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二級階梯口(時段:公元500年之前一公元1500年。行止在那閃爍星光裡,看見那幾個字,他便知道他來對了。史前文明的存檔已經成功,來到了農業文明的存檔。見識過人類由食物採集者到食物生產者,見識到遠古的氏族,以及各民族的神話傳說,甚至山海經裡那些奇怪的生物。他對這個遊戲的恐懼,已經轉變為好奇。他在想既然史前文明存檔都已經這麼精彩了,農業文明的存檔會有怎樣的故事等著他?
叮咚,歡迎來到文明遊戲,時間第二階_農業文明。遊戲重啟中,正在存檔中。滴,紋路擴大中,一個圖示不斷擴大,這個圖示吸引了行止的注意力,因為史前文明的圖示是泥,而紋路中是一顆種子長在泥濘中,他在想那農業文明會是什麼圖示。在他發呆之際,一滴水從他頭髮上緩緩往下滴,當他抬頭時發現投屏變了。紋路具體化,只見水光粼粼,清澈見底,流水淙淙,一往直前。如未打磨的鏡,似溫潤如玉,翩翩少年郎的髮帶。這只是紋路嗎?清亮,舒適,安逸。
另一條紋路卻顯不同,浩浩蕩蕩,峰迴路轉,滾滾滔滔,一瀉千里,磅礴,澎湃,激越。紋路下的簡介告訴行止答案。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域,看到這裡,行止明白了,這農業文明的存檔是什麼-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在這一時間段的發展歷程。中國文明會單獨列一存檔。行止按下水滴,水滴下有兩段話。
城市的建立是為了生活,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一一亞里士多德
每個城邦又分為兩個城邦:多數窮人的城邦,和少數富人的城邦,這兩個城邦總是處於交戰狀態一柏拉圖。
少年看向存檔,發現旁邊有個小小的發光按鈕,上面寫著提示,回答此問題,答對便可進入下一個場景。大螢幕上的問題是新石器時代部落文化與文明的區別?少年心中已有答案。文明不同於部落文化的特徵:城市中心,由制度確立的國家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築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少年抬頭看去,一道機械聲音回覆道:“並非所有文明都具備這一切特徵,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脈的文明就是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而埃及文明和瑪雅人文明則沒有通常所說的城市,但是,這一組特徵”在確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文明的性質。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文明的共同特徵表明,這種新型社會完全不同於早先崇尚平等的部落社會。“那麼,簡單的新石器時代的村莊是如何轉變為複雜的新文明呢?”“我們可以由個例,推出整體”透過某個具體的文明來推斷出整個文明的發展歷程,及由部落發到農業文明。如由新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也就是中國母氏社會到父姓社會,傳說到有歷史證明的一個狀態。
及人們馴化動植物,完成農業革命,所處的環境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人們開始遷徙,由山區遷徙到大河流域。發展出新的,效率更高的灌溉農業和新的社會制度。新的生產技術和新的社會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文明的出現。
關鍵問題似乎在於,在技術變革和使之成為必需的社會變革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造成這個時聞差的原因在於:技術變革能提高生產率和生活水平,所以很受歡迎,且很快便被採用;而社會變革則由於要求人類進行自我評估和自我調整通常會讓人感到受威逼和不舒服,因而也就易遭到抵制。這就解釋了當今社會的一個悖論:雖然人類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變得越來越能依照自己的意願去改造環境,但卻不能使自己所處的環境變得更適合於居住。簡言之,人類作為,各種群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使自身不斷增長的知識與如何運用這些知識的智慧保持平衡。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中看到,學會如何平衡知識和智慧正成為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以致正如愛因斯坦所警告的那樣,類作為一個種群的未來取決於這種平衡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