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
來自各個部門的六個人,你看我我看你。
一個個大眼瞪小眼。
他們互相介紹以後,才發現各自出身全都不搭噶,哪個部門的人都有。
這其中,尤屬魯小威最引人矚目。
畢竟六個人裡,他的級別最低,且單位也最次。
以至於後者縮在角落裡跟個鵪鶉似的。
嘎吱。
門開啟,兩個身影從外走入。
顧明和秦平掃視著辦公室裡的幾人,前者視線定格在嘴巴張成o型的魯小威身上,朝其點了點頭。
“你們都是各個部門的精英,也是我精挑細選而來的人,有人認識我,也有人不認識,但這不重要。”
秦平讓了下身子,將身側顧明給露了出來:“重要的是認識這位,剛獲得威尼斯評審團獎的顧明顧組長。”
“雖然我是正組長,但組裡面大小事務,一切要以顧組長的意見為主。”
這排面給的,顧明本人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其他人先是一愣,跟著聽到威尼斯就恍然大悟。
感情新部門上司是位大名人。
這感覺倒是有點奇妙。
“秦組長的話,你們聽聽就行了,他這人就是謙虛,實際上日常事務會是他主要負責,我會更傾向於內容方面。”
顧明頓了下,說道:“分工明確是第一,我希望今天過去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然後是清楚我們的任務和目的,努力將內地的文化產品向外推廣,從而為國家揚名、創匯。”
當然,揚名那是虛的,創匯是他們小組實打實向上面證明的成績。
這個小組之所以有誕生的基礎,就是因為《棋王》賣出了價錢,還不算小。
算一算,顧明這些人的成本才多少。
哪怕能再做出來一部《棋王》,也足以達到上面期望了。
不過廖公對顧明的期望不至於此,顧明自己也同樣。
一聽是要跟海外機構打交道,在場眾人心頭一凜,原本猶疑的心立刻變得重視起來。
無論何時,在內地對外的部門都要抬高半級。
何況創匯這條路是登天之階。
但凡能做出點兒成績來,對他們未來發展也有不小幫助。
這裡面就魯小威仍舊一臉懵逼。
他知道這些好處,問題是自己配嗎?
捫心自問,他感覺自己站在這裡,就跟雞立鶴群一般。
好在他現在清楚自己出現在這裡,是顧指導的手筆,心裡還算沒那麼忐忑。
“在對外聯絡和推廣這方面,秦組長更瞭解,你們中大部分人也是負責這項工作。”
顧明看向魯小威,“至於推廣的內容,由我和魯小威同志負責挖掘。”
他很清楚自己就不是當領導的料子。
索性提前把職責給分開,大家各司其職,他做自己更擅長的事情。
“好,你們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及時跟組裡溝通,我們其他人也會兼任後勤工作。”
秦平點頭,他看得更明白,大陸想向外推廣文化,不是一天兩天了。
這事兒有人辦成嗎?
有,很少。
說明內容的重要性要大於推廣。
換作別人,這個小組他只會認為是瞎胡鬧,推廣創匯哪有那麼簡單。
但有顧明,他覺得這事兒,未必不能成。
“嗯,目前重頭戲就是《包青天》和《像霧像雨又像風》這兩個電視劇專案,你們可以先拿來試試水,前期哪怕遇到挫折也不用氣餒。”
“我們現在積累的經驗,都是在為未來鋪設道路,我有充足的耐心。”
顧明真正在意的殺手鐧,是正在製作中的《少林寺》。
這部電影才被他寄以厚望。
在這之前,都是打基礎。
分完工後,秦平就拉著這五個下屬去忙活了。
辦公室裡剩下顧明和魯小威。
後者一臉猶豫:“顧指導,您這個推薦,我實在不敢當。”
他清楚自己幾斤幾兩,這麼重要的擔子,他怕自己的小肩膀扛不住。
“有什麼不敢當的,我喊你來,就是覺得你行。”
顧明拍拍對方肩膀,笑道:“忘了當初你在京電時邀請我的那股韌勁?我就是看中你這一點,小組建立第一個就想起你了。”
“我都信得過你,你還信不過自己?”
他這一番話,說得魯小威既感動又慚愧。
慚愧得是人家願意用他,他卻慫了。
“行,既然您信得過我,那我就是您手裡一杆槍,指哪打哪。”魯小威咬牙道。
顧明一陣恍惚,這話貌似他之前在廖公那裡也保證過。
不知不覺間,自己也有上位者的待遇了。
“各個電影製片廠開始聯絡,以我名義讓他們派出代表到咱們小組,討論後續創作計劃,另外一家拿出一部電影來,由我們幫其制定投遞電影節的計劃。”顧明沉聲道。
“呃,這海外電影節還用專門計劃?”魯小威納悶道。
“不然呢,你以為這玩意兒是隨便投的?連送禮都投其所好,你以為那些老外就沒有自己的個人喜好?”
顧明輕笑一聲,“他們個人喜好的傾向比我們要重得多,說不定某一點感覺行,就直接給了獎。”
“《棋王》能拿獎,除了沾著嗡嗡嗡時期的特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華夏和意呆利的關係回暖,歐洲在向我們展示善意和橄欖枝。”
“記住,電影有時也是政治的延伸。”
他很清楚《棋王》能拿獎是時也運也,不過能拿到就是好事,算是開了個好頭。
再後面,國內電影出海就有基礎了。
至少人家知曉華夏電影剛獲過獎,並不是電影荒漠,起碼能多給點耐心。
“明白了,看來行行都有學問要鑽研。”
魯小威撓撓頭,“我幹中學吧。”
“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海外電影節,我們的電影想要進入海外電影市場分為兩種,一種是商業片,一種是文藝片。”
“商業片不用講,我們先天劣勢很大,國內電影市場尚且不健全,沒有形成完善的商業氛圍,更不用提往外開拓了,那剩下自然就只剩下文藝片。”
“而想要得到海外片商和影迷的青睞,電影節是繞不開的環節,海外有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這個協會把電影節分為ABCD四類,具體我就不多說,你回頭可以自行查證。”
“這其中A類電影節,你可以粗略地認為是最高等級,目前整個國際共有12個,以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個為首,也被譽為歐洲三大。”
顧明給對方系統地闡述著電影節的訊息,這是小組接下來要主攻的方向。
對方作為京臺的人,對電視劇可能瞭解,但對國際電影節恐怕一知半解,又怎麼去處理工作?
甚至他敢說,全國電影人中,對國際電影節瞭解的人都沒幾個。
在改革開放之前,國內一直屬於是自己跟自己玩,或者跟同陣營的國家玩。
現在尋求開放,讓國際社會認識到華夏,就是一個首要任務,而電影恰恰是一個巧妙的方式。
“威尼斯更側重電影對人性的探討,像《棋王》,視角集中在男主角王一生物件棋的痴迷,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的一種極端。”
“這部電影如果放到戛納或者柏林,興許連主競賽單元都進不去,戛納青睞現實主義題材,柏林更偏向於剖析政治的電影。”
“這些知識,到時候如果哪家制片廠問你,你就可以拿出來讓他們認識到咱們小組在這方面的專業性。”
顧明表示沒有金剛鑽,哪敢攬這瓷器活。
三大電影節是有這個偏好,但對好作品還是一視同仁。
但這種類似於地攤文學的言論,卻最是能唬住人。
“好。”
魯小威連連點頭。
對方這番話鎮不鎮得住製片廠,他不知道。
但他自己是被鎮得妥妥的。
這年頭不像是後世,是個營銷號就能逮著各種事情評頭論足。
由於資訊的閉塞,尤其是華夏對於國際訊息的滯後。
稍微對哪個行業瞭解深入一點,都能在國內當個磚家。
……
《像霧像雨又像風》停播了。
這個訊息,老早顧明就收到了風聲。
是魔都臺那邊告知他的。
本來有人想借題發揮,波及到他個人身上。
可進行到一半,就停下了動作。
除了廖公的庇護外,上面默契地對顧明的所有行為都抱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像是看著自家熊孩子折騰,看看能折騰出什麼花樣來。
而跟其他製片廠的洽談,卻進行得很順利。
哪怕有覺得這事兒不貼譜的人,在聽到魯小威口中對歐洲三大電影節各自傾向如數家珍後,也是轉了念想,變得熱衷起來。
反正就算不往海外電影節投遞,他們也有電影產出計劃。
倒不如納入考慮範圍。
萬一能拿個獎呢,哪怕是小獎,對他們製片廠也是了不得的榮譽。
不說別的,就拿西影廠。
本來排名墊底,憑藉《棋王》瞬間成了製片廠中的新貴。
尤其是小廠,最為活躍。
他們本來就沒啥資本,對這種以小博大的路子可謂青睞不已。
“就是京影廠和八一廠回應得很是模糊,既沒有說參與,也沒有說不參與,不過長影廠和魔影廠都滿口答應了。”魯小威彙報道。
這也在顧明預料之內,長影廠就不說了,家鄉廠不可能不支援。
魔影廠有謝金這層關係,再加上魔都臺,也不會不給面子。
但京影廠和八一廠,作為傳統電影製片廠的龍頭,對於自己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小組,肯定不會信任。
誰也不希望自己頭上多出個莫名其妙的大爺來。
哪怕顧明傳達的意圖是輔助,在人家眼裡就是指導工作。
最關鍵的是,外務部下轄的小組,跟他們專業也不搭噶。
而顧明在業內名氣有多大,遭受的非議和敵意就有多大。
“沒關係,不參與是他們的損失,不是我們的。”顧明笑道。
他又不收費,說難聽點純粹是憑藉一腔為國貢獻的熱血在做事。
主打的就是愛來不來。
不來,他還省了事。
“可大部分製片廠對我們還是抱有警惕,覺得我們會過度插手他們的電影生產,這方面溝通得不是太順利。”
“而其中活躍的小製片廠,也多抱著佔便宜的心態,要補貼要扶持,不給專項資金就不情願。”魯小威嘆氣道。
他之前在京臺做事,還算如魚得水。
至少在電視劇領域上,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百廢待興。
但到了電影領域,掛著新成立小組的頭銜,就有點舉步維艱了。
如果不是有顧明的名頭撐著,連跟人家交流的機會都沒有。
“說明我們做出的成績還不夠硬,對新鮮事物保持懷疑是正常的,對他們來說,保持現狀並無風險,貿然轉變反而容易出差錯。”顧明冷靜道。
國內許多單位幹部的想法,他還是比較瞭解。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寧願什麼也不做,也不願犯錯。
“可這是溫水煮青蛙,沒有國家補貼,以他們虧損的支出,根本撐不住多久。”魯小威恨其不爭道。
“所以上面才會成立我們這個小組,要在咱們這池子裡放個鯰魚,逼得他們活動。”
顧明笑了笑,這其實跟國內電影制度有一定關係。
製片廠生產電影,是完成國家任務,複製賣得多有好處,賣得少也能過活。
到了後面突然徹底放開市場化,也一個接一個暴斃。
造成了國內電影業的一個斷代。
想想看,現在一毛一張電影票的票價,電影都能賣出一億票房來。
放開後,國產電影票房破億一直等到02年老謀子的《英雄》。
也有說是00年的《生死抉擇》,實際上單位包場太多,票房有水分。
至於現在,一部又一部觀影人次上千萬的電影,純粹是因為沒有競爭。
民眾壓根沒有多少娛樂活動,連嚴肅文學都能賣脫銷,何況是電影。
要不然老一輩的人,家裡孩子那都是一串一串生。
晚上除了那事,也沒啥正經事可幹了。
“這樣,你聯絡西影廠,就說我牽頭,以咱們小組名義跟他們合作一部電影。”
顧明摩挲著下巴,有了主意。
一部《棋王》不夠,那他就再拿一部能創匯的電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