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2章 二百億養出個白眼狼

“我看了你寫的《少林寺傳奇》,很有意思,是咱們電影劇本的舊稿嗎?”張鑫炎問道。

這種情況在編劇行業很常見,一個劇本有幾個思路,可能第一版寫得好好的。

因為某些原因或者靈感,就推翻寫第二版。

“不算是,頂多是《少林寺》的衍生產物,《少林寺傳奇》的框架和長度,就只適合電視劇。”顧明搖頭。

其實央視那邊有找他聊過改編這部小說。

但他認為火候未到。

起碼要等到《少林寺》主創人員空閒下來。

這套班子的人,在他看來才是頂尖配置。

而且正好給國內影視行業培養一下武戲人員。

省得後來一拍打戲,就啥球不是。

像《三國演義》,冷兵器戰爭硬是拍成了武戲文打。

可惜啊。

“我有個主意,你聽聽合適與否,不合適的話就當我沒說。”

“香江那邊對於《少林寺傳奇》這種通俗小說,受歡迎程度很高,我覺得以你這部小說的質量,完全可以拿到那邊去出版。”

“當然,我也有我的部分私心,這部小說幫忙打前站,也對《少林寺》有一定預熱的作用。”

張鑫炎一臉坦然,他的確有借《少林寺傳奇》來炒熱《少林寺》的想法。

但這個方法對雙方互惠互利。

就看顧明的態度了。

“出版的話,我個人是很歡迎,但以兩地的情況,方便嗎?”顧明饒有興趣道。

這個方向倒是他此前沒有考慮過的。

實際上,他的視野多是放在國內居多。

畢竟在跟海外的文化交流上,限制頗多。

像《棋王》之所以報名威尼斯,也是他記得這電影有參加過。

“呵呵,只要你願意,那這裡面的關節就交給我去處理好了,放心,待遇絕不會虧待你。”張鑫炎拍著胸脯道。

隨著《少林寺》拍攝進度加快,他愈發能感受到這部電影的潛質。

很有可能會是他又一部職業生涯代表作。

“行,那就麻煩張導了。”顧明道謝道。

有對方出面去牽頭此事,比他要來的方便得多。

沒辦法,這年頭普遍都覺得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在片場觀摩了片刻。

顧明返回寺廟,陳曉玉從裡面走出。

臉上還掛著虔誠之色。

“你平時不信神不信佛,還是個預備D員,怎麼到這兒就信了?”顧明調侃道。

“學阿姨說的,來都來了,拜一拜沒壞處,求個心安。”陳曉玉神色恢復,淡笑道。

顧明啞然,這倒像是他媽的做派。

甭管有用沒用,試試再說。

倘若要錢,二話不說扭頭就走,嘴裡還得罵罵咧咧,可要是給倆雞蛋,那她保準誇得舌綻蓮花。

“那你都求了什麼?”顧明好奇道。

“不說,說了就不靈了。”

陳曉玉臉一紅,衝顧明抬了抬下巴:“你不去?”

“我就算了,本來就是個黑戶,再被佛祖給發現咯。”顧明搖頭。

陳曉玉聽得一怔一怔,沒明白對方是什麼意思。

“你在學校怎麼樣?谷老師那邊可總唸叨你,擔心她不在,你耽擱了練嗓。”顧明轉移話題道。

“學校還行,就是有什麼活動,總喜歡喊著我去唱《紅牡丹》,練嗓倒是沒停過,現在已經養成習慣了。”

陳曉玉語氣無奈,她發覺自打校內人知道這歌是她唱的後,自己就跟吉祥物似的,來個領導就得拉她站臺。

“不喜歡就推了,要是還有異議,你就讓虎子找張亞兵提一嘴,他知道怎麼解決。”顧明說道。

他之前之所以沒考慮這方面,是覺得對方興許會喜歡這種生活。

但現在看,陳曉玉明顯是那種傾向於清淨生活的人。

“還不至於,他們知道我跟你的關係,很有分寸。”陳曉玉擺擺手,略帶羞澀道。

看到對方紅撲撲的臉蛋,顧明就忍不住抓住了對方的小手。

嗯,還是跟以前一樣滑膩。

“禪宗聖地,你、你規矩一點。”陳曉玉慌亂道。

“我是怕你手冷,給你暖和暖和,這是做好事。”顧明一本正經道。

“那你在京城做過幾次好事啊。”陳曉玉冷不丁笑問道。

這妮子,還學會打冷槍了。

顧明理直氣壯道:“我這好人只在你這兒做。”

看著對方坦蕩的模樣,陳曉玉心頭一蕩,趁著無人注意,在顧明唇上一點。

之前她母親叮囑過她,她儘管口頭上不擔心,可心裡難免有雜念。

現在得到了正面回應,瞬間內心清寧許多。

“這是給你做好事的獎勵。”陳曉玉紅著臉道。

“那我能不能多做點好事?”

顧明感受著先前唇瓣的柔軟,沒皮沒臉道。

“這裡不行。”

“那就是回去行咯?”

“哎呀,不跟你說了。”

眼看著陳曉玉‘落荒而逃’,顧明卻是開懷笑了起來。

野花再香,終不如家花貼心吶。

……

在嵩山呆了一週。

顧明拉著親友團在裡面順帶客串,算是留個印記。

若干年後,再去看還是個有趣的回憶。

跟著在周邊轉了轉,臨回去又忽悠了當地豫劇團的成員一同離開,給吉臺的《曲苑雜壇》做個豫劇專場。

在戲曲這個領域,豫劇的受眾僅次於京劇。

至於京劇那邊,他已經委託於承惠去幫忙聯絡了,後者就是京劇團的一員。

回到春城後,顧明就老老實實跟著二隊出外演出。

等待著二隊的升格。

一晃10月1日。

這會兒的國慶節還不是日後的三天假,更不是99年的七天假。

只放一號和二號兩天。

陳曉燕一大早就起了床,連帶著顧紅、顧誠兩人也跟著一起站在窗戶口,眼巴巴往裡看。

唰啦!

顧明拉開簾子:“你們仨大早上就擱我窗戶口站著,當門神呢?”

“不是說好今天看電影嘛。”陳曉燕噘著嘴道。

她對電影興趣沒那麼大,但對看最新放映的電影,興趣很大。

這樣能讓她在學校裡風光一把。

“洗臉沒?”顧明沒好氣問道。

“洗了,牙我們都刷了。”陳曉燕乖巧道。

“去把虎子喊起來洗漱,吃完早飯就出發。”顧明吩咐完,一把將簾子給拉上。

但陳曉燕已然欣喜地帶著顧紅兩人,轉去騷擾李虎了。

半小時後。

長影廠內,蘇廠長帶著顧明等人進了內部放映廳。

“成片我們之前試映的時候看過,之前單看劇本就覺得好,拍成電影更上一層樓。”

蘇廠長口中滿是溢美之詞,“我們長影廠又要出一部代表作了,可惜《棋王》當初沒交給我們拍……”

提起這個,他就心梗。

其餘人倒是對《高山下的花環》愈發期待。

能讓閱影無數的蘇廠長都如此讚譽,料想電影一定很好看。

“主要還是齊導他們夠用心。”顧明笑道。

不是誰都有勇氣帶著劇組往前線上走一遭的。

而陳小二自劇組回來後,整個人明顯有蛻變,氣質沉穩多了。

說話間,進了放映廳。

早就密密麻麻坐滿了人。

對於廠內這部從魔影廠手裡搶來的電影,他們聞名已久。

“顧編劇來了,您寫的那部《少林寺傳奇》太好看了,真有少林功夫嗎?”

“要不是我家裡那位攔著,我都想上少林寺拜師學藝了哈哈。”

“嘿,你這是想,我家那巷子有一戶人家的孩子,真往少林寺去,幸好半路給逮了回來。”

眾人跟顧明打著招呼,議論起《少林寺傳奇》來。

這部小說以顧明意想不到的速度,帶著《起點》雜誌在全國範圍內熱銷。

印刷廠滿功率開幹,都快冒煙了,還依舊滿足不了大多數讀者。

沒辦法,這年頭管制嚴,盜版商幾乎沒活路。

這才有了文學盛世。

等到盜版萌芽出現,一個個文學雜誌就面臨完蛋。

至於專輯市場,要等到mp3這些電子產品出現才會徹底摧毀。

“我前些時日才從少林寺回來,少林功夫有沒有不知道,但那裡的方丈給我一份強身圖譜,到時候會在《起點》刊登。”

顧明想起方丈臨走前交給自己的圖譜,提前給眾人透了個底。

可惜這年頭雜誌要統一定價,不然他打算用彩頁發行。

但成本太高,索性就放棄了。

眾人一聽,頓時興奮起來,少林寺傳出來的圖譜,那下一期《起點》必須買了。

等到落座。

一旁的蘇廠長壓低聲音道:“真有圖譜?”

“真有,不過發行出去的是簡略版,我手裡有完整版。”

顧明頓了下,“就起到個強身健體的功效,跟加強版廣播體操差不多,沒那麼玄乎。”

“咳咳,沒事,我也不求成佛作祖,就練一練。”蘇廠長說道。

男人嘛,對於圖譜、秘籍這種東西,總沒有抵抗力。

“行,回頭我給拓一份。”

顧明應下,爾後就把注意力放回到大銀幕上。

雖然前世他看過《高山下的花環》,但自己主導的這一版依舊頗覺新鮮。

放映廳內,眾人也沉浸在劇情之中。

他在重新編纂劇本時,特意把節奏加快,變得更加簡潔。

相比起這個時代普遍拖沓的劇情節奏。

給人的感觀完全不同。

“這個趙蒙生真該死,這個時候居然怯戰,沒膽子就別當兵啊,還是個幹部。”

“就是,話說這趙蒙生是不是那個奶油小生唐國鏹出演的?剛開始完全沒看出來。”

“這節奏挺緊湊的,應該是顧編劇的手筆。”

眾人小聲議論著電影的佈景、攝影等等專業層面的知識。

畢竟都是幕後人員,看電影的角度也跟普通觀眾不大相同。

不過他們不約而同都有一個想法。

快節奏的戰爭戲,確實容易牽動人心絃。

從開戰前的動員,以及趙蒙生的慫蛋,再到後來上戰場,一個個角色的蛻變和成長。

讓人同仇敵愾的同時,也對電影裡的角色多出了感情,真就有血有肉一般。

“他媽的,兩百億養出個白眼狼!”

銀幕裡,這個臺詞出現。

瞬間引起整個影廳的贊同和叫好。

要知道華夏和安南此時還在對峙之中,接下來還有近乎十年的輪戰。

這一戰徹底打斷了安南的脊骨。

從東南亞小霸王,變成了小老弟。

“寫得真好,很難想象這是你當初一個月搞出來的本子。”蘇廠長感慨道。

“大家群策群力。”顧明謙虛道。

“在我這兒就別謙讓了,都知道是你的功勞。”

蘇廠長笑了笑,轉而道:“那部嵩山上正拍的電影,你覺得潛力如何?”

對於這部廖公親自盯著,且拉上香江影視公司合作的重頭戲,國內不少製片廠都在盯著。

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發展,他們漸漸也摸索出來規律。

如果沒有能力引領潮流,跟隨潮流也是一條活路。

“空前絕後。”

顧明斬釘截鐵道,“你們不用把它當成假想敵,它從誕生開始就是為了向外輸出。”

《少林寺》的影響力是一整代人。

但凡未來談及華夏大陸電影發展,這部電影就是繞不開的存在。

蘇廠長眉頭挑動,這話換別人說,他只當是吹牛不打草稿。

但從顧明嘴裡出來,就不得不認真考慮。

“武俠片真那麼吃香?”蘇廠長問道。

“我那部《少林寺傳奇》反響如何,您也看到了,大眾對於娛樂的追求在加大,他們不需要在電影上再受教育,琢磨思想意義,他們就想花錢買個開心。”

顧明看向蘇廠長,一字一頓道:“誰能做到這點,誰就能在大陸市場屹立不倒,就像《保密局的槍聲》,專業人士的讚美不多,但觀眾會用電影票投票。”

“當然,還有另一條路,就是瞄準海外市場,《棋王》威尼斯獲獎後,版權賣了六萬英鎊,換算成美金接近十三萬,上面更支援。”

後來第五代導演就是看到了這條沒有前輩們把守的捷徑,全部跟著陳凱哥的腳步,一頭扎進了海外拿獎的路。

可惜出頭者廖廖。

結果是國內市場也沒穩住,海外市場搶佔份額也不多,兩頭不沾。

蘇廠長聽著顧明的這番言論,陷入沉思之中。

別看長影廠正輝煌,可船大也難掉頭,很多時候市場風向變了,他們還沉浸在過去的輝煌。

這種情況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