疑:

“地安門呢?”

“跟天安門相對應的地安門呢?”

“朕那麼大的一個地安門呢?”

龔具無語:“沒了沒了。你們大清大明都沒了,還在乎一個門?”

“我們發展經濟,得修路,這個地安門擋著路了,不得不拆。”

“我們也很無奈。”

新北京中軸線的最北端,就是鳥巢和水立方。

古代人哪見過什麼奧利匹克。

一個個目瞪口呆。

乾隆眼尖,看到了那座246米高的奧林匹克塔。

這座塔的設計理念據說是生命之樹,看著像五顆大釘子,所以被大家稱為“釘子塔”。

遊客站在這個塔上,可以俯瞰整個北京。

甚至在天氣好的時候,沿著中軸線往南能看到幾十公里外的大興機場。

“僭越!”

乾隆怒目而視。

“放肆!反了天了!”

畢竟,在古代京城,不能在皇宮周圍蓋高大的民間建築。

紫禁城裡也是有隱私的。

假如,皇上揹著娘娘,正和宮女在御花園搞點顏色呢。

一抬頭,看到遠處樓上的百姓正三五成群趴在欄杆上,滿眼八卦地看著他們。

有的甚至還嗑著瓜子,捧著酸梅湯。

這像話麼?

龔具笑道:“嗨,你們愛新覺羅家還有隱私?”

“你們家被拍的清宮劇是最多的。”

“乾隆,章總,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麼?”

在製作鳥巢和水立方的宣傳片時,龔具乾脆把2008年的奧運開幕式剪輯了一些。

直接放給了眾位祖宗。

曾經,龔具以為,能辦一屆奧運會,是我們的榮耀。

但,勝在同行承託。

在看到一屆比一屆爛,甚至被東京的陰間開幕式嚇到以後。

他才發現,08年的奧運會是永遠滴神。

能擁有這樣一屆奧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協會的榮幸。

是全世界人民的榮幸。

那年,運動員入場是姚明當旗手。

那年,開幕式裡看到了科比·布萊恩特。

那年,飛人博爾特一戰成名。

那年,菲爾普斯狂攬8塊金牌。

那年,乒乓球單打的領獎臺上,男單和女單,我們都包攬了冠亞季軍,同時升起三面五星國旗。

這個場景,成了絕唱。

從那年以後,乒乓球國際比賽裡的規則就改了,限制了參加運動員的數量,我們痛失拿銀牌和銅牌的機會。

秦。

看完這一段,秦始皇半天沒緩過神。

後世的鳥巢一樣的建築裡,居然能做到人在天上飛,點燃天際的火炬。

何止是比不了,就是做夢都想象不到。

“阿房宮,不建也罷。”

底下大臣提醒:“陛下,您之前已經把阿房宮的工程停掉了。”

之前停掉阿房宮的工程,是被迫。

現在,是無奈。

兩千年後的華夏子孫,他們的大國工匠們造得才是奇觀。

龔具期待地搓手:“陛下,何止是奇觀,我們大基建做得也不錯!”

“也就比政哥你的秦弛道好一些。”

“想瞅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