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幾個月緊緊張張的建設,豫中職業高中的教學大樓主體已經成型了,剩下的就是教學樓的裡外粉刷和門窗水電的安裝了以及一些細微末節的處理了。與此同時,學校的教學工作也基本結束,又到了一年一度漫長的暑假了。今年的暑假已經不再像往年的暑假那樣放的晚了,按上級指示精神暑假從七月一日就開始了。事實上,學校個別專業的學生已經離校一週了,這就是學校對外宣稱的“學生社會活動實踐周”。雖然如此,教學大樓工程一點也沒有停止,依然在加班加點進行施工,在暑假裡完成教學樓剩餘的活半兒。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學校馬上放假,學生考試結束就要離校的那一天中午,豫中職業高中發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大事,電子941班學生李豐軍淹死在縣磚瓦廠後邊的坑塘裡了。學生處主任聽到學生報告之後,立即派後勤幾個教師前去打撈,然而,待屍體打撈出來之後,一切都晚了,再也無力迴天。學校領導得知這事之後,也很震驚,立即通知出事學生家長來到學校,協商事件的善後事宜。因為校長提前對教師做了部署,要求班主任在學生離校之前做一次安全教育,所有的班級都按要求做了,所以,學校對此事也不害怕。最後,出於人道,學校給予當事人家長五千塊錢了事。這件事也給職業高中全體教師一次深刻的警醒。因此,在教職工最後一次會議上,校長也通報了此事,並再次強調“校園安全重於泰山,安全教育時刻也不能放鬆。作為每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對學生不厭其煩的進行教育。要學會當個婆婆嘴,講到說到。要學會盡職盡責,盡職免責……”
放假了,教職員工都相繼離開了學校,張林生也和別的老師一樣離開了學校回到了家裡。放假之前,學校領導也沒有找張林生談話,不過他還是間接聽到學校領導有想攆走他的小道訊息。他有這樣的預感,自己在校領導心目中的印象越發不好了,校領導對他是另眼相看了,而這另眼相看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期末的學生評教。張林生的學生評教得分比較低,這是教導主任李漢璋給他透露的。但是隻要校領導沒有找張林生談話,他就裝著什麼都不不知道。
其實,在放假之前,學校裡的老師走的也不少。年輕的孟寶強老師走了,他是辭職不幹的。據說,他已經聯絡到了省城一家有限公司,那裡的工資比學校裡的工資要高的多。如果,孟寶強的辭職學校裡的老師知道的情況有限,那麼王少華的走人大部分老師是知道的。王少華一直是學校的骨幹教師,擔任學校的團支部書記,一向受寵。然而,出乎學校領導的預料,他也要走了。只見他在追著鄭校長到辦公室,拿著調令對校長說:“鄭校長,你就簽上字吧。”鄭校長若無其事,置之不理。“鄭校長,你還是成全我吧。我忘不了你的恩情。以後,你有啥事去省城找我,我不是個熟人嗎,我絕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我要是不放你,你不也是沒有辦法嗎?”“那是啊,你是校長咧。鄭校長,看在我跟你多年的份上,開恩吧!”看著實在留不住王少華了,鄭校長只得給少華簽了字。王少華調走了,調到了省城一家普通中學。
正因為是暑假,也是動人的時節,教師們的思想也很不穩定。早有不甘寂寞欲外出闖世界的程耀中和潘海松已經商量好了,他倆準備利用暑假時間到南方深圳去找工作。這是潘海松跟張林生說的,還問張林生去不去。如今,這裡的工資還是一個月二三百塊錢,而深圳的工資就達到了一個月千餘元了。其實,得知程耀中和潘海松私下說要去深圳的訊息之後,張林生也很想跟著去看看,但是一想到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就打消了去的念頭:“你們去吧。在那裡中了,我回來去找你們。”不過,暑假裡,張林生雖然沒有去深圳,但還是去了一趟南方。就是這一趟南國之行,徹底改變了張林生的思想觀念,也改變了他的命運。這自然是後話。不過眼下對他來說最要緊的就是自己和父母買的這一所宅院了,這所宅院還沒有大門,窗戶還沒有窗戶扇,院牆也需要重新壘。
一段時間,張林生一直在新買的宅院的活兒忙碌著。沒有大門,他去大街上讓電焊工做了一個大門。窗戶沒有窗戶扇,他就帶著父親的授命回到哥哥家裡,把以前做的沒有用上的窗戶扇拉到縣城,因此還跟哥嫂磨了嘴。
按照父親的授意,暑假裡,張林生和妻子女兒率先搬進了新買的房子裡,而房主不得不搬到了房屋另外單獨的一間屋裡,就這樣,張林生和房主彼此同在一個屋簷下,暫時相安無事。一段時間,張林生把時間都花在了窗戶扇的維修改裝上了。他是懂點木工技術活的,這一點是一般人所不及的,這也是正是張林生有時候自信的原因。有些老師別看平時誇誇其談,一副盛氣凌人的姿態,其實幹起活來,啥都不會。這實際上也是性格的原因,張林生就是看起來軟弱可欺的那種。所以,平時跟人家說話,常常不跟人家抬槓,占人家的口頭便宜。
轉眼就是七月中旬了,縣裡的一些學校又開始了教師招聘資訊的釋出。張林生因為去街上辦事,路過教育局門口,看到了縣一高的招教啟示。他對照了縣一高的招教條件,軟的條件不用說,這硬條件的兩項,年齡不超過三十五週歲,學歷本科畢業,自己完全符合。懷著一顆不服輸又不安分的心,張林生便去縣一高報了名。三天後,他便應約去縣一高參加了考試和試講,結束之後便回家又開始了在家裡的窗戶維修事宜。
暑假裡,正是西瓜上市交易的火爆時期,外地的客商紛紛來豫中縣採購西瓜。張林生的表弟小三也來到縣城為外地客商拉貨。他因為聽說姨夫家在縣西關買了一處宅院,就來看了。於是,張林生和表弟小三又見面了。從談話中得知,表弟的小孩確實沒有保住。又聽說,表弟已經和湖南的一個客商洽談好了,要給人家去湖南送一車西瓜。張林生就問表弟:“我能不能跟你們去玩一圈。在家也沒有多少事。”表弟小三便回答:“那中啊,你就權當給我們押車吧。”張林生問道:“車上坐幾個人?”表弟說:“連你總共四個人。客戶一人,另外有一個副司機。”張林生問道:“這一趟運費是多少呀?”表弟小三說:“這一趟運費是三千。”就這樣,經過一番簡單的準備,張林生趁著暑假跟表弟去南國旅遊了。
張林生坐著大卡車的車樓裡,和表弟、副司機、湖南客商一行四人,由表弟小三開著車,滿載一大車西瓜賓士在107國道上向南國駛去。小三是一個退伍軍人,復員轉業後在家裡主要是跑運輸掙錢。最近他在省外貿倉庫包了一輛大卡車,專跑長途生意,來回拉貨,可謂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因為他當過兵,什麼苦都能吃,胸懷大志,也掙得不少錢。張林生很是羨慕,不過在表弟小三來說,他卻說自己比較羨慕表哥林生的安安穩穩的掙錢工作。人就是這,常常是這山望著那山高。這次張林生一家在縣城買了宅院,小三更是羨慕不已,還對林生說,回來看看那村上還賣不賣地,若是有地皮買,給他幫幫忙也買一處。人就是相互易用的,覺得划得來,才會打交道。就像這次林生跟著表弟小三去南方來說,也是如此。除了小三有這樣的想法之外,還有讓張林生保駕護航的意圖。事實也說明,張林生的跟隨也確實起了一定的作用。汽車在路上光輪胎就補了幾次,還換了一隻輪胎。張林生也沒少幫忙幹活。而對於張林生來說,他實際上等於不花錢去旅遊了一圈,而且還享受了免費的餐飲。更重要的是,自己思想感情太壓抑了,出去散散心,見見世面。人在極度痛苦的時候,常常把出去看看作為消除人生遺憾的方式。張林生也有這樣一種思想。
汽車一路南行,晝夜兼程。到了信陽,停了停,吃了飯,又接著南行。一路上,大車小車來往穿梭不斷,天氣時好時壞。不久路過省界,在省界被莫名罰了款。路上堵車的時候,又被車匪爬上車抱走了幾個西瓜。再不久就到了武漢市。在武漢市又因為汽車尾燈出現一個不亮又被罰了款才放行。汽車過了武漢長江大橋,繼續南行,終於走出了大武漢,又朝著長沙駛去。經過一天一夜的行駛,終於在第二天中午到了長沙。汽車駛進一處街道,湖南客商便讓家裡人員把西瓜卸掉搬進了倉庫。午飯,湖南客商在家裡宴請了張林生一行三人,盡是辣的菜餚。結清運費,張林生和表弟副司機把車停在了停車場,到湘江去洗澡了。
在湘江裡,張林生感到了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壯觀。也體驗到了湘江水的浩瀚和嚇人,那是北方人所體驗不到的。很快他們出了湘江,到了車上,繼續了西行。表弟小三說,要到下一站湘潭柴油機廠拉貨。於是,卡車又賓士在長沙區湘潭的國道之上。傍晚,便到了湘潭柴油機廠。在柴油機廠,廠經理接待了他們。表弟小三便跟厂部經理談了拉貨事宜,厂部經理說,需要等到第二天下午才有一批開封的訂貨。那就等吧,於是張林生和表弟副司機在廠裡餐廳吃了晚飯便住進了廠區招待所。
作為平時經常出遠門的表弟來說,這走南闖北,四海為家的生活硬是家常便飯,習以為常了,對於平時根本就沒有出過遠門的張林生來說,這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的事。因此,張林生長了見識,也有了不少感悟,跑長途做生意真的不容易,可以說是牆上跑馬,獨木橋上走人,稍有閃失,就會功虧一簣。他因此理解了表弟所說的話的意思了,那就是,掙的錢的人擔大風險,掙小錢的人擔小風險。不過,人生處處都有風險。到了江南,的確與北方不一樣,山明水秀的,人和環境也乾淨衛生,就是雨多了些,天氣說下就下。連吃飯都用的是小碗小碟的。
晚上,躺在招待所的席夢思上,不知不覺,張林生便睡著了。他還做了夢。他夢見自己進入了一個有花有草的大花園,到處是各種各樣的鮮花,其中有一種野菊花。他聽人家說,這野菊花有一種神奇的功效,只要把它吃下就能百病根治。他就開始掐這種花朵,準備回去用來治病。他就這樣掐呀掐呀,他沉浸在摘花的歡樂之中了……
就這這個時候,他突然醒了。這是哪裡,夢裡不知身是客,哪有什麼花園,他原來正躺在席夢思床上,而且這裡是遠離家鄉近兩千裡地的湘潭柴油機廠招待所裡。不過,醒來後,他感覺自己的前列腺下墜感一下子減輕了不少。他知道這是自己用了野菊花栓治療的功效,會陰部的減輕意味著自己的病即將痊癒了。而夢境即昭示的野菊花不就是這治療前列腺炎的野菊花栓嗎?只要用野菊花栓再繼續治療一段時間,自己的病就會徹底治癒了。此時張林生的臉上露出了勝利之前的微笑。
第二天上午,是等待悠閒時間,他沒事便去了附近的景點遊玩。他去了附近的昭山古寺,在寺院,他遇見了寺廟的禪師。此時的他突發異想,何不問問禪師自己的遭遇和夢境。於是,當他把自己過去的遭遇向禪師述說之後,並把自己的夢境告訴禪師尋求解釋時,禪師說道:“好兆頭。施主,你所受的苦都是你的業報,該有此劫。不過凡事沒有什麼好壞之分,皆是因果。所謂禍福相依,否極泰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你的業報已盡,此後可以安然無恙了。去吧,以後要多行善積德,再不可肆意妄為,無所顧忌了……”
聽到禪師一派言辭,張林生一下如釋重負,豁然開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