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2章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顧明的話,放在未來是毋庸置疑。

只是在1980年的香江,多少顯得狂妄。

畢竟如今香江和大陸的差距是擺在明面上。

下屬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江人,忍不住開口道:“這種高樓在大陸應該很少有吧,你為什麼會覺得迴歸大陸,就能建得起新機場?”

“大陸少有,是精力和財力沒時間放在這上面,我們疆域遼闊,要花費的地方太多了。”

“如果想建的話,不出幾年功夫就能遍地是高樓,可有什麼用呢?”

顧明笑了笑,“香江建高樓是地皮不夠用,當然要往高處建。”

“至於香江迴歸祖國那天,我想國力會比現在翻十倍綽綽有餘,建一個新機場自然不算什麼。”

還有一點,他沒說,香江會是華夏對外的一張名片,當然會耗費心力去建設。

只是後來的香江爛泥扶不上牆,總想著搞事,那就不要怪上面把精力迴歸到申城。

當然,眼下要說申城能取代香江,只會招來嘲笑。

“那顧先生覺得什麼時候香江才會迴歸?”下屬問道。

他儘管有香江人對大陸的驕傲,但能在左派出版社工作,也是希望香江能早日迴歸的一派。

“不出二十年。”顧明斬釘截鐵。

“就怕英國佬不同意。”下屬咂巴嘴道。

“呵,由不得他們同不同意,真理從來只在大炮射程內。”

顧明嗤笑一聲,“英吉利離華夏很遠,香江可離得很近。”

一句話,車內又沉默了。

要知道距離華夏一打十三,也才過去三十年而已。

到了地方。

社長安排了接風宴,也果然如顧明所想,又給其買一身新衣服。

臨到晚上。

對方將顧明送到下榻的酒店。

放門口猶豫著開口道:“顧先生,我知道你的拳拳愛國之心,我也希望香江早日迴歸祖國懷抱。”

“不過呢,在接下來的籤售會類似的說辭,您可以稍微遮掩一些,不然容易招致不少讀者的反感,他們倒不是不愛國,只是對娛樂摻和政治不太喜歡。”

這一點,左派媒體吃過太大的虧。

由於左派媒體的政直色彩過於濃厚,再加上香江報業商業化加劇,基本都退居小眾市場。

大部分出版社都只能依賴證府廣告和大陸支援,難以獨立存貨。

而其中一些出版社,為了吸引讀者,都在淡化意識形態。

“我理解,但在個人態度上,我是旗幟鮮明站在香江迴歸,這一點不可能遮掩,最多是別人不問,我不主動表達。”

顧明態度也很明確,語氣緩和道:“當然,作品迴歸到作品,個人迴歸個人,如果一個讀者覺得我愛國不看我的作品,那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篩選。”

他哪怕拋棄香江市場,也不可能在這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模稜兩可。

那是廁所打燈籠,找死。

他很清楚自己的基本盤在哪。

“明白,那就不打擾你休息了。”

社長由衷敬佩眼前這個青年作家,一個能不為名利所打動,且堅定己見的人。

很難不得到應有的尊重。

……

次日。

三聯書店香江分店。

它的前身是鄒韜奮,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魔都創立的生活書店、新知書店和讀書出版社聯合創立。

所以全名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總部已經併入人民出版社。

這裡是左派文化重鎮,時不時會引進內地文學作品,也是許多香江讀者瞭解內地文化的視窗。

只是往日稀稀落落的門口,今日卻變得擁擠不堪,人頭湧動。

“別擠了,衰仔,都是男人,有什麼好擠的?”

“你以為我樂意啊,話說這裡不是左派人士才來的地方,今天怎麼那麼多人?大陸打過來了?”

“打過來就好了,我欠的貸款正好不用還,這都是《少林寺傳奇》和《暗算》的讀者,作者是內地作家,當然在這兒做籤售。”

對於顧明內地作家的身份,出版社一開始就沒有掩飾。

相反還大力宣傳了一番。

配合著少林寺秘籍,吸引了不少讀者的目光。

屬於是1+1大於2的典型宣傳了。

而這裡的盛況,也牽扯著香江文化界各派人士的目光。

自從香江經濟騰飛,市場變得娛樂化。

左派由於自綁手腳,一向勢弱。

冷不丁冒出顧明這麼個異類,反而讓不少人措手不及。

無論是《少林寺傳奇》還是《暗算》。

都摒棄了過往內地小說節奏緩慢的通病,畫面感十足的同時,比香江小說節奏還要輕快明瞭,爽感爆棚。

而在書店內。

《文匯報》和《大公報》等左派媒體的總編也難得湊在一起,看著店門口正在給讀者簽名的顧明,感慨萬千。

“你們看過這位內地作家的作品嗎?”

“實不相瞞,我是魯省人,他第二部《闖關東》出來沒多久,就有內地的朋友推薦我看了,那時就覺得作者大才。”

其中一人摸了摸鼻子,“沒想到讓晨暉出版社給率先挖掘了出來。”

“這倒不必妄自菲薄,《闖關東》放在香江效果肯定不會有現在那麼好,只能說明顧生是個奇才,年歲不大題材卻是多變。”

《文匯報》總編笑道,一般而言一個作家能寫好一個型別的作品就已是大才了。

再有天賦,往往要等到閱歷上升,才會考慮轉換題材。

但顧明卻在他們的考慮之外。

更不要說對方履歷裡,又是創作電影劇本,又是寫歌寫詩。

“希望這種勢頭能保持下去吧,如此一來,咱們左派媒體未嘗沒有翻身的希望。”《大公報》總編說道。

雖然他們背後有證府的資助,但在本職工作上被同行壓一頭,難免會憋屈。

眾人默而不語。

另一邊。

顧明甩了甩胳膊,真特麼是個力氣活。

他算是理解為何那麼多名人搞簽名會這種東西,有時候臉會那麼臭了。

這跟在流水線打螺絲差別不大。

“我喜歡你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能不能在這上面給我籤個名。”

聽多了粵語,突然冒出來個普通話,顧明不禁來了精神。

抬眼看去,還是現場少見的女性讀者,看樣子應該是個初高中生。

再看對方遞來的物件,赫然是內地刊登他詩作的刊物。

“你是大陸過來的?”顧明笑道。

“嗯,今年跟爸爸媽媽一起來的,我還是蘇州第二十一中學明社的成員。”少女乖巧點頭。

“謝謝你的喜歡,你叫什麼名字?”顧明問道,他打算送個寄語給眼前的老鄉。

“劉佳玲,嘉是嘉獎的嘉……”劉佳玲說著。

顧明卻是猛地抬頭看向對方。

嗯,跟腦海裡的印象對上了,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碰上。

“怎,怎麼了?”劉佳玲疑惑。

“沒事,很好聽的名字,祝你在香江學業有成,早日成為棟樑之材。”

顧明笑笑,給對方寫上了寄語。

他重生回來見過的熟面孔太多了,甚至面見過的大人物也不少。

只是驚訝一下這奇妙的緣分,就恢復了平常心。

送走對方後,顧明好不容易捱到籤售結束。

又是一幫香江媒體圍了上來。

香江這幫媒體記者明顯比內地要狂熱許多。

一個個問題還沒問,話筒先伸到了顧明的嘴邊。

“可以了啊,再往前伸,話筒就放我嘴裡了。”顧明笑道。

一句簡單的調侃,就讓一眾香江記者愣了一下。

對方比他們想象中輕鬆自如許多。

遠遠不像其他來香江作客的內地人那麼謹小慎微。

“顧先生,你對你的《少林寺傳奇》在香江爆火怎麼看?會不會覺得很榮幸?”

“我坐著看。”

顧明與眾人一同輕笑起來,跟著道:“至於榮幸,談不上,我始終認為好的作品放在哪裡都能發光發熱,在《少林寺傳奇》登陸香江之前,就已經在內地得到千萬人追捧了。”

“我感激讀者對我作品的喜愛,但不卑微,因為這是我透過筆桿子換來的。”

他不卑不亢中,夾雜著詼諧的回答,讓不懷好意的香江記者們收起了挖坑的心思。

對這個年輕得過分的內地大作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有讀者聲稱練了《少林寺傳奇》裡的秘籍,並沒有什麼作用,這秘籍會不會是假的?”

“沒作用,只能說明他資質不夠,秘籍是少林寺方丈親手交給我的。”

顧明早就有準備,練出來那就是秘籍之功,練不出來就是自己水平不夠。

爾後他繼續道:“不知道張鑫炎導演你們認不認識,他現在就正在嵩山拍一部關於少林寺的電影,劇本是我為他創作。”

“而這部小說,也是在我前往探班,跟少林寺方丈聊天后才產生的靈感。”

所謂真亦假時假亦真,反正這幫記者又不能到大陸考證。

張鑫炎?

這位左派新派武俠片導演,在場記者還真不陌生。

默默將這個訊息給記下。

只是不等他們再問,就見書店工作人員開始驅趕他們。

“顧先生,今早倪框接受採訪,說你的作品小家子氣,只是沾了香江群眾對少林寺秘籍的獵奇,你對此有何回應?”

其中一名記者眼看顧明要走,急忙高喊道。

在場一靜。

這事在場很多人還不知道。

“不便回應。”

晨暉社長上前就要帶顧明離開,他擔心後者年輕氣盛,會口不擇言。

顧明抬手擋住對方,平靜的眼神讓焦躁的晨暉社長頓時停住舉動。

他習慣了內地作者來到香江後的聽從安排。

忘了顧明根本不受他的轄制。

相反,出版社是靠人家吃飯。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顧明淡淡道。

他當然認識倪框,甚至也有看過對方的作品。

放在如今的香江,自然稱得上暢銷作家。

但他的作品含金量到底如何,看看後世的反響就清楚了。

金庸作品影視改編爭搶,哪怕過了數十年,郭靖、降龍十八掌等人物、名詞,依舊被人熟記。

反觀倪框呢?

還不如溫瑞安,好歹有個《四大名捕》系列。

這人的長處就在於想象力,寫作的角度往往清奇。

可在重生的顧明看來,未免就過時了。

最關鍵的是這貨的出身,天然就跟他不對付,他自然不會慣著。

嗡。

現場一片混亂。

記者們又是喀嚓連拍數張照片。

就得到這一個回答,他們今日的採訪就足夠了。

晨暉社長一邊在前面帶路,一邊嘆氣道:“其實不回應最好,倪框就是大嘴巴而已,你何必跟他一般見識?”

畢竟在他看來,顧明就是來香江走個過場,又不在香江混,何須在意這點風評。

“我在香江出席,就代表著內地作者,你覺得沒必要,是你的想法。”

顧明站定,看著對方冷聲道:“昨天你告訴我,籤售會人數會有限制,今天我看規模超出計劃人數數倍?”

“還有記者,他們一開始提問時,你沒有安排人攔下,這同樣不符合我們之前商談的流程。”

“人數超出,我也沒想到,你好不容易來一趟,我想著多回饋書迷也是好事,至於記者,接受採訪對你的書籍售賣也有幫助不是麼?”

晨暉社長見顧明有上綱上線的意思,臉色板了起來:“顧同志,我希望你不要意氣用事,在香江這邊還是聽我安排比較好。”

他本來想著糊弄糊弄就過去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好麼?

他們晨暉出版社在香江發展多困難啊。

內地來的作家不應該多犧牲一點,幫助他這個左派出版社發展?

“我和貴社合作自此單方面終止,有任何意見你可以跟外務部聯絡。”

顧明頓了下,拍拍對方的肩膀:“感謝你的接機和招待,我作品應得的收益,少一分我都會找香江最好的律所告你,相信我,我有這個能力,也不缺那點錢。”

話音落地,就見一輛虎頭奔停在他面前。

裡面赫然是得知他來到香江,特意從東瀛趕來的伊藤次郎。

顧明跟晨暉社長說那麼多,就是為了等伊藤次郎的到來。

不然他自己想單飛,再跟對方拉扯起來,多尷尬。

不過他沒想到伊藤會整來一輛虎頭奔。

看晨暉社長懵逼的模樣,顯然搭配起自己那番話,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