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大批次造

民望值超過十萬後,朱允熥立刻就換了燧發槍製造圖紙。

下一秒,他的手裡就多了一張圖紙。

不過,看著手裡的圖紙,朱允熥臉上並沒有特別開心的表情。

雖然造燧發槍不算難,但要大批次造就不容易了。

工匠不懂,他可以親自教。

造燧發槍的材料無非就是銅、鐵、木頭這些,到處都能找到。

關鍵是那個火藥。

這東西在大明朝可是管制物品,想大量買根本不可能,連造火藥的原材料都管得死死的。

要是沒有那個東西,就算是燧發槍再厲害,也不過是個鐵疙瘩,只能用來砸人。

“要大批次生產燧發槍,關鍵是要找到做那玩意的原材料礦。”

朱允熥小聲嘀咕了一句,忽然想到什麼,嘴角翹起:“不過,先造一批燧發槍也不是不行。”

一般建城用的石頭都是從山上挖的。

要快速挖石頭,通常要用那種東西炸山。

朱允熥已經給老爺子遞了奏摺,提到擴建海城的事了。

現在吳王手頭存點東西,老爺子應該不會多想,但量不能太大,得控制在做幾桿燧發槍所需的範圍內。

朱允熥正研究燧發槍圖樣,琢磨教工匠的事,姚少寶一臉憂愁地來了。

“正好,去工坊找十個機靈好學的工匠,我有事吩咐。”

朱允熥抬頭看他一眼,吩咐完,發現姚少寶不像平日那樣直接去辦事。

“怎麼了?還有別的事?”

“殿下,糧不夠了!”

姚少寶深吸口氣,聲音有些顫,“糧不夠了?”

朱允熥愣住,“不是說夠二十萬災民吃一個月嗎?”

“殿下,我是按常規賑災算的,可您……”

姚少寶苦笑著,“您不僅給稠粥,還一日三頓,耗糧速度是正常的五倍多。”

“現在才一半災民到,要全到了,我們這點糧撐不過五天。”

聽完這話,朱允熥明白了,這事確實是他估算錯了。畢竟以前沒經歷過賑災,他參照的是擴建海城民夫的糧食標準。

“殿下,剩下這點糧撐三天都難,還得災民不再增才行,多了真扛不住。”

姚少寶憂心忡忡,“要是沒新糧進來,別說幫災民了,我們自己都得捱餓。”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事實。還有更糟的他沒說。

人心最難測,現在殿下每天三頓稠粥幫城外災民,他們都很感恩。

可一旦沒糧了,誰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事。你知道不,城外至少十萬災民,我們城裡兩千將士根本管不過來。萬一出點亂子,殿下自身都危險。

“買來的糧什麼時能到海城?”

一開始聽說二十萬災民來,朱允熥就知道糧不夠,馬上讓姚少寶派人去買糧。

你說種紅薯土豆就行?哪那麼容易,不像豆芽幾天長成,它們得時間才能熟。冬天露天種不行,只能在玻璃棚裡,可玻璃太慢,大半個月才建十個棚。

想大面積種,玻璃廠還得加班一個月。

“北方今年雪大,小地方糧早沒了,我們只能去遠地買,來回時間長。”

姚少寶嚴肅地說,“最早出發的買糧隊,七天才回海城。”

“七天,那就是四天沒糧吃。”

朱允熥用手摸著下巴思考,這結果讓他挺意外的。

“殿下,咱們要不要從今天開始按平常的賑災糧標準給災民熬粥?”

姚少寶想了想提議道,“這樣或許能撐到第一批買糧的隊伍回來。”

“不行!”

朱允熥想都沒想就否決了。

雖然一開始他對該發多少賑災糧沒概念,才弄成如今這個局面。可即便事先知道情況,他還是會這麼幹。他召集災民一是為了提升系統裡的民望,二是想讓自己的領地多些人口,這樣才有足夠的人手搞建設呢。每天只給災民一碗米湯,他們想幫忙也沒那個力氣。

直到現在,朱允熥都沒讓他們幹活,也是為了讓災民先恢復點體力。

“那些災民現在身體怎麼樣?”

朱允熥突然問。

姚少寶愣了一下,殿下不是在談糧食的事嗎,怎麼問起災民的身體狀況了?

不過他還是趕忙回答:“除了剛到海城的那些人,其他人狀況還好,很多人都說要幫忙修城牆,報答您的恩情。”

“嗯!”

朱允熥點點頭表示滿意,這次分發糧食總算看到了一些效果。

“你去趟城外安置災民的地方,把一萬個身體強壯的男人叫來。”

“殿下,您有辦法了?”

姚少寶眼睛一亮,緊緊盯著朱允熥問。

“不就是缺四天的糧食嘛,小菜一碟!找老天爺要點唄!”

朱允熥揮揮手說,“趕緊去叫人,我們這就去想辦法弄糧食。”

“好嘞!”

姚少寶一聽樂開了花,之前的愁眉苦臉瞬間不見,至於去哪裡弄糧食,他壓根不在意。

……

應天府,明皇宮裡的奉天殿。

由於朱允熥突然間成長迅速,再加上二十萬災民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朱元璋一直密切關注著海城那邊的情況。監視海城的錦衣衛天天嚮應天府彙報訊息。

古代沒有即時通訊工具,所以訊息傳得很慢。比如朱元璋現在拿到的最新訊息,其實是七天前傳回來的。

“發稠粥?一天三次?”

朱元璋看著錦衣衛送來的訊息,整個人都傻眼了,“這孩子是不是瘋了,這點糧食能燒幾天!”

“簡直是胡鬧!”

朱元璋氣得直跺腳,但更多的是為那二十萬災民擔憂。

捕魚兒海那邊偏僻,周圍的城池能自己養活自己就不錯了,根本沒辦法救濟災民。

也就是說,如果朱允熥的糧食用完了,那二十萬災民可能會大批餓死凍死。

這事要是鬧大了,會影響大明的民心的。

“陛下,吳王殿下之前沒管過賑災的事,不懂也很正常。”

陳洪見朱元璋生氣趕緊勸解,“吳王殿下心地善良,愛護百姓,肯定是想讓災民吃飽,只是缺乏賑災經驗。”

“哼!”

朱元璋冷哼一聲。

朱元璋冷哼一聲,雖對朱允熥做事不細緻仍有些不滿,但已不想責罰他了,畢竟這份愛惜百姓的心意實在難得。

“蔣瓛,各地送糧的隊伍走到哪兒了?”

“最快的還得幾天才能到海城?”

“瞧朱允熥那小子折騰的,手裡這點兒糧怕是撐不到三五天了。”

朱元璋嘴上說不幫朱允熥收拾局面,心裡卻在琢磨怎麼支援他。

“皇上,本來這些糧是運去西北和北方几個駐軍的地方,現在突然改道,加上北方雪下個不停……”

“別囉嗦了,直說,最快什麼時候糧能到海城?”

朱元璋不耐煩地哼了一聲。

“十天!”

蔣瓛簡短作答。

“不成,太慢了!”

一聽要十天,朱元璋眉頭立刻皺緊,隨後下令:“不管路多難走,五天,必須五天,第一批糧得到海城。告訴我是能做到還是做不到?”

“皇上,一定可以!”

蔣瓛堅定回應。

他在錦衣衛待得久了,深知洪武皇帝這樣的神情意味著什麼。

要是膽敢說個‘不’字,別說指揮使的位置保不住,還可能因失職被抓進大牢。

錦衣衛衙門裡。

蔣瓛從宮裡回來,馬上寫了封密信,打算調動附近負責運糧的錦衣衛。

讓戶部的人五天內把糧送到海城簡直不可能,所以他唯一的選擇就是動用錦衣衛的力量。

為了快點傳令,蔣瓛用了錦衣衛僅有的那隻海東青。

“一定要完成任務,否則錦衣衛可就大禍臨頭了。”

看著海東青迅速飛遠,蔣瓛在心裡默默祈求。

作為錦衣衛指揮使,他很清楚,如果五天內糧沒送到,後果會有多嚴重。

災民大批凍死餓死,會引發大亂的。

雖說這事是吳王搞出來的,但朱元璋會全怪吳王嗎?

顯然不會,吳王畢竟是皇孫,且捕漁兒海那件事讓朱元璋越發看重他。

所以到最後,這責任全得落到運糧的官員頭上,如今還得加上錦衣衛。

……

朱允熥這事鬧得挺大。

不只是遠在應天府的朱元璋,北平的朱棣、大寧的朱權、遼王朱植這些邊疆王爺也都一直在關注著。

“瘋了,朱允熥這小子肯定是瘋了,哪有這樣救災的!”

朱棣一聽朱允熥的救災方式,立刻就怒了。

“就他那點兒糧,這麼分發,最多撐十天。”

“這次,就算父皇派來的救災隊也趕不上了。”

“朱允熥這是自尋死路!”

“要是真有災民大批餓死凍死,父皇絕不會放過他的!”

朱棣被朱允熥的做法氣得幾乎昏過去。

因為大哥朱標的關係,他對這個侄子一直很照顧。

朱棣正在為侄子朱允熥頭疼呢。這小子真是膽大包天,居然搞起大工程,擴建城牆不說,還招工人,每天給三十文工錢。家裡錢都不夠用了,他倒好,說災民只要肯幹活就管飯,這還能忍忍。不過,老爺子已經在背後幫他收拾殘局了。

更讓人震驚的是,這小子賑災居然用稀粥,還一天三頓!這種待遇連普通民夫都享受不到。這下好了,老爺子想幫忙都沒機會了。

探子回來報告說,最近的賑災隊伍至少要十天才到。可按朱允熥現有的糧食,最多撐三天。這七天時間,足夠餓死人了。現在只能指望朱允熥派去買糧的隊伍快點回來。

朱棣正想著這個唯一的機會,姚廣孝回來了。一開口,就把朱棣最後的希望打破了。他說,朱允熥的運糧隊最快也要七天後才能回海城。朱棣聽得腦袋嗡嗡響,心說完了,看來沒人能救他了。

雖然時間從十天縮短到了七天,但結果一樣。姚廣孝安慰說,朱允熥可能有別的計劃,但朱棣不信,他明白,沒有糧食就是沒轍。姚廣孝也承認朱允熥聰明,可經驗不足。朱棣嘆了口氣,決定聽天由命,或者看看老爺子能不能想出辦法。

聽到這些,姚廣孝也沒話說了,這情況確實沒別的路可走。

另一邊,朱權在大寧聽說這個訊息,也愣住了。他原以為這傻侄子開竅了呢,沒想到又是這麼個荒唐的主意。一天三頓稀粥,這也太蠢了吧。

話說回來,你要是真想救這場災,最起碼也得好好想想吧。倉庫裡的糧食還能撐多久?出去買糧的隊伍能不能及時趕回來?朝廷的救濟糧又什麼時候能到?

你不做任何計劃,就敢開啟糧倉放糧,老朱權也不知道該誇你心繫百姓,還是該罵你腦子進水了。

“王爺,您也別太擔心啦,說不定吳王心裡頭有數呢!”

寧王妃張氏給朱權披上了貂皮大衣,幫他在寒風中擋擋冷。

她笑著說道:“上次吳王來大寧的時候,我就覺得他是個挺精明的人,應該不會幹這種糊里糊塗的事吧!”

“他確實聰明,但救災這事他可是第一次碰呢!”

朱權搖搖頭笑了下,想起自己剛開始處理事情的時候,和現在朱允熥的樣子也沒什麼區別。

聰明是聰明,就是沒經驗,做起事來總是事倍功半。

更別說朱允熥這次是被老爺子派去捕魚兒海當塞王,一點經驗都沒有,不出岔子才怪。

……

廣寧州的遼王朱植聽到這事,也是一聲嘆息。

“我這個傻侄子,哎!”

朱植嘆了口氣,“這下他自個兒把自己陷進去了。”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朱允熥這次是躲不過去了,肯定會被老爺子狠狠訓一頓。

可咱們的主角朱允熥呢,這時候已經穿戴整齊,在系統商城裡買了點東西,滿心歡喜地往城外走。

他準備去找老天爺要點糧食。

另一邊,姚少寶也以最快速度挑選了一萬名身體強壯的災民。

災民們等得急了,在私下嘀咕吳王找他們到底要幹什麼。

“吳王找我們來到底要幹嘛?”

“這還用猜嗎,吳王這次挑的都是壯勞力,肯定是讓我們去幫忙修城牆!”

“不太像,要是修城牆的話,直接帶我們去工地分配工作不就行了,還用得著專門召集我們?”

“對,吳王的大管家還讓我們跟家人告別,明顯是要出遠門。”

“管他呢,吳王對我們這麼好,他說什麼我們都照辦!”

“沒錯,我們一家五口的命都是吳王救的,他讓我們幹什麼我們都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