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書郎的職責非常簡單,八個字就可以概括:好讎典籍,刊正文字。
同樣有這個職責的,還有正字一職。
兩個職位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是抄錄,校正書卷典籍。
這是為了讓初入文道的才子們,能夠平心靜氣,修身養性。
不同的是,字正一職,多為金科三甲的榜眼和探花擔任。偶爾也招募年齡在十五歲以下,文思泉湧,天賦異稟的神童。
秘書省有八位字正官員,弘文館也有八人,總計一十六人。
校書郎則更不用說了,一般只有狀元有資格當選。或者諸子百家的傳人,文道的接班人,也有資格。
秘書省校書郎算上陸第,剛剛滿編,總計十人。弘文館也有兩位,大週一共,只此十二位,校書郎。
字正一職,因為門檻低一些,所以刊定的典籍往往是已經收錄過的,很少再入秘閣。成書之後,一般下放到各個地方,填充地方的州府藏書閣。
畢竟,神童再神,也難免心性不穩,難免出錯。
而校書郎勘定的典籍,往往是還未收錄到秘閣的,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
陸第入職校書郎以來,每日辰時三刻之前點卯,午時三刻之後扣案。
一天的工作時間,不過才兩個時辰。一旬中可選,兩天休沐,掛上名牌,不用點卯。
若是無故不來,視為藐視文道,輕則流外,重則入獄。
就是這兩個時辰,讓陸第受益匪淺。從最開始一天半卷,三天一本的刊定速度。逐步提升到一天兩卷,三天六本典籍。
修為上,陸第每刊定一字,所書一筆,都能感覺到修為的精進。
要知道,他可不是初入文境,而是聽慧境之上的言章境,可見修為的速度是何其快。
而且時不時靈光乍現,批註上那麼一筆,常常有所頓悟。
這就是大周天下,最尊貴的九品文官,九品當中的極品。
陸第發覺,每次抄書之時,都有一個聲音,將文字在腦海裡讀出來。這是世人皆知的文靈,也是修道之人,最為倚仗的瑰寶。
正是有此文靈的存在,陸第才能真正靜下心來,感悟經典。
如果說字正抄錄經典,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求文道之遠。那麼,校書郎所抄錄的典籍,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得來的真知灼見,反哺文道氣運。
雖然並無從屬關係,但是孰輕孰重,高下立判,可見校書郎的珍貴。
這一日,辰正時分,陸第早早就來到秘書省,校書閣。
沒辦法,一個多月的修行,讓他覺得自己離下一個境界越來越近了。故此,最近的幾天,他都異常的勤快。
陸第邁步走入校書閣,發現今天有兩人比他還早。
“好啊!我說怎麼修為始終趕不上你們,合著我偷偷用功才兩天,竟然又遲到了?”
不怕努力的人,突然聰明。就怕聰明的人,突然努力。
正在挑選典籍的兩人聞聲抬頭,發現陸第站在門口,嘴角含笑,望著他倆。
房箐房伯明和杜雲杜文龍,兩人放下手中的書籍,對視一眼。
科舉一般三年一屆,除非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恩科取士,可以加考一場。
房箐是上一屆的金科狀元,杜雲是去年的恩科狀元,也是百家當中,縱橫家的青年一代領軍人物。
因此和陸第的身份相仿,年齡也差不多,頗為投機。
房箐年齡不大,卻老成持重,聞言摸著寸長的鬍鬚,笑道:“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不算遲到。”
杜雲心比天高,乾淨利落,直接後退一步,指著地上。
“快來!有新書到了。”
陸第聞聽此言,立刻邁步上前,“我猜肯定是南疆來的。”
房箐和杜雲相視一笑,異口同聲道:“就你聰明!”
校書閣蒐羅天下藏書,除了中州,還有東南西北四方。東方最遠到蓬萊仙島,故而稱為東島。其餘三方是,北海,西域和南疆。
陸第之所以猜的如此之準,並非故弄玄虛,而是上任那天就是西域的藏書,繼而是東島的藏書最多。北海最近一直在戰火當中,所以新書,肯定是南疆來的。
三人挑了一下,發現《南海奇聞異事錄》,《南疆十萬大山經》和《苗族彘桑養蠶術》都有書籤標註。不用想,肯定是昨天下午就有人開始刊定了。
雖說校正並非是一個人完成,需要多人協同,不過既然三本都被拿走,肯定也不是一個人。
所以陸第和房箐,杜雲選擇了其他三本,之後再互相協同,批註。
......
兩個時辰之後,啪!三人同時扣案停筆,準備去用午膳。路過眾人時,房箐突然停步,猛地拉住陸第和杜雲。
“不對,馮達,李安,付健三人怎麼一個都沒來!”
作為清流官員,他們雖然得天獨厚,甚至打破了品級加上境界,成就十全十美的官場鐵律。
比如陸第步入文道二境,本應該升為八品官才對。實際上,他卻絕口不提,甘願做個九品校書郎。
校書郎頗為難得,除非陛下降旨提拔調任。沒有人,會在文道五境,書論境前,輕易離開。
校書郎可是不能以常理度之的,要不然,當初葛鍾也不會以禮相待。
單就品級而言,葛鍾作為秘書郎,從六品上,高出九品的校書郎三個大品級。
沒來的三人中,馮達資歷最老,是上上屆的狀元,文道四境,筆停境巔峰修為,不弱於葛鍾多少。
儘管如此,校書郎也是朝廷命官,即便是休沐,也會提前掛個告假名牌才是。
可三人案上,筆墨紙硯俱在,唯獨不見休沐的告假名牌。
陸第經過房箐的提醒,意識到情況不對,馬上說道:“先莫慌,可能確實是忘了。但是三人一起忘,八成事有蹊蹺。我們還是拜訪一下才好,免得同僚疏忽,白白丟了官身。”
房箐點頭道:“兵分三路,我去找馮達,你們呢?”
杜雲立刻道:“事不宜遲,李安與我住在同一坊,我去便是。陸第去付健府上,不管有沒有見到人。半個時辰之後,朱雀門外,張榜告示下,集合。”
三人一拍即合,各自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