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章 一錘定音!咱的江山,要鐵打的!

一個時辰後,奉天殿。

滿朝文武被緊急召集於此,一個個交頭接耳,心中惴惴不安。他們看著龍椅上那位身穿便服、滿身塵土,甚至袖子還高高捲起,雙眼卻亮得嚇人的皇帝,都感到一陣頭皮發麻。

這是怎麼了?陛下莫不是剛從哪個工地親自動手回來?

不等眾人揣測,朱元璋那洪亮的聲音便已炸響:“抬上來!”

幾名膀大腰圓的禁衛,哼哧哼哧地抬著一塊巨大的、坑坑窪窪的灰色石塊走上大殿,沉重地放在了中央。

工部尚書張文毅眼尖,心中疑惑,上前一步,剛想開口,朱元璋的目光就掃了過來。

“這就是咱大孫獻給咱的神物!”朱元璋的聲音裡充滿了壓抑不住的亢奮,他指著那石塊,“咱親眼看著,八十斤的大錘,連砸十幾下!錘爛了,它都還沒碎透!”

“什麼?!”

大殿之內,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八十斤的大錘!那足以砸開城門了!在場武將們最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一個個瞪大了眼睛,死死盯著那塊平平無奇的石頭,彷彿要把它看穿。

這番話,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具衝擊力!

朱元璋享受著臣子們震驚的表情,他猛地站起身,張開雙臂,彷彿要擁抱整個天下。

“朕今日,就要做一件,三皇五帝都未曾做成的事!”

“傳朕旨意!”他的聲音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中迴盪,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即刻成立‘大明營造總局’,由朕親領!皇太孫為總司!獨立於六部之外,總轄天下營造之事!”

“從國庫撥銀三千萬兩!即日啟動‘京北國道’計劃!咱要用這神物,從南京應天府,一路修到北平府!給咱大明,修出一條貫通南北、萬世不朽的通天大道!”

三千萬兩!這個數字如同一道天雷,劈在了戶部尚書鄭濂的頭頂。他只覺得眼前一黑,差點當場昏過去。

“噗通”一聲,年過花甲的鄭濂重重跪倒在地,老淚縱橫地哭嚎道:“陛下,萬萬不可啊!”

“國庫雖因繳獲而充盈,可如此巨大的開銷,如決堤之水,會動搖國本!況且,要修此等大道,必徵發民夫數百萬,屆時田地荒蕪,民怨沸騰,這……這是重蹈隋煬帝之覆轍,天下會大亂的啊,陛下!”

鄭濂的這番話,引經據典,聲淚俱下,瞬間讓那些被震撼得熱血上頭的文武百官冷靜了下來。隋煬帝修大運河,功在千秋,罪在當代,最終落得個國破身死的下場。這個血淋淋的教訓,是懸在歷代帝王頭頂的利劍。

朱元璋臉上的狂喜,瞬間凝固,化為冰冷的殺意。他這一生,最恨別人拿那些亡國昏君跟他比!

“拖出去!”他牙縫裡擠出三個字。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個清朗卻不容置疑的聲音,從大殿側後方悠悠傳來。

“皇爺爺,鄭大人所慮,不無道理。”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皇太孫朱雄英,不知何時已靜靜地站在那裡。

朱元璋那幾乎要噴薄而出的怒火,在看到孫兒的瞬間,奇蹟般地消散了,換上了一副慈愛的笑容:“大孫,你也覺得咱操之過急了?”

朱雄英緩緩走到大殿中央,先是對著面如死灰的鄭濂微微頷首,以示尊重,才從容不迫地開口:“皇爺爺,錢和人,都不是問題。鄭大人所慮的,是人心。”

“自古以來,大型工程皆是勞役,是朝廷強加於百姓的無償負擔,是徭役,是苦役。百姓拋家舍業,自帶乾糧,風餐露宿,自然會引發民怨。”

他的話鋒陡然一轉,聲音變得鏗鏘有力,振聾發聵。

“但,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呢?我們不徵發勞役,我們‘招工’!”

“招工?”滿朝文武全都愣住了。這是一個他們從未聽過的詞彙。

“沒錯,”朱雄英的目光平靜地掃過全場,“我們將所有修路的民夫,編成一支不拿刀槍,只拿鐵鍬和鎬頭的軍隊。他們有軍紀,有統一的號令,最重要的是——他們有糧餉!做工一天,就領一天的工錢!管吃管住!”

“我們將這項工程,從一項沉重的負擔,變成一個可以讓數百萬百姓吃飽飯、賺到錢、養活家人的機會!我們非但不是在役使他們,而是在‘以工代賑’!如此一來,何來民怨?百姓們感恩戴德還來不及!”

這番話,如同一道橫貫天際的閃電,狠狠劈開了所有官員腦中那套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式!將勞役變成工作?將負擔變成福利?

鄭濂跪在地上,整個人都呆住了。他窮盡一生所學的經世濟民之道,在皇太孫這簡單卻顛覆性的幾句話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哈哈……好!好一個以工代賑!”朱元璋激動地一巴掌拍在龍椅的扶手上。他瞬間就明白了這一招的狠辣與高明之處!這不僅解決了人力和民怨問題,更是透過大規模的基建,將掠奪來的鉅額財富,以一種最穩定、最有效的方式,重新分配到了最底層的百姓手中!

這是在用錢,買全天下百姓的人心啊!

他看著自己的孫子,眼神中滿是驕傲與狂熱。

朱雄英微微一笑,在所有人的注視下,丟擲了那個為這場偉大變革定名的、最核心的概念。

“這支特殊的軍隊,有統一的制服,統一的番號,統一的信念。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帝國修建血脈,為萬民開創通途。”

“孫兒稱之為……”

“大明皇家,工程兵團!”

聖旨一下,整個京城都轟動了。

與以往徵發徭役時,官差如狼似虎,百姓哭天搶地的景象完全不同。這一次,城門口貼出的是“皇家工程兵團招工令”。

上面用最直白的話寫著:應募者,無需自帶口糧,官府管飯,頓頓有肉!做工一日,發工錢三十文!每月按時發放,絕不拖欠!

起初,百姓們還不敢相信。可當第一批抱著試探心態去報名的人,真的領到了一套嶄新的號服,並在當天中午就吃上了一頓有三大塊肥肉的飽飯時,訊息如風一般傳遍了全城乃至周邊的府縣。

第二天,招工處被圍得水洩不通。無數面黃肌瘦的漢子,眼中閃爍著對活下去的渴望,瘋狂地向前擠。

在“管飽飯、發工錢”這簡單粗暴卻最有效的激勵下,不過月餘,一支五萬人的龐大隊伍便已集結完畢。

他們不再是流民,而是一群眼中有了光彩、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勞動者。在靖海侯吳禎鐵腕治軍之下,透過嚴苛的佇列訓練和幾次毫不留情的公開鞭笞,這群人迅速褪去了散漫,初步懂得了紀律與服從。

南京城外,熱火朝天。

在潘梓年的技術指導下,一條寬闊的路基被迅速平整出來。一車車由新式迴轉窯燒製出的水泥,源源不斷地運往工地。

朱雄英站在遠處的小丘上,靜靜地看著這幅宏偉的畫卷。數萬人一同勞作的場面,充滿了力量感,但他深知,這還遠遠不夠。

人力,終究是有極限的。

他心中想道:“水泥,是帝國的骨骼。但要想讓大明這架馬車真正地飛奔起來,必須給它裝上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大心臟。兵仗局那個秘府裡,耗費了無數珍貴鋼材、歷經數月、失敗了十幾次的‘大傢伙’,也該到見分曉的時候了……”

水泥只是他計劃的第一步,是為了給即將到來的真正變革,鋪平道路。那個以煤炭為食,能爆發出千牛之力的鋼鐵巨獸,才是開啟一個全新時代的鑰匙。

想到這裡,他收回目光,對身旁的太監說道:“去備車,今日不去工地了,請皇爺爺隨我同去一趟兵仗局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