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慶宮裡,夜深了卻依舊燈火通明。
一個年輕男人穿著紅色龍袍,頭戴黑帽,正專注地看奏摺。他是朱允炆,老朱指定的下一任皇帝。
當他看到朱允熥的奏摺時,整個人都愣住了。這真的是他那傻乎乎的廢物弟弟?
“小李子!”
朱允炆喊了一聲,很快一個太監進來。
“皇太孫,有什麼事?”
“今天奉天殿有什麼特別的嗎?”
朱允炆想問問太監,看爺爺對吳王的變化有何反應。
“特別的事?”
太監想了下說,“今天陛下好像表揚了吳王,心情不錯。”
朱允炆眼神微眯。看來爺爺確實喜歡吳王的變化。
“小李子,你幫我查查吳王最近都在幹什麼。”
“哪怕芝麻大的事也要查清楚!”
第二天早朝後,慈慶宮。
朱允炆臉色陰沉,太常寺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等支援他的官員站在下面。
“大家怎麼看吳王最近的行為?”
過了好久,朱允炆開口。
大臣們鬆了口氣,皇太孫雖然剛登位一年,但已有幾分祖父的威嚴。
黃子澄第一個站出來:“皇太孫你不用怕吳王,陛下把吳王發配到邊境當塞王,就已經表明態度,他沒打算讓吳王接班。”
齊泰跟著說:“我也這麼認為。而且我覺得吳王根本就沒想著跟你爭皇位。”
朱允炆疑惑:“為什麼這麼說?”
齊泰解釋:“你看,如果吳王真想跟你爭,當初就不會在應天府整日玩樂,那樣子早就惹陛下生氣,結果被放逐到那荒涼之地。”
“我不信有人會一夜之間完全變樣,所以吳王前後表現差異大,肯定是裝的。”
“他在應天府時表現懶散,其實是想告訴你什麼。”
朱允炆突然明白了:“所以你是說吳王根本就沒想過當皇帝,只是想做個閒散王爺?”
齊泰點點頭:“正是如此。”
聽到這些話,朱允炆心裡有了底。
難怪自從爺爺立他做皇太孫,朱允熥就變得不像從前,後來還被貶到捕魚兒海。
看來我這弟弟是故意躲開應天府,想去外地自在生活呢。
要是以後我當了皇帝,那些淮西武將肯定會有意見,他們可能不會支援我。
到時候他們會選朱允熥,因為他是藍玉的外甥。
藍玉一定會幫朱允熥。
我想朱允熥可能是察覺到危險,不想成為棋子,所以提前溜了。
但朱允炆和大臣們沒想到,現在的朱允熥已經不是過去的他了。
離開應天府是對的,但說他只想做個閒散王爺,那就錯了。
朱允炆突然擔心:“會不會……吳王其實另有圖謀?”
黃子澄篤定地說:“如果真是這樣,他到了捕魚兒海絕不會張揚,更不會靠近錦衣衛。”
齊泰笑著補充:“捕魚兒海地方大人口少,即便加上難民,士兵加起來也不會超過五十萬。”
“五十萬大軍雖然不多,但也夠折騰一陣子了。”
“可吳王根本沒法讓全國都參戰,錦衣衛可不是擺設,只要吳王有一點動作,皇帝馬上就能滅了他。”
“再說,我覺得吳王在捕魚兒海做的每件事,都仔仔細細地上報給皇帝了,這明顯是表決心,他就想做個逍遙自在的塞外王爺。”
朱允炆連連點頭,齊泰是兵部的大官,軍事方面很有見解,朱允炆對他很信任。
他可能多慮了。
要是朱允熥知道這些人背後這樣說他,肯定嗤之以鼻:“一群笨蛋。”
---
大寧,寧王府!
“這小子朱允熥簡直太胡來了!”
得知訊息的寧王朱權忍不住破口大罵。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難,他手裡的錢修城牆都不夠,居然還敢吹牛說要救災民。”
“他還這麼大張旗鼓地宣傳要救人,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大家你朱允熥有錢嗎!”
“海城離北元那麼近,北元的人要是知道了,不搶才怪呢。”
“到時候你拿什麼抵抗?就靠你手下那千把人加上海城的千名守軍?”
寧王被這個笨侄子氣得夠嗆。
好在他侄子還不算太糊塗,至少把事情都告訴了老爹。
要不是老爺子疑神疑鬼,他還以為這小子想搞什麼名堂,畢竟這麼大動靜地拉攏人心。
寧王正在訓斥朱允熥,這時一個錦衣衛突然闖進來。
“皇上有什麼吩咐?”
看到是錦衣衛,朱允熥心裡明白,老爺子又有任務派給他了。
“寧王殿下,皇上有旨,在海城擴建完工之前,你要隨時關注捕魚兒海附近北元那些人的動向,保護吳王殿下和百姓的安全。”
錦衣衛畢恭畢敬地說。
“知道了!”
寧王揮揮手,雖然早料到有這一天,但皇帝反應這麼快還是讓他有點驚訝。
看來他在海城做的事,老爺子挺滿意的。
“來人!”
錦衣衛走後,寧王喊了一聲,立刻有人跑進來跪下聽令。
“讓李安隨時盯著捕魚兒海附近北元那些人的動靜,一旦有情況立刻向我彙報。”
朱權板著臉下達命令。
李安是他手下的副將,和北元打過不少交道,對他們的底細一清二楚。有李安在,捕魚兒海那邊應該不會出亂子。
“是,王爺!”
---
不止寧王朱權,遼王朱植也接到旨意,立刻發了幾道命令,手下馬上行動起來,防止捕魚兒海遭到北元突襲。
但這些,朱允熥根本不知道,或者說,他沒時間去管這些。
捕魚兒海,海城。
朱允熥站在城牆邊,看著外面一堆堆的人頭,臉上笑得像開花一樣。
“真沒想到,來了這麼多!”
朱允熥感嘆一句。
自從他讓姚少寶放出訊息後,城外就開始陸續有人來報名當民夫。剛開始人不多,可後來每天都有上千人湧入海城。不到半個月,已經有兩萬多民夫參與修城,而且人數還在增加。雖然三萬民夫就夠用了,但他沒撤掉招募公告。畢竟人越多,城擴建得越快。再說,這些民夫可是他積攢名聲的資源,哪能錯過?
“吳王殿下,吳王殿下,成了!成了!”
朱允熥正往遠處看的時候,身後突然響起激動的聲音。回頭一看,是海城知縣鄭智鑫,蹦蹦跳跳地跑過來,臉上的皺紋都擠到一起了,顯然遇到了開心事。
“鄭大人,是什麼讓你這麼高興?”
朱允熥鎮定自若地問。
“是紅磚!第一塊紅磚燒好了,還有水泥作坊那裡也做出了第一份成品水泥。”
鄭智鑫大口喘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而且測試了一下,水泥紅磚砌的牆非常結實,不比石頭和夯實的泥土差,用來修城牆最合適不過了。”
“作坊那邊的工匠們高興得快飛起來了!”
“哦!”
朱允熥點點頭,“既然作坊能生產水泥了,那就開始打地基,擴建城池吧。”
“是,吳王殿下!”
鄭智鑫五十多歲了,現在卻感覺渾身充滿力量,大聲回應。
在他眼裡,朱允熥就像個神仙。之前聽說吳王要用泥巴、煤球、軟塌塌的石灰石建城,鄭智鑫以為他在開玩笑。可親眼看到水泥和紅磚後,他徹底服了。他開始琢磨:王爺這麼有能力,怎麼會跑到這個窮地方來?難道是因為跟皇上頂嘴,拒絕了皇上的賜婚?這太荒唐了,肯定不是真的。
鄭智鑫想了許久,終於想到一個理由。吳王殿下來到捕魚兒海,是為了鍍金,想做出一番成績來爭奪皇位。雖然朱允炆已被立為皇太孫,但只要還沒登基,那個位置隨時可能被別人奪走。鄭智鑫覺得這位吳王很厲害,將來很可能把朱允炆趕下臺。如果跟著吳王好好幹,他或許能離開這鬼地方,回到中原。
想到這裡,鄭智鑫鬥志滿滿。在這捕魚兒海邊待了幾年,他已經吃夠了苦頭。
鄭智鑫離開後,朱允熥仍留在城牆上,看著系統面板上的民望值不斷飆升,心裡美滋滋的。短短半個月,從一萬出頭漲到了將近四萬。
“再過些日子,應該能換燧發槍的圖紙了。”
他嘴角帶笑,有了燧發槍就能有自己的隊伍。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皺眉了。燧發槍的工匠需要專門訓練,而且這種東西在明朝管得很嚴,就連材料都被盯得死死的。如果他要造燧發槍、拉起一支強軍,只能偷偷找些沒被發現的原材料。否則,以皇帝那種多疑的性格,知道了他大量收集材料,說不定第二天就派兵來收拾他了。
“算了,不急,先把眼前的事解決吧!”
朱允熥定了定神,關掉系統面板。剛準備下城牆,忽然看到遠處一大群百姓朝海城湧來。粗略一看,至少有四五千人。
“這是怎麼回事?”
朱允熥一時沒反應過來,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冒出這麼多人。
“難道是......”
他突然想到什麼,盯著人群仔細看,等他們走近了些,更清楚地觀察了一番。這些人衣衫破舊,臉色蠟黃,臉凹陷進去,走路都得互相攙扶。果然是逃荒的難民。
這時,姚少寶氣喘吁吁地跑過來,聲音裡透著急切,“殿下,糟了,難民來了......”
朱允熥沉下臉,“你這說的什麼話?難民來了就安排好就行,怎麼就糟了?”
“殿下,您誤會了,難民實在太多了,多得我們根本應付不來。”
“有多少?”
“第一批大概有一萬五到兩萬,後面還會有大批人往這邊趕,粗略估計,總共有二十多萬。”
“咱們的錢糧勉強能救幾千人,可二十萬......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
姚少寶一臉焦慮。
“好,好,太好了!”
朱允熥卻高興得很,姚少寶一頭霧水。
“殿下,您沒聽明白嗎?不是兩千人,是整整二十萬!咱們這點錢糧,撐不到一個月就要斷糧了。”
朱允熥皺眉看著賬本,心裡直髮愁:“殿下,咱們的錢和糧,連救濟十萬人都夠嗆,現在一下子冒出來二十萬難民,這可怎麼辦?”
姚少寶撓撓頭,“要不咱們趕緊報給朝廷,讓皇上親自來管這事?”
朱允熥瞪了他一眼,“廢話少說!先把第一批災民安排妥當,糧食別省著,聽到了嗎!”
姚少寶連忙點頭,轉身跑去處理難民的事。
……
應天府,奉天殿內。
朱元璋聽說朱允熥在捕魚兒海那邊表現不錯,特意讓錦衣衛盯著那邊的情況。所以比朱允熥還早知道了難民的事。
“等等!蔣瓛你說什麼?二十萬難民湧向海城?”
朱元璋聽到這話,第一個反應是不信。北邊雪災再嚴重,受災百姓也沒這麼多!
“陛下,是這樣的,外面盛傳吳王殿下很受幾個塞王喜愛,臨走時他們送了不少錢糧。”
“而且,北邊雪太大,朝廷的救災糧都堵在路上了。地方上雖有存糧,但沒人專門支援,根本救不了這麼多人。”
“災民為了活命,只能投奔吳王殿下。”
朱元璋聽完,終於明白過來。這些人信的不是朱允熥這個人,而是他手裡的糧和錢!
“這麼多人走了,北邊救災怎麼樣了?”
“大部分災民都安置好了,災情也在控制中。”
朱元璋冷笑一聲:“看來北邊那些官兒們都得記朱允熥一份情!”
最後,他無奈地下令,讓所有救災隊伍都改道去捕魚兒海:“就看這小子能不能撐到救災糧到了!”
他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覺得朱允熥也許能自己把二十萬災民的事情處理好。
但這個念頭馬上就被老朱自己否定了。
二十萬災民,就算是他親自去,也覺得自己搞不定。
...
捕魚兒海邊的海城邊上,短短几天工夫,這裡搭起了無數的帳篷。
這些全都是朱允熥為災民們準備的住處。
哐當~
哐當~
哐當~
“開飯啦,開飯啦!”
隨著銅鑼敲響,各個帳篷裡的人都陸續出來領飯。
“嘿,又是稠粥,吳王殿下對我們太好了!”
有人領到一大碗稠粥,心裡別提多感激了,真心實意地這麼想。
“對呀,吳王殿下沒有讓我們失望,一點都沒虧待我們。”
“這一路跑到捕魚兒海來,真是來對地方了。有吳王殿下在,我們肯定能熬過這個冬天。”
“沒錯,我也去過其他施粥的地方,有的是官府辦的,有的是富商辦的,但那些粥,稀得像米湯一樣,根本填不飽肚子。
哪像吳王殿下,一碗稠粥,一下午都有力氣,連路上的累都忘了。”
“說得對,我並不是說別的施粥的地方不好,只是跟吳王殿下比起來,確實差太多了。”
“懂的,懂的!”
一群災民領了粥,坐在旁邊一邊喝一邊聊,都對朱允熥充滿感激。
這時,在海城裡頭,朱允熥什麼都沒做,只是盯著系統面板上不斷上漲的民望值。
因為這幾天災民來的多,民望值也在不停漲。
他知道換燧發槍製造圖紙的日子不遠了。
“十萬民望值啦!”
“系統,給我換燧發槍製造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