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不管玉帝無奈,車遲國的三位大仙為何這般囂張?打殺道童,羞辱三清,孫悟空的這番操作到底為了什麼?
車池國之前,小鼉龍想盡辦法都要加入取經隊伍。車池國之後,靈感大王代表觀音向悟空要了一個態度。那麼我們再看車遲國,就不得不佩服悟空的人情世故。
這一難,依然是職場教學,隱晦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有些時候光有態度還不夠,必須明確自己的站位才行,行至車池國,佛家弟子遭遇大難。此時的悟空到底有著佛家身份,哪能眼睜睜看著和尚們這般受苦?更何況取經路上的劫難本就是觀音的精心安排。領導安排你遇見不平事,而且還是針對自家的不平事,哪有不拔刀的道理?所以悟空再次貢獻了一次經典名場面。
悟空把毫毛分發給眾僧:“你們把毫毛捏在無名指裡,只管走路,若是有人追呢,你們就攥緊拳頭大叫一聲,齊天大聖!俺就來救你們!”
好個大聖,就是撕裂黑暗的一道光!滿是溫暖,滿是希望。曾幾何時,誰不想大叫一聲齊天大聖,然後真能出現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身影,奈何和尚遍地,唯獨虛構了悟空,智淵寺內和尚們詳細介紹了車池國為何會有這般光景。
“只因20年前我國荒旱無雨,一年來滴雨未下,太苦了!那時我們僧人每天讀經求雨,誰知不見靈驗,等到那三個仙長一到,呼風喚雨,及時解救了災情。君王這才惱了我們和尚,說我們無用,拆了廟宇,砸了佛像,罰我們賜給他們做活!”
僧人求雨,雨毛未見。仙長求雨,立時解了災情。要知道智淵寺乃“敕建”寺院,朝廷供養甚至享受體制待遇。佛像需要金渡,跪拜需要香火,真到了佛祖顯靈的時候,佛祖休假了,電話打不通,車遲國王焉能不惱?
三位大仙已到,解了災情不說,還偏就懂得尊重人性、尊重利益。
和尚繼續說道:“那道士還會點水為油。煉石成金吶!如今他們又修了三清觀宇,祈禱君王萬年不老!”
又是金又是油,還天天祈禱君王萬年不老,君王缺什麼,人家有什麼,君王想什麼,人家給什麼。二十餘年匡扶社稷,保國安寧,君王怎麼可能不喜歡?
而和尚呢,張口慈悲為懷,閉口普度眾生,佛像金光閃閃,香火源源不斷。偏就一點正事沒有,滿足不了黎明百姓的基本需求,滿足不了車池國王的人性利益,你自己說該如何處置?
只是,黎民求雨如來不管,但和尚受罪,如來卻不會袖手旁觀,雖然我的人不辦事,但我的人絕不能是這個待遇。於是觀音便安排了這一難。
那麼問題來了,三位仙長已經來了二十多年,如來為何非要等到唐僧師徒前往處理?三清觀內,悟空等人前往查探訊息,弄出了一陣神風,我們來看虎力大仙的反應。
虎力大仙:“神風突起,恐怕天尊降臨了,快讓陛下回宮!快!”
神風突起為何就能確定是天尊降臨?很明顯,三位仙長早就見識過天尊降臨的情形。甚至三位仙長前往車池國本就是三清的安排,三清於背後撐腰,如來怎麼敢管?要想解決這個難題,那就只能讓玉帝插手干預。
只是玉帝為何就願意幫助如來呢?原因很簡單,玉帝對於車持國的現狀同樣不滿,但鑑於三清的超然地位又不便直接插手,那就只能和如來站在同一戰線,讓唐僧師徒解決這個難題。唐僧師徒解決這個難題,萬一三清生氣了,玉帝可以推給如來,畢竟是佛家弟子不懂事。
如來也可以推給玉帝,畢竟是玉帝批准的取經專案組,大佬之間可以相互推諉,但真正執行的悟空又該如何明者保身?大鬧三清觀,就是悟空智商的終極爆發。
悟空:“八戒,你可知上面坐的是誰?”
八戒一邊啃著貢品,一邊說道:“連三清都不認得。”
悟空:“說說看。”
八戒:“中間坐的那是元始天尊,左邊那是靈寶道君。”
這是哪裡?三清觀,悟空反倒問起上面供奉的是誰,更何況就連本尊都不知道見了多少次,悟空真就不認識三清?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或許因為見面次數少,起猛了認不清,但另一位老相識悟空就再也沒有理由不認識。
悟空又問道:“那邊坐的是誰呀?”
八戒:“太上老君吶,這你才不知道?”
悟空為何明知故問?玉帝和如來,一個是天庭編制的老領導,一個是佛家編制的新領導,兩位領導共同商議,交付悟空一個如此關鍵的任務,當然要努力完成,但三清又不能輕易得罪,那就只能儘可能明者保身。
正所謂不知者不怪,我壓根就不知道那是三清的聖像,何來得罪一說,何來褻瀆之論?只是等到八戒明確告訴了悟空,我們再看悟空給出的反應。
悟空:“你把這三清聖像藏到後邊去。”
八戒:“藏哪去?哼哼!”
悟空:“八戒,剛才我們進來的時候,右邊有一個小門。”
八戒:“小門?”
悟空:“想必就是五穀輪迴之所。”
不知者不怪,知道了,還有這般操作,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故意挑釁,故意試探三清的反應,你們要是真生氣,我明天就得過且過,主打一個誰也不得罪。
你們要是沒反應,我明天就放開手腳除妖,堅決完成兩位領導交付的任務。大鬧了三清觀,羞辱了虎鹿羊,三清壓根就沒搭理。悟空就明白了,還是玉帝和如來高明,聯合執法,到底讓三清沒了脾氣。
第二日,唐僧師徒前往倒換關文,三位大仙報仇的時候到了。再看車池國王只是隨聲附和,哪有半點君主的模樣?
三位大仙說道:“陛下,把他們壓上來。”
車遲國王:“對。把他們壓上來。”
侍衛領命而去:“是,陛下。”
三仙:“快將他們推出去斬首!”
車遲國王:“對,推出去。”
遇到妖怪不服,悟空出面壓制,遇到國王不服,就到了唐僧表現的時候,到底有著盛世大唐的背書,除了女兒國王,唐僧還真就沒怕過誰。
唐僧:“請問陛下,我們師徒身犯何罪?”
車遲國王:“你衝撞了國師,還說沒罪嗎?”
衝撞了國師?說出吾名,嚇汝一跳,你知道我是誰嗎?你就隨便給我安上一個罪名。
唐僧:“陛下!我們是東土大唐去往西天取經的僧人,初來貴國幾時見過你家國師?”
再看國王和王后,頓時沒了脾氣,甚至開始主動勸說國師。
王后:“陛下,他們是大唐來的。”
聽到這裡,國王走到國師面前,國師雙眼怒睜:“嗯?”
國王:“國師。他們可是大唐的人。”
他們可是大唐的人,通關文碟上明確寫著,犯我御弟者,雖遠必誅。衝撞了國師算什麼?就算衝撞了國王,該上果盤還得上果盤。可就在這個時候,宮外傳來了百姓的祈求,局面立馬迎來了反轉。
侍衛進來通報:“啟奏陛下!外面有許多老百姓祈求,懇請仙長祈禱一場春雨,普濟黎民。”
國師的主場來了,國王都得乖乖低頭。國師說了,降雨簡單,但必須先處置了唐僧師徒,我們的能力不容忽視,我們的工作無人替代,就看你如何取捨。國王一時無奈,悟空趕緊表示,俺也會求雨,何不來一場技術大比武?國王心想,如果你們輸了,我再砍了你們。大唐再有憤怒,也不便來攻。如果你們贏了,我也能壓一壓國師的銳氣,何樂而不為。
國王說道:“準爾所請。”
開始鬥法比武,虎力大仙登臺之前,對自己的求雨過程有著這樣的介紹。
虎力大仙:“我以令牌為號,一聲響風來,二聲響雲起,三聲響電閃雷鳴。四聲響雨至,五聲響雲開雨收。”
規規矩矩的做法程式,正兒八經的求雨流程。按照天君的說法,他發了文書,燒了文檄,驚動玉帝。玉帝拋下旨意,風要吹,雷要鳴,雨必須下。這就是玉帝無奈的地方。
規矩是誰定的?自然是玉帝。現在虎力大仙嚴格按照預定製定的規矩,認認真真辦手續,仔仔細細走流程。你為何不同意?好在悟空清楚大仙的後臺,趕緊分身前往阻止。重點來看悟空和雷公電母的對話。
悟空:“呔!雷公電母,你們為何助那妖道?”
雷公電母相顧茫然:“小神不知。小神不知。”
悟空又道:“俺老孫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過車池國,與那妖道賭勝祈雨,你們等我的棍子為號,助我雷電!懂了沒有?”
雷公電母:“小神明白!小神明白。”
雷公電母只是執行玉帝旨意而已。至於誰在求雨,求雨有著什麼目的,人家一概不分,主打一個照章辦事,木偶執行。只是悟空為何要向雷公電母如此這般的解釋?這般小神,悟空還需要說明情況,強調原因?
當然不是。雖然悟空有著叫天天應,叫地地靈的特殊權利,但雷公殿母畢竟是違抗了玉帝聖旨,那就必須回去有個解釋。
悟空的說明就是向玉帝邀功,注意了,我已經到了車池國,已經開始行領導所不能行之事,定能幫你扳回車池國的供奉,這份人情你可要記住喲!
然後虎力大仙以失敗告終,而悟空反倒求來了大雨,惹得王后連連稱讚。
王后:“呦!真好,陛下!真是強中更有強中手!快放他們西去吧!”
奈何名譽受損,地位受到影響,甚至連生存都面臨威脅的三位大仙非要扳回不利局面,偏還要繼續鬥下去,比坐禪唐僧能坐兩三年,論手段,悟空乃其行業翹楚。
還要比什麼隔板猜物,大仙還要做法。悟空直接就是閃現模式,壓根就沒有什麼懸念,至於什麼頭顱復原、拋心挖腹、油鍋洗澡,更是直接宣告了虎鹿羊的終結。
電視劇中虎鹿羊終結,國王大笑,原著裡面國王卻是兩眼含淚放聲大哭,原因何在?雖然知道他們是妖怪,可他們真就保佑了車池國長達20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以後呢?再有旱災來襲,再有黎民奏請降雨,是如來慈悲為懷,還是玉玉帝體恤蒼生,亦或悟空再來干預降雨程式?
如來很忙!玉帝更忙!悟空?悟空已經成佛了。
所以說,諸君!成佛的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