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華夏電影,能入圍電影節就值得大書一筆。
這裡麵包括香江、彎彎等地區的電影。
甚至於彎彎電影是要比內地電影更早進入國際視野。
只是在第五代導演中,來了個彎道超車。
前有張藝某的《紅高粱》,後有陳凱哥的《霸王別姬》,兩部作品將華夏電影帶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不怪乎二人列為國內三大導,至於排名第三的馮曉剛,略微有點兒湊數嫌疑了。
當然,這裡面含金量最高,非張藝某莫屬。
“呵呵,你這種大才,不是重要的任務,交給你那是浪費才華。”
央視臺長笑著,將顧明往裡迎。
“不說這些了,陶笛我在吉臺吹過,這次換個?”顧明說道。
“別,你得照顧全國的老百姓啊。”央視臺長說道。
儘管邀請對方上臺表演節目,只是個由頭。
但陶笛曲要比其他節目有新意多了,好歹沾著個傳統曲藝的名頭。
“您這話可太捧了。”顧明笑著搖頭,只好應下。
他沒想到自己當初跟兒子學來的入門曲,也成了他的招牌之一。
“除了這事兒呢,其實我還有事兒要求你幫忙。”央視臺長不好意思道。
“您說。”
徐銘對此早有預料,不然就演出這點小事,不至於專門派人接自己,還這麼大陣仗迎接。
不過他對央視的資源也很感興趣,也樂得跟對方增進交情。
“之前79年的時候,我們臺不是為了播出了一個‘1979年迎新春文藝晚會’的節目。”
“這個節目很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上面也很關注。”
央視臺長頓了下,“並且我聽說魔都臺也打算錄製類似的節目,這咱們作為老大哥肯定不能被比下去,所以打算找你做做參謀和指導。”
嚯。
顧明聞言一怔,跟著興奮起來。
這不就是春晚的前身嘛。
要知道他在吉劇團二隊時,準備的幾個節目都是瞄準春晚舞臺。
只可惜,沒等熬到春晚出世,他就起飛了。
他摩挲著下巴,春晚的誕生,對國內老百姓也是一件幸事,大過年也算有了盼頭。
“我先問下,貴臺做這個節目的決心有多大?”顧明壓抑著興奮,問道。
萬一人家就想著小打小鬧一把,那就算了。
“決心?”
央視臺長本來想照原本方案說,可看到顧明那張年輕的臉,頓時變了主意:“能做多大就做多大,讓老百姓滿意。”
原本的預案那是臺裡平庸之輩的討論。
面對顧明這種難請的大佛,當然得給對方自由發揮的空間。
以對方上升的速度,以後想找人家幫忙,說不定還沒機會了。
“其實央視一直缺一檔王牌節目,你們雖然是全國範圍性的電視臺,但隨著發展,其他臺逐漸也會拿到這個許可權,據我所知,魔都臺就一直在競爭。”
顧明頓了頓,他所說的話儘管有危言聳聽的嫌疑,可央視臺長臉色已然變得凝重起來。
因為並不是沒有道理。
別看他們臺裡面對同行有一種傲然和驕縱。
但作為臺長的他,總有危機感。
央視這名字響亮,要是被下面人超越,那就丟大人了。
“顧指導,您說這王牌節目怎麼做,我傾全臺之力也要做成。”央視臺長表態道。
他當然聽得出對方的言外之意,既然提出來那就是有思路。
無非就是擔心他們決心不夠。
現在他的表態,就是回應對方的猶豫。
顧明微微頷首,這就齊活了。
他不緊不慢道:“最好的路子一直在你們面前,1979年迎新春晚會辦得多好。”
“首先,春節就是國人一等一的大節日,甚至海外華人也在這一天慶祝,這個節日晚會也應當是當之無愧的重中之重。”
“為什麼,這個時節,全國人都會圍聚在家裡吃年夜飯,這時候我們做個晚會出來,形成一種慣例,會創造什麼景象?”
顧明引導著對方的想象,斬釘截鐵道:“全家人圍在電視機前吃年夜飯,電視機裡播放著咱們央視迎新春的晚會。”
在這之前,電視機一般擺放在客廳,是個珍貴的物件。
很多人看電視就是專門坐在那看。
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正是春晚帶起來的習慣。
這種許多人刻在骨子裡的習慣,很多是現代慢慢演變過來。
就像塵埃落定這個成語。
不瞭解的人只當是類似於孔融讓梨這種古代典故演化而來。
可它真正的來源,是1994年作者阿來第一部小說《塵埃落定》,首創了這個成語,自那以後被許多作者沿用,再到成為書面語。
央視臺長幻想著這樣的畫面,整個人就忍不住激昂起來。
真有那一天,那他這個臺長真就功德圓滿了。
“顧指導,你就別誘惑我了,你說怎麼做,我們全臺都聽你的吩咐。”
“呵呵,不著急,要做王牌節目,就得把它當成是一個品牌去做,迎新春晚會這個名字不夠大氣,我建議改成春節聯歡晚會。”
“一年一度,以直播的形式給全國人民演出,集結全國的演藝人員,奉獻出最好的表演,也是給全國老百姓和全球華人慶祝。”
“這個晚會哪怕其他臺去模仿,觀眾也只認一個牌子。”
顧明看著央視臺長期待的眼睛:“央視春晚。”
嘶~
一股涼意從脊樑骨直衝天靈蓋。
怎一個爽字了得。
這四個字彷彿有魔力一般,紮根在對方腦海中,一遍又一遍迴盪著。
央視春晚,多朗朗上口。
這個晚會,就是豁出去整個臺的資金,也必須做成!
他握住顧明的手,重重地拍了兩下手背,滿眼真誠:“顧師教我。”
擦,顧師都喊上了。
顧明有些汗顏,但也能感受到對方那股子衝勁。
有這股勁就是好事。
“先錄節目,錄完咱們再製定章程。”
顧明笑了笑,“這種大型晚會需要的人手不會少,正好您把能參與的人員給召集過來,省得回頭再傳達。”
“好。”
央視臺長點頭。
在兩人交談的時刻。
香江第一批顧明的作品終於出現在街頭報刊亭。
一位戴著眼鏡的中學生走過去。
“大叔,最近有什麼好看的武俠小說沒有?或者刺激一點的漫畫。”
“還是老幾部,現在有點能耐的文化人都去寫劇本了,誰還寫武俠小說。”
老闆隨口應了幾句,想起什麼似的,指了指邊緣的幾本。
“今早上剛送過來的新貨,大陸頂尖文人寫的,有本武俠,還有本講諜戰的,武俠那本我還沒看,但那本寫諜戰的確實好看。”
“內地仔寫的東西有什麼好看的,他們那邊落後成什麼樣子了。”四眼不屑道。
插句題外話,內地和大陸在香江兩種態度的叫法,前者通常帶有貶義和歧視。
“呵呵,你看看就知道了,人家才二十歲,寫的書就有上億人看過,大陸落後歸落後,那麼多人總能冒出個厲害的。”
老闆頓了頓,想起今早送書的人給的推銷話術,補充道:“而且裡面有作者專門從少林寺求來的秘籍。”
秘籍?
四眼不大的眼睛瞬間瞪圓。
什麼少年落崖拾取神功秘笈,什麼江湖為了秘籍腥風血雨的橋段他看多了。
如今有這麼一本來自少林的秘籍,只需要花點錢就能買到,那還等什麼?
這哪是買書,分明是買秘籍附贈小說。
“來一本,對了,那講諜戰的也給我拿一本。”
同樣的情景在香江各個報刊亭發生著。
甚至於《少林寺傳奇》這個在香江出版商看來是添頭的東西,居然賣得比早就進入香江盜版市場的《暗算》還要好。
畢竟這個年代的大陸,儘管有著落後的印象,但神秘也是一種印象。
神秘就意味著會給予幻想。
越是不現實的東西,在神秘的烘托下,就越變得令人相信。
“胡總,咱們從大陸那邊引進的《少林寺傳奇》和《暗算》賣爆了,都是打電話要貨的,存貨不夠啊。”
出版社,下屬跑來狂喜道。
自家出版社是左派,他早就知道,只是一直當作是份補貼家用的工作。
可近幾年出版社效益愈發差勁。
以至於他都開始盤算起找下家,但按他這個歲數,跳槽談何容易,東家能夠盈利自然喜笑顏開。
“存貨不夠,就給印刷廠打電話,再加十萬冊。”社長興奮後,咬牙道。
他表面是這家出版社的社長,實際上在外務部是有職務。
此前國內對他們出版社,多是以輸出意識形態為主,以至於許多別家出版社能做的書籍,他們不能做。
如果不是有上面撐著,很難堅持到現在。
這次出版《少林寺傳奇》和《暗算》,也算是政直任務的一種。
當然要比之前好的是,《暗算》在登陸香江之前,他的確給予了不小的厚望,不說賺多少,能保證不虧就是勝利。
唯獨沒料到能夠大賣。
“十萬冊恐怕不太夠。”下屬解釋道:“單是電話裡要的數量就快五萬冊了。”
“那就二十萬冊!”
社長下了決心,真要砸手上他也認了。
實在不行就為了推廣,賠本賺個吆喝。
……
啪啪啪!
演播廳內,一片掌聲。
“這曲子吹得真好,果然才子就是才子,能文善藝。”央視臺長笑吟吟道。
他這回的誇讚是打心眼裡,要論技藝,那比對方強的人有很多。
但以對方的身份,還能拿出這種水平的原創陶笛曲,那帶來的對比就不一般了。
“熟能生巧罷了。”
顧明笑笑,誰能想到他這個靠詩出名的作家,第一個賴以生存的技能是吹陶笛。
這小玩意兒幫他少走不少彎路。
“人召集得如何?”
“就等你了。”
央視臺長表情一正,相比起這節目,下面才是重頭戲。
眾人簇擁著顧明到了大會議室。
之前《包青天》就是在這間會議室籌備。
對方明顯瞭解他的習慣,黑板早就準備好了,而面前則是烏泱一片人頭。
不光是臺長叫來的人,還有好多今天本不在臺裡,都慕名歸來。
顧明也不客氣,大步走到黑板前。
“你們對我不陌生,我對大家也有印象,咱們就不互相介紹,直接進入主題。”
說著,他在黑板上寫上‘1983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字樣。
眾人看著這一行字,一時間有些騷動。
對於去年和前年的晚會,他們自然有印象,但臺裡突然這麼鄭重,倒有點摸不準脈絡。
“今天我問,央視相比起其他電視臺有哪些獨到和核心的優勢,除了你們輻射全國的收視外,畢竟這塊其他電視臺早晚也會追上來。”
“說了好幾個,但在我看來都不是,身為央視人員的驕傲,不應該在‘央視’這個名字上,要做出一個決定性的節目,來讓央視這個名字銘記在觀眾心裡。”
顧明的話,讓在場眾人陷入思索之中。
他們迄今為止,所有的優勢,基本都是建立在央視特殊的地位上。
例如輻射全國的收視範圍,例如《新聞聯播》的時效性。
但在其他方面,諸如電視劇上,前有京臺《包青天》的挑戰,再如晚會節目,後有魔都臺的迎新春晚會,以及吉臺的《曲苑雜壇》。
都證明了,央視並不是不可挑戰。
當這個根基動搖,很多獨屬於央視的優勢都會被慢慢蠶食。
這才是臺長找到顧明的關鍵。
就像後世的足球,京城再中心,也阻擋不了恒大的稱霸。
拋開政策,或者說在擁有領先優勢時,如何保持領先,這是個問題。
“我就給他提出了這麼個晚會。”
顧明又在下面寫上春晚兩個字,跟著道:“不論加上再多的含義,它本質就是一出晚會,這點大家不要脫離了中心。”
“只不過我們這場晚會,會是全國一年到頭來,最盛大,最華麗,最具觀賞的晚會標杆。”
他的聲音斬釘截鐵,
春晚的誕生不僅僅是為了央視,更多是向全國人民傳達一份喜悅。
哪怕是最偏遠的山區,只要能接收到這臺春晚的畫面,就能感受到祖國的懷抱。
別小看這點,精神慰藉是許多物質尚且不充足的國人,一年到頭來的期盼。
人,有盼頭,總比沒盼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