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宋慈召集衙役們進行調查,重點搜尋西林周圍的可疑人物。他們發現,城中近來確有一批陌生人出沒,這些人行動詭秘,多在夜間活動。
“這些陌生人,很可能就是擄走張僕的幕後黑手。”狄青分析道,“我們需設法找到他們的落腳點。”
宋慈點頭:“加強巡邏,尤其是在夜間。設法捕獲其中一人,以獲取更多資訊。”
當夜,宋慈親自帶領衙役們巡邏城中。果然,他們在城南一條偏僻的小巷中發現了幾名形跡可疑的男子。宋慈示意衙役們包圍,迅速將其中一人擒獲。
被擒的男子面色猙獰,拒不招供。宋慈冷靜地對他說道:“你若坦白從寬,可減輕罪責;若一意孤行,定將罪加一等。”
男子眼中閃過一絲恐懼,最終開口:“我們受命於一位大人物,他要我們查探劉府的秘密,務必取回一樣東西。”
“什麼東西?”宋慈追問。
男子支支吾吾:“我也不知詳情,只聽頭領說,劉府藏有一件至關重要的東西,事關重大。”
宋慈意識到,這場陰謀背後,可能隱藏著一個更大的秘密。他決定追查到底,以揭開這場迷局的真相。
隱秘之物
宋慈將那名男子帶回衙門關押,並下令嚴密看守。他心中暗自思忖:“劉府究竟藏有何等秘密,竟引得如此多的勢力覬覦?”
翌日一早,宋慈再次前往劉府,面見富商劉恆。劉恆見到宋慈,神情顯得有些不安,似乎有所隱瞞。
“劉老爺,”宋慈開門見山,“在下昨夜擒獲一名圖謀不軌之人,他供稱,劉府藏有一件事關重大的東西。請問,這究竟是何物?”
劉恆臉色微變,遲疑片刻,終於低聲道:“大人,此事非同小可。這件東西,是我先祖遺留之物,一直秘而不宣。”
“是何物?”宋慈追問。
劉恆嘆了口氣,從書房中取出一個精緻的木匣,輕輕開啟。匣中是一卷陳舊的羊皮紙,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文字,似乎是一份古老的地圖。
“這是……地圖?”宋慈目光一凝。
劉恆點頭:“據先祖所言,這是一幅寶藏地圖。相傳,這寶藏是宋初年間某位王爺的私藏,因戰亂而埋於城外某處,至今無人找到。”
宋慈細細端詳地圖,發現上面的標註極為複雜,非得解開謎題,方能找到真正的寶藏所在。
“劉老爺,這幅地圖除了你,還有誰知曉?”宋慈問道。
“唯有我的妻子和管家知情。”劉恆答道,“但近日府中多有風聲走漏,怕是有人窺探已久。”
宋慈沉思片刻,決定將地圖暫時帶回衙門,以免再生事端。同時,他著手調查劉府內部,試圖找出內鬼。
宋慈安排衙役暗中監視劉府的動向,不放過任何細節。經過幾日的觀察,他發現管家行跡可疑,常與外人接觸,似乎有意避開眾人視線。
“管家果真有問題。”宋慈與狄青商議,“我們需設計一計,引蛇出洞。”
當晚,宋慈佈置了一場局。他故意在衙門內放出訊息,稱地圖已解開謎題,即將帶人前往寶藏所在地。訊息迅速傳遍城中,掀起一陣暗流。
不出所料,管家夜半悄然離開劉府,與一名陌生男子接頭。宋慈與狄青跟蹤其後,發現他們正商議如何搶奪地圖。
“今夜行動,務必將地圖奪回。”男子低聲說道,“若不成功,後果自負。”
管家點頭:“一切照計劃行事。”
宋慈心中冷笑,待他們行動時,便可一網打盡。
夜深時分,管家與幾名同夥潛入衙門,試圖奪取地圖。就在他們即將得手之際,宋慈帶領衙役們從四周圍住,將他們全部擒獲。
“管家,你的戲碼到此為止了。”宋慈冷冷道。
管家面如死灰,哀聲道:“宋大人,小人一時糊塗,求您寬恕。”
“與其求我寬恕,不如將幕後主使供出。”宋慈逼問。
管家顫抖著供出背後的黑手,竟是劉府的一名遠房親戚,此人覬覦寶藏已久,便指使管家裡應外合,企圖據為已有。
宋慈立即派人抓捕那名親戚,並將案件稟報朝廷。經過審訊,眾人伏法,寶藏地圖也被朝廷收繳,作為國家財產。
劉恆對宋慈感激不盡,感嘆道:“若非宋大人及時出手,劉府恐怕已被毀於一旦。”
“劉老爺不必客氣。”宋慈謙遜道,“這是我分內之事。正因如此,世間才得以公道存焉。”
案件告破,城中再度恢復平靜。宋慈佇立在衙門口,望著遠處的晨曦,心中暗自警醒。
“世事如棋,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他喃喃道,“唯有心懷正義,方能步步為營。”
這時,一名差役快步跑來,稟報道:“大人,城西出現一樁奇案,有人神秘失蹤,至今未歸。”
宋慈目光一凜:“走,城西一探究竟。”
城西疑雲
城西的集市向來熱鬧非凡,可最近,街頭巷尾卻瀰漫著一股詭異的氣氛。宋慈帶著狄青和幾名衙役,迅速趕往失蹤案的現場。
失蹤者是一名年輕的貨郎,名叫林峰,常年在城西經營小本生意。林峰為人和善,從不與人結怨,可他卻在三日前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宋慈一行來到林峰的住處,發現屋內陳設簡單整潔,但有一絲異常吸引了他的注意——一張木桌上放著一封未及送出的信。
“這信是誰寫的?”宋慈問道。
林峰的鄰居李大嬸嘆了口氣:“這是林峰寫給未婚妻的。兩人原定於下月成親,可如今他不見了,未婚妻哭得幾乎暈厥。”
宋慈開啟信件,細讀一遍,發現內容並無特別之處,只是一些日常的問候和對未來的憧憬。然而,他卻在信紙的角落處,發現了一道淡淡的泥痕,似乎是無意間蹭上的。
“這泥痕不同尋常。”宋慈低聲道,示意狄青和衙役們繼續搜尋屋內其他線索。
不多時,狄青從床底翻出一雙沾滿泥土的鞋子,與信紙上的泥痕如出一轍。宋慈仔細檢查鞋底,發現泥土中夾雜著細小的碎石,似乎來自某個特定的地點。
“這鞋子是林峰常穿的?”宋慈問李大嬸。
李大嬸點頭:“是的,大人。這鞋子他幾乎天天穿著,可這幾天我倒沒見他穿過。”
宋慈思索片刻,吩咐衙役帶上鞋子,準備前往城西的郊外一探究竟。
宋慈和狄青一路沿著泥痕指引的方向,步行至城西郊外。這裡山巒起伏,道路崎嶇,鮮有人至。走了一段路後,宋慈在一處小路口停下腳步。
“你看,地上這些腳印,似乎就是林峰的。”宋慈指著地上幾組重疊的腳印道,“而且腳印旁邊還有車輪印,說明他當時推著貨車。”
狄青點頭:“大人,這條路通往哪裡?”
宋慈眯眼望向遠處:“這條路通向一片廢棄的石礦場,幾年前就已荒廢。但林峰為何會走到這裡?”
他們繼續沿著小路前行,不久後,果然抵達了石礦場。這裡雜草叢生,石塊散亂,四周一片死寂。然而,宋慈卻敏銳地察覺到不遠處的一塊大石後似有動靜。
他示意眾人屏息靜氣,悄悄靠近。果然,他們在大石後發現了一輛貨車,車上還堆放著一些尚未卸下的貨物。
“這是林峰的貨車!”狄青低聲說道。
宋慈點頭:“林峰的貨車為何會留在這裡?我們四處搜尋,看能否找到他。”
他們在礦場中分頭搜尋,不久後,狄青在一處廢棄的礦洞口發現了被掩埋的痕跡。宋慈趕來檢視,果斷下令清理洞口。
清理完畢後,宋慈手持火把,小心翼翼地進入礦洞。洞內陰暗潮溼,瀰漫著一股異樣的氣味。他們沿著狹長的洞道前行,不多時,在一處洞窟內發現了昏迷不醒的林峰。
“林峰!”狄青驚呼,上前檢視。
林峰臉色蒼白,氣息微弱,顯然已經在此受困多時。宋慈立即讓衙役們將他抬出礦洞,回城醫治。
林峰被救回後,經過一番調養,終於醒了過來。宋慈前來探視,林峰感激不已。
“大人,感謝您的救命之恩!”林峰虛弱地說道。
“林峰,你為何會被困在礦洞內?”宋慈問道。
林峰迴憶道:“那日,我正準備出門,忽然有人找上門來,說有一筆大生意要談。我跟著他來到郊外,卻被人打昏,帶到了礦洞內。”
“那些人為何要囚禁你?”宋慈追問。
林峰搖頭:“他們沒有說明原因,只是問我關於貨物的事,還搜了我的貨車。我並不知他們想要什麼,便被關了起來。”
宋慈心中疑惑:“貨車上有什麼特別的東西?”
林峰答道:“都是些普通的貨物,並無異常。”
宋慈沉思片刻,決定派人再次檢查貨車上的貨物,看看是否有被人動過的痕跡。
衙役們對貨車上的貨物進行詳細檢查,果然在一袋穀物中發現了一塊奇異的石塊。石塊表面雕刻著古怪的符號,似乎具有某種特殊的意義。
宋慈將石塊帶回衙門,仔細研究後,發現這是某種古老的信物,可能與當地的一個傳說有關。傳說中,這片土地曾是某個古代部落的聖地,埋藏著無盡的寶藏,而這塊石頭便是開啟寶藏的鑰匙。
“難怪林峰會遭人惦記。”宋慈若有所悟,“有人誤以為林峰掌握了開啟寶藏的秘密,才對他下手。”
他隨即下令展開調查,追查石塊的來歷,以及那些劫掠林峰之人的身份。
幾日後,衙役們傳回訊息,城中有一股外來勢力,暗中打探與古部落相關的資訊,甚至曾向林峰打探貨物的細節。
宋慈分析:“看來這股勢力的目標正是這塊石頭。他們試圖藉此找到古部落的寶藏,牟取暴利。”
為了阻止這場陰謀,宋慈決定設計一個計策,將這股勢力引入圈套。他散佈訊息,聲稱自已已掌握了寶藏的線索,並將在特定日期前往挖掘。
那天夜裡,宋慈帶著狄青和一隊衙役,埋伏在礦場四周。果然,那些人聞風而動,偷偷潛入礦場,試圖尋寶。
宋慈一聲令下,衙役們四面出擊,將這夥人全部擒獲。經過審訊,他們承認受僱於一個神秘組織,專門尋找古代寶藏,以謀取暴利。
宋慈將這些人押解至州府,由上級處理,並將石塊送至朝廷,以防再起波瀾。
城中恢復平靜,林峰也迴歸正常生活。然而,宋慈心中卻始終警惕:“世間貪慾無止,唯有守護正道,方能長久平安。”
就在此時,一封信件送至衙門,信中透露了另一樁離奇的失蹤案。宋慈望著信件,神色一凜:“看來,又有一樁奇案待解。”
宋慈凝視著信中的字句,眉頭微蹙。信中提到,城北的書院裡有一名才子,名叫李文,幾日前在夜間離奇失蹤,至今未歸。李文才名遠播,擅長詩賦,深受學子們的敬仰。然而,這樣一個才子竟在無聲無息中消失,實在讓人費解。
宋慈決定親自前往書院查訪。在狄青的陪同下,他步入書院,見到了李文的同窗好友趙明。
趙明神情悲慼:“宋大人,李文失蹤那晚,他曾與我們同窗暢談至深夜。散席後,他便獨自返宿,誰料第二日便不見了蹤影。”
宋慈問道:“他失蹤前,可有異常之處?”
趙明思索片刻,搖頭道:“他一切如常,未曾流露任何異樣情緒。”
宋慈心中疑惑,帶著趙明前往李文的住處檢視。房間內整潔有序,似乎沒有爭鬥的痕跡,但宋慈注意到桌上一張未寫完的詩稿,詩中夾雜著幾句隱晦的詞句,似在暗示某種困惑或隱情。
宋慈拿起詩稿,反覆琢磨。狄青忍不住問道:“大人,這詩中有何玄機?”
宋慈輕嘆道:“李文的才情固然深厚,但這些隱晦的詞句,似乎透露出他內心的不安。他或許預感到了某種危險,但未能明確表達。”
趙明忽然想起一事:“大人,李文曾提到過一名神秘訪客,數日前拜訪他後,他的情緒變得有些低落。”
“這訪客是誰?”宋慈追問。
趙明搖頭:“他並未透露,只說是位素未謀面的文士。”
宋慈敏銳地察覺到,這位神秘訪客或許是揭開李文失蹤之謎的關鍵。他吩咐趙明仔細回想那位訪客的特徵,趙明描述道:“那人身材高挑,氣質儒雅,言辭頗具學問,但總有一絲若隱若現的陰鬱之氣。”
宋慈聽罷,決定以李文的詩稿為線索,追尋這位神秘訪客的蹤跡。
幾日後,衙役傳來訊息,有人曾在城北的一家書齋見過這位訪客。宋慈立即前往書齋,見到店主後詳細詢問。店主回憶道:“那位文士常來此購書,尤其喜歡古籍,但他行蹤飄忽不定。”
宋慈察覺這位文士並非尋常之輩,便佈下天羅地網,暗中監視書齋。果然,不久後,這位文士再次現身。宋慈親自帶人跟蹤,發現他前往了一處偏僻的宅邸。
宋慈示意眾人悄然靠近,藉助夜色隱匿行蹤。宅邸內傳出低沉的談話聲,宋慈仔細聆聽,分辨出其中一人正是失蹤的李文!
他心中一震,帶人衝入宅邸,將那文士和李文一同帶回衙門。經過審問,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原來,這位文士名叫齊韻,乃一隱世文士,對李文的才情仰慕已久,渴望與之深交。然而,齊韻卻心懷極端的佔有慾,害怕李文的才華被世人共享,便設計將李文引至宅邸幽禁,試圖與他長久相伴。
李文雖深感恐懼,卻不敢激怒齊韻,只能順從。然而,他暗中留下詩稿,盼望有人能解救他。宋慈的及時破案,令李文得以脫險。
案件了結,李文對宋慈感激不已:“大人,若非您慧眼如炬,恐怕我這條性命已難保全。”
宋慈淡然一笑:“世間才情如美玉,豈容被私囿。你應盡展所長,為國為民,不負大好年華。”
李文深受教誨,從此更加勤奮治學,詩名日盛。而宋慈,則繼續在他的職責中,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公道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