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章 禮王造反

岷州,禮王府。

“真的?”禮王蕭燦微眯著的眸子瞬間睜開,炯炯有神,再次確定訊息的準確性。

探子再次重複,“千真萬確,屬下們皆親眼看見霍將軍帶領十萬精兵前去邊疆支援,皇城中也不過只剩下兩三萬精兵。”

軍師大喜,激動道:“王爺,此乃天賜良機。皇城空虛,邊光大軍一時半會回不來。此時若直搗皇城,那皇位唾手可得!”

禮王被軍師說得心動,可還有顧慮。畢竟路途遙遠,路上關卡重重,萬一失手可只有死路一條。

一位七十多歲的獨眼老人跪求禮王,淚流滿面道:“王爺,舅舅求你,為慘死的何家一百餘口人報仇吧!”

禮王趕緊上前將獨眼老人攙扶出來,“舅舅快起來,本王,一定會給外家報仇雪恨的!”

當初蕭炎登基,清算何家。但凡有些才能的何家子弟全部問斬,只有舅舅逃了出來,卻瞎了一隻眼睛,留下了一身的病痛,靠著恨意一日日撐過來。

而自己被分封到岷州,這個遠離皇城,偏僻荒涼的角落。母妃被迫留在宮中,母子分離,最後鬱鬱而終,身為人子,自己卻沒有見到她最後一面。

幾十年來,他韜光養晦,招兵買馬,與岷州附近的城池首領搞好關係,豢養二十萬士兵,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一雪前恥,報仇雪恨。

如今終於遇上這麼一個良機,他們不敢錯過。

禮王道:“傳令下去,整頓將士,攻下皇城!”

獨眼老人激動地流下了淚水:“是!”

暗衛傳來這一訊息時,蕭炎趕緊召了太子、安國公和翰林院修撰前來商討。

兩刻鐘後,蕭瑾泓、安恆與安懌便到了這大殿中,齊齊行禮。

“兒臣(微臣)拜見父皇(皇上)!”

“免禮。”

“李德全,賜座。”

三人從善如流,一一落座。

皇上急召,不知所為何事,三人一時沒有頭緒,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

蕭炎憂心忡忡,扔出一個大炸彈:“禮王,怕是要造反了。”

“什麼!”蕭瑾泓驚得站了起來,“禮王叔年近五十,竟仍然賊心不死!”

“哼,他正是藉著邊關有難這個檔口,想為他自己與何家報仇呢。”

蕭炎鄙夷道。

當年五子奪嫡,禮王勝算最大。他母妃是皇貴妃,家世顯赫,寵冠六宮。愛屋及烏,他的寵愛也是獨一份的。

皇后無子,其他皇子沒有他這般顯赫的外家,他便以為皇位唾手可得,驕縱恣肆,毫無顧忌,做派奢靡,惹得父皇不喜。

外戚專權,是掌權者的大忌。皇貴妃的母家越強,禮王登上皇位的可能性越低。

皇貴妃和禮王都不明白這個道理,沉浸在虛假的寵愛中無法自拔,卻看不見父皇一直削弱何家的勢力。

所以當父皇駕崩後,留下懿旨傳位給自己時,禮王在父皇靈前失態崩潰,大罵自己篡改聖旨。

奈何旨意是在群臣面前寫下的,做不得假。父皇臨終前還拜託心腹忠臣輔佐自己,穩固東霖江山。

所以蕭炎成功登上了皇位,皇貴妃母族貪汙受賄,進行大清算,從前驕橫跋扈,仗勢欺人的事情幹多了,如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禮王削去身上所有的職位,成了一位閒散親王,遠離皇城。只有皇貴妃病逝時回來過一次。

只是沒想到,禮王一大把年紀了,依舊不能釋懷。

從回憶中抽離出來,蕭炎陷入了無盡的憂慮中。

“如今精兵大多調離皇城,一時半會也回不來。禮王豢養了二十萬大軍,這麼多年卻沒有一星半點的訊息,看來周邊的城池將領已經同流合汙,歸入了叛黨陣營。

只怕不消多時,禮王就直接攻入了皇城中來。

朕今日召你們來,是想商量個對策。”

三人臉上的神情凝重,這件事並不簡單,稍有不慎,便是死路一條。

太子沉思半刻,抬頭道:“父皇,當務之急是將禮王造反的訊息傳給各大城中,提前做好準備抵抗叛軍,轉移百姓。

再把皇城中的精兵調集起來操練,守在皇城外保護百姓與宮中安全。

若是叛軍前來,也可抵擋一陣。”

蕭炎點了點頭,“太子說得事,這件事便交由你與安國公,務必要將百姓傷亡降到最低。”

太子繼續提出自己的看法,“讓人傳訊息給霍將軍,速戰速決。若是僵持不下,對方提出的要求不過分,不如先和談。”

蕭炎皺了皺眉頭,有些不願意,“與西筱和談,先不說西筱願不願意。

便是願意,萬一西筱獅子大開口,提出無理要求,又該如何是好。

再者,東霖主動和談,倒像是認輸一般,有損大國顏面。”

見蕭炎滿臉不願意,太子也不敢硬勸。

見狀,安國公支援道:“皇上,這只是權宜之計。既能最快召回兵馬,又能解決邊疆戰爭。

據臣所知,西筱最初並不想挑起爭端,是孟將軍護著那些私自改河道的百姓,不給西筱一個交代。

孟浩故意隱瞞內情,導致朝中判斷失誤,造成如今這局面。

若是能和談,相必西筱不會不答應的。”

蕭炎猶豫不決,見安懌遲遲未發聲,似乎在思索些什麼,有些好奇他的想法。

“懌兒,你怎麼看?”

三個人的目光聚集在安懌身上,安懌笑了笑,不慌不忙道,“外祖父,懌兒贊同舅舅與父親的看法。

西筱國近年來沒有哪年是風調雨順的,糧食歉收,水源短缺。打仗對他們而言百害而無一益,和談也是他們想要的。

東霖風調雨順,解決內憂後,再處理外患,大一統指日可待。”

見三人都同意這個方法,蕭炎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畢竟,這確實是如今最好的辦法。於是便傳旨去了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