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8章

【《包青天》香江上映,好評如潮】

【香江觀眾:第一次看如此緊張刺激的歷史探案劇】

【隔海不隔情,《包青天》香江引熱議】

一週後,《包青天》收視率再度上揚,觀望的內地媒體瞬間不再猶豫。

各種誇讚的報道層出不窮。

有些乾脆直接把香江媒體對《包青天》的評價給轉載過來。

即便如此,也賣了個脫銷。

大陸觀眾對《包青天》可絲毫不陌生,越是熟悉,越對這部劇在香江的火熱與榮有焉。

有種咱看著長大的娃,終於有出息的感覺。

何況香江和大陸之間的文化傳播,隔閡並不大,就算媒體層面不怎麼宣揚。

對香江影視行業,大部分大陸觀眾還是抱有仰視的態度。

冷不丁,自家劇在那邊受歡迎,頓時揚眉吐氣。

文建小組。

隨著小組做出成績,上面也愈發重視,人員又多了幾個。

“顧組長,有媒體想採訪你關於《包青天》的事情。”

“讓他們去採訪京臺劇組主創。”

顧明想都不想就拒絕了,他哪有那功夫。

自打春晚過後,他和陳培斯的搭檔火遍大江南北,各方邀約都有。

硬是全給拒絕了。

真想露臉何至於等到現在。

“魔都臺那邊傳來訊息,有香江公司在接觸他們,想引進《像霧像風又像雨》。”

“讓他們注意點,別被皮包公司騙了,香江有資質的電視臺就那麼幾家,其中多半都不可能引進大陸劇。”

顧明叮囑一句,爾後道:“他們如果等不及,我建議以錄影帶形式往香江傳播,造出聲勢後,我這邊好使力氣幫忙解禁。”

他對這部劇的被禁,心頭一直記掛著。

單從內部使力氣不夠,得內外一同使力。

他不介意走牆外開花牆內香的路徑。

“顧指導,有人找。”

這回是魯小威,他跑到顧明耳邊耳語幾句。

後者臉上閃過明瞭之色,起身跟隨前者出了門。

等到顧明出了門,原本安靜的小組這才熱鬧了起來。

儘管前者歲數不大,可給大家帶來的壓迫比秦平還要強。

無他,成就在那擺著。

……

出了門。

顧明坐上熟悉的車子。

前面也是熟悉的保衛人員。

熟練地扔過去一盒煙,問道:“廖公最近身體如何?”

“每次看到關於你們的報道,精神頭就足了。”保衛人員說道。

兩人接觸多了,早已不像開始時那麼冷漠。

對於顧明的投餵,後者也並未拒絕。

聽到對方的話,顧明臉上也浮現出笑容。

廖公待他不薄,能有所回饋,自己不算白忙活。

到了地方。

還沒進門就聽見象棋落子的聲音。

推門進去,果然是廖公和張光年兩個臭棋簍子。

“小顧來了。”

廖公適時扭過頭,隨手將棋盤攪和亂:“該談公事,私慾要放一放。”

張光年張嘴,一臉無可奈何。

他都想好三步之內怎麼把對方給將死,又來這一出。

想著,他扭過頭埋怨地看向顧明,怎麼就不能來得晚一分鐘。

感受到老先生幽怨的目光,顧明輕咳兩聲。

“我看張總編有點不服氣,要不然您兩位再下一盤?我等得起。”

“剛才我必贏的局送他了,有什麼不服氣的。”

廖公看向張光年。

後者論年紀,論資歷,都只得低頭:“是是是,還是老大哥你棋高一招。”

心中暗歎,還是京城鍛鍊人,以前小顧多純良一孩子,現在都變得會借刀殺人了。

廖公扭回頭,伸手示意顧明坐下。

“我看了關於你們文建小組的報告,創立這近一年成績斐然啊。”

“賴國家和廖公的支援。”顧明謙虛道。

“呵呵,國家給支援的機構不少,能在這麼短時間就做出成績的小組,唯你們一家。”

廖公搖頭,“甚至你們這小半年做出來的成效,超出了有些部門一整年的效果。”

“不敢當。”

顧明還能說什麼呢,不怪同行太菜,只怪他太吊。

“你當得起,最近《包青天》在香江反響熱烈,連好幾位老夥計都到我這兒提起你了。”

“文化反攻,嘿嘿,你提的時候我覺得有生之年都難等到,沒想到這才不到一年功夫就見到了。”

廖公臉上笑容洋溢,他很久沒這麼開懷過。

特別是老夥計的詢問,最讓他提氣。

到了一定年紀,不拼自己的成就,反而拼起後輩的成績。

而顧明作為他提拔和照顧的幹部,自然也被視為是他的人,前者的成績也是他軍功章的一部分。

見廖公放鬆,顧明也跟著笑起來,難得高調:“等到《少林寺》上映那天,您就發現還是見少了。”

張光年扯了扯嘴角,小顧是真敢說。

這話都有點冒犯了。

不過落在廖公耳朵裡,卻是讓他笑容更盛:“那我就拭目以待了,論工作經驗我可能比你豐富,但論工作能力,我可未必如你。”

“您是將帥,負責總掌大局,過河佔界這種事,由我們車炮馬卒來就夠了。”顧明巧妙地用象棋來解釋。

“哈哈哈,不錯。”

廖公眼神欣賞:“有什麼需要支援的地方嗎?”

“我希望影視方面的政策上能給我們再寬鬆一些,尤其是商業層面。”

顧明也不矯情,徑直開口道。

這是他一直打著腹稿的想法,商業層面如果不放開,很多事情做起來難免束手束腳。

最簡單的一方面,資金,就是個問題。

畢竟他總不能拿自己的錢往裡添,而影視行業由於先前的限制,投入大成績好回報反而可能小。

這種情況下,沒有哪家制片廠和電視臺會加大投入。

“怎麼個寬鬆。”廖公臉色變得認真。

“電影行業涉及人員、單位比較多,就暫且不提,電視劇方面我希望能開放冠名贊助商和廣告。”

顧明神色坦蕩:“電視臺不能單靠上面撥款,有額外收入才能加大投資,加大投資才能把劇集做的更精良向外投放。”

“並且我們小組也想參與投資製作。”

之前《那人那山那狗》只是文建小組挑頭,並沒有參與投資,最多是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咳咳,小顧,文建小組的任務是引導,不需要盈利。”張光年打岔道。

他擔心顧明年少氣盛,這路線容易遭人詬病。

顧明神色不變:“盈利是為了更好地引導,我們不能只做個說客,那樣力量會很薄弱,我也不想純粹為他人做嫁衣。”

“我有且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儘可能讓我們加速影視行業的商業化,並追趕全球行業水平。”

“至於其他,於我毫無價值,相比起京城,我更喜歡待在春城的院子裡陪著家人。”

他意思很明顯,當幹部不過是為了方便做事,事做成了拍拍屁股放馬歸山都可。

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茲事甚大,我在這兒不能給你保證,最多拿到檯面上討論一下,再做定論。”廖公沉聲道。

他對顧明的支援要在合理範圍內,對方提出的請求看似不大。

實際上牽扯到很多。

“我明白,所以也僅僅是請求,做不到也不可能撂挑子。”

顧明笑了笑,對此抱有希望不大。

他就是想掀個房頂,看看上面願不願意給開個窗而已。

“對了,《少林寺》上映之前,我打算讓新聯、長城等香江公司合併成一家,你有什麼想法沒有?”廖公問道。

“沒有。”顧明搖頭。

這下倒出乎廖公意料:“什麼想法都沒有?”

他原以為哪怕顧明不想去香江發展,也會給個意見什麼的。

年輕人哪有不喜歡揮斥方遒的?

“我對香江影壇並不熟悉,提想法就是添亂。”

顧明坦然道:“這事還得交給香江當地人員去考慮,不過非要說想法,我認為這個機構成功與否,根還在大陸方面。”

“他們若能做大做強,就不必等到現在,能力上相比起其他公司難免劣勢,最大的優勢其實就是依託大陸。”

“如果大陸電影製作不行,那頂多就是守成。”

有句話他沒說,最怕就是連守都守不住。

就他在香江那些時日的參觀,這個可能性絲毫不小。

在香江影視公司求新求變下,

“我知道了。”

廖公眼中閃過思索之色點了點頭。

一旁的張光年就跟第一次認識顧明似的,比起之前,這小子現在敢說多了。

然後他就自嘲起來,興許不是人家敢言,是自己暮氣沉沉。

……

回去以後。

顧明就等起了廖公這邊的訊息。

他一切的計劃,都建立在對方能給予的政策條件上。

倒是《包青天》在香江的收視,漸漸從優秀變成了頂尖。

這部脫胎於民間歷史的電視劇,需要時間才能散發出它獨特的韻味。

甚至於在顧明看來。

它的質量超越了原版。

反正《包青天》在大陸瞬間就變得更加受重視起來。

到了五月,廖公的訊息沒等來,倒是先等來了講習所的訊息。

顧明久違地回到了講習所。

第一期結束後,也不知道所裡面是不是糾結於開班的意義,遲遲沒迎來第二期。

倒是玎玲等人還時不時關心學員們的成長。

“哎呦,顧小子回來了,我跟艾老師剛才正聊起你呢,說曹操曹操到啊。”玎玲笑道。

“你發表在《人民文學》的那篇《平凡的世界》,真夠味道的,平實有力,改革文學又出一部力作啊。”

艾青笑了笑,說道:“之前我還擔心你忙活文建小組的工作,在文學一道上會不會懈怠,現在看來是多想了。”

兩人氣色比起去年要好了許多。

正如先前玎玲所說那般,火種撒下去,華夏文學復興的燎原大火早晚會燒起。

而今年層出不窮的好文章,便印證了這一點。

尤其是顧明這個領頭羊。

憑藉一己之力把新一代作家的上限給拔高了許多,名聲都傳到香江那邊。

讓這幫擔心內地文壇傳承的老文人們,心裡一塊石頭可算是落了地。

“有諸多前輩的關注,學生哪敢懈怠。”

顧明淡笑著,“兩位老師說有驚喜等我,到底是什麼驚喜?”

“我就知道你等不及,你的《百花深處》入圍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了,不過終評要到八月份,頒獎就要十月份了。”

“還有今年設立的茅盾文學獎,主要評選長篇小說,暫定四年一次,明年頒獎,你好幾部長篇入圍,但哪部能獲獎就說不準了。”

玎玲頓了下,猜測道:“我認為《闖關東》和《平凡的世界》可能性最大,倒不是說你其他小說不行,是這兩部格局最大。”

前者是講述民國闖關東時期的一段平民史詩,後者則是改革文學的鼎立之作。

正常情況下,兩部作品都有資格。

但誰讓它們作者是同一個人。

“呵呵,對我來說得獎與否已經不重要了,只要書迷喜歡就好。”顧明無所謂道。

他是真不在乎所謂獎項,以他作品的熱度和銷量。

得獎那是獎項的榮幸,不得獎是獎項的損失。

“倒也是,你現在的成就也不需要獎項的加持了。”玎玲點頭。

就像新設立的茅盾文學獎,它作為華夏長篇小說最高榮譽,是因‘茅盾’二字。

再說巴老先生,難道他老人家沒獲得過獎項,會影響他的文壇地位嗎?

開玩笑。

“這次喊你回講習所,還有一個請求。”

玎玲頓了下,不好意思開口。

一旁的艾青直接說道:“此前由於那兩名臨時被喊回去而放棄培訓的學生,我們打算推動作家脫產職業化。”

“但一時半會兒還是很難出臺相關政策,所以幾個天分不錯的學員想幫助他們找到更適合寫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