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章 言語虐待型父母

王碩笑了笑:“在一些案例中,被虐待的孩子會不自覺地步入父母的後塵,畢竟,當初的虐待者看起來是很強大的,而且給人的感覺是無懈可擊,被虐待的孩子也就在小時候,幻想自已會擁有這些素質,等到他們長大後,就可以保護自已了,所以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染上他們最討厭的,那些有毒的父母的性格特質。”

“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我們最終活成了自已討厭的樣子。”小迪道。

“對,就是這個意思。”王碩道:“雖然他們心裡曾經立下重誓,等到自已長大後,絕對不會成為父母那樣的人,可是在強壓之下,他們最終還是可能會變成像父母一樣的虐待者,但是,這種性格特質的傳承,並不會像大多數人以為的那樣普遍。”

“但是你之前不是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嗎,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嗎?”小迪問。

“你這個問題問的好。”王碩笑了笑:“許多年來,大家都認為,小時候受到虐待的孩子,最終會變成施虐的父母,畢竟,父母是他們唯一的角色榜樣,但是當前的一些科學研究對此提出了疑問,經過大量的案例和研究顯示,許多童年受到過虐待的孩子,長大後並沒有成為施虐的父母,然而他們中的很多人,也很難接受溫和的,非暴力性的教育手段,他們出於對自已童年時候的遭遇的痛苦的抗拒,往往會刻意地不給孩子制定規矩,或者是不會強制執行定下某些規矩。”

“那豈不是這樣就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了嗎?”小迪問:“因為孩子需要一些規矩來約束自已的行為,那些父母不管的孩子,長大後不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嗎?”

“和暴力虐待造成的傷害相比較,過度縱容孩子的弊端倒是顯得無足輕重了。”王碩道:“從積極方面來看,身體虐待型的父母,他們的子女在成年以後一些常見的問題,比如說自我厭惡感,對父母的依附,還有那些無處宣洩的憤怒,難以戰勝的恐懼,以及對他人的信任缺失,還有自身安全感的不足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可以克服的。”

“其實,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話,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舉足輕重。”小迪嘆息道。

“如果那些在你看來,無所不知的父母說你是個壞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壞孩子,如果父母經常說你真蠢,那你就會認為自已是蠢的,如果父母經常說,你真沒用,那你就一定是沒用的。”王碩道:“這也就是另外一種父母,那些在語言上,對我們進行虐待的父母,也就是語言虐待型的父母。”

“語言虐待?”小迪再次陷入了疑問:“但是有句話不是說,棍棒石頭可能會打斷我的骨頭,但是語言絕對不會傷害我分毫的嗎?”

王碩搖了搖頭:“不,這種說法其實並不對,侮辱性的稱呼,以及那些刻意貶低的評價,還有諸如輕蔑的指責,都會向孩子傳遞一個非常不好的自我評價資訊,並且會對他們將來的人生幸福,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也許你是對的。”小迪點了點頭:“因為捱打之後,傷痕都是可以看得見的,至少其他人還會同情你的遭遇,可責罵人,語言的虐待和攻擊,就會把人逼瘋的,而且你還看不到任何的傷痕,沒有人會同情你,和侮辱比起來,身體創傷的癒合可能會更快一些。”

“我們必須客觀的看待,大多數家長都會偶爾對孩子說一些貶損的話語,這不一定就是語言虐待,但是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的外表,智力,以及能力或者作為人的價值進行語言層面的攻擊和傷害,那就屬於虐待了。”王碩道:“與操控型的父母一樣,語言虐待型的父母也有兩種不同的行事風格,比如有的父母,他們會選擇直接公開地用惡毒的語言貶低孩子,比如,他們會罵孩子愚蠢,沒用,或者長得醜,他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當初如果我沒有生下你該有多好,他們自然不會在意孩子的情感,也無視自已頻繁的語言攻擊對孩子,尤其是那些尚且處於正在形成自我意識的孩子所產生的長期影響。”

小迪點了點頭:“這種父母真可恨。”

“還有另外一種。”王碩繼續道:“這一類的父母,他們的行為就沒有這樣直接了,他們會透過長期的取笑,挖苦以及給孩子取一些侮辱性的外號,或者用一種拐彎抹角的羞辱方式,來對孩子發起攻擊,他們常常會給自已的虐待行為披上一層幽默的外衣,以一種在開玩笑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言語的虐待。”

“會不會就是開玩笑,我們過多的去解讀和揣測了呢?”小迪問。

“你說的這種情況當然存在,就像是孩子,或者家庭的其他成員,會對此不滿,但是虐待者卻會責怪別人,說我就是在開玩笑啊,就好像他的語言暴力的受害者,其實是在配合他營造的玩笑效果一樣。”王碩道:“有一個案例中的來訪者表示,他童年最記憶深刻的就是父親沒完沒了的取笑他,總是拿著他來尋開心,常常令年幼的他感到屈辱,當其他家人被逗得鬨堂大笑的時候,他卻感覺自已被孤立了。”

“是啊,要知道,小孩子哪裡懂得分辨什麼玩笑和事實,取笑和威脅呢。”小迪道。

“當然了,很多父母會說,我說這些,都是為了你好,我是在幫你成為更好的人,這個世界很殘酷,我是在教你如何適應社會等等。”王碩道:“更甚至有些喜歡爭強好勝的父母,他們只有使得別人覺得自已無能,才能彰顯出他們的能力,這樣的父母,他們往往會透過打壓子女,來維持自已的優越感。”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已的子女過的好嗎?”小迪道:“就像有句話說的,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沒有人希望你過的好。”

王碩點了點頭:“開明的父母會滿心歡喜地看待自已子女能力的增長,會希望他們越來越好,但是爭強好勝的父母,子女的成長往往會讓他們感到失落和焦慮,甚至是恐懼,他們大多不明白,為什麼自已會這樣子,但是他們卻會認為,這一切都是孩子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