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真可樂,這演員演得挺有意思嘿。”
“好像叫什麼趙苯山,吉省那邊的。”
“這節目也有教育意義,老年人的情感問題也是問題,確實得重視。”
電視機前,觀眾們坐在客廳議論著。
按照往常,年夜飯結束,大夥就分散各嘮各的了。
今年卻是難得聚在一起,有了相同的話題。
吉省。
金士奇一拍大腿,跟家裡人嘚瑟道:“我就說小趙有能耐,上了電視直播還四平八穩,當初顧明告訴我,這傢伙是喜劇界臥龍鳳雛,我還不信,現在看來還是小顧眼光準啊。”
提起這個,他原本亢奮的語氣就下去了。
可惜他跟顧明緣分已盡,藝術團這小池塘留不下這條真龍。
“我估計遼省那邊腸子都悔青了,這麼個人才放跑到咱們這兒。”一旁親戚捧著話。
又讓金士奇樂了起來,心裡那個坎給順過去。
他好歹還跟顧明共事過,其他人連這機會都沒。
話說沒有對方,二隊靠自己就算升格,也絕沒有現在的聲勢,人得學會知足。
“來,碰一杯。”那人招呼。
“等會兒顧明應該就上,那也是藝術團的劇目,我這酒留到那時候再幹。”金士奇擺手。
春晚後臺。
顧明和陳小二的節目安排在了十一點。
算算時間,正是大部分觀眾發睏的時間。
就靠他們節目來提個神。
又過了幾個節目。
終於到了點。
“顧指導,陳老師,到您二位上了。”工作人員喊道。
顧明拍拍深呼吸起來的陳培斯,樂道:“走吧,你這扮相往臺上一站,贏一半。”
“那沒毛病,我跟陳哥比起來,就是形象上吃虧,只能靠其他方面找補。”
不知何時,趙苯山也湊了過來,還有黃姐、陳曉玉等人。
“去你的,你這模樣喊我哥,喊老得有二十歲。”陳培斯沒好氣回懟一句。
內心的緊張不知不覺就舒緩下來。
“你倆大哥別說二哥了。”
顧明笑笑,朝其他圍過來加油的人說道:“我倆上了,等我們凱旋歸來。”
他比其他人對自己都有信心。
《主角與配角》這節目放在整個春晚所有小品中,都佔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何況是放在第一屆。
唯一值得憂慮的是後面幾屆要怎麼才能追趕。
片刻。
一俊朗青年和一光頭盲流就出現在電視螢幕中。
前面主持人報幕的時候,沒有專門提起顧明的身份。
也是後者主動要求的。
他的身份容易給觀眾帶去影響,倒不如藏著點。
所以除了對他特別熟悉的人,第一時間還真認不出他來。
只覺得這孩子特正派,特好看。
海里某處院子。
廖公看著電視裡的顧明,臉上浮現出笑意。
這孩子確實能折騰。
不過能折騰才是做大事的材料。
春城,許多家庭裡傳出歡呼聲。
在他們很多人看來,顧明已經是春城的一張名片了。
“隊長——別開槍,是我啊。”
“皇軍託我給您帶個話~”
“哎呦,這不顯得您槍法準嗎?”
出乎所有人意料,在舞臺上看起來賊頭賊腦的陳培斯光芒甚至蓋過了一旁的顧明。
以一己之力吸引了所有觀眾的視線。
那賤兮兮的模樣,瞬間銘刻進所有人腦海裡。
帶來的笑料,也遠超此前的節目。
“哈哈哈,這貨比前面那個還可樂。”
“不行了,笑得我肚子疼,這演漢奸太綽綽有餘。”
“這人我好像看哪部電影的時候看見過,不過確實逗。”
如果說《相親》,許多人給出的評價是有意思。
那《主角與配角》就是純粹的可樂。
全國無數電視機前,觀眾發出歡笑聲來。
一年到頭沒出現過幾次笑臉的面孔,笑得擠出了褶子。
黃一鶴等人心裡就一個想法。
晚會成了。
有《相親》開頭,《主角與配角》託底。
他們這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也算是沒辜負全國觀眾的期待。
儘管沒有陳培斯表現那麼亮眼。
但長相俊朗的顧明,依舊被觀眾們給記住。
沒辦法,形象擺在這兒,確實佔便宜。
他也算是這年頭難得的偶像派選手了。
待到兩人演完朝著臺下鞠躬。
掌聲和叫好聲響徹演播廳。
看著一雙雙興奮的眼睛,和熱烈的鼓掌,陳培斯擦了下額頭汗水,一邊往後臺撤一邊道:“咱們這算成了吧?”
“成了。”
顧明笑了下,“你就等著享受名震全國的感覺吧。”
“名震全國?”
陳培斯咂咂嘴,一臉複雜:“總感覺這名聲不是啥好名聲啊,我爹演大地主,我演小偽軍,合著一窩子壞種。”
“能把壞人演得惟妙惟肖何嘗不是本事。”
顧明一本正經道:“回過頭我給你家送個牌匾,上面刻著漢奸之家,算是對你們一家子表演的認可。”
“去你的。”
……
1981年,2月4日。
春節的氣息瀰漫在大街小巷。
鞭炮聲陣陣。
春節聯歡晚會雖然過去,可帶來的影響卻才剛剛開始。
“昨晚上央視那晚會,您看了嗎?”
百花衚衕一街坊站在家門口,跟鄰居嘮著。
“那《主角與配角》可樂壞我們一家子了,還有任燕唱的《好日子》,真喜慶,這晚會熱熱鬧鬧的,好久沒過過這麼有意思的除夕了。”
鄰居提起這個就來了勁。
連帶著其他街坊聞聲也跟著參與進來。
“我咋感覺《主角與配角》裡的人,看著那麼眼熟呢?”其中一人道。
“嘿,你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那個俊後生就在咱衚衕裡住著,是享譽全國的大作家,有篇文章《百花深處》,就是他為咱衚衕寫的,不然平時哪有那麼多大學生過來晃盪。”另一人解釋道。
這事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聽到這話又掀起了一輪新話題。
這幫人聊得火熱。
不遠處院子裡,顧明剛從睡夢中醒來。
昨晚上春晚結束,他跟一眾參與演出的演員還有幕後人員好一通慶祝。
喝得酩酊大醉,怎麼回來都忘了。
“醒了?擦擦臉。”
陳曉玉端著熱水盆,拿毛巾往裡涮了涮,然後擰乾水分遞給顧明。
“辛苦了,昨晚上把我扛回來費不少力氣吧。”顧明接過,擦了把臉說道。
“那倒沒有,是陳大哥他們幫襯著,不然我可扛不動你。”陳曉玉笑道。
“昨晚過後,你以後日子恐怕回不到以前那麼安寧了,後不後悔?”顧明問道。
他本意是不想讓陳曉玉上春晚。
倒不是不願意自己女人拋頭露面,而是春晚帶來的巨大曝光,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會給生活帶去翻天覆地的變化。
“誰說的,我現在就挺安寧。”
陳曉玉坐在顧明身邊,眼神清澈:“而且我感覺自己能離得你更近一些,知道你在做什麼,融入你的圈子。”
她之前內心惶恐的地方就在於她覺得自己和明哥距離越來越遠。
沒有共同話題,雙方慢慢就會減少交流。
如此下去,早晚會漸行漸遠。
這次春晚她反而難得有了夫唱婦隨的感覺。
“呵呵,只要你心裡沒什麼就好。”
顧明流露出微笑來,自己低估了曉玉的心理素質。
想想也是,能從前營大隊那地界走出來,往後每一天都是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
“你若是不喜歡被過度關注,就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過段時間熱度就下去了,要是覺得在聚光燈下很享受,也有好多節目會邀請你。”
顧明給對方規劃著接下來的道路。
不論哪一條,他都有足夠能力去幫助對方。
“我準備去跟谷老師好好學習下音樂,感覺這次登臺演出,其他的歌手比我唱得都好。”
陳曉玉顯然早有主意,說道:“而且我學業還沒完成呢,過幾天還要回去,倒是你,自己在這邊要照顧好自己。”
她也想時刻陪在顧明身邊,但更不想做一個附屬品。
對方有自己的事業,她同樣有自己的學業。
“放心,我在這邊的事情已經步入正軌,再說這麼大人了,有什麼照顧不好的。”
“如今運輸那麼發達,我不忙就會回去看看你和爸媽,虎子他們。”顧明笑道。
也就是文建小組還在最關鍵的發展期,他實在走不開。
等到發展平穩後,其實偶爾回趟家也不妨事。
說罷,他看著眼前的陳曉玉,蠢蠢欲動起來。
後者哪還看不出前者的意思,慌忙起身。
“你還沒刷牙呢。”
擦。
顧明朝手心吹了口氣,自己聞了聞。
嗯,確實敗興致。
兩人在院子裡沒羞沒臊地過了數天。
期間偶有人來拜年,他也帶著曉玉出去拜了幾趟。
除了最後一步沒做,剩下兩人基本都試了個遍。
陳曉玉都要把整個自己交給顧明。
被他給拒絕。
少不經事就罷了,他這會兒卻已不是隻憑本能行事的毛頭小子。
出於對陳曉玉的尊重,他決定等兩人成婚那天,再徹底要了對方。
也是對這個時代的尊重。
可把陳曉玉給感動壞了,可以說對顧明的要求毫無抵抗。
其中很多羞臊的法子,讓她臉紅得厲害。
詢問對方是怎麼知曉的。
顧明只推脫於伊藤帶來的東瀛那邊的書籍,讓陳曉玉好一陣啐。
小日子忒傷風敗俗。
……
送走陳曉玉。
顧明在京城小組裡,也難得把精力放回國內。
對他來說。
向海外文化宣傳是任務,向內給大眾創造娛樂,也同樣是任務。
這次春晚就是一次成功的示例。
各方製片廠還未徹底倒向小組,各地的電視臺卻是迅速滑跪。
他們不求有央視一半影響力。
哪怕給他們一個如吉臺《小龍人》那種電視劇也行啊。
可惜就算是顧明,面對一個個窮得叮噹響的地方臺,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經費,還創個毛的新,老老實實跟風得了。
他最多就是讓各地依託於自身特色,往節目上多想摺子。
例如採訪當地的名人,錄製點當地特色節目。
電視劇的話,就像《我愛我家》看齊。
央視是以京城人生活為背景,魔都可以以魔都人生活為背景,各地也以各地人生活為背景。
這不就能延伸出不少能翻新的東西來。
最起碼,京城有烤鴨,豫省有燴麵,這不找出來區別了。
一晃到了四月份。
秦平給顧明帶來了一個好訊息。
“《包青天》在香江亞視播出了,頭兩集反響不錯。”
“噢,香江這個橋頭堡如果能攻下,再向東南亞拓張就容易多了。”顧明滿意道。
儘管他對《包青天》有信心,但內心還是多少帶著忐忑。
畢竟文化反攻談何容易。
香江那邊影視劇發展要比內地迅速得多,觀眾見多識廣,再加上對內地劇天然的偏見。
再加上水土不服的可能性。
一開始,他對《包青天》的期望就是能稍微開啟點影響力,好為後面的電視劇鋪路。
沒想到上來效果就這麼不錯。
“嘿嘿,那你是低估我們的工作能力,也高估東南亞電視劇市場了,《小龍人》已經授權給泰、馬等國家播放。”秦平笑道。
“免費授權?”顧明挑眉。
“象徵性地收取了點費用,本來相關方面的聯絡人員想免費,被我給拒絕了,分幣不收可不會被珍惜,不能慣這個臭毛病。”秦平說道。
“這還行,可以少收,絕不能不收。”顧明點頭。
之前國內勒緊褲腰帶支援了多少兄弟國家,得來的卻是白眼狼。
“對了,這次《包青天》開播反響好,跟你也脫不開關係,好多香江觀眾都是聽說這劇是你主導才慕名觀看。”
秦平提起這事,語氣就輕快起來:“你如今在香江那也是一號人物了。”
可不是嘛,一本《阿飛正傳》,讓倪框一眾人都閉了嘴。
而《少林寺傳奇》在香江也是火熱得不行。
這讓很多香江讀者都或多或少減小了對內地作品的牴觸,部分還產生了興趣。
《包青天》就得益於這個連鎖效應,再加上本身質量不錯,拿了個開門紅。
“外宣好了,內宣也不能放下,《包青天》在香江的反響也要同步傳達給內地民眾。”
顧明一臉認真地交代著,這是他跟很多這個時代內地人員的不同之處。
很多時候,內地的宣傳工作是走岔了路子,明明有更好的宣傳方向和事件,可總是搞點不痛不癢的東西去宣傳。
在他看來,出了成績就得大張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