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章 連環計

站在太和殿上,看著偌大的宮殿,眾人的心情是複雜的。

朱慈烺還記得,上一次來這裡的時候,他還是站在下面的,這一次,他已經是這裡的主人了。

皇宮,早就空了。

就連太監和宮女都跑了,偌大的紫禁城,現在只有他們寥寥數十人在這裡。

朱慈烺順著臺階,拾級而上,來到了龍椅前。

他的腦海中,出現了源於這個身體的記憶。

他看到了一副畫面,一位英武的皇帝坐在龍椅上,威嚴的目光下,是藏不住的疲憊。

朱由檢是個好皇帝,他勵精圖治,希望扶社稷於暨倒。

可惜,他徒有救國之志,卻無救國之才啊。

身邊,又無人可用,時時還要與各黨派鬥爭,一不小心,即便是皇帝,也難逃一死。

或許,這世上真的有氣運一說吧。

大明風光了兩百多年,這一回,是轉到大清的頭上了。

我弱彼強,自是難以應對。

如此爛局,只有那應運而生之人才能拯救。

比如光武帝劉秀,比如岳飛,比如冠軍侯霍去病,比如大明的于謙於少保。

這些人,都是在國家危在旦夕之時出現的,他們似乎生而知之,生來便是帶著使命來的,生來就是要創造奇蹟的。

可惜,歷朝歷代,這樣阻止大廈傾覆的天選之人,又有幾人呢?

大明的于謙,以一己之力,為大明續命兩百年,還是落得一個慘死的下場。

或許,翻閱史籍,朱由檢也曾無數次為於少保感到惋惜,為明英宗的荒唐感到憤怒。

他或許,也希望,國難當頭,也能有一個他的于謙。

可惜,他沒等到。

對他來說,最悲哀的,或許便是有救國的心,卻沒救國的力吧。

有人說,朱由檢是一個蠢蛋,因為自己一系列的舉措,讓還能苟延殘喘的大明帝國,直接完蛋了。

但也不得承認,他亦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一位值得敬佩的皇帝。

一切的一切,只是命運作弄。

似乎,冥冥中有一雙手,操縱著歷史,讓大明滅國。

三十年不理朝政的神宗,沉迷修仙讓紅丸毒死的光宗,沉迷木匠活不理朝政,讓閹黨與外戚聯合坑死的熹宗。

這麼多年下來,這麼多代荒唐的皇帝,終於將一個強大的帝國搞垮了。

到了本不可能繼位的朱由檢繼位的時候,已經是一片爛攤子。

國內形勢,其實和東漢末年十常侍禍亂朝綱慶幸差不多。

與漢靈帝漢獻帝比起來,朱由檢至少消滅了閹黨,收回了皇權。

只可惜,明朝的滅亡,不是因為滿清的崛起,而是因為內部的腐壞。

自崇年元年開始,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到崇禎五年饑荒,崇禎六年水災,崇禎七年又因蝗災鬧饑荒,崇禎八年,西鄉旱災略陽水災,九年又是旱災又是蝗災,崇禎十年顆粒無收,自崇禎十一年到十四年,又是旱災、澇災、水災扎堆兒來。

大明本來就窮,這麼不喘息的折騰,百姓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細細想來,他或許也有一位救世之臣。

那位,曾一炮轟死了努爾哈赤。

有他在,後金不敢前進一步。

只可惜,朱由檢沒能認出這位救世之臣,還因離間計殺了他。

或許有時候,他也會後悔,會覺得,自己和那趙構也沒什麼兩樣。

只可惜,悔之晚矣。

“陛下,陛下?”白寧見朱慈烺久久失神,在一旁輕聲呼喚。

至此,朱慈烺才回過神來。

他搖搖頭,知道自己是聯想太多了。

他心裡默默對自己說道:“大明的氣運還在,我便是大明的劉秀。大明的命,由我來續,大明的輝煌,由我來締造。”

朱慈烺默默唸著,慢慢走到了皇座前。

他撫摸著這堅硬的座椅,他知道,這椅子坐著並不舒服,但卻有無數人想要坐這個位置。

可已經坐上的人,就是想下來,也很難安全的下來了。

新王容得下一個臣子,卻容不下一個舊王。

朱慈烺捋捋衣袖,緩緩坐了下來。

就在他剛坐下的時候,似乎感到身後咔噠一聲,似乎是碰到了什麼東西。

唰唰唰!

一時間,自房樑上,上百枚箭矢朝著皇座射了下來。

同時,在皇座的正上方,竟然不知何時掛了一把碩大的斷頭刀,筆直的朝著皇座劈來。

這厚重的刀身,讓人毫不懷疑它會把坐在上面的人連同皇座一起劈碎。

“皇上!”

“陛下!”

眾人連忙驚呼,反應快的趕忙衝到近前想要去幫忙擋箭。

但天子皇座,尋常人如何可近?

你若是上去了,你是安的什麼心?

只有白寧,作為皇帝的貼身太監,一直侍奉在左右。

當他發現危險的時候,趕忙用身體幫朱慈烺去擋那些飛來的箭矢。

但他剛撲上前,便感到一股巨力將他推飛出去。

叮叮噹噹!

接連不斷的金鐵交擊之聲傳來,那節奏彷彿是在放鞭炮。

“陛下!”

眾人驚呼,許多人的眼淚已經急出來了。

他們玩命兒的往前奔,明知道敢不上的,但還是不甘心。

他們不甘心一位明主就此隕落,他們不甘心大明的氣運就此終結。

但那種悲憤的情緒還沒有醞釀多久,他們就愣住了。

因為預想中的皇帝陛下被打成篩子的畫面並沒有出現。

那些箭矢射在朱慈烺的身上,就像打在了鐵器上,紛紛被彈開。

而射向他腦袋的,也只見他輕輕一偏頭,便能剛好躲開,好似提早就知道一樣。

至於那一把比皇座還寬大的斷頭斧,竟然直接被朱慈烺抓在了手裡。

他的手竟然還沒有斷,只見他微微一使勁,那鐵器便佈滿了裂紋,他隨手將其一丟,至少數百斤重的斷頭斧,竟極速飛向一側牆壁,狠狠的紮在了牆上,一面牆都是蛛網般的裂紋,看起來十分可怖。

咕咚~

現場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咽口水的聲音。

他們都被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

有人甚至還咬了一下舌尖,以此來判斷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嘶!——

疼!

不是做夢!

他們揉揉眼,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做看到了,有人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瘋了。

“陛下,陛下!”

早先被推出去的白寧,此時已經起身,跌跌撞撞的朝朱慈烺奔去。

“陛下,您沒事兒吧?”

朱慈烺搖搖頭,將白寧扶起,問道:“傷的怎麼樣?”

“啊?”白寧只顧著關心朱慈烺,一時竟沒意識到皇帝這句話竟是在關心他,反應過來後,白寧老淚縱橫,“陛下,老臣,老臣無礙。”

“剛才事態緊急,容不得思索,莫把你摔壞了就好,不然,我就沒有長輩了。”

“陛下······”白寧發自內心的感動,其洋溢的情感,已經不能用語言來表達了。

“好了,朕無礙,你一會兒找軍醫看一下,莫要留下暗疾。”

“是,多謝陛下。”

此時,一眾人也圍了上來,出於關心,也顧不上私自登上來是否暨越了。

“陛下,您怎麼樣?”

“朕無礙,都下去吧,我們出去說。”

“是。”眾人神色一震,來回四周巡視起來,生怕哪裡還有暗器。

······

剛一出金鑾殿,左路驃騎將軍陸拾遺便憤恨的罵道:“該死的清狗,端的如此歹毒,走都走了,竟然還留下如此黑手!”

“陛下,臣肯定調動十萬,不,五萬兵馬,直逼銀川,取了那玄燁的狗頭!”

“陛下,此事交給我,我只需兩萬兵馬即可!”

一眾人,因此等事,又爭吵起來。

隨後呂青霍恩一馬當先,直接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陛下,是臣等失職,使陛下陷入險境,還請陛下責罰!”

“還請陛下責罰!”

二人一跪,其他人也接二連三的趕忙跪下。

朱慈烺沒理這茬,攙著一瘸一拐的白寧往臺階下走,待其走遠,一道雄渾的聲音,彷彿是在眾人耳邊響起:“將此事告知天下,讓吳三桂率兵攻打銀川,活捉玄燁,為朕報仇。”

諸將心中疑惑,不知為何這事不讓他們去,卻又不敢問,只能應聲作答:“是,微臣領命。”

朱慈烺剛走不遠,一名年輕將軍小跑著追了上去,關切道:“陛下,此處恐怕還有危機,讓末將跟著您,保護您的安全吧。”

朱慈烺扭過來,平淡的看了他一眼,隨後也沒說話,繼續往前走。

那將軍還要跟上,卻讓霍恩拽住了。

“副帥,你抓我作甚,我要保護陛下。”

霍恩一陣無語,嘆了口氣道:“就陛下那刀槍不入,力大無窮的,需要你保護嗎?”

“這······”那將軍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幕,咕咚嚥了口口水,感慨道:“陛下,這是何等神力?”

霍恩搖搖頭:“陛下不想讓你跟著的時候就別跟著,不要自作聰明。記住,今日之事,只說清廷心思歹毒,不說陛下無恙。”

“這······哦!”年輕將軍一拍腦門,恍然大悟,“這是讓世人以為陛下遇害,將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揪出來!”

霍恩點點頭,道:“你知道就行,不要亂傳,管住自己的嘴。”

“明白,明白,我的嘴最嚴實了。”

眾人隨行,在紫禁城裡一路調整悲憤情緒,準備開始一場影帝級的表演。

“話說,陛下這麼能打,那刀槍不入,單手接斧,就算項羽在世恐怕都比不了。你說陛下,是不是一個人就能打回來啊?”

“我也這麼覺得,看來還是白人雞賊,早早就發現了陛下的強大,這麼多年,教會都發展那麼大了。不行,等我回去,我也要加入教會,我過去只拜關二爺,以後只拜咱陛下。”

“行了,情緒醞釀一下,該表演了。”呂青呵斥了一句,隨後瞬間擺出了一副殺氣四溢的悲憤表情。

眾人看著他瞬間的表情變化,微微一驚,頗感佩服。

······

大明打下了京城,但同一天,便傳出皇帝遇襲的訊息。

據傳,金鑾殿上,忽然射出數百枚弩箭,箭箭射往龍椅,皇帝朱慈烺,身中數十箭。

一時間,群情激憤,大明數十萬大軍,兵臣京師。

同時,以吳三桂為首的幾位反叛軍領袖出面,表示悲憤之情。

平西王吳三桂與明軍會晤後,表示願率領大軍,兵壓銀川,娶玄燁項上人頭,為獻慜皇帝報仇。

次日,以平西王為首的叛軍勢力,浩浩蕩蕩的開始往銀川開赴,直逼清廷新都。

各地清廷勢力,不得不撤軍回援。

各地起義軍勢力,藉機奪城,風頭一時無兩。

而清廷勢力,似乎已經只能被壓縮到銀川退守,一切,似乎已成定局。

但是在形式一片大好的時候,多地起義軍勢力,竟然開始固守,不再繼續北上。

正在吳三桂兵陳銀川的時候,蜀川的霍德陽,湖南的隗思忠,安徽的杜清,竟然紛紛稱王。

在這幾人的帶頭下,一些有實力的,也給自己封了王。

緊跟著,自清廷那邊,玄燁竟向幾大起義軍勢力送去了聖旨,表示願意承認他們的地位。

沒幾日,那幾個自封的王,便帶著大軍,也開始往銀川進發了。

但他們不是去打清廷的,而是去打吳三桂的。

這種外敵未除,內部先亂的情況,著實讓人恨的牙癢癢。

但其中原因幾何,明白人自是清楚。

無非是清廷派出的使者曉之以理,威逼利誘,結合局勢,告訴他們封王之後,吳三桂打完清廷一定會去剿滅他們。

不如協助清廷,除了吳三桂,屆時,那幾位異性王的位置都是他們的,封地也是他們的。

清政府,願意承認他們的地位,有聖旨在,他們的地位就是合法的。

並且,幾大勢力,還打出了清繳國賊的旗號,對吳三桂等人的勢力,發起了進攻。

因此,吳三桂等人沿路打下的城池,因為分兵的緣故,被逐一擊破。

本來單方面的圍堵,現在反而被人反圍堵了。

吳三桂恨得牙癢癢,顧不得清廷,只得先退守,準備先剿滅起義軍。

他要走,滿清的軍隊只是佯裝追擊,並沒有深追。

吳三桂以為他們不敢追,便洋洋得意。

但就在他和起義軍打的火熱的時候,探馬來報,滿清大軍出動,已將其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