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厚在大臣們的擁護下,登上了皇位,可是,他卻感到很不安全,時刻擔心自己的養兄李從珂會奪了他的皇位,自立為王。事實證明,當一個人往壞的方面想太多,壞事往往會變成事實。此時的李從珂在鳳翔鎮擔任節度使。這鳳翔原來是岐王李茂貞的地盤,在前梁時期,一直與朱溫作對,多次騷擾長安。雖然沒有造成多大影響,可至少吸引了不少梁軍,為晉王李存勖南下,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條件。李存勖進入洛陽稱帝后,深知鳳翔無法自立的李茂貞,便主動歸降,李存勖為李茂貞的行為感動,不僅沒有將他調離鳳翔,反而將他的幾個兒子都升到各地當節度使去了。一時之間,李茂貞家幾個節度使,風光無限。
可是,正是如此,導致有了根基的兒子們不願再李茂貞死後回來接任這個偏僻的鳳翔節度使,所以李嗣源不得不任命他的養子李從珂擔任鳳翔節度使,防禦蜀地和党項人。李從珂本姓王,鎮州平山人士,小字二十三。在前唐末期,李嗣源攻克平山,俘虜了李從珂及其母親魏氏,魏氏年紀不大,風韻猶存,李嗣源很快將他納為小妾,並且將李從珂也收為養子。從此,他便改名叫了這個名字。李從珂在跟隨李嗣源征戰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受到朝廷重視,先後被任命為刺史、太尉、節度使、潞王之職。除此之外,李從珂的兒子李重吉還掌握了京城的禁軍。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立下大功的人,讓李從厚不放心。只要李從珂有當皇帝的念頭,李重吉和李從珂里應外合,李從厚自己的皇位也就到頭了。於是,他先是設法找出小過錯,免除了李重吉的禁軍將領職位,將他放到亳州當刺史。接著李從厚又將李從珂在京城尼姑庵中出家的女兒李惠明趁機接入了宮中,目的就是為了讓李從珂有所忌諱。果然,李從珂雖然得知了兒子被外放,女兒進宮的訊息,並沒有什麼過激的反應,這讓李從厚得意洋洋的以為自己的策略有了效果。震懾住了李從珂。
李從珂透過兒女的被貶和做人質,當然明白新皇帝李從厚是在猜忌他,可是,他與李嗣源關係至親,不願背叛也是事實。所以,面對李從厚的無端猜忌,李從珂非但沒有做出讓李從厚預想的事情來,反而派人到朝廷,向年僅十九歲的李從厚表達忠心。而這一行為,更是讓李從厚判斷錯誤,從而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讓他丟掉了到手不久皇位。
這一日,朱弘昭、馮贇等人來到偏殿內,與李從厚商量起對付地方藩鎮的主意。在李從厚看來,這是他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一直想要找兩位顧命大臣商議,卻不曾想兩位主動找上門來。李從厚開門見山的說道:“我大唐疆域雖大,節度使卻多,所以,面對外敵,總是無法集中優勢兵力,兩人師傅以為該如何處理這些藩鎮?”自從當上皇帝之後,李從厚就將朱弘昭、馮贇二人當成了師傅,而朱弘昭、馮贇兩人也以帝師自居。
朱弘昭聽了,說道:“眼下陛下剛剛即位,只怕眾藩鎮之中,有不少不滿份子,要想控制好這些危險源,老臣認為,晚行動不如早行動,我們應當接著這次節度使履新的機會,讓他們與臨鎮互調,這樣一來,他們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豈能對抗朝廷大軍?”
馮贇聽了,深表贊同,說道:“我和朱大人前來,就是要向陛下進獻此計。不過依臣看來,暫時先不要全國性的互換,先挑選幾個,做個樣本,只要開始的幾個換了,後面的藩鎮也就沒有什麼話可說了。”
李從厚聽了,拍案說道:“此計策正和朕心,本來以朕心來看,所有的藩鎮都要調動,可是眼下還是幾國林立的時期,若是同時調動,天下兵將亂成一團,如何抵禦契丹人以及南方各國?所以,就按照馮師傅說道,先調換部分藩鎮,試探試探天下藩鎮的反應。”
“那麼,從哪裡開始調換?”朱弘昭問出了這個關鍵性的問題。
馮贇說道:“先帝之時,留下了不少忠臣良將,比如河東的石敬瑭、鳳翔的李從珂,微臣以為不如就讓他二人對調,他二人既是先帝忠良,必能認識到陛下的良苦用心,做好天下藩鎮的表率,只要開頭做好了,其他的藩鎮也就不敢反抗了。如此以來,我們緩緩地切掉他們的根基,將大權收歸朝廷。”
朱弘昭還有些擔憂,說道:“此二人都是一方大將,手下兵馬戰鬥力強,他們二位能夠俯首聽命,乖乖換鎮?”
馮贇還未說話,李從厚先開口了,說道:“若是別的藩鎮,倒是有這擔心,若是他二人,不妨,這鳳翔李從珂,有女兒在京城為人質。至於石敬瑭,他的兒子石重英、石重胤在京城做官,他們二位若是想反,朝廷正好誅滅逆賊。”
朱弘昭、馮贇聽了李從厚的話,開始擔憂起來,朱弘昭說道:“河東與鳳翔都是精悍藩鎮,若是二人同時舉事,朝廷可否能夠鎮壓下去?”
朱弘昭的問話,揭露了京城禁軍戰鬥力不足的缺陷,再加上李從厚忙於換上聽話的人選,所以禁軍營內還是一片不安定的樣子。不過,李從厚卻不以為意,反而認為是朱弘昭過於擔心,他表示:在自己的親自帶領下,禁軍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叛賊,不管他是河東還是鳳翔。
有了李從厚的底氣,朱弘昭、馮贇兩人幹事也更有了信心,於是,他們按照李從厚的意思,分別給河東的石敬瑭和鳳翔的李從珂發去了一封朝廷的命令,責令他們在三個月內,完成“換鎮”。所謂“換鎮”,就是換將不換兵。讓石敬瑭和李從珂離開熟悉的環境,這樣他們就沒有了作亂的資本。那麼,兩人會同意換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