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6章 鬥詩會,二比一

第一輪比試剛結束,立即有人將下聯抄成大幅字,掛到外面。

很快吸引眾人圍觀。

大家念著兩個下聯,紛紛評論起來。

蕭策請的托兒,更是將沈淮誇得天上地下僅有。

三言兩語,就讓場面活絡起來。

絕對的氣氛組擔當。

“沒想到沈公子的才華如此之高,連少年成名的祝公子都被他壓了一頭。”

“五題三勝,這開局對祝公子不妙啊!”

“才第一回,急什麼?”

五題三勝,確實不急。

但大家對沈淮的期待,卻多了兩分。

都想知道,是他棋高一著,還是祝山卿略勝一籌。

與外面的人不同。

坐在一樓大廳、二樓雅座的人,則是湊在一起,分析兩對下聯。

“不愧是鑑章先生,評價一如既往的公正不阿。”

“其實祝公子的下聯對得不錯,但沈公子的格局和意境更為開闊大氣,這一回祝公子確實略遜一籌。”

“不知第二題會出什麼樣的難題。”

此時的三樓會場,鑑章先生正在出第二題,“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題目一出,全場倒抽了一口涼氣。

東一齋的章秋池和何曹亮立即皺起眉頭。

原本以為,第一題已經夠難了,沒想到第二題比第一題還難。

謝雲琅瞟了臺上的鑑章先生一眼,又斜了一旁的裴律,“讀書人自詡詩書傳家,視對子為小道,卻為何仍留下這般絕對?”

“對子之於詩詞,是為小道;而詩詞之於治世能臣,亦屬小道。”裴律的視線依舊留在臺上,“前朝名人,留下詩篇千卷,可裡面的人在官場之上,並無過多功績。

像裴公那樣,以文治武功雙絕而被後世敬仰公認的,並不多見,縱觀史冊,也就那麼寥寥幾人而已。”

謝雲琅沒說話,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臺上的沈淮:“……”

也不知道鑑章先生是哪裡找來的對子,都是經典。

祝山卿:“……”

不愧是遺留下來的難對,難度再創新高。

答題時間,只有一刻鐘。

大家的視線,在沈淮和祝山卿二人身上來回遊走。

見兩人停筆,那顆心又懸了起來。

視線一瞬不瞬的盯著鑑章先生。

祝山卿也不例外。

第一回輸了,第二回再輸的話,想要扭轉局勢就難了。

沈淮不慌,但也不敢掉以輕心。

畢竟祝山卿的才能,是實打實的。

過了好一會兒,鑑章先生才宣佈道,“第二回,沈公子勝出,彩頭為外城東坊市鋪面兩間。”

鋪面兩間?

沈淮瞬間精神一震。

沒想到趙家還挺大方的。

他下意識的朝對面看去,恰好祝山卿也看了過來。

四目相對!

很快又別開了!

但那股微妙,只有兩人可意會。

很快,鑑章先生的聲音響起,“沈公子的下聯是: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後。

祝公子的下聯是:八音石居首,八風木次之,吾儕處石木,孰可居首,孰可次之。”

上聯以‘四水’和‘四時’為常識基礎,嵌入‘江夏’這個地名,暗含出上聯之人的身份地位與態度;接著又以‘誰是第一,誰是第二’發難,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挑釁。

沈淮的下聯中,三教指儒、釋、道;三才指天、地、人;然後以‘儒人’嵌入三教三才的排序中,接著又以儒者和士人的身份自居,與上聯“老夫居江夏”相呼應。

這是一種地域+身份,具有人文特色和深度。

後面更是以“何敢在前,何敢在後”回應,既沒有咄咄逼人,也未針鋒相對。

不卑不亢的態度,既化解了刁難,又彰顯自身格局。

祝山卿的下聯,結構上很工整,但不夠貼合,回應的張力也不夠。

誰答的更好,大家心中明瞭。

祝山卿看著沈淮的答案,也覺得對方的下聯,堪稱天作之合。

此時此刻,他沒有半分嫉妒。

唯有那被激起的戰意在燃燒。

他很想知道,沈淮究竟何等實力。

之前嘲諷沈淮樣貌平平的公子,聽著旁人毫不掩飾的誇讚之詞,臉上像是被人扇了一巴掌似的,神色不斷地變來變去。

最後沒忍住,憤憤離去。

趙家的人,臉色更是沉了下去。

沒想到,沈淮在對子上,造詣如此之深,連祝山卿都不是對手。

“慌什麼?”有人斥道,“不過兩個回合罷了,勝負未定,莫要怯場落了笑柄。”

“對,還有三回,我們還有機會。”

趙家的人又支稜起來。

蕭策看見了,‘嗤’了一聲,他身後的托兒見狀,紛紛朝趙家人發出‘嘁’的聲音,就連表情都是極為的不屑。

趙家人見了,怒火噌噌的往上竄。

還沒等他們有所動作,鑑章先生開始出第三題,“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頁風篷,下九江,還有十里。”

臺下又發出熟悉的倒抽冷氣的聲音。

真是一題比一題難啊!

然而,在鑑章先生宣佈結果的時候,趙家人爆發出陣陣歡呼聲,甚至還朝那些托兒挑釁大笑,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

蕭策見他們一副跳樑小醜的樣子,‘嗤’的一聲,重新看向臺上。

國子監的學生,見趙家人叫囂的嘴臉,似乎明白了什麼。

他們再看祝山卿的眼神,多了兩分同情。

東一齋的人,則是很不恥趙家的行為。

“祝公子的下聯是:十里運,九里香,八七六五號輪,雖走四三年舊道,只二日,勝似一年;

沈公子的下聯是:十程路,九重天,八七六五號船,歷經四三年舊夢,過二水,僅存一魂。

沈公子的下聯,在應對和結構上,頗具巧思,但對比祝公子的下聯,其意境和邏輯的連貫稍顯遜色。”

第三回的彩頭,是五千兩白銀。

這個數目,似乎有意提醒沈淮。

上半場的比試,可以說,進行了大半。

到目前為止,已出三題。

結果是:二比一。

沈淮二,祝山卿一。

兩人也進入了狀態,戰意昂然。

他們看對方的眼神,充滿了棋逢對手的味道。

鑑章先生開始出第四題,“第四回,上聯是: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彩頭是前朝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