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章 案件似乎塵埃落定

案件似乎塵埃落定,但宋慈心中總有一絲未解的疑惑。那位名叫齊韻的文士雖已伏法,但他究竟為何選擇李文,又為何對李文才情如此痴迷?這背後是否還隱藏著更深層次的秘密?

宋慈回到衙門,查閱齊韻的案卷,發現他早年曾是一位頗有聲望的書生,因一場不公正的科舉案而墜入凡塵,隱居鄉野。此後,他性情大變,漸漸變得孤僻偏執,心中鬱結難平。

狄青見宋慈眉頭緊鎖,問道:“大人,齊韻已然伏法,您為何仍心存疑慮?”

宋慈嘆道:“齊韻的轉變並非偶然。他的心結源於當年的科舉案,那是一樁被人刻意掩蓋的不公。我擔心,類似的隱患仍然存在於這片土地。”

狄青肅然起敬:“大人所慮極是。若這背後確有陰謀,我們定要揭開真相,清理門戶。”

宋慈點頭,決定重新調查當年的科舉案,以求還原真相。他先前往府學,查閱當年的科舉記錄,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那一年,齊韻名列前茅,原本應中榜,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考題洩露”風波被撤銷資格。而真正的洩題者卻始終未曾被揪出,案件草草了結,齊韻從此蒙冤。

宋慈再細細翻閱案卷,發現當年的主考官是已故的王大人。王大人生前清正廉明,素無劣跡,但他的副手李某卻因貪腐聞名,只因沒有確鑿證據,一直未曾落馬。

“李某如今何在?”宋慈向府學先生詢問。

府學先生嘆道:“李某幾年前辭官歸隱,現居於城南的莊園內,日子倒也過得悠閒。”

宋慈決定拜訪李某,試圖從他口中獲取更多線索。抵達莊園後,宋慈見到李某,開門見山地提起當年的科舉案。

李某神色微變,但很快恢復平靜:“宋大人,那樁案子已是陳年舊事,您何必再翻舊賬?”

宋慈沉聲道:“不查清真相,如何能讓天下讀書人心服口服?”

李某無奈一笑:“大人執意如此,那我只能如實相告。當年,確有考題洩露之事,但幕後主使並非我,而是一個我不敢招惹的人。”

“是誰?”宋慈追問。

李某遲疑片刻,低聲道:“那人是京城權貴,劉府的劉公子。他為保家族顏面,設局陷害齊韻,我不過是個替罪羊。”

宋慈心中一震,劉府乃顯赫家族,勢力龐大,若牽扯其中,事情將更加複雜。但他決心已定,絕不能讓任何權勢遮蔽公道。

他返回衙門,與州府商議,決定上書朝廷,請求徹查此案。在此期間,宋慈派人暗中調查劉府,試圖蒐集更多證據。

數日後,訊息傳來,劉公子近年確曾利用家族勢力干預多起案件,不少無辜之人蒙冤而死。宋慈將這些證據整理成冊,隨同奏摺一併呈交朝廷。

不久後,朝廷下旨,派遣欽差前來徹查此案。劉府終被揭發,其罪行昭然若揭。齊韻的冤屈也因此得以昭雪。

宋慈長舒一口氣,這場歷時多年的隱秘終於浮出水面,而他心中的那一絲疑慮也隨之消散。

“世間之事,唯有正義昭彰,方能使人心歸安。”宋慈感慨道。

狄青亦深感敬佩:“大人,以您的公正與智慧,天下自會太平。”

宋慈淡然一笑,目光投向遠方:“還有許多隱秘等待揭開,而我,只是這片土地的守護者。”

自劉府一案平息後,城中百姓對宋慈的欽佩愈發深厚。一天,宋慈剛處理完公務,便有衙役急匆匆來報:“大人,城東的商家李家報案,說他們家的當家李元,在清晨出門後便再未歸來。”

宋慈聞言,立即趕往李府。李家在城中頗有名望,經營絲綢生意,李元為人敦厚,深受鄰里尊敬。宋慈見到李元的妻子王氏時,她正滿臉焦慮,哽咽道:“宋大人,夫君平日作息規律,從未有過失蹤的情況。他昨日還說今早要去集市採購布匹,可直到現在都未回家。”

宋慈安撫王氏,隨即詢問:“李元失蹤前,可有異常之事?”

王氏擦了擦眼淚:“昨夜,他似乎接到了一封信,看完後神色有些凝重,但並未對我提起信中的內容。”

宋慈立刻讓人搜尋李元的房間,很快在書案下找到一封未燃盡的信。信中簡短地寫著:“明日酉時,北城門外,勿誤。”

宋慈心中一動,這信似乎是在約李元去某處,但為何他至今未歸?這其中必有蹊蹺。宋慈決定前往北城門外一探究竟。

狄青主動請纓隨行,二人帶著幾名衙役前往北城門外的荒野。他們四處搜尋,很快發現了一些雜亂的足跡,似乎有過爭鬥的痕跡。沿著足跡不遠處,他們在一片草叢中找到了李元的鞋子,鞋底沾滿泥土。

宋慈蹲下仔細檢視,發現草叢旁有一條小徑,似乎通往更深處。於是他帶領眾人順著小徑繼續前行,最終在一片廢棄的老宅內,找到了被困在地窖中的李元。

李元面色蒼白,但見到宋慈時,眼中閃過一絲希望:“宋大人,多謝您救我!”

宋慈連忙將他扶起,問道:“李元,究竟發生了何事?為何你會被困於此?”

李元喘息片刻,回憶道:“昨夜,我收到一封信,署名是我一位故友,邀我今早北城門外相見。我不疑有他,便如約前往。可到了那裡,才發現是一場騙局,有人用迷香迷暈了我,將我帶到這處地窖中。”

“那些人可曾對你言明目的?”宋慈繼續問。

李元搖頭:“他們只說要等‘大事’完成後再處理我,其他的便一概不知了。”

宋慈眉頭緊鎖,顯然這背後隱藏著更大的陰謀。他立即下令封鎖周圍區域,搜捕嫌疑人。然而搜查過程中,狄青在老宅的一間密室內,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裝置和符咒,似乎與某種邪教儀式有關。

宋慈審視這些物件,冷峻地說道:“看來,這不僅僅是一起綁架案,極可能牽涉到一個更大的秘密組織。”

他決定徹底追查這股邪教勢力的根源。為此,宋慈暗中派人打探城中近期的異常活動,同時加強對李家的保護,防止敵人反撲。

數日後,情報顯示,城中有幾名陌生人頻繁出入一些偏僻的宅院,行跡可疑。宋慈安排狄青喬裝成商賈,接近這些人,設法打入他們內部。

經過數天的接觸,狄青成功獲得了他們的信任,得知這些人是一個自稱“暗影教”的成員,專門透過綁架商賈進行斂財,並利用這些財物資助他們的秘密活動。

宋慈得知這一情報後,迅速佈置行動,將“暗影教”的主要成員一網打盡。這次行動震懾了城中的其他不法分子,也讓百姓們再次見識到了宋慈的智慧與果敢。

案件告破,李元對宋慈感激不盡:“宋大人,若非您及時相救,我恐怕凶多吉少。李家上下,感恩不盡。”

宋慈淡然一笑:“這是我分內之事。但願此後商道平安,百姓無憂。”

狄青讚歎道:“大人,每次出手,必然讓黑暗無所遁形。”

宋慈輕輕點頭:“世間自有正道,我們所做的,便是為正道掃清障礙。”

幾日的平靜讓城中恢復了往日的安詳。然而,宋慈的心中依舊存有隱憂。正當他準備整理近日的案卷時,一名面色焦急的老者匆匆來到衙門,直奔宋慈而來。

“宋大人,小民是城外劉家村的村長劉山,求您為我村主持公道!”老者雙膝跪地,語氣哽咽。

宋慈連忙將他扶起,溫聲問道:“劉村長,發生何事?請細細道來。”

劉山抹了抹眼角的淚水,急切道:“村中有一口老井,井水清甜,乃全村賴以生存的水源。但近半月來,井水忽然發黑,村中多人飲用後病倒,還有兩人不幸身亡。小民懷疑有人蓄意投毒,懇請大人徹查此事。”

宋慈聽罷,眉頭緊鎖。水源中毒事關重大,若真有人蓄意為之,後果不堪設想。他當即決定前往劉家村調查。

抵達劉家村時,村中瀰漫著一股陰鬱的氣息,村民們神色惶恐,遠遠望著宋慈一行人,彷彿看到最後的希望。

宋慈察看了那口老井,發現井水呈現出一種奇怪的深綠色,散發出淡淡的惡臭。他吩咐狄青取樣回府化驗,同時召集村中長者,詢問近來村中有無可疑之人或事。

一名長者沉思片刻,說道:“大人,前些日子村外曾來了一個算命先生,自稱能為村裡驅邪消災,許多村民都去求他算命。”

“此人何在?”宋慈問。

“他只在村中停留了幾日,之後便不知所蹤。”長者答道。

宋慈心中一動,似乎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息。就在此時,狄青匆匆趕來,帶回了化驗結果:“大人,井水中含有一種罕見的毒草成分,這種草在一般草藥店中極難尋得,且毒性極強,少量便可致命。”

宋慈冷靜分析,推斷此毒草可能被人為投放。他決定從那個算命先生入手,查清他的來歷。經過一番走訪,宋慈得知那名算命先生姓何,平日行蹤不定,但有人見過他與城中的一名藥商來往密切。

宋慈立即帶人前往藥商處探查,藥商見到宋慈時,顯得有些慌亂,支支吾吾不願多言。然而,宋慈早已察覺其心虛,命狄青將其帶回衙門審問。

在嚴密的審問下,藥商最終承認,他曾與何某合作,從深山中採集毒草,並將其賣給何某。何某自稱要用毒草為某個儀式驅邪,但藥商並不知其具體用途。

宋慈命人全力搜捕何某,經過幾天的追查,終於在城外的一間破廟中將其抓獲。經過一番審訊,何某供認,他因不滿村民對他的輕視,便心生怨恨,決定以毒草報復。

案件水落石出,宋慈將何某依法治罪,劉家村的井水問題也得以解決。村民們紛紛感謝宋慈,為他立碑銘記他的公正與仁愛。

宋慈站在村口,望著漸漸平復的村莊,心中不禁感慨:“一口井,維繫著全村的生計。世間的每一個微小角落,都有它的故事與牽掛。”

狄青在一旁點頭稱是:“大人,這口井因您的明察而重獲清澈,而我們所做的一切,便是讓更多的人過上安寧的日子。”

宋慈微微一笑,目光深遠:“世間無小事,公正無邊界。”

劉家村的案件告一段落後,宋慈帶著衙役返回府衙,然而還未踏進大門,就有一名軍士匆匆而至,神情緊張:“宋大人,邊境急報,邊關城鎮突發一連串離奇命案,鎮民人心惶惶,請求您前往查明真相。”

宋慈當即決定啟程,邊關事關國之安危,決不能掉以輕心。與狄青商議後,他們帶上數名衙役和隨行文書,日夜兼程趕往邊關的寧州。

抵達寧州時,夜幕低垂,城鎮籠罩在一片詭異的寂靜中。街道上幾乎看不到行人,家家戶戶閉門不出,唯有衙門前的燈籠微微搖曳。

宋慈進入衙門,見到一名鬚髮斑白的知州王大人,王大人見到宋慈,連連拱手:“宋大人,您來的正好!此案神秘莫測,已讓我焦頭爛額。”

宋慈問明案情,原來,寧州城中已接連發生五起命案,死者皆為城中富賈或官員,案發現場無明顯打鬥痕跡,死者似乎皆因心悸而亡,屍體上卻無任何外傷。

“死者生前可有異樣表現?”宋慈細問。

王大人點頭:“有些死者生前曾言夢中被人追殺,醒來後便心神不寧,幾日後即暴斃。”

宋慈暗暗思忖,這似乎不是單純的兇殺案,而更像是一場針對特定人群的連環謀殺。為了查明真相,他決定親自檢視幾名死者的屍體。

在停屍房中,宋慈細細查驗每具屍體,發現他們的面色均為慘白,眼中似乎有未消散的驚恐之色。經過仔細檢查,他在死者的指甲間找到了一些微小的針孔痕跡。

“這並非自然死亡,而是中毒所致。”宋慈斷言。

“毒?”王大人驚訝道,“可城中無人見到兇手行兇,且未發現任何可疑之物。”

宋慈微微一笑:“兇手極可能使用的是一種極細的毒針,這種針在夜間施以極細微的動作,便能輕易殺人於無形。”

他當即命人搜查城中可疑之人,尤其是那些擅長制針和毒物的匠人。經過一番探查,一名曾在江湖上頗有名氣的刺客被帶到了衙門。

刺客名為石凌風,出手極為狠辣,但近年似乎銷聲匿跡。宋慈親自審問,石凌風冷冷一笑:“宋大人,您的智慧果然過人,可這次,你恐怕猜錯了。我早已金盆洗手,與這些命案無關。”

宋慈並未被他的話迷惑,而是繼續追問:“你既已隱退,為何又回到寧州?”

石凌風無奈嘆道:“我回寧州,只是為了探望老友。至於命案,我的確無能為力。”

宋慈將他暫時拘留,決定另闢蹊徑。他派人調查每名死者的社會關係,發現他們生前曾與一名商人柳遠來往密切,而柳遠正是近期唯一一位未受襲擊的富商。

宋慈覺得此人十分可疑,於是親自前往柳遠的府邸。在一番探查後,他發現柳遠的書房中隱藏著一些極為精巧的毒針工具,以及一些關於死者的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