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章 珍惜吧

眼看顧明不像是開玩笑的意思。

眾人心思不禁活絡了起來。

要說這年頭的人生活條件確實是差,但工人階級還是很富裕的,家家戶戶積蓄不少。

有的人家,一年到頭吃不了幾次肉,存摺上說不準就躺著大幾千塊。

“這表你賣多少?”

路過的大爺直接擠到人群最前側,張口問道。

就顧明手腕上這表的賣相,不管是自用,還是送禮,絕對都差不了。

“最少八百,這是我小舅媽從東瀛花三萬日元買下給我寄過來的。”

顧明又重複了一遍這表的故事,讓眾人心思愈發浮動。

外國貨那不是買不買得起的問題,是一般人壓根接觸不到,等於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

原本顧明對這塊表的心理預期就是六百塊,但見大傢伙熱情有點超乎預料,臨時給漲了二百。

反正漫天要價落地還錢,雙方都有個討價還價的空間。

卻低估了人們的財力和需求。

“我要了!”

大爺猶豫了半秒鐘,一口就應了下來。

這下輪到旁觀眾人不樂意了。

“欸,什麼你就要了,我先來的,這小夥子剛哭的時候我就站這兒了。”

戴眼鏡的中年男看向顧明,說道:“我多出一百,馬上讓人把錢送過來。”

其他人也嚷嚷著要買,他們用不上,親戚朋友總有想要的。

大爺更焦急了,臉上全是汗,猛地一拍大腿:“我出一千!我孫子著急結婚,女方家裡是春城的,咱不能落了渾江人的臉不是?大家高抬貴手,賣我個面子。”

一時間,眾人還真不好再出價,人家確實著急。

唯有中年男一臉不爽利:“幹啥就賣你個面子,誰家還沒個急事?”

要是放任兩人再嗆下去,顧明估摸著還能再漲個百八十的。

但他餘光瞥到不遠處走來的制服人員,自己這兒動靜鬧得有點大,再僵持下去容易出問題。

一念至此,顧明一把抓住大爺的手腕:“不用爭了,我就賣這大爺了,也不要一千,八百就成,畢竟萍水相逢,沒想到咱渾江人這麼熱心腸,那我也不能局氣咯,得幫著大爺撐撐渾江人的場面。”

啪啪啪!

眾渾江人自豪地挺起胸膛,為顧明的大氣鼓掌。

那可是兩百塊,說讓就讓了,多好的人吶。

這下就算有人不滿意,看到這情況也只能憋在肚子裡。

顧明朝周遭拱拱手,就拉著大爺出了人群圍成的圈子。

自己杜撰的來歷和故事,根本經不起推敲,若是讓公安給攔下,這趟別說掙錢了,怕是得人財兩空。

“哎,那邊,小夥子,我得先回家拿摺子,才能去銀行給你取(qiu)錢。”

大爺一臉感動之色,嘴上感激道:“你這小夥子太實誠了,這幾天就別走了,吃喝住都不用你操心,等參加完我孫子婚禮再走也不遲。”

說實在的,顧明真有點受寵若驚,這熱情勁兒忒厲害了。

“我這也沒辦法,東西丟了,得抓緊跟廠子聯絡上,回去打報告,您諒解。”顧明推脫道。

兩人就這樣閒嘮著到了大爺家門口。

顧明稍等了一會兒,就見大爺跟一年輕人走了出來,後者眼裡滿是懷疑之色。

任誰碰見自家爺爺出去溜達一圈,再回來就要花千八百塊買塊手錶,心裡也得犯嘀咕。

普通工人一年也就六百來塊,也就老爺子是個八級鍛工,負擔著還算輕鬆點。

顧明也不怵,大大方方地伸出手,露出手腕上的手錶:“顧明,來渾江辦點事遭了賊,這才跟老爺子遇上了。”

“趙俊生,《長春》雜誌編輯。”

趙俊生看年歲應該才二十來歲,這個年紀能當上雜誌編輯,稱得上英年才俊,怪不得老爺子要買塊外國表替孫子撐場面。

後者與顧明握了握手,開門見山道:“方便讓我看下手錶麼?”

“可以,你找人鑑定也沒關係。”

顧明將手錶擼下來,遞給對方,他來歷是假的,但表不假,自然不心虛。

就是這《長春》雜誌讓他冷不丁沒想起來,再思索一下,才想起來是《作家》雜誌的前身。

趙俊生把手錶翻來覆去地看,沒看出什麼破綻來,反而越看越喜歡。

這年頭的年輕人沒什麼穿著講究,手錶幾乎就是唯一能光明正大展示出來的裝飾物了。

硬要說的話,手錶算是這個年代的奢侈品。

“這……奪人所好,不太好吧?”趙俊生不好意思道。

要不怎麼說文人酸呢,你覺得不太好,倒是把手錶給還回來啊,看這架勢光想當場戴手腕算怎麼回事?

顧明也不拆穿趙俊生,佯作苦笑道:“沒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而且我覺得你可能比我更適合它。”

那可不嘛,一個雜誌編輯戴個手錶不突兀,自己一個農民戴上,第二天就得被舉報。

老爺子也看出來孫子的喜歡,當即就到銀行取了一個厚厚的信封塞給顧明。

“這回路上可得小心點,實在不成直接往家裡匯款,手續費高是高點,好歹穩妥。”老爺子說道。

這時候銀行匯款手續費要百分之一,也就是一千塊收取十塊手續費。

為啥每年火車、客車出現丟失大額現金的例子,就是因為許多人捨不得這手續費,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然後老爺子又示意孫子把提前準備好的東西遞給顧明。

趙俊生此時已經喜滋滋把西鐵城給戴到手腕上了,察覺到爺爺的眼色,從兜裡掏出一張請柬來:“這是我婚禮的請柬,9月1日,如果顧同志到時候有時間的話,可以來吃酒席。”

“好,時間空閒的話,我一定去。”

顧明收下信封和請柬,心裡一塊大石頭落地的同時,心思也活泛起來。

對方雜誌編輯的身份還是值得結交一下的,這年頭認識個媒體方面的人能解決不少麻煩。

雖然編輯論及作用,可能不如被譽為無冕之王的記者,但同屬傳媒行業,七繞八繞總能接觸上。

拜別兩人,顧明徑直走向銀行,他沒傻到找角落數錢,當然是有安保的銀行更安全。

開啟信封,厚厚一沓都是第三套人民幣裡面的十元紙幣,所謂的大團結。

正面是‘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背面是紅色牡丹和綵帶襯托的天安門。

一百張,也就是一千。

那大爺沒按顧明後來說的八百去給,其實真要少兩百,也說得過去,但人家沒佔這便宜。

這種質樸的精神,讓靠故事和表演賣表的顧明多少有點良心難安。

還是那句話,珍惜吧,今後就很難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