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3章 殺意

楚湘就笑了:“我明白舅舅心急,但……為免朝中大臣說你我貪天之功,實在想去海上,就去看看那些咱們先前已經畫得有海圖的,也已經把百姓遷上去的海島吧。”

徐延不懂這怎麼就貪天之功了,但外甥女總不會害他,去哪裡的海對如今幾乎沒有實戰經驗的海軍來說其實都一樣,他也接受了這個建議。

只是幽幽來了一句:“在已知的海域巡邏,總是覺著有些空耗錢糧,只是水師總要訓練……”

“舅舅莫這麼想。”楚湘失笑,“稍等。”

然後就去書房翻材料了,徐延有些奇怪,但還是耐心等楚湘再次從書房出來,遞給他一份文書。

徐延好奇地接過,低頭一看,嘖了一聲。

——真有不長眼的倭寇在化凍之後便暗搓搓弄了條船來已經被朝廷接管的小島旁邊瞅瞅看看的。

他們既打的不是大魏旗號,本地島民自然先開炮為敬,後來有倭寇學精了開始掛大魏的旗,又因為旗語對不上被開炮,倭寇就暫時消停了,估計得想辦法去學一學大魏的旗語再說。

就為這個事兒,被暫時安排管島上大小事務的里正還給離海最近的縣的縣令寫報告,盛讚徐延琢磨出的那一套旗語,並且表達了這玩意兒可千萬得保密,莫被倭寇學去了,不然辨別不了是自己人還是倭寇,真等倭寇上岸了,可是大麻煩。

海島和倭寇的事情現在都是楚湘主抓,縣令自然不敢隱瞞不報,訊息匯總到了楚湘這裡,因不覺得是什麼要緊事,所以楚湘一時間也沒有給徐延說,只是徐延既覺得現在巡防沒有意義,那還是給他看看。

徐延皺眉,因是外甥女,又已經這麼熟了,有些時候確實不必太過拘謹,直接就道:“有這樣的事,為何不早與我說?”

“舅舅還要趁近海有冰凍時出海平倭不成?”楚湘道,“何況這一時半會兒的,倭寇不還沒學會旗語麼。”

但誰都知道,這是早晚的事。

因為只要是大魏百姓,無論是在海島上的居民,還是過往的商戶,都會這一套旗語,為的就是因為在海上漂著危險,又沒有什麼喊話的機會,靠著旗語甚至是火把揮舞的速度和頻率彼此溝通,也能多兩分安全。

知道的人多了,洩露是早晚的事情。

徐延為此深深地蹙了眉。

“舅舅。”楚湘笑著給徐延續茶,“不必為此事揪心,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多複雜的語言都有被人學會的一天,要想保證島民的安全,常換旗語才是真的。”

徐延的思路一時間還沒太跟上:“常換旗語?”

“對呀。”楚湘笑道,“不必整個體系都換,原本是晃三次,三次都遮住火把是友好,可以換成晃三次,第一次遮住火把,第二次往別的方向晃,再換成有兩次遮住火把,或者晃四次,也不用太頻繁,一年半年的換上一回,這還怕被人學會呀。”

徐延考慮的則是遠洋航行,三年五載的都不是不可能,你這邊把旗語換了,旗語不同的一律打為敵人,要是把自己人揍了那樂子可就大了。

但又不能提前給人家說過幾個月旗語會變化成什麼樣子——如果要防敵人的話,必要條件就是得出其不意,你如果提前告訴了,敵人審訊的時候也體現知道了,那還管什麼用啊。

楚湘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加一句永遠不變的旗語唄。”

晃幾下,點幾隻火把,代表你們是遠洋歸來的船隊,可能不知道近日的旗語,但是你們是自己人,知道要打旗語這個事情,表達一下友好。

“然後呢?”徐延有點沒轉過彎來,“要是敵人也做的這個花樣,如何?”

楚湘笑著羞徐延:“舅舅傻了呀,既然都是不認識的大船了,為什麼要允許它靠岸呢?”

眾所周知,遠洋航行的樓船其實是帶得有好幾條小船的,見到沒有合適碼頭只有淺灘的小島,大船不方便靠岸,一般用的就是小船——上去看看有什麼資源可以搜刮,有沒有可以補充的淡水或者食物,或者哪怕是瞅瞅上頭有沒有金礦呢?

那麼,如果是遇上了身份不明的大船,就用旗語告訴他們,不接受大船靠岸,人想下來休息或者補充什麼材料的,乘小船過來,不要帶武器。

小船嘛,有些什麼東西簡直一覽無餘,要是連小船上陸陸續續上來的三五個人那個小島都搞不定,那就不能怪誰了呀。

至於遠洋航行的遊子需要一些撫慰……等見到連綿的海岸線再撫慰吧,祖國母親歡迎你們,但是為了海上小島的平安你們還是受點委屈。

“旗語的事情好說。”楚湘輕描淡寫地掃清了徐延心頭的陰霾,隨即道,“只是既然會有倭寇賊心不死,舅舅現在去海上轉轉,要是遇上了,打一打海戰,也算是給水師兒郎們長些經驗,更讓倭寇不要輕易犯我領海,挺好的。”

“領海?”這是個新詞兒,徐延聽得頗眼前一亮。

楚湘甜甜地笑了:“對呀,我新造的,怎麼樣?”

很好。

實在是有一種國土擴大了的美感,徐延默默地記下這個詞,又問:“若是打一仗,抓住了一些倭寇,問到了他們老巢之所在……”

徐延覷著楚湘的神色,問的話多出了幾分小心:“需要打過去麼?”

“不。”楚湘的回答很決絕。

徐延的想法其實也是不打——兵不厭詐是軍事常識,不要做敵人希望你做的事情更是,要是被俘虜的倭寇招出來的地方是其他倭寇聯合起來設下的陷阱,真過去了,給水師幹了一個全軍覆沒,誰能負得起這個責任。

但男人的第六感讓徐延覺得楚湘肯定有別的理由,遂問:“為何?”

楚湘笑了笑:“朝堂上的大爺們,不是都已經琢磨明白了,只要我天朝上國發一檄文,表示願意接納還在海島上漂著的眾倭寇,讓他們做平頭百姓,他們就能有一個算一個的紛紛來投,東南沿海傳檄而定麼?我們還打什麼呢,等著天下太平不就好了麼?”

徐延從這一段話裡,聽到了楚湘調皮的譏誚,還有崢嶸的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