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珂得到了換鎮的訊息,氣的差點吐出血來,不過,危機危機,危險就是機會。他趁機召集手下所有兵馬,以還換鎮的訊息,徵詢所有將士們的意見。將士們一聽,哪裡同意?紛紛反對換鎮。對他們來說,不管是換一個節度使,還是跟著李從珂到河東去,都不是什麼好訊息。強龍不壓地頭蛇,離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就等著被李從厚拿捏吧。
於是,在將士們的擁護下,李從珂做出了拒絕換鎮的決議。朝廷的使者見狀,也只好灰溜溜的走了。可是這一走,更讓將士們心驚膽戰,要是李從厚派兵前來攻打,鳳翔鎮豈不是遭受滅頂之災。李從珂卻反而不急了,因為,他要讓這些危機感儲存在將士們的心中,從而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策。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將士們一番商議之後,決定反了他孃的,既然遲早都要反,遲反不如早反,這樣還能趁著李從厚準備不足,襲擊洛陽,讓節度使大人當上皇帝。前一任皇帝不也是以養子的身份,靠著將士們登上的皇位嗎?如今,他們也要憑藉自己手中的武器,開創一個新的皇朝。
在將士們將黃袍披上了自己的肩上之後,李從珂決定不顧沿途藩鎮,直取洛陽。這樣才能避免消耗戰,達到奇襲的效果。於是,他力排眾議,拒絕了將士們攻打長安,割據關中,趁勢奪取洛陽的建議。而是率領全部兵馬,潛行出關,直取洛陽。而在洛陽的李從厚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當使者向他彙報石敬瑭和李從珂同時拒絕換鎮的訊息時,李從厚顯得有些驚慌,按照他的估計,這兩人是父皇最器重的人,應當會體諒自己的苦心,做好換鎮的表率作用,誰知道他們竟然給了自己一巴掌,這讓他很是憤懣。於是召集朱宏昭、馮贇兩人商量平叛對策。在他看來,這兩個出頭鳥不打倒,往後的日子還怎麼領導天下藩鎮。
可是,三人還沒有商量出一個結果來,河東的石敬瑭也開始發兵南下,眼見河東的威脅遠比鳳翔大,李從厚於是將京城中的所有禁軍派往河東戰場,準備消滅石敬瑭的反叛部隊。而這也為李從珂趁虛入主洛陽打下了基礎。果然,李從珂的軍隊一路勒口裹蹄,沒有被沿途的唐軍發現。當李從珂的將士們出現在洛陽城下時。李從厚還在埋怨長安的守兵為什麼沒有彙報李從珂來襲的訊息。
此時的洛陽城內已經是一座空城,所有的兵馬都派往河東鎮壓石敬瑭去了。李從厚知道,自己已經完了,之前被他當做智囊的朱宏昭、馮贇兩人,早就不知去向。朝廷百官不少已經到李從珂營中投降去了,要想召回河東的禁軍,顯然已經來不及了。而各路的藩鎮基本上持觀望態度,根本不支援朝廷的削減藩鎮計劃。走投無路的李從厚只得一把火點了皇宮,然後自己縱身躍進火內。李從厚雖然沒有做幾天皇帝,總算還是保留了一份血性。李從珂則趁勢進入洛陽,接替了李從厚的皇位。不到四個月,中原又換了一位皇帝。
為了換取各藩鎮的支援,李從珂不得不廢除了李從厚對付藩鎮的計劃,一切照舊。各路藩鎮這才宣示了對李從珂的效忠,原本已經分裂的大唐又短暫的凝聚起來。
兩個月後,李從珂親自來動荊門,不過這次,他不是要攻打南平,而是約好了當時天下其他兩大強國——吳國、蜀國的實際掌權人。李從厚是務實的,他沒有邀請吳國的虛位皇帝楊溥,而是邀請了實際上的皇帝徐知誥。而蜀國則是高季明。他邀請他們兩位,對天下的勢力範圍做一次劃定。從而來為大唐獲得一個較好的外部環境。他認為,上次在荊州簽訂的和平協議,雖然效果很好,可是出現了魚龍混雜的局面,根本沒有區分天下三大強國與其他小國的區別。而且是臣子們簽訂的,根本沒有展現出誠意,所以,李從珂這次,決定召集其他兩大強國的首腦,簽訂一份瓜分中原的協議。這樣一來,不僅唐國外部安全了,中原內部的戰爭也就減少了。對於這一次會議,徐知誥很是謹慎,他以為是李從珂想要趁機埋伏謀害他。可是當高季明的使者多次表示負責他的安全時,他派出不少細作來動荊門打探訊息,在得到是南平王高從誨負責場地治安,李從珂也只有數百人的衛隊時,徐知誥也率領數百衛隊,來到了會場。唯獨高季明灑脫,認為高從誨一定不會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只帶了幾個隨從就來了。
會議一開始,李從珂就開門見山的說道:“中原有八個國家,可是論實力,還是我們三個國家最為強大。因此,朕以為,今天的會議,就是我們的和平會議,我們三大強國之間,一致對外,不得互相宣戰,劃分勢力範圍。你們以為如何?”
高季明和徐知誥聽了,簡直是喜出望外。尤其是徐知誥,眼下他吳國尚未完全控制,李從珂就認可了他的吳國國主地位,豈能不讓他高興?而且願意與自己瓜分天下勢力範圍。高季明和徐知誥兩人雖然有些不信,可還是被李從珂的誠心打動,紛紛要求劃定起自己的勢力範圍來。
李從珂不願與他們相爭,劃定的範圍也比較合理,是涼州、河套平原、遼東一帶,至於南方疆界,以現有疆域為界。但是在高季明與徐知誥劃定勢力範圍時,則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最主要的分歧就在於楚國的歸屬。高季明堅稱,一定要將南平和楚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徐知誥則將東南沿海的吳越國、閩國、漢國全部劃歸了自己,而且還要得到楚國。這樣一來,高季明不幹了,徐知誥不僅得到了東南的三國,還要與自己爭奪荊州的兩國。那這樣一來,蜀國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眼看兩人就要起爭執,在李從珂的介入下,兩人終於劃定了兩人認為合理的勢力範圍,那就是:吳越國、閩國、楚國劃歸吳國勢力範圍;南平、漢國、大義寧國劃入蜀國的勢力範圍。
從此,天下進入了三強並立的局面,又一個三國時代來臨。那麼,這次的三國時代能維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