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昂納爾接過報紙一看,是最近關係不錯的《共和國報》,上面大字標題:
《從阿爾卑斯山到索邦穹頂,一個公立教育的神話:萊昂納爾·索雷爾》
報道熱情洋溢地以他為例子,讚美了傑出的法國公立教育:
【……在拉拉涅的公立中學,萊昂納爾接受了系統的法語、歷史、數學和科學訓練,正是這些世俗的、理性的知識,鍛造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嚴謹的邏輯和批判性思維,成為他日後創作《老衛兵》、《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傑作的基石!
公立教育證明了智慧與才華並非貴族與教會的專利,它們蘊藏在千千萬萬普通法國孩子的身上,只待照亮和發掘!讓更多孩子走進這樣的學校,法蘭西必將湧現出無數個“萊昂納爾”!
這是共和國最值得的投資,也是對抗愚昧、塑造法蘭西國民的唯一正途!】
萊昂納爾並沒有覺得詫異,從他決定參加羅昂伯爵的舞會開始,就做好了被捲入其中的準備。
在19世紀的法國,沒有哪個作家會在擁有影響力的同時,逃避自己的社會責任;相反,他們往往積極投身如火如荼的社會改造運動。
如果萊昂納爾宣佈:“法國的教育改革與我無關,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那他第二天就會被法國人拋棄,並且被認為是個徹頭徹尾的懦夫。
何況現在「公共教育與美術部」部長儒勒·費裡推行的教育改革不僅符合萊昂納爾的理念,同時也將讓法國受益百年。
“萊昂,你看……”艾麗絲指著報紙的一角:“‘每省需設立至少一所師範學校,尤其是女子師範……’”
萊昂納爾看向那則報道,是最近議會爭吵的焦點之一。
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就必須有大量的師資;男女分班制,則又催生了女性師資的剛需。
目前法國全國一共有140所男子師範學校,覆蓋全國;但只有15所女子師範,集中在巴黎、里昂等大城市。
這意味著當時女童教育主要依賴修會的修女們。
而根據統計,修會女教師中只有 28%有資格證,世俗女教師中則有 93%持證。
今後經過專門培訓的職業老師,將會取代現有學校當中的教士、修女,讓教育完全世俗化。
教會當然不肯輕易放棄這塊陣地,想要繼續維繫1850年「法盧法」賦予他們的影響力,所以組織了不少力量進行阻擊。
萊昂納爾抬頭看了一眼艾麗絲:“你想當老師?”
艾麗絲的臉紅了一下,旋即又失望地說:“想又怎麼樣?沒有那個學校會要我的……”
萊昂納爾嘆了口氣,不再說什麼。
這個時代給女性提供的非體力勞動崗位十分稀缺,教師是少數收入、地位都較為體面的崗位。
艾麗絲來他這裡小半年,缺乏正常的社交生活,已經有點抑鬱的傾向。
如果不是家裡還有佩蒂,每天可以讓她教寫字、說說話;如果每天需要抄寫各種稿件,可以讓她有一定的被需要感……
萊昂納爾把報紙摺好交給佩蒂:“《共和國報》比較柔軟,還不掉墨,以後廁所裡就用它吧。《小巴黎人報》可以用來包水果。”
這間公寓雖然有獨立的衛生間,不過清潔裝置配的是一根粗麻繩,萊昂納爾實在受不了這玩意兒。
其實在巴黎的高階百貨當中,已經有英國以及美國生產的“廁所紙”出售,不過一卷或者一盒就要要價半個法郎或者15蘇。
萊昂納爾倒是想買一點試試,但是艾麗絲與佩蒂卻堅決把他拉走了——兩個姑娘都無法接受上個廁所就擦掉半個生丁這種敗家子行為。
佩蒂歡天喜地地接過報紙。她會先把報紙揉軟,然後分割成小張迭好,放進廁所的鐵盒裡。
吃過午飯,萊昂納爾就開始寫作《米隆老爹》。
這篇小說原本至少要幾年後才被莫泊桑創作出來,與《羊脂球》《菲菲小姐》並稱為莫泊桑描寫普法戰爭最優秀的作品。
《米隆老爹》最大的價值是塑造了一個“非法蘭西主義者”的復仇農民形象,突破了既往此類小說的藩籬。
而且全篇故事跌宕起伏、驚心動魄,雖然沒有《羊脂球》那種全景、群像式的廣闊尺度,卻極具爆發力,同樣擁有攝人的文學魅力。
第二天一早,當佩蒂煎雞蛋的香氣沿著門縫飄進來時,艾麗絲的聲音在客廳響了起來:“萊昂,報紙上又有你了;還有一封信。”
萊昂納爾穿上外衣來到客廳,艾麗絲就給他遞來一份《宇宙報》和一個信封。
萊昂納爾先開啟了《宇宙報》。
這是一份教會報紙,銷量不高,但是影響力不小,保守派的上層人物是它的忠實讀者。
《“索邦良心”的搖籃——教會學校,法蘭西公民教育的真正根基》
萊昂納爾皺了皺眉頭,自己怎麼又成了教會教育的正面案例了?耐著心往下看去——
【……《共和國報》刻意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萊昂納爾·索雷爾先生能在作品中流露出悲憫情懷,是因為索雷爾先生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啟蒙階段,是在他家鄉小鎮蒙鐵爾的聖若瑟學校中度過的!
正是在那些虔誠的修女和神父的悉心教導下,年幼的萊昂納爾學會了祈禱,懂得了誠實、善良、同情、責任等永恆的、基於信仰的道德準則。
教會學校不僅傳授知識,更塑造靈魂!正是這段在教會懷抱中成長的經歷,在他心中播下了愛與正義的種子,奠定了他日後正直品性和悲憫情懷的道德根基!
萊昂納爾·索雷爾的成功,恰恰證明了教會力量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如果公民在人生最關鍵的階段缺失了這一課,那麼就會被《頹廢的都市》這樣的“毒物”引誘墮入地獄的深淵!】
看到這裡的萊昂納爾:“……”
自己童年時期確實是在聖若瑟學校接受的教育,並且得到了推薦才去的拉拉涅公立中學。
不過《宇宙報》這個角度找的也夠刁鑽,實際上這個時代只要是識字的法國人,多多少少都會接受過宗教教育。
但這並不等於只有宗教教育才能塑造品行。
緊接著萊昂納爾又看到《宇宙報》上的預告:
【聖座任命讓-若瑟夫·富爾卡德神父為愛德華-貝努瓦·德·維勒納夫執行大驅魔儀式,屆時將開放參觀,向巴黎市民展現神聖的力量如何驅趕附身在這位淫書作者身上的魔鬼!】
萊昂納爾這才想起來,克洛德探長——哦,現在要叫他警長了——向他通報過,騙子的真名是愛德華–貝努瓦·德·維勒納夫,來自諾曼底地區一個破產的小貴族家庭。
他少年時曾進過教會學校,學過法語修辭和基礎拉丁文,並且有詩作發表;後來又常年各省行騙,恰恰印證了他「一個老實的巴黎人」的身份。
前幾天巴黎法庭已經判了他1年零6個月的監禁,並且同意教會對他進行驅魔儀式。
《宇宙報》同時傳遞給他一個壞訊息和一個好訊息,讓他懷著複雜的心情把目光投向了信封,這下真讓他詫異了。
這封信的署名是「法國文學家協會」,sg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