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年八月十一,內閣兵變,抓捕了劉瑾。
對於劉瑾被抓之後的情形,明實錄的記載是,羅足非濟,交馳於道,黃紙黑鎖,驚亥見聞,衣冠溼度,假日乃定。
意思是抓捕劉金以後,京城的街道上出現了大量計程車兵和捕快,他們拿著詔令和繩索四處抓人,弄得京城裡人心惶惶,十幾天才平息下來。
劉瑾被抓的同時,京城裡大量官員同時被抓。
但很奇怪,明實錄對於劉瑾被抓之後的兩天,8月12和8月13沒有任何記載,是空白。
這很明顯是不正常的。
明實錄為何不進?道理很簡單,因為人是內閣下令抓的,抓的還是武宗的人,內閣沒有詔書,他當然不能記。
我們根據明實錄之後的記載,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
8月11當夜劉瑾被抓之後,內閣將劉瑾下入大獄。至於是刑部大獄、御史臺獄還是兵馬司獄,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錦衣衛詔獄,內閣把劉瑾關在了自己的地盤上。
在抓捕劉瑾的同時,內閣還抓捕了武宗身邊最重要的3個人,掌管錦衣衛的吏部尚書張彩和掌管鎮撫司的指揮使楊玉、副指揮石文義3人。
然後第二天8月12,文武百官齊聚皇宮,向武宗逼宮。內閣直接告知武宗人,我們已經抓了,下一步如何處置,您看著辦。
武宗身邊掌管錦衣衛、鎮撫司、內行廠的負責人全部被抓,武宗已經意識到這是兵變,但是聲民已經組成熟飯了,情報、安全、內衛三個部門全部失守,武宗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
於是武宗認慫了,他下了一道詔書,這是劉瑾被抓之後唯一一道內容被記載下來的詔書。
之後,內閣在全面否定劉瑾改革時,說是奉詔,但都沒有內容,實際上都是內閣矯詔乾的。
武宗在這道詔書裡向內閣妥協,第一,武宗同意將近年來各地清理屯田的資料賬冊全部銷燬,清查,全部作廢。
第二,對於國有資產被侵佔的審計工作全部停止,派出去的監察御史和巡鹽御史,還有追查案件的官,其校尉全部就地革職。
詔書的最後一條,武宗更有誠意。武宗說,凡謹所行,有虧國體者,司法集會,眾官一一調據奏歌。
凡是劉瑾參與制定的政策,眾位愛卿如果覺得哪條不好,只要報上來,咱們全部作廢,一條不留。
武宗為了安撫百官,已經同意把自己的改革全部作廢了。
改革被廢內閣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但是對於劉瑾的處置,內閣和武宗產生了分歧。武宗在詔書裡藏了個心眼兒,他說,劉瑾不體朕心,矇蔽專殺變亂,呈現肆行酷虐。
意思是劉瑾沒能體會領導的意圖,辦事操之過急,傷了朝廷的和氣和文武百官的心。
武松把劉瑾狠狠的罵了一頓,但是對於劉瑾的處理,他的意見是降為鳳玉,調往鳳陽賢住,相當於現在的停職和降職。
這種處理,內閣顯然是不會滿意的,內閣可是發動兵變才抓住的,劉銀現在調往鳳陽鹹住就完事兒了,誰能保證他以後不會回來?
內閣是上過一次當的。
成化十三年,內閣逼明憲宗停息場殺王直。
憲宗當時就是停了西場,但沒有處理汪直,結果就是汪直在鳳陽休整了兩個月就捲土重來,西廠就重新開張了。
武宗的徵信還不如憲宗內閣上過一次當,絕對不能再被騙第二回。
既然你武宗捨不得下手,那內閣只好自己動手了。
8月14明實錄記載了一個重要的人事變動,錦衣衛都指揮僉事張榮掌印管事,並提督官校辦事。這個掌印是掌司禮監印,接替的是劉瑾的工作,提督官校辦事是掌管錦衣衛和鎮撫司,頂替的是吏部尚書張彩和指揮使楊玉、施文義的職務。
明朝自立國以來,錦衣衛、鎮撫司、司禮監這三個部門從沒同時交給過一個人。
內政、情報、安全,還有內衛,都交給一個人,那皇帝就不用幹了。
那張榮是何德何能?能坐到這個位置上,是內閣安排的。
張榮是御用監太監張勇的弟弟,張勇和內閣的關係我們不用多說了,內閣讓張榮掌管司禮監、鎮撫司,就是讓他在皇宮大內充當內應,和萬曆朝的馮保是一個性質。
內閣在外庭票擬送到宮中,張榮在大內控制司禮監,批准透過,這樣程式上合理合法,內閣就和張榮內外勾結,實際控制了明朝的整個朝政。於是從八運十四張榮掌印司禮監這一天開始,明實錄有記載了。
但是大家要明白,從這一天開始,所有以朝廷名義下發的聖旨,和武宗沒有一毛錢關係,全部是來自於內閣的操作。
8月14,內閣控制朝政之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抄了劉瑾的家。明實錄記載,錦衣衛在抄劉瑾家時,發現了牙牌、兵器、盔甲,還有一枚偽造的玉奇錦,因為這個時候已經被內閣控制了,他們在劉瑾家裡超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不足為奇。
內閣就根據這些所謂的贓物,列舉劉瑾19條罪狀,認定劉瑾謀反。
中國歷史上,謀朝篡位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有外戚篡位的,比如唐朝的李淵,有兒子篡位的,比如李淵他兒子李世民,甚至還有老孃們兒篡位的,比如李世民他媳婦兒武則天。
但中國5000年來,山裡的野人都做過皇帝,唯獨太監沒有給劉瑾定謀反的罪名,是根本站不住腳的。那內閣為什麼非要定劉瑾這個罪名?
因為內閣針對的不是劉瑾一個人。
內閣要殺劉瑾本人,定他一個貪汙腐敗殘害忠良就足夠了。
內閣現在要推翻的是武宗的改革,那是以武宗為首的一群人,那要推翻武宗一黨,對不起,劉瑾,必須謀逆。
當劉瑾被認定為謀逆之後,接下來就好辦了。
首先,朝堂上,內閣大學士焦芳、曹元、兵部尚書劉禹、戶部尚書劉基等26人被定為劉瑾一黨革職或是調任,京城以外,南京工部尚書李善、都御史曲職等數十人被革職或是退休。
武將方面,陝西總兵官、徵西將軍曹雄、後軍都督府右都督毛倫、總理曹運、扶強伯毛瑞、總督梁廣東寧伯交旗等一眾武將被革職或是調任。
武宗身邊的錦衣衛是最慘的內行長官,其校尉57人被下獄,掌管錦衣衛吏部尚書張彩死在獄中,錦衣衛指揮使石文義被凌遲,劉瑾本人連同親屬總共15人被殺,就連劉瑾已經去世的哥哥、鎮撫司指揮使劉景祥都被開棺焚屍。
在徹底清洗武宗一黨之後,內閣開始系統性的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