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章 商標難產路漫漫

“圖樣尺寸不對,說了要五厘米乘五厘米,誤差不超過兩毫米,你這個大了三毫米,不行!”

“還有這個經營部證明,鄉鎮工商所的章不行,必須是縣一級工商局的紅章,原件!”

林衛東強壓著性子,一一仔細記下,臉上依舊賠著笑臉:“是是是,我們下次一定注意。”

他深知,這種事情急不得,更不能跟他們頂牛。

來來回回折騰了幾趟省城,光是火車票就花了不少錢。

材料改了又改,章補了又補,眼看著就要符合所有要求了。

這天,林衛東再次來到工商局,心裡盤算著這次應該差不多了。

卻又被告知,商標圖樣雖然尺寸對了,但線條的粗細也有規定。

他用的碳素筆畫的,有的地方略微粗了零點幾毫米,要求用繪圖墨水針管筆重新繪製。

林衛東只覺得一股火氣直衝腦門,但他還是強行壓了下去,硬生生擠出笑容:“好的,我馬上改。”

就在他拿著材料,準備再次去外面找個能繪圖的地方時,一個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從裡面的辦公室走了出來。

這年輕人似乎是聽到了林衛東和辦事員的對話,不由得多看了他幾眼。

輪到林衛東再次遞交修改後的材料時,那個年輕人正好站在之前那個燙捲髮的辦事員——李姐的旁邊。

李姐依舊是那副公事公辦的冷淡模樣,拿起放大鏡,仔仔細細地比對著圖樣,又開始挑剔材料的細枝末節。

“小同志,你這個經營部的性質證明,雖然蓋了縣工商局的章,但我看日期是上個禮拜的。”

李姐放下放大鏡,慢悠悠地說道。

“我們需要最新的,能證明你們經營部目前仍在正常經營。”

林衛東心裡咯噔一下,這要是再跑回去開證明,一來一回又得耽誤好幾天。

而且誰知道下次又會冒出什麼新花樣的問題。

他額頭滲出了細密的汗珠,正想開口解釋。

就在這時,那個一直站在旁邊的年輕人突然開口了。

“李姐,紅星縣的‘振興經營部’我知道。”

“他們是縣裡扶持的集體企業試點,搞活經濟的典型,手續應該是齊全的。”

“這份證明,我看問題不大,日期上稍微寬限一下也無妨。”

辦事員李姐抬頭看了那年輕人一眼,似乎有些意外,但還是點了點頭:“哦,小趙你都這麼說了,那行吧。”

“材料先收下了,等通知吧。”

林衛東心中一動,如蒙大赦,連忙向那年輕人投去感激的目光。

等辦完初步受理手續,林衛東特意在門口等候,想向那位“小趙”當面道謝。

不一會兒,小趙果然走了出來。

林衛東立刻迎上前去:“同志,太感謝您剛才幫忙了!我叫林衛東,紅星振興經營部的。”

小趙笑了笑,主動伸出手:“我叫趙啟明。”

“不用客氣,我也是看你們這些搞活經濟的年輕人不容易。”

他頓了頓,眼神裡帶著幾分顯而易見的欣賞。

“你們‘振興經營部’我知道,電子產品搞得不錯,在省報上還有過小篇幅的報道。”

“現在又開始做服裝,很有想法。”

“我們國家現在提倡改革開放,就是要鼓勵你們這樣有闖勁的企業家。”

趙啟明是省工商局政策研究室的,思想比較開明,對新生事物一向抱有積極的態度。

他剛才也是偶然聽到“振興經營部”這個名字,又見林衛東態度誠懇,不卑不亢,屢次被刁難也未見急躁,便起了幾分愛才之心,順手幫了一把。

“商標註冊是好事,能保護自己的品牌,規範市場。”趙啟明又提點了幾句。

“不過,審批流程確實比較長,你們要有心理準備。”

“後續如果有什麼政策上的疑問,或者遇到什麼困難,可以來政策研究室找我諮詢。”

這真是天降的意外之喜!

林衛東萬萬沒想到,在省城這等級森嚴的衙門裡,還能遇到這樣的“貴人”。

他連忙再次誠心道謝,並牢牢記下了趙啟明的名字和辦公室。

商標申請,總算是被正式受理了。

雖然距離拿到那張正式的商標註冊證,還有一段漫長的等待,但林衛東的心情卻無比暢快。

回到紅星縣,他立刻找到縣印刷廠,先印製了一批帶有“啟航”和“愛心織造”預備商標圖案的簡易吊牌和包裝袋。

“陳廣發那邊的第一批貨,月底就能到!”

“到時候,我們的衣服,就要掛上我們自己的牌子!”

林衛東對著同樣興奮不已的李強和孫娟說道,語氣中充滿了難以抑制的自豪。

儘管,這僅僅是一個預備的標記。

但當那些印著帆船和愛心圖案的吊牌,被一一系在即將上架的樣衣上時,一種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在“振興”的每一個人心中油然而生。

這不僅僅是一個圖案,一個名字。

它代表著“振興”從單純的商品倒賣,開始向品牌化、規範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是林衛東為他未來的服裝帝國,親手打下的第一塊無比堅實的基石。

而此刻,遠在千里之外的廣省。

陳廣發正指揮著工人,將一批嶄新的、褲腿寬大得足以兜風的“超級喇叭褲”和色彩鮮豔的花襯衫,小心翼翼地裝上貨車。

他手裡還拿著林衛東託人捎去的“啟航”商標圖樣,嘴裡嘖嘖稱奇:

“這林老弟,真是個人才!”

“不聲不響,連牌子都琢磨出來了!”

“‘啟航’,好名字!”

這些承載著林衛東和陳廣發共同期望的貨物,即將沿著顛簸的國道,一路向北。

廣省歸來的興奮勁兒還沒完全散去,林衛東的心思已經從那些即將到來的“超級喇叭褲”和花襯衫上,悄然轉移到了一個更深遠、也更具挑戰性的領域。

站在“振興電子”服裝角,看著那些掛上了“啟航”和“愛心織造”預備吊牌的樣衣,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在他心中升騰。

這些小小的卡片,像一粒粒種子,預示著一個品牌的萌芽。

但這還不夠,遠遠不夠!

“李強,孫姐。”林衛東的聲音沉穩,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服裝生意,我們開了個好頭,但光靠從南方進貨,始終是為人作嫁。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根'!”

李強剛清點完王明那邊預付的貨款,聞言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老闆,您的意思是……自己生產服裝?”

“服裝的生產鏈條太長,我們暫時還沒那個實力。”林衛東搖了搖頭,目光穿透了店鋪的牆壁,彷彿看到了縣城另一端那個幾乎被人遺忘的角落,“我說的是,我們掛靠的那個老廠——紅星縣農機修造廠第三分廠。”

孫娟對那個地方有些印象,那是縣裡好幾個半死不活的小廠之一,據說只剩下幾個老工人在看門。

“老闆,那個廠子……不是早就停產了嗎?除了幾臺破舊的機床,怕是什麼都幹不了了。”她聲音中帶著遲疑。

“以前幹不了,不代表以後也幹不了。”林衛東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意,眼睛裡迸發出野心家特有的光芒,“裝置可以修,可以買新的。人,也可以重新培訓。我要把它徹底改造,讓它真正成為我們'振興'的生產基地!”

這個決定,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

李強和孫娟都有些愕然。

服裝生意剛起步,電子產品銷售勢頭正猛,老闆怎麼突然又要去折騰那個半死不活的老廠子?

“電子產品,我們一直是從外面進散件回來組裝,利潤薄,還受制於人。”林衛東解釋道,手指在櫃檯上敲出堅定的節奏,“服裝,我們有了陳廣發這條線,但長遠看,也不能完全依賴別人。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廠房,哪怕只是先做一些簡單的電子產品組裝,或者服裝的後期整理、包裝,都能大大增強我們的主動權和抗風險能力。”

“而且,”他加重了語氣,目光堅定如炬,“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振興'要做的,是參天大樹,不是牆頭小草!”

說幹就幹,是林衛東一貫的風格。

第二天,他就帶著李強,直奔那個坐落在縣城邊緣,幾乎快被荒草淹沒的農機修造廠第三分廠。

廠區不大,幾排低矮的紅磚廠房,牆皮斑駁脫落,窗戶玻璃也缺了不少,用破木板釘著。

院子裡雜草叢生,幾臺鏽跡斑斑的廢棄機床像垂暮的老人,歪倒在牆角。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鐵鏽和塵土混合的蕭索氣味,讓李強不由皺起了眉頭。

分廠的老廠長姓劉,五十多歲,頭髮花白,穿著洗得發白的舊工裝,正蹲在廠門口抽著旱菸,神情落寞。

看到林衛東,劉廠長有些意外,慢吞吞地站起身:“林老闆,今天怎麼有空過來了?”

對於這個掛靠在自己廠名下的“振興經營部”,劉廠長的心情是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