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溫暖的午後,東家捧起那杯碧螺春,茶葉在粗陶杯中挺立,如同一支支綠色的旗幟,在水中舞動。那杯茶,就如同一幅畫,那是一種寧靜的祥和,彷彿茶的每一滴都承載著深深的故事。我輕啜一口,嘗試著在茶香中尋找話題的輕鬆,揣摩著東家的心思。
茶,其實是一種語言,它講述著我們的情感和思考。沉重的話題常常伴隨著這清甜的茶香,被沖淡,被消解。然而,在這忙碌的世界裡,又有多少人願意停下腳步,與你一同沉浸在這茶香之中呢?
東家又喝了一口茶,目光轉向我:“小七,你來到這裡多久了?”我思索片刻,回答道:“東家,已經五年了。”他微笑著點頭:“記得當時找你時,我問過你的問題嗎?”我回憶起來:“您問我如何看待狩獵。”
他深深地看著我:“那你怎麼回答的?”我坦然道:“我說,越是熱愛動物的民族,越熱愛狩獵。比如哈薩克、蒙古、鄂倫春、藏族的人。我堅信,只有真正熱愛狩獵的人,才會真正地去愛護和尊重動物。”東家聽後,微笑著點頭:“你說得很對。”
他又問道:“那麼對於開放狩獵的問題,你怎麼看呢?”我有些激動:“不能因為怕動物滅絕就禁止狩獵!中國狩獵的民族已經持續了幾千年,為什麼動物一直沒滅絕?反倒是現在一禁獵,動物卻要滅絕了!還有,如果禁止狩獵,像鄂倫春人這樣的民族,除了打獵什麼也不會,你讓他們一家老小怎麼生活?!單純地禁止狩獵是不合理的!”
東家靜靜地聽著,最後他點點頭:“你說得很好。狩獵不應該是對動物的傷害,而應該是一種管理和保護。國外都有狩獵季節,狩獵需要繳稅,這是對動物的保護和尊重。”
國家就用這個稅款去更好的保護動物。我認為這個方法不錯,咱們國家只會“堵”,不會“疏”,又拿不起保護動物的經費,其實不對。咱們獵人也有獵人的職業道德和祖上傳下來的規矩。不到獵季不入山,兩頭不打打中間,懷孕不打,沒長成不打,一窩動物裡母的不打,這些說法都挺有道理的。最近我看了一本老毛子講打獵的書,說這樣的狩獵方法有利於動物種群的壯大。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好多不懂行的人動輒就說動物滅絕就是打獵打的,打獵者不得好死這絕對是他孃的屁話!他們也不動腦子想想全世界都有獵人從美洲歐洲到非洲的國家全部允許打獵就連中國自古也有狩獵的傳統為何美洲歐洲非洲的國家以及古代中國允許打獵時野獸都活得好好的倒是在近代禁獵後中國好多野獸卻滅絕了呢?!沒事時我也跟趙大瞎子他們討論過為啥近年來野生動物銳減乃至滅絕他們分析了一下主要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大規模開墾荒地毀林開荒填海造田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被大量破壞無處藏身東北的老林子被過度砍伐蒙古新疆草原被過度放牧森林和草原減少灘塗沼澤被堵死大量的狍子駝鹿狗熊馬鹿等沒地方藏沒東西吃沒地方遷徙導致大批次死亡其次就是農藥的大規模使用劇毒農藥造成鳥禽大範圍中毒死亡真的好多人可能根本沒想過。農藥,這無聲的殺手,對鳥禽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大量的劇毒農藥被濫用、泛用,致使鳥禽大規模地、集體性地死亡。在春天的田野間,甚至有農民習慣於用農藥浸泡糧食,放置在田間地頭,只為防止鳥禽啄食種子。第二天,農藥碗旁的死鳥淒涼地躺著,彷彿在訴說著生命的脆弱。
環境與氣候的汙染與變化,化學排汙等,也給動物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許多動物,特別是水族因此大量死亡,甚至發生變異。對於打獵的影響,我們必須承認,確實存在。一些不道德的獵人,在山上大規模地投放毒餌。這些毒餌製作簡單,但殺傷力卻極大。被毒死的鳥獸,他們選擇自己不吃,而是賣給收購野味的販子,再輸送到全國各地的飯店。這些毒餌,有的針對鳥類,有的針對狐狸和狼。例如,藥鳥的毒餌是將米粒浸泡在劇毒農藥中,陰乾後沿著小路撒下,斑鳩等鳥類一旦食用便立即死亡。而藥狐狸和藥狼的方法更為巧妙,需要使用棗子和各種油脂來製作香餌,才能引誘它們上當。
無良的獵人還會佈下鋼絲套子,捕殺大中型野獸。這種手段成本低廉,一截短短的鋼絲就能製成。捕鳥者則在山頂架設礦燈和捕鳥網。候鳥遷徙季節,這些大網簡直成了鳥類的索命網。一隻只鳥被燈光吸引,一頭紮在網上,無法掙脫,最終悲慘地死去。
面對這些現象,我們不禁要問:人類與自然究竟該如何和諧共處?夜晚,有些人利用強大的電捕工具,幾百只鳥甚至天鵝的性命在短短一夜間被奪走。他們的揹負著巨大的蓄電池,手中的木棍上纏繞著帶電的導線,河水中,無論魚蝦蟹鱉,一律被電擊致死。這些非法捕獵、盜獵的行為,不僅應該受到譴責,更應堅決抵制。這些大規模的盜獵行為,如同在可可西里屠殺羚羊、在中蒙邊境用機槍掃射黃羊、在大小興安嶺圍獵東北虎,在西雙版納偷獵大象,更是赤裸裸的犯罪。
對於這些犯罪者,抓住後應該就地正法,無需任何的猶豫。但在此,我也要為真正的獵人正名。真正的獵人,他們尊重動物,狩獵對他們來說,不僅是殺戮,更是一種對叢林的敬畏,對動物的尊重。他們追求的是與動物進行終極對抗的快感,是那種原始的草莽的感覺。
對於那些偽善的動物保護者,我要告訴你們,盜獵是一個龐大的黑色產業鏈。只要我們能控制住這個產業鏈的任何一環,它就無法繼續運轉。即使你不能將盜獵者繩之以法,但你可以選擇不去購買皮草。沒有市場需求,盜獵者自然也就沒有了獵殺的動力。
我看著那些身著華麗皮草的人,他們在公開場合大聲指責獵人,這簡直是欺人之談!狩獵這一行,它是一門手藝,一個傳統的道,有其獨特的規矩和道德準則。我們是狩獵者,我們的職責是維護自然的平衡,保護珍稀動物。我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遵守狩獵的規矩和道德。
這是我們的職業,也是我們的榮譽。無論社會如何看待我們,我們都應堅守自己的道義和職責。我們要以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狩獵者並非冷酷無情的殺戮者,而是維護自然和諧的重要一環。在遠古的時代,狩獵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技藝。自從世界上有了人類,狩獵便成為了他們謀生的手段。它既是生存的必要,也是對大自然的挑戰。我們狩獵,正如木匠使用工具,泥瓦匠砌牆,畫家揮灑畫筆,都是一門獨特的技藝,充滿了智慧與技巧,沒有任何羞恥可言。
"你是否曾思考過,在這深山老林中,野生動植物繁多?當然,獐子、狍子、野兔、松雞等,它們在森林深處自由生活。然而,大山深處同樣隱藏著危機。土狼、老虎、豹子、黑熊、野豬等猛獸潛伏在暗處,還有毒蜂、山魈、野雞脖子等危險的生物。這些生物的力量與危險性不容小覷,一旦遭遇,生死只在一線之間。
狩獵,實則是在玩命。每一次踏入深山,都像是將自己的生命交付給了未知。然而,獵人們深知自然的規律和生存的法則。他們遵循著古老的規矩,以此來獲得山神的庇佑,保證每一次狩獵都能平安歸來。
在獵人們的世界裡,狩獵不僅是捕捉獵物,更是一門涉及多個方面的學問。從拜山、敬老、尊天、敬地、重水、親物等,都有一系列的規矩和禁忌。每一次上山,無論是打獵、熟皮子、割鹿茸、挖參、摘木耳等,都有其特定的手法和注意事項。這些規矩是獵人們的生存法則,不懂得這些,就無法在深山中生存下去。
獵人們各自有著自己的狩獵範圍和領域。每個圈子都有其獨特的規矩和界限,沒有人會去觸碰別人的地盤。他們各司其職,有的捉蛇,有的捕鷹,有的獵熊,有的挖參...大家相互尊重,各自安好。
至於狩獵的工具和方法,那就更是五花八門了。有人喜歡用槍,有人偏愛用弓箭;有人善於設定陷阱,有人則喜歡用網捕捉;當然還有那些喜歡大規模圍獵的人們。這些都是他們的自由選擇,因為狩獵本身就是一種對自由的追求和對大自然的挑戰。在古老的山村中,有一位備受尊敬的東家。他對我說:“小七,歷史的規矩能夠流傳至今,自有其深刻的道理。如果你覺得有什麼不妥,那只是因為你尚未領悟。誰若破壞了這些規矩,就再也無法在這片土地上立足。”
東家言辭懇切,我聆聽著,儘管有些話語深奧難懂,但我還是努力去理解。他稍作停頓,疲憊地揮揮手,緩緩躺下,輕聲道:“這些事情,你要慢慢去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明白的。”
我正欲離開,東家突然問道:“小七,你的家鄉的人都好嗎?”我連忙回應:“都好,都好,託東家的福,一切都很順利。”說完,我禮貌地告別,退出房間。
然而,在我跨出門檻的那一刻,東家在我背後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小七,你要記住:做人就像打獵,那些對你要求嚴格的人,往往也是真心對你好的人。”我愣住了,想要回頭詢問其中的深意,卻看到他已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我走出大門,擦去額頭的細密汗珠,一路上都在思考東家最後那句話的真正含義。他的話語像一團迷霧籠罩在我心頭,讓我琢磨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