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1章 打下上海租界

如何振興國力,對付洋夷,沈雲峰給了奕欣五條建議。

一是趁機抄一批王公大臣家,解決國庫的燃眉之急。

二是統一改厘金為工商稅,做好朝廷和地方分成,嚴處貪墨。

三是開放海禁,鼓勵商賈與南洋、南美洲以及任何國家正當做生意。

四是發展造船業、開採鐵礦和煤礦等,大興工業。

五是扶持農業,保證糧食自給後出口農產品。

交待完了之後,“豐南號”艦隊已經集結完畢,管越將地圖收好,警衛員們也將剩餘物品清理好,就要離開。

奕欣帶著心腹到海邊送沈雲峰等人上船,沈雲峰臨上船之前,握住奕欣的手說:“切記,禁絕鴉片,不可讓鴉片禍國殃民,否則,我會再次帶兵北上。”

奕欣點頭說:“鎮南王放心,小王記在心裡。”

沈雲峰揮揮手說:“別叫我鎮南王,叫我沈董就行了,然後轉身上了舢板,在海風中向遠處的“紫金山號”駛去,幾條舢板發著柴油機的轟鳴在海面上劃出條條白浪。

奕欣看著遠去的舢板,這些天他已經接受了太多的訊息,人生髮生了鉅變,他需要好好分析,接收,思考,行動。

畢竟,這塊土地,他已經有了發言權,同時,也要扛起責任。

奕欣和慈禧能做到哪一步,或者還是和歷史程序差不多,沈雲峰不做任何預期,但是清廷想在近期與英法進入談判,那是不可能了。

而且,按照清廷的脾性,手裡有了牌,欺軟怕硬的性格發揮起來,估計還是要硬一段時間的。

不指望太多,按照既定計劃走,趕鴨子上架必須是要出手趕的。

煙臺和大連的人已經撤離到海上,到了威海,三支隊伍會合編隊之後,南下,下一個目標就是上海、舟山。

五天後,“豐南號”艦隊分為兩支,一支包圍了上海,一支包圍了舟山。

1842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同英國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上海等五口通商,准許英國商人帶家眷在五通商口岸居住、貿易,准許英國政府在五口岸派駐領事、管事官“專理商賈事宜”。

次年10月,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又具體規定由大清地方官與英國領事會同商定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區域。

根據這些規定,1843年11月8日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來滬。11月17日正式宣佈上海開埠。巴富爾經過同上海道臺宮慕久多次談判。1845年11月29日,宮慕久以告示方式公佈了這些協議,即《上海土地章程》,達成闢設英租界協議。

, 美國和法國也先後在上海取得了租界。 美國根據《望廈條約》在上海取得租界。 1848年,美國聖公會主教文惠廉到上海,先在蘇州河北岸地價低廉的虹口一帶廣置地皮,設立教堂,然後向上海道臺吳健彰提出把虹口一帶作為美租界的要求,造成了事實佔據的美租界。

法國根據《黃埔條約》於1849年4月由法國領事敏體尼與麟桂簽署了租地協議。 不久法租界登場了。

1854年,面對江南政局的劇烈動盪,英、美、法三國在上海的租界修改了《土地章程》,成立了工部局,並以“自衛”的名義,嚮應邀而來的外國軍隊提供了“合法”的保護,來扞衛其僑民的安全。

租界,這一在中國近代史上無法迴避的詞彙,它曾是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領土上建立的“國中之國”,是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一個縮影。

在這裡,列強行使著獨立完善的行政、司法體系,享受著治外法權,而中國人民則飽受欺凌和壓迫。租界的存在,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

英法遠征軍主力北上後,在上海留了軍事力量,海上有五艘小型軍艦,留守了900名英軍主要防守英租界和上海縣城的西門和南門。

這個時代,資訊傳遞非常的慢,京城發生的事情,還沒傳遞到上海,英軍並無任何撤退的準備。五艘小型軍艦在”豐南號“的龐大艦隊下,一觸即潰,全部被俘虜。

3000名安保隊員登陸後,900名英軍被打死三分之一後,剩餘人員全部投降。沈雲峰進入上海縣城,召見了上海道臺吳煦及上海知縣等一批本地官員,出示了奕欣的信件。

隨後,沈雲峰進入租界,將英美法領事召集,宣佈廢除所謂租界的自治,撤工部局。外交權利僅限於領事館內,外交豁免權僅限於領事等外交人員及直系親屬。

從今往後,租界一切事務由中國政府管理。所有外國人在租界合法取得的地契依然有效,仍然可以在租界內居住,但必須遵守中國法令,不得擁有私人武裝。

舟山群島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廷將定海縣改成直隸州,提升了地位,英軍此次遠征,將定海州又一次攻佔,作為北上的後勤基地,留守了1000名士兵和幾艘軍艦。

當然,這些兵力在“豐南號”這裡不夠看,很快就被拿下。

隨後,田虎指揮艦隊抵達寧波府,此時,太平軍李世賢正在攻打寧波府。

海上又來了一支艦隊,寧波腹背受敵,正感到絕望之時。海上的艦隊駛來一條舢板,舢板上一名清廷官員要求上岸。

寧波這裡部署起來比較麻煩,所以沈雲峰讓奕欣“請”了一道聖旨派了幾名官員跟隨一起。

持著聖旨的欽差進入寧波府城,宣讀了聖旨,要求當地官員和清軍將寧波、台州、舟山群島讓與太平軍。

寧波府官員和駐紮的清軍將領雖然不解,但是聖旨和官員都是真的,只能服從。

北上之前,沈雲峰讓石達開給李秀成去信,讓其攻打寧波,約李秀成在寧波見面。

李秀成雖然一直尊重石達開,以前石達開也在信中介紹過沈雲峰其人,但自己還是沒有去寧波,不過,反正太平軍此時正在浙閩開闢地盤,於是就讓自己堂弟李世賢帶隊去攻打寧波。

李世賢本人對這個任務也不知道意義何在,直到寧波清軍派人送信來,他才知道,原來是來接手寧波的,但他無法理解這個戲劇化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