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連綿綿下了兩三個月雪終於停了,天氣轉暖了。
朱由檢把宋應星叫到乾清宮西暖閣,問道:"馬上就要春耕了,推廣蕃薯、土豆的準備工作進行得怎麼樣了?"
宋應星答道:"臣召集了工部三十多名吏員,教會了他們栽種藩薯、土豆的要領,派到京師附近的縣鄉,指導農戶。
臣還培育了三百畝藩薯苗,二百畝土豆苗,粗略估計這些種苗可栽種六萬苗藩薯,四萬畝土豆。
十萬畝地種藩薯和土豆,以均產五千斤算的話,可產糧五萬萬斤。而如果種水稻,以畝產三百六十斤算的話,可產糧三千六百萬斤。
產量相差了十四倍之多。"
大荒之年,五億斤紅薯、土豆那能使多少人免於餓死啊!
朱由檢興奮地說道:"那就加大推廣力度。″
宋應星:"一畝苗可供二百畝地。臣現在需要苗圃基地。"
朱由檢對曹化淳說道:"從皇莊裡撥出十萬畝地,全部種成土豆和藩薯。然後再拔出一千畝地,作為苗圃基地。"
曹化淳回道:"皇爺,京師皇莊共有十七處四十四萬畝,每一處都是有用處的,一下子擠出十萬畝地,有些難。"
"都有些什麼用處?"
曹化淳:"有六萬畝是種珍珠米的,有四萬畝是種桑樹的,有五萬畝是種果樹,有五萬畝是養魚的,有五百畝是種茉莉花的,有三百畝是種菊花的,有……"
茉莉花是周後的最愛,菊花是田妃的最愛。女人如花,種就種吧。
但珍珠米是個什麼鬼?
曹化淳答不上來。
宋應星說道:"這種米本是暹羅國的特產,晶瑩剔透,口感極佳,所以叫做珍珠米。但引進到北方後,因為氣候不宜,所以畝產只有五十斤。"
朱由檢聽不下去了,怒道:"都什麼時候了,還種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幹什麼?"
曹化淳:"皇爺,珍珠米是皇上御用的。"
朱由檢不耐煩地擺擺手。
"吃稻米會死嗎?還有,種桑樹幹什麼?"
"養蠶織絲…"
"胡鬧,北方天寒地凍的養什麼蠶,織什麼絲?全撥了,改種土豆!"
曹化淳忙說道:"是!"
朱由檢又說道:"宮裡面好多空地,荒著也挺可惜的,你帶人好好規劃一下,那些廢棄的花園,還有些邊邊角角的地,全都開墾出來,種上紅薯。"
又對宋應星說道:"朕親自帶頭,不光京師的四十四萬畝皇莊,山東、河南、山西的三百多萬畝皇莊,全部改種蕃薯、土豆。"
宋應星拱手說道:"皇上真堯舜之君!臣替天下的饑民叩謝皇上。據臣估計,北方這幾年都會面臨大旱,改水稻大麥為藩薯土豆,產量至少提高十二倍,可以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免於餓死,躲過這場大饑荒。"
資料不會說謊。
小冰河期一直從天啟初年(1621年)延續到康熙初年(1661年),四十年間,中國人口從8000萬銳減到3000萬。
按照正常的自然增長速度8000萬人經過四十年的時間,最少應該達到1億1千萬。
也就是說,四十年間有8000萬人是非正常死亡,或者死於饑荒、瘟疫,或者死於戰亂。
朱由檢點頭道:"對,所以你得加緊幹。朕給你撐腰,要人找吏部,要錢找戶部,要東西找工部。但凡有為難你,你跟朕說!"
宋應星:"臣一定盡心竭力,不辜負皇上的期望。"
第二天上了朝,朱由檢直截了當說道:"大荒之年,糧食是第一要務。春耕在即,種糧是壓倒一切的大事。朕決定,京師地區的一切官田民田,不論肥瘦,一律改種蕃薯和土豆。"
畢自肅道:"京師地區有土地1900萬畝,全部改種土豆和蕃薯的話,那得產多少?京師地區根本吃不完。能不能採取自願,種土豆蕃薯的土地予以稅賦優惠。"
朱由檢:"不能。從今春起,實行稅率改革,蕃薯地稅率定為百分之五,土豆地稅率定為百分之六,麥地稅率定為百分之七,水稻地定為百分之九。"
底下群臣論紛紛。北方多麥地,南方多水稻地。原先的稅率不論南北,水稻地一律百分之三,麥地一律百分之四。現在水稻地稅率飆升到百分之九,麥地稅率飆到到百分之七,相比之下,水稻地吃虧多了。
明朝開國到滅亡二百多年間,南方人在科舉考試中一直壓著北方人。
嚴嵩江西人,徐階南直人,張居正湖北人,葉向高福建人,沈一貫浙江人。
崇禎朝有名的高官,溫體仁、周延儒、錢龍錫、楊嗣昌、徐光啟、袁崇煥、洪承疇、盧象昇也都是南方人。
不論南方官員北方官員,能夠中舉人中進士,在朝廷上地方上做高官,誰家裡沒有幾百畝上千畝地?稅率一下子提高這麼多,得損失多少真金白銀啊!尤其是出身於南方的官員,比出身於北方的官員損失更大。
禮部尚書錢龍錫第一個站來反對。
"皇上,南方多水稻地,稅率一下子從百分之三提高到百分之九,是否有些太高了?這幾年南方水旱災害頻繁,又有海盜騷擾,升斗小民生計本就艱難。"
刀割到自己身上才知道疼。
錢龍錫是南直隸淞江府人,和徐階徐閣老是老鄉,那裡的土地歷來就是最肥沃的。
徐閣老在淞江有兩萬畝地,錢龍錫是淞江府的世家大族,佔有的土地並不比徐閣老少。
在朝中做著高官,自然要影響朝廷的政策。
明朝對士紳實行優免,但優免的是役,賦稅還是得照田畝數繳納。
明朝對士紳地主是極友好的,稅率為三十稅一,這麼低的稅率只有漢文帝時才有,所有漢文帝被當成了千古以來明君的典範。
明朝三十稅一的稅率從開國一直保持到了滅亡,這就是明朝一直窮得叮噹響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是朱元璋給子孫後代挖的一個大坑,低稅率一旦確定下來了,想要再提高,就很難。
對於朱由檢來說,要解決財政危機,必須提高稅率,否則只能坐地等死。
錢龍錫代表的是他背後的家族,而是整個地主階級。
朱由檢沒有退路,反問道:"錢龍錫,十稅一,很高嗎?"
錢龍錫:"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實行三十稅一,創造了文景之治。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實行十五稅一,創造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朱由檢:"我朝從洪武爺到如今,一直實行三十稅一,你怎麼不說?"
錢龍錫:"正因為如此,我朝才國祚綿長。"
朱由檢敏捷地抓住了他的漏洞,反擊道:"照你的意思,朕改三十稅一為十稅一,國祚就長不了了嗎?"
錢龍錫也省悟自己造次了,忙辯白道:"臣不是這個意思。"
"那你是什麼意思?"
"臣的意思是,茲事體大,宜從長計議,不可驟然將稅率提高兩倍。"
朱由檢端坐龍椅之上,俯視眾臣,沒有一個站出來支援自己的。
他也沒想過一次將這事辦成,只好妥協道:
"這樣,蕃薯、土豆二十五稅一,小麥二十稅一,水稻十五稅一!"
"不容再議!"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