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章 李自成稱不上戰略的戰略

一隊騎兵正行進在五里寨附近的官道上,帶隊的是順軍前鋒馬世耀,他奉命率5000精銳騎兵直趨大同,準備以姜瓖為內應,迅速拿下大同。

李自成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是為了防止出現變故,姜瓖獻降表時,還給附帶了一封信,信中稱,由於他之前在救援寧武關的過程中態度消極,撫巡衛景暖已經對他產生了懷疑。衛景暖雖然沒有兵權,但再怎麼說也是朝廷委任的大同最高行政長官,且為官清廉剛正,在民間頗有威望,如果他出來指責姜瓖,大部分人還真會信。況且代王府中尚有千餘家丁,這些家丁大部分都是代王招納的江湖客,論個人戰力尤其是暗殺技巧,比姜瓖自已的家丁還要強一些,並不好對付。

養家丁在明末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高階將領用虛報軍隊人數的方式套取朝廷軍餉,或是將朝廷發下來的軍餉截留一部分,拿來養親兵,俗稱“吃空餉,喝兵血”,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這些親兵對武將產生了人身依附關係,事實上成了他們的私兵,這相當於是朝廷在拿錢幫武將們養私兵,如崇禎每年以七百萬兩白銀養的關寧軍,幾乎都成了吳三桂、祖大壽的私軍,南方也出現了所謂江北四鎮,形成了類似唐代藩鎮割據的狀態。

這實際上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明廷財政惡化,發不出多少軍餉呢,沒有這些親兵和家丁,戰鬥力又如何保障?又如何抵禦後金和滿清呢?如何鎮壓農民起義呢?歸根結底,明末軍隊之所以私有化、軍閥化,是朝廷財力不足導致的結果,那什麼導致了財政不足呢?歷史學家們早已給出了答案:土地兼併!正是因為嚴重的土地兼併,不僅導致衛所兵制崩壞,連用來取代衛所兵制的募兵制最後也徹底失敗了。而土地兼併在中國古代除了用天下大亂這種極端的暴力模式摧毀再重建外,幾乎沒有任何的解決辦法,當然,在本書中,穿越過來的朱由檢最後透過發展資本主義和拓展海外市場解決了這個問題,可這些已經是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東西了。

言歸正傳,姜瓖的降表在讓李自成心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同時,也讓他心生不安,一眾幕僚們認真分析後,認定衛景暖和代王設計襲殺姜瓖的可能性很大,畢竟刀都架到脖子上了,哪有不奮力一博的道理。李巖還提出崇禎不會坐視大同被攻克,有派人把姜瓖取而代之的設想,這與事實已經非常接近了。對此,由不得李自成不重視,一旦姜瓖被衛景暖和代王拿下,李自成在大同就沒了內應,順軍豈不是要強攻大同城。

大同城可不是一般的城池,極其高大堅固,主城牆高度達到了12米,女牆,即構成垛口的牆面,高度也有2米,這意味著大同城牆的總高度達到了14米。且每面城牆有馬面12座,共計48座,馬面是向前凸出的牆面,在馬面垛口後面計程車兵,可以從側面對攻城的敵人進行殺傷。此外還有獨立於城牆,且略高的控軍臺,也就是城牆外的小型碉堡,再加上數量眾多的角樓和甕城以及寬達10米的護城河,可謂固若金湯。這也就是為什麼歷史上的姜瓖可以在清軍猛攻之下堅持10個月之久的原因。

以大同城的堅固程度,缺乏攻城器械的順軍是絕難拿下的,事實上,別說是大同了,就算是太原,如果沒有張雄這個內應,順軍一時半會也是攻不下來的,闖軍在寧武關的“慘勝”就充分表明了這一點,只有四千守軍的寧武關,闖軍居然打了五天五夜,損兵數萬,臨了還讓劉氏一夥安然撤退,還從容將關城付之一炬,大同城可比寧武關難啃多了,農民軍可不像清軍那樣有紅夷大炮,基本上得用人命填,這得死多少人,耽誤多少時間呢?

歷史上,姜瓖是透過巧妙分化衛景瑗與代王的關係搞裡應外合拿下大同的,他對外聲稱,衛景瑗是陝西人,李自成也是陝西人,他們二人很有可能串通一氣,使得代王開始懷疑衛景瑗,再加上衛景瑗有足疾,守城大權就轉移到了姜瓖手中,為其獻城創造了條件。

李自成一路打來,其實但凡大一點城池,基本上全靠內應攻克,雖然闖軍也可以驅趕其裹挾而來的流民衝城,但毫無軍事訓練和組織紀律而言的流民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與其說讓他們衝城,倒不如說讓他們在士氣和心理上打擊守軍,順便消耗守軍的弓矢和彈藥而已,真正碰上大同這樣的雄城,如果守軍足夠堅定,糧食足夠充足,就是給李自成100萬流民,他也衝不下來,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怎能不擔心大同失去內應的後果呢?

但攻不下大同,後果可不止退回陝西這麼簡單,在李巖的建議下,闖軍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這雖然使李自成最大限度的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援,卻也意味著闖軍只能“吃大戶”,搶劫官員、勳貴、地主和商人的財產,從而失去了一個政權最穩固的經濟來源——田賦。現在,農民軍已經轉戰北方大部分地區,規模也越來越大,已達幾十萬人,要給這麼多人吃飯,李自成自然把目光瞄向了富足的京畿地區,如果退回關內,那裡的官員、勳貴、地主早已死的死,逃的逃了,已經無法再“吃大戶”了,只能向分到田地的農民下手,那樣的話,李自成“不納糧”的口號也就成了個笑話,也就會失去農民的支援,失去農民支援的起義軍被剿殺只是遲早的事。但如果不收田賦,農民軍吃啥,跟著闖軍要餓死,那還跟個什麼勁,到那個時候,闖軍很可能就自行潰散了。因此,能不能攻下大同,能不能佔領京師,可以說關乎闖軍的存亡,這就迫使他們不斷的流動作戰,直到沒有地方可以佔領為止。與之相比,李自成個人滅亡明朝,取而代之的個人野心所起的作用倒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