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章 下聘

四月初三,是個難得的好日子。

陰沉了好幾日的益陽城終於放了晴,陽光從雲的縫隙裡一束一束爭先恐後地逃出來,照得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泛上了一層柔光。

何嘉木找的官媒一早就來了何家,何家力壯的家丁也都穿戴好候在一旁,就等著抬聘禮往孫家去。

清水鎮離益陽城不算遠,但純靠腳力也得走不少時間。何嘉木和何霄她娘帶著何霄先行,媒婆坐在後面一輛馬車上,原本何霄他娘從莊子上回來仍舊帶了一堆丫鬟婆子,何霄卻不讓她帶著去孫家。

雖然有些奇怪,但到底是孩子的好日子,也就順著他了。

其餘的聘禮什麼的也用車拉上,等到了益陽城再一樣一樣往外抬。

何霄他娘跟何嘉木也是很難見上一面,此時他們一家三口坐在馬車上,兩人都有些拘謹。何嘉木幾次張了張嘴,也不知道該說什麼,索性撩開簾子假裝看窗外的景色了。

兩夫妻長久不見,感情淡薄,倒比陌生人還不如。

但今日是何霄的好日子,何霄他娘也難得的給面子,臉上一直掛著笑,何霄與何嘉木說話時也會給予回應。

“你岳父老兒回來了?”何嘉木在兒子面前不愛裝老成,此時沒話找話逗他。

“自然,昨日已經差人問過了。”何霄早把事情安排妥當,今日只需兩人出面走流程便好。

等三人到了孫家,孫家人也都已經等著了。孫家也就家裡幾個人,連孫昌山和小李氏都沒叫。

孫長髮和大李氏是長輩,自然坐在上首。何家三人和孫家的孫昌家、陳氏、孫明詩分別坐在兩邊下首。

這種場合孫明琴是不能一開始就在場的。

各自坐好,媒婆忙上前說著吉利話,說何家準備瞭如何多如何多的聘禮,怎樣看重孫家的姑娘。何嘉木又將聘書呈上,這是有定例的,倒不用細看。孫昌家翻了翻就放下了,何霄又瞅著機會,恭敬地將禮單呈與孫昌家。

何家準備的聘禮一共四十八抬,幾乎都是按著約定俗成準備的,一對活大雁、一對玉如意、兩餅茶葉、兩張鹿皮、一百兩金子的聘金。其餘的還有一處田莊、縣城裡兩間當街的鋪面、另外首飾、布匹、聘餅、三牲、茶米糖酒都是選的最好的,每一抬的分量都不輕。

縣城裡沒幾家會準備這樣重的一份聘禮,聘禮越重自然帶邊男方越重視,就連孫昌家都摸著鬍子看著禮單點了點頭。

這聘禮瞧著以為最重的是田莊和鋪面,其實真正的好東西都在首飾匣子裡。裡面不少都是何霄她娘當初的陪嫁。

她年輕時族中都是按月給打首飾的,出嫁時各種寶石的頭面就裝了幾大箱子,更別說什麼各式手鐲、戒指、髮簪、耳墜子了,又是滿滿當當幾大匣子。

出嫁時族裡為了補償她又給了不少添妝,大多都是些首飾,樣樣都不俗。

只是這些東西她婚後都沒怎麼碰過,這樣好的東西白放著也沒什麼意思,正好給兒媳婦裝點裝點首飾匣子,不管以後去了哪兒都不露怯的。

自何霄來與她說了,認定了這姑娘,她就讓貼身的嬤嬤整理出來了兩大箱好的,加進了何霄的聘禮單子裡。

何霄他娘出自謝家,是正宗的名門貴女。雖是謝家旁支,但父兄得力,也是很受族長看重的,她也是跟著謝家所有姑娘一起排的序,呼做謝十五娘。

她能嫁與何嘉木當初也是有一段故事在,原本與她說的是蜀地刺史家的小兒子,兩家也算門當戶對。誰料這人是個福薄命短的,下聘後突發急病,沒幾日就去了。

雖然已經下了聘,但謝家勢大,將聘禮退了又另行婚配就是了,就算落得個剋夫的名聲。但按著謝家的門第和威望,再找個差些的也不難。

偏偏這刺史夫人最疼小兒子,捨不得他這樣孤零零地去了,又恰巧謝家主支有事用得上刺史家。於是謝十五娘就為了家族利益,在家裡整整守了三年的望門寡,才能再行婚配。

退了聘還能算作未婚姑娘再擇婿,守過寡的就只能算二嫁了。加上謝十五孃的年紀也熬大了,更是沒什麼年紀相當的好男子可選了,最後只能選了清河鎮的何家。

原本的謝十五娘也算是驚才絕豔的女子,在府城也曾是出了名的才女,最後卻嫁的如此人家,她如何不恨。加上她娘早逝,給她操持婚事的一直都是那位嘴甜心苦的繼母。謝十五娘又怎麼不會想這一切是否有人刻意為之,可父兄平日裡看著疼愛她,也並未真的為她做主,只讓她一直為了家族退讓。

她自小接受謝家供養,確實日子過得樣樣都比旁人強些。她想既然受了謝家的都要還回去,也不再掙扎,按著族裡的意思守瞭望門寡,又嫁了一普通男子。

但謝十五娘心中一直鬱結,為何嘉木生下兒子後自覺自己該做的都已經做了。便一個人住在莊子上,一概人都不再理。

時至今日,她在這個世上唯一的牽掛就是何霄,難得兒子有喜歡的姑娘,她怎麼樣都是要給這姑娘做足面子的。

謝十五娘為了兒子的婚事難得出門,也聽從兒子的意見,今日一個丫鬟婆子都沒讓跟著過來。此時看著親家家中不過住著一間兩進的院子,長輩瞧著也是鄉下人的模樣,心裡難免對未來兒媳婦到底怎樣有幾分疑問。

原本聽何霄說,這姑娘家裡都是讀書人,還以為是那種清流之家呢。可這一眼就能望到底的院子裡,就只見著屋裡站著的這個丫鬟,婆子也沒見著兩個,這麼多人,竟都是一個丫鬟給倒的茶。

一屋子六、七個主人家,這幾個下人怎麼能夠用。

她兒媳婦不會還要事事自己動手吧!她年輕時,就是在她跟前的大丫鬟都有小丫頭伺候的,不然手糙了,不說給衣裳刮絲了怎麼辦,就是給她捏肩揉腿她都嫌咯得慌。

謝十五娘一時想著若不是她婚事多波折,自己生的兒子怎麼都能娶上王家、崔家的小姑娘,哪會跟這種小門小戶的結親;一時又想著只給兒媳婦首飾可不夠,丫鬟婆子也得尋幾個好的配上,再多給些鋪子產業,往後至少在這益陽城不能被人給比下去。

她一個人在那兒想得入神,也不參與其他人的客套。好在孫家是知道何家情況的,謝十五娘自己在那邊神遊天外也沒人苛責她。好在何霄和何嘉木都健談,兩家人也算相談甚歡。

聘禮一抬一抬地抬進孫家,陳氏早有準備,專門收拾出了兩間大屋子給孫明琴擺聘禮,這些東西才擺得下。再加上已經給孫明琴備好的嫁妝,前院已經有半邊院子都裝的是孫明琴的東西了。

孫家正式收下何家的聘書、聘禮單子和聘禮,這門婚事就算徹底定下了,再後面就是何家著人算好日子,由孫家選定日子,就可以到最後一步行大禮,舉行婚禮。

因著孫明琴還沒跟謝十五娘正式見過,陳氏昨晚上就讓孫明琴今日好好打扮一番。女子嫁人,第一重要是相公,第二重要就是婆母。若是相公立不起來,則遇上一個好的婆母才是頂頂重要的。

若是能得婆母的喜歡,在夫家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雖然謝十五娘在何家並不管事兒,可能孫明琴嫁過去了一年都見不上她幾面。但陳氏仍舊堅持讓她得博得婆母的喜歡。

孫明琴也不是不聽勸的人,況且她又不是一去哪兒就得罪人的性格。能與人交好的,她也都是儘量與人交好的。

今日按著陳氏的要求裝扮了,一直乖乖在房間裡坐著看書,就等著陳氏派人來叫她去正屋。

這間宅子淺,前院一直人來人往以及放東西的聲音孫明琴都聽得見一些, 等聲音停了,她就大概知道陳氏要派人過來了,又對著屋子裡的銅鏡整理了一下儀容。

果真,沒一會兒銀杏就過來了:“小姐,夫人讓你到前院去。”

孫明琴輕呼了一口氣,起身往正房去了。

“明琴,過來。”孫明琴一出現在門口,一直關注的陳氏就看到了她,招招手讓她進來。

又對著何家的三人道:“這就是小女。”

孫明琴按正常的步調進來,跟何家的三個人見了禮。何霄自不必說,何嘉木之前也見過的,只有謝十五娘是真的第一次見。

剛剛謝十五娘自己腦補了不少,甚至還想了最壞的一種情況,若這姑娘是個地地道道的村姑要怎麼辦。

越想越害怕,等真的見到孫明琴這刻才算鬆了一口氣,比自己想象得還是強多了。雖不說是傾國傾城,但打扮起來也大大方方的,尤其是那一雙眼睛,眼波流動,顧盼生姿。

謝十五娘細細打量了,覺得滿意,也笑著點頭。

何霄一看他孃的表情就明白了,這是他娘也覺得不錯的意思,他也算是鬆了一口氣。

謝十五娘雖然在何家萬事不管,那是因為她並不在意。若是在意的東西,她是最挑剔的,平日裡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若是一點不合意,便碰也不會碰了。

雖然何霄已經私下裡跟謝十五娘說了不少孫明琴的好話,但這一刻才是心真的安定了下來。

兩家大人留在這兒商量婚事,就放兩個年輕人出去逛逛。

這個時代未婚夫妻能見面的機會本就不多,偶爾有個正大光明的機會,何霄自然不會放過。跟兩家大人致意後,就領著孫明琴出去了。

兩人也不可能去什麼私密的地方,況且還有銀杏跟著呢。

只能一起找人少的地方逛逛,聊聊天。一般大戶人家就在自家花園裡走走,孫家沒有花園,只能出門沿著小路往河邊走走。

益陽城古樹花草頗多,這時節也有不少賣花女沿街叫賣。只要是當季的鮮花,大多都能在街邊賣花女手上買到。

正巧這日賣花女手上有一束芍藥,這花不算常見,每朵都開得盛大,湊夠這一束也不容易,何霄瞧著好看便買了送與孫明琴。

這芍藥好看卻不好賣,今日這束芍藥賣花女開開心心地摘了,原以為能賣個好價錢,結果問價的人多,卻沒有一個人買。

她都以為賣不出去了,準備就這樣回去,再晚花失了水分,更不好賣。結果就遇見了一對好看的男女,這位公子只是隨口問價,就從香囊裡掏了塊銀子遞與她:“不用找了,今日家有喜事,你也沾沾喜氣。”

賣花女好容易將最貴的一束花賣出去,還得了賞,更是高興。福至心靈猜到怕是這對年輕的公子小姐的喜事,本也想說上幾句吉利話討個好。還沒憋出來,兩人就已經走遠了。

“你怎麼,只有這一個香囊嗎?”每次見著何霄,他都大喇喇地將竹青色的香囊掛著,孫明琴瞧著明顯做工有些粗糙的東西,氣呼呼的開口。

何霄低頭看了一眼香囊,又想到屋子裡筆架上掛的那個。忍著笑意道:“倒不止這一個。”

“那你也得根據衣服的顏色,換著用呀。”哪有穿紅衣服掛綠色香囊的呀,也不怕人笑話。

“好。”何霄答應得倒是快,讓孫明琴感覺其中必有蹊蹺。只是自己也就給他做了一個香囊,怕不是這人也就是為了哄自己,才每次見面時才帶上的吧。

孫明琴越想越氣,兩腮氣鼓鼓地看著何霄。

何霄卻覺得有趣極了,甚至想伸手去戳一戳孫明琴的腮幫子。手指在背後輕輕捻了一下,到底是忍住了。今日這樣好的日子,還是不要逗她生氣了。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何霄專門挑了一束芍藥花也不是全因為這花今日開得最盛,也是因為暮春時節,男女有互贈芍藥做定情信物的習俗。

若是之前孫明琴還不知道這個習俗,何霄吟出這句詩後,也能猜到了。

這小子倒是懂些浪漫,孫明琴看了他一眼。然後將手中的芍藥一分為二,一半仍舊自己拿著,另一半遞給何霄。

“喏,拿著。”

“好。”

還有什麼能比四月的春光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