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到這兒,顧明就明白了。
他《起點》雜誌最近人手正缺呢,這不是瞌睡了遞枕頭嘛。
“成,都是同窗,能搭把手我肯定不介意,這點兒事包在我身上,不過人數最多限制在三個以內。”顧明沉聲道。
“我替那幾位學員向你道謝。”玎玲激動道。
困擾她的問題,沒想到對方張張嘴就能搞定,一時間她竟有些慶幸於第一屆講習所培訓班能收來顧明這麼個學員。
有個領頭羊幫襯著,對於這屆學員將來的發展也大為有益,日後未嘗不能傳為佳談。
又跟兩位老師寒暄一陣。
顧明才拜別二人回了小組。
屁股剛坐下,就見到秦平喜滋滋地推門而入。
“老顧,上面發函了。”
“什麼函?”
顧明心中停跳一瞬,有種預感。
“呵呵,就是你跟廖公報上去的條件。”
秦平把檔案遞給顧明,“咱們總算是從乾兒子變親兒子了。”
之前文建小組有廖公的支援,也只是舉步維艱。
如果不是顧明本事夠大,很難有眼下良好的處境。
但這次給到他們小組的政策,瞬間就能讓他們從爹不親孃不愛,變成賈寶玉。
顧明掃著檔案上的內容,臉色也從開始的淡定變得狂喜起來。
他要的條件非但沒有減碼,甚至還加碼不少。
小組轉製為國有企業,可以進行商業行為,所獲收益前三年可以完全留在手中。
不夠用上面還會補助。
這特喵就是內地影視行業的小特區。
“怎麼說?我都做好準備跟著你大幹一場了。”秦平擼起袖子道。
他這段時日也是憋得厲害。
相比起前幾個月的大操大幹,這幾個月閒的夠嗆。
“先從電視劇入手,把《包青天》創造的突破口給擴大。”
顧明眯起眼睛,“我打算開兩個專案,一個和央視合作,另一個和豫臺合作。”
辦公室裡氣氛頓時變得興奮起來。
還得是顧組長,不出手則矣,一出手就兩個電視劇專案。
他們都不用想,這兩部專案指定都不會小。
豫臺那邊離得遠,顧明讓魯小威去跟對方取得聯絡,打算抽時間親自過去跟當地聊一聊。
央視這邊卻是近水樓臺。
得知顧明有合作開新劇的想法後,央視臺長立馬就要帶人過來。
不過被後者阻止。
小組才多大地盤,不夠施展的,還是他帶人去了央視。
去年《我愛我家》和綜藝等一連串的成功,以及今年的春晚。
讓央視出盡了風頭,得到的資金支援也更大。
這點從顧明先前使用的籌備會議室都變得嶄然一新就看得出來。
“在座都是老熟人了,我也不跟大家客套。”
“文建小組已經改制成華文公司,主要負責影視製作和向外輸出創匯。”
顧明現在反應過來為何政策會給得那麼寬鬆。
《棋王》和《包青天》的接連創匯,讓上面對他抱有極大的希望。
他一個手工作業者都能賺那麼多外匯回來,再給個小作坊豈不是要翻番?
要是讓顧明做大做強,只要能創足夠多的匯,給再多的政策都值得啊。
會議室裡央視眾人思索著這番話裡的資訊量。
文建小組和華文公司有甚區別?
“這意味著我們有資質對電視劇進行投資,並且也有足夠資金注入到製作當中。”
顧明頓了下,“並且在冠名贊助這塊,已經得到上面的許可。”
哦豁,這才是最關鍵的啊。
對於眼下國內影視行業大多數單位來說,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一點都不難拍,製作人員也不缺。
最缺的就是資金,還有投入資金後如何回籠的問題。
顧明這一下就將兩個問題給解決了大半,如何不令在場眾人興奮。
“咳咳,看來以後要稱呼顧指導為顧總了。”
央視臺長開了句玩笑,跟著道:“不論你這邊要做什麼節目,我們臺都鼎力相助,跟華文達成戰略性合作。”
總結就是死死抱住顧明的大腿不放。
不管文建小組,還是華文,在他眼裡通通只有一個核心點,那就是顧明。
國內有許可權的單位不是沒有,能人異士也不少。
但在文化行業對內對外都能打出一片天的,唯有顧明一人。
這才是關鍵,拿錢都換不來的。
“我來意也是如此。”
顧明笑笑,不得不說他之前對央視的幫助和投資,如今奠定了雙方合作的堅實基礎。
電影先不提,電視劇製作在大陸,央視是繞不開的一環。
說著,他在身後黑板上寫下四個字——四大名著。
眾人眉頭揚起,心頭振奮之餘有了猜測。
“1978年,東瀛拍攝了一部《西遊記》,我不知道在座有沒有人看過,簡單提一點,裡面的唐僧是女演員飾演。”
“此後在79年,這部電視劇在英吉利BBC播放了英語配音版,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顧明掃視在場面色漸漸嚴肅起來的眾人:“意味著在許多不瞭解華夏文化的外國人眼裡,《西遊記》就是東瀛文化。”
“我一直講一點,文化陣地我們不爭,自有別人去佔。”
所有人聞言一陣惡寒。
唐僧讓女演員出演就夠特麼讓他們噁心了。
自家文化還被東瀛給代表。
這比吃了翔都難受。
而前世原版的《西遊記》也是因此才被刺激得開始製作,央視勒緊褲腰帶也要拍就是為了這事。
即便如此,在西方東瀛版《西遊記》的影響力也比華夏《西遊記》要大。
但值得慶幸的一點是亞洲這塊,我們把影響力給奪了回來。
像泰、緬等鄰國,更是將觀音、佛祖的形象直接變成了演員飾演的角色。
想想看,如果央視反應不及時。
過個十年,興許在大多數人心中,唐僧就該是由女演員出演。
東瀛版《西遊記》成了正統。
那豈不是貽笑大方?
“這是我們的恥辱,也是我們臺的失責啊。”
央視臺長幽幽嘆了口氣,他大概清楚顧明的來意了。
對於對方的想法,他也一直盤亙在心中想實行,可惜條件有限,這才一拖再拖。
如今有對方來牽頭,頓時就覺得不可能變得有可能。
“我們現在不談誰的責任,只談要如何補救。”
顧明說著,敲了敲黑板上四個字,將眾人視線給吸引過去:“我的想法是,將四大名著系列列入拍攝計劃。”
其實沒有他的推動,到了明後年,央視會先推動《西遊記》的拍攝,然後是《紅樓夢》,到了87年才陸續有了《三國演義》和《水滸》。
但他的出現,至少能讓這兩部電視劇彌補上資金不足帶來的缺憾,以及《三國演義》和《水滸》的提前。
別看後世電視劇拍攝技術上去了,但拍出來的東西還真不一定就比現在好。
很簡單的一點,現在的從業人員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一部電視劇上,自然誠意滿滿。
甚至於這些劇集拍攝,製作人員會集中培訓,培訓的老師還是相關行業的大咖。
放在後世,那簡直天方夜譚,先不說集中培訓,就說花數年時間在一部電視劇上,就是一種違背商業規律的行為。
只有現在,也唯有現在是最適合啟動這四個大專案的時間。
有86版《西遊記》,後來的翻版再爛也有個基礎。
而94版《三國演義》,直到三十年後還有人拿來下飯。
“先拍哪一部?”央視臺長開口道。
“《三國演義》和《西遊記》,兩部同時進行。”顧明沉聲道。
這個回答出乎對方和在座意料。
《西遊記》倒是理解,不能讓小東瀛專美於前。
《三國演義》就有些不理解了。
真要論起來,這部劇在四大名著裡,拍攝難度甚至要比《西遊記》大。
諸多戰爭大場面,以及過長的故事篇幅。
小說和歷史的結合,都是個問題。
在他們的心中,門檻最低的是《紅樓夢》,圍繞著賈家大院拍就完事了。
其次是《水滸》,各個英雄成單元劇形式,也好拍。
央視臺長忍不住道出疑惑:“《三國演義》拍攝難度有點大吧?”
“是大,但東瀛市場對這個故事非常推崇和認可。”顧明看向對方:“只要拍出來在水準之上,我認為會比其他專案更容易創匯。”
後世吳白鴿拍的《赤壁》那麼爛都在東瀛賣爆了。
還有劉德化出演的《三國之見龍卸甲》,在東瀛票房也頗高。
並且他也詢問過伊藤,從後者那裡得到肯定的回答。
這才決定將《三國演義》列為四大名著拍攝計劃的首位。
在八零年代初期,外匯的作用能壓倒絕大多數反對意見。
會議室裡,眾人聽到顧明這個理由。
神色也從開始的不解,變得理解甚至認可起來。
早說能創匯,他們別說勒緊褲腰帶,砸鍋賣鐵也要拍出來。
“那我沒問題了。”央視臺長搖頭。
“資金方面,你我兩家共同出資,當然你們的製作人員和裝置也可以折算進去。”
顧明對央視也是給予了極大讓步和優惠。
他有上面的支援,資金方面能夠無息貸款,等於是無本買賣。
拉上央視,就是看重央視的人員底蘊和製作能力。
“可以。”
臺長點頭,“那這兩個專案分開還是……”
“分開,總導演由你們內部遴選。”
顧明頓了下,“不過我先推舉一位執導《三國演義》的總導演人選,王福林同志。”
他這一句話,讓所有人將視線轉向一臉懵的王福林。
後者也沒想到天大的餡餅,說砸自己頭上就砸自己頭上。
別看顧明說的是推舉,但以他話的分量,那就是內定。
“王福林同志確實有這個能力,由他來執導《三國演義》,我們大家都放心。”
臺長倒不覺得顧明越俎代庖,再怎麼說王福林也是央視的人,還是嫡系。
“至於《西遊記》,我就不摻和了,主要對你們內部其他導演也不熟悉。”
顧明笑笑,雖然是兩個專案一起做,但他的重心明顯是傾向於《三國演義》。
另外也是給對方留足面子。
央視臺長環視會議室一圈,但凡被看到的人無不是心中忐忑。
這麼重要的任務,先不說能不能做成,能做就是極大的榮幸。
“回頭再考慮吧。”
他嘴巴動了動,終究沒像顧明那麼雷厲風行。
畢竟他的位置,要考慮得比後者更多。
“行,那今天就暫定下《三國演義》的籌備,劇組人員由王導來調遣。”
“我呢,就聯絡下相關方面的學者專家,把劇本給做出來。”
顧明乾脆利落地定下後續安排。
眾人應聲後,對視一眼。
每次跟對方共事,這麼迅速的工作效率總能讓他們感到不適應。
會議室眾人散去。
秦平跟臺長商量具體的投資合同,顧明則是拉著王福林單聊。
“多謝顧指導推薦。”王福林感激道。
這麼大的專案落在他頭上,全賴對方的看好,讓他自己競爭,不知要付出多少代價。
“推舉你是覺得你有這個能力,不必記掛。”顧明擺手。
王福林心裡卻有數。
有這個能力的人不止他一個,但能定下他,顯然是對方的功勞。
“其實說再編劇本,最多是細節上補充,大體情節還是按《三國演義》去走。”
“但整體風格依舊是紀實,除了要拍出歷史的厚重感,各個歷史人物的風采也要儘量拍出來,其中的取捨就得你這個導演去決斷了。”
“當然,這是後面拍攝的問題,在這之前美術、服裝、妝造、燈光、道具等方面,能否做到盡善盡美,全看你調遣的人員有多大能力。”
顧明神色認真,他選用王福林自然不只是任人唯親。
當然,對方跟他比較熟悉是一方面。
但王福林前世能連拍《紅樓夢》和《三國演義》,本身能力肯定是有的。
尊重歷史的選擇,有時候是最佳的捷徑。
“放心,我挑出來的人不敢說全國最好,但一定是我們能找來的人員中最好的。”
王福林拍著胸脯打包票,他敢攬下這個瓷器活,就有金剛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