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章 策劃守城事宜

大同巡撫衙署內,衛景瑗向閻應元拱手道:”回大人,大同城中共有百姓十四萬九千三百餘人,糧食還是不少的,但多集中在商人手中,其中以八大晉商囤積的最多”。

閻應元知道,崇禎此時雖然還沒有動八大晉商的意思,但已命楊永對這些與滿清有勾結的奸商嚴加監視,防止他們在暗中作怪。這還是在朱由檢在寫給他的諭詔中說的,筆者這裡為了碼字方便,就將諭詔統稱為信了,從出京城開始,閻應元與崇禎來往的信件就沒有斷過。因此,閻應元也沒有打算向八大晉商在大同的分號動手,只是下令以市價向城中商人購買糧食以充實府庫,但禁止他們將糧食運出城。衛景瑗向旁邊的戶部郎中徐有聲囑咐了兩聲,徐有聲向二人拱了拱手便下去執行了。

衛景瑗從袖中拿出紙筆,將閻應元所說之事一一記下,隨即又接著道:“城中現在一共有三百多口水井,其中出水的有二百多口,因白登河、桑乾河穿城而過,城內百姓大多取用河水”。

閻應應聽後吩咐道:”從現在開始,要派可靠的人日夜看守主要水井,防止流賊在城內的細作投毒“。但顯然,在西北之地,二百多口井是無法滿足十幾萬人一月乃至數月的用水需求的,況且,西北連年乾旱,連續一個月不下雨都是常態,也不能寄希望於老天幫忙。

想到這裡,閻應元託著下巴又道:”另外,發動城中百姓將所有的器具拿出來儲存河水,以備不時之需,流賊一旦圍城,定然會想方沒法破壞大同城的水源,此事非同小可,你要親自去抓,務必辦好”。現在官軍的探馬還能在大同周邊活動,阻止流賊破壞水源,但圍城之後,就無法做到這一點了。

衛景璦苦著臉點了點頭,這看守水井還好,讓老百姓取水儲存怎麼弄啊,總不能挨家挨戶的檢查他們的儲水情況吧?”。閻應元看出了他的心思,只好又道:”如果這個辦法不行,就在河邊多挖些水池吧,能存多少是多少,總比沒有水強”。

衛景瑗聽罷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向閻應元拱手道:”下官怎麼沒想到呢,多謝大人提點”。

對於糧食飲水閻應元倒不是很擔心,大同作為九邊重鎮之首,時常遭到蒙古、女真的侵擾,因此,除了城池高大堅固,對糧食飲水的儲備也多有考慮,否則清軍就不會保圍大同九個月之久了,要不是楊震威叛變,大同估計都能守一年。

閻應元擺擺手,止住了衛景瑗下面奉承的話,又道:\"那府庫中還有多少鎧甲兵器呢?”。閻應元接著問。

衛景瑗拱手道:“啟稟大人,下官剛剛去看過,府庫內有鎖子甲、板甲、棉甲,還有長矛、腰刀……”。

閻應元打斷他道:”報個總數就行了,本官現在只是大體估計一下”。

衛景瑗恍然,再次拱手道:“共有各類鎧甲九千六百四十副,各類武器六萬件,雖然這些鎧甲武器都比較陳舊,但絕大部分都是儲存完好的”。閻應元點點頭,心想,好在鎧甲兵器還算充足,雖然大同的邊軍主力在與滿清的作戰中損失殆盡,但鎧甲兵器卻沒有太大的損失,這也與沒來得及運往遼東前線就敗了有很大關係,這樣一來,他發動百姓守城也就多了幾分底氣。

閻應元頓了頓問道:“兵器還算充足,但鎧甲太少了,得想別的法子”。

衛景瑗心道:一萬多守軍,九千副鎧甲,都快人手一副了好不好,這還叫少,他哪裡知道,閻應元要發動全民守城。衛景瑗想了想,提醒道:”大人,城內還有一個很大的兵器鎧甲作坊,產量不低,連鳥銃、三眼銃、弗朗機炮都可以鑄造”。

閻應元略一思忖便已明瞭,大同畢竟是九邊重鎮之首,有這樣的產能也不稀奇,但即使如此,也應付不了全民長期守城的消耗。

閻應元轉念一想,又對衛景瑗道:“衛知府,鎧甲之中可有紙甲?”。

“紙甲?”,衛景瑗一時摸不著頭腦,但他略一思忖,就想到了什麼,拱手道:\"大人說的是不是南軍所穿的紙甲?”。

閻應元一笑道:“也差不多,可有儲備,城中可有人會做?”。

衛景瑗拱手道:”這個倒是沒有,至於城中有沒有人會做,屬下確實不知,但屬下這就派人去查”,他對自已在這方面的疏忽很是自責,一臉愧疚。

閻應元忙制止道:“不必了,陛下在信中已經詳細寫明瞭紙甲的製作方法,大致是將多層紙棉加水夯實,再做成一塊一塊的綁在身上,雖然厚度可以達到一寸,穿起來非常臃腫,但卻非常適合在寒冷乾燥的北方用於守城”。

閻應元說著便從懷中拿出他昨晚抄錄的製作工藝流程,連崇禎給他的配圖閻應元都照著畫了下來,他之所以不把朱由檢給他的原件交給衛景瑗,是因為皇帝寫的信可不是一般的信,相當於御賜之物,隨意轉交他人相當於犯了欺君之罪,這封建社會的規矩就是特多。

衛景瑗看著手中寫滿字的厚厚一沓紙目瞪口呆,長年居住在紫禁城的大明皇帝朱由檢,居然會做紙甲,要知道,當時工匠的地位是很低的,別說皇帝了,就是頂級工匠要見他這個大同巡撫,也是很難的。而且,這紙甲是還是南軍的裝備,北方人極少會做這個,別說大同城了,就是京師,會做紙甲的工匠也沒幾個。

閻應元看到衛景瑗在那裡愣著發呆,乾咳了兩聲,他才回過神來,沒辦法,皇帝會做紙甲,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閻應元正色道:“衛大人,你立即物色儘可能多的人手,在城內找一塊合適的地方,按照陛下給的方法造紙甲,將可以達到的產量報上來,不得有誤”。衛景瑗向身旁的另一個戶部郎中朱家仕點點頭,朱家仕會意,向二人拱手後便下去執行了。

衛景瑗又連忙在他的小本本上記下來,已經密密麻麻的記了好幾頁了,這位新官上任的閻大人,真是雷厲風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