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與原創 小說中詩詞為作者原創(標註出處的除外)
目前皇上處於病中,儲君未立,四位王爺各有千秋,不管是想成為儲君,還是不想成為儲君,都被捲入到這個旋渦中。“難啊,生存好難呀,我只想有點小錢,吃好吃的,安生過日子,天天睡到日上三竿!不讓人睡覺真是罪過呀!”如風站著胡思亂想,只聽不遠處傳來太監的聲音,“皇后娘娘駕到。”眾人趕忙跪倒叩頭迎接,隨著皇后玉口一開的一聲免,眾人方敢起身。西芷王爺聽說親孃今天要來,特地一大早起來跑到皇廟外頭來迎接皇后,這位王爺一直陪同皇后娘娘走進皇廟,這位四皇子西芷王爺乃皇后娘娘的親生兒子,剛開始的時候,一直隨皇后娘娘留在宮內照顧皇上,這也是皇后娘娘期望親生兒子能夠給皇上老爹留下好印象,為的當然是權傾天下,開始皇上卻誰也不見,皇后這才把西芷王爺也送到了皇廟,今天皇后一是來還原,二是來把西芷王爺帶回皇宮的。若是其他皇子做了下一任皇帝,她這個太后豈不是被架空了,單單衝著這一點,皇后也是要爭這個皇位的。四皇子是皇子中最小的一個,老么都是被寵著長大的,尤其他又是皇后娘娘的兒子,皇上倒是很喜歡這個兒子,無限寵愛,從小到大,四皇子的日子過得要多舒坦有多舒坦,只可惜皇上對四皇子的喜歡只是怡情而不是承志。人謂長子承志幼子怡情,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認為長子長孫佔盡天時,是上天的恩賜,通常家裡第一個孩子也是父母精力體力最旺盛的時候的結晶,第一個孩子都會享受到初為人父人母的精心照顧,因此第一個孩子無論從身體到智力到性格都享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先機,所以歷朝歷代一直推崇長子長孫。無論什麼家庭裡面最小的孩子通常都是在父母年齡相對大的時候出生,這個孩子的後面再沒有小孩子了,這個時候的父母已經通常都會功成名就,不再為生活奔波了,最後一個孩子就是用來承歡膝下的。家庭是任何社會最小的單元體,家庭也是最小的社會,一個人在家庭中的位置決定了他將來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老大佔盡所有的先機,敢於做主,願意成為任何一個社團的主導者,通常也會承擔更大的責任;老二處於中間地帶,初為父母的新鮮勁已經過去,下一個孩子可能馬上就要到來,老二的位置僅是存在而已,老二的位置看到前車和後轍,一切盡收眼底,一切瞭然於心,可是一切似乎都與他無關,老二通常都是自已長大的,所以老二的性情更冷一些,卻更能看透世事,但是若真想做事情,掌控欲又會非常強。老三還好一點,老三不是和老四一起長大,就是和老大一起長大,老三反正是在群體中長大,長大後會比較適應群體的生活。老四或者老么,就是家裡的寶貝,大家的團寵,父母膝下的承歡的幼崽,老么無論到哪裡,都有點自來嬌,這也是環境的產物。這四皇子就是最小的一位皇子,四皇子本人除了有點任性,也沒有被寵壞,只是到底是沒有吃過苦,沒有歷經過坎坷,溫室裡長大的公子哥,缺乏毅力恆心堅韌和操控大局的殺伐決斷。然而皇后不甘心,費盡心力地要把西芷王爺扶持到皇帝的寶座。太過強勢的皇后,太過精明的母親,兒子或是懦弱,或是一顆長不大的小孩心性。老言古語:十分能耐使七分,留下三分壓子孫。母儀天下,高高在上,皇后又豈會把這種民間俗理放在心上。皇后今年四十五歲,保養得當,真真只像一位三十左右的美婦人,舉手投足雍容華貴,眼底眉梢除了霸氣也略帶點風騷婉約,再加上城府心計和手段,難怪,美女如雲的後宮皇后始終是最富貴的牡丹。
皇后領眾人誦經祈福完畢,青瓷師太安排皇后稍事休息,皇后略喝了半盞茶,然後命太監把皇上賞賜眾人的禮物下發給眾人以示寬慰和嘉獎,並告知各位女眷,皇上的龍體已經大好了。聽到這個訊息,眾位女眷精神為之一振。各位女眷每人一百兩白銀,其餘的賞賜則按照各自府邸的等級分發,各位女眷都拿到了各自的獎賞,她們自然是歡天喜地,眾人趕緊跪下叩謝皇恩浩蕩。這些女眷在這皇廟呆了十個月的時間,她們既害怕沒有機會走出皇廟,因此時常憂慮,年紀輕輕的媳婦們誰願意守在這種情慾寡淡的地方呢,看這情形,似乎很快就可以走出皇廟,終於可以回到各自的府邸,她們為自已開心遠遠勝過為皇上龍體康泰。其實每個人都是時刻想著自已的,誰會為別人著想呢,所有的關照要麼是人際關係的產物,因為關係好而關照你,沒有關係背景的關照只能說大部分都是虛情假意或者意圖建立回報的禮尚往來吧。關係是濃重的傳統,傳統逐漸被人們認可,然後經過一定長時間的積澱與沉積,最後形成了不用約定的約定俗成,這便是文化。關係是這個民族的根基,傳統和文化,這個民族就在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中經營著這個群體,這個朝代無論是朝堂之上,還是民間鄉野,都是以關係為中心的。親族有親族的關係團體,鄉里有鄉里的關係團體,鄰居們又鄰居們的關係團體,一切都是按照關係建立起來的,這些人便活在關係編起來的網中。沒有人是漏網之魚,漏網之魚必死無疑,整個朝代都活在關係之中,哪一個敢破例,恐怕只有死路一條。所有人都在蠅營狗苟,所以人都以自已的關係網而驕傲,所有人都被網羅在這張大網裡。這些女眷都是各個府邸不受待見的那些人,但是即使這樣,她們也不想呆在這個廟堂裡,也許任何一個人都想回到家裡吧,因為家裡有安全感,無論這個家對你個人是好還是不好,只要想起家,便感到希望。也許很快她們的府邸就會派人來接她們,今日的她們會在廟堂再居住一些時日,這些女人在一起廝混了十個月左右,快要到分別的時候到還是有些不捨,她們之間彼此交換這居住地址,互相約著什麼時候見面。這個時候,皇后命太監拿出聖旨,眾人趕緊跪下接聖旨。太監宣讀聖旨,聖旨內容大致如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丞相乃受奸人陷害,現已查清事實,前丞相一家無罪,前丞相之孫擢升為侍郎,以茲補償。眾人聽了聖旨,方才曉得是為前丞相一家平反,這裡的直接受益人便是青瓷師太,青瓷師太起初愣怔了片刻,然後趕緊跪謝皇上隆恩。眾位女眷在這裡待了十個月左右,她們一直蒙受青瓷師太的照顧,因此眾位女眷都走到青瓷師太面前恭賀她沉冤得雪,青瓷師太一一回禮。這個時候,一直住在廟裡的三位皇子都趕來給皇后請安,皇后溫和地和他們聊了幾句,特意問了南清王的傷勢,並囑咐他好生養著。旁邊的四皇子見到哥哥們似乎很高興,竟然請求皇后也讓他多幾日留在皇廟繼續為父皇祈福。皇后溫柔地拉過四皇子,輕聲道,“皇兒,皇父還在宮裡等你照顧呢,咱們回宮吧。這裡事情交給皇兄們吧。”太監們在前面開道,皇后鳳輦和西芷王爺的轎子緩緩離開皇廟,直到那轎子只剩下一個圓頂時,眾人方才平身。正月十五的月亮格外的圓,天涯共此時,卻是各懷心腹事。
且說青瓷師太今日舉止有些反常,聖旨已下,闔家平反,本該是天大的喜事,可是青瓷師太臉色卻不是很好,眾散了之後,青瓷師太進入密室之內清修,第二日早晨才出來。今天是正月十六,眾人依舊要接著祈福,只不過局勢日漸明朗,希望在前,這些女眷的心情也變得好了很多,連同腳步也輕盈了好多。正在青瓷師太帶著女眷們和女尼們要進行誦經祈福的時候,外面突然有人來報,聖旨到,請青瓷師太前去接聖旨。青瓷師太急忙來到皇廟前面的大廳,只見來人正是皇上身邊的紅人大太監胡榮。通常傳聖旨這類跑腿的事情都由小太監們去做,胡榮是內侍總管,通常只負責照料皇上,今天大總管本人來傳聖旨,眾人都有些意外,眾人跪下接聖旨,胡榮宣讀聖旨。原來是皇上召青瓷師太進宮,與其侄子青子衿見面團圓,而且要青瓷師太即刻進宮,青瓷師太領旨謝恩後趕忙去收拾準備。原本緊張的眾人此刻也放鬆下來,連續兩天,兩道聖旨,看來皇上的身體已經沒有大礙了,看來她們自已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一分。青瓷師太收拾好東西隨著太監總管進了宮,這些女眷們今明兩日可以放個假,不用進行祈福了。想想這青瓷師太,半輩子孤身一人在這皇廟守著青燈古佛,又頂著叛國家眷的罪名,過得該有多麼不容易呀!如今能夠和家人團聚,眾人都替她高興。青瓷師太原本是丞相家的千金小姐,身份何等尊貴,可惜遇到了那樣的負心郎,又遭逢家庭鉅變,好歹保住一條命,但是終歸落到廟堂裡孤身一輩子。只能徒然感慨,命運弄人,造化弄人!青瓷師太和胡榮來到宮裡,青瓷師太被帶到一個地方坐著等候,胡榮則去稟報皇上。不大一會兒功夫,有小太監過來領著青瓷師太去見自已的侄子青子衿。青瓷師太從十八歲開始在皇廟落髮出家,如今已經十八年沒有見到任何家人了,她十分激動,以至於雙手有些顫抖,她把自已的雙手掩藏在寬大的衣袖裡面,不過她的雙腿也是有些哆嗦的,她做夢也想不到有這一天。這些年來,她蟄伏在皇廟裡面,吃齋唸佛,實際上她的心裡是憤恨的,她的恨這麼多年一直沒有減少。她一直期盼著有朝一日能夠替整個家族報仇,讓整個家族沉冤得雪,然後她便了此殘生。這一天來了,來得那樣突然,她還沒有準備好,這一天就這麼快,這麼突然地來了,老天啊,有些時候真是好笑,這是願意捉弄人。她蓄意準備了很多年,不惜紆尊降貴地投靠皇后,不惜斷了清修的功德去為皇后撈取情報,皇后也承諾西芷王爺登上皇位的那一日便是青瓷師太一家沉冤得雪的日子。青瓷師太苦苦地等待,將仇恨埋在心裡,為皇后做著違心的勾當,這一切辛勞,一切苦楚,一切罪孽,青瓷師太都願意承擔,可惜的很,什麼都沒排上用場,什麼都沒用上,什麼都沒做,她的家族就被平反了,那麼她的那些將近二十載的仇恨,那些籌謀,那些日夜的苦求,又算什麼!老天啊,誰又知道你的安排。青瓷師太懷著極其複雜的心情跟著小太監來到一個偏殿,青瓷師太的侄子在那裡等候著,一個十八歲的少年,青衣長衫,欣長地站立在那裡,他就是青瓷師太的侄子,青子衿。這是個有詩意的名字,有著美好的寓意,源自《詩經·鄭風·子衿》,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句話是用來思念愛人或者友人的,大致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繞在我的心間。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麼不主動給我音信呢?思念是一種人世間一種美好的感情,無論是愛人,友人還是家人,都在思念中變得愈來愈美好。青瓷師太一家人自從分開如今已經十八年,青子衿出生的時候,整個家族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分崩離析,所有人都籠罩在愁苦之中,他的父親也就是青瓷師太的兄長接著這個孩子的名字表達了對父親和家人的無限思念。青子衿看到姑姑走過來,連忙迎上去跪倒在地參見姑姑,此刻的二人已經再難抑制自已的感情,二人在這偏殿放聲大哭。小太監見狀,悄悄地走了出去,把門關好。姑侄二人哭了很長時間,青子衿為姑姑擦了擦眼淚,然後把姑姑攙扶起來坐到椅子上,他給姑姑倒了一杯茶,然後重新參拜姑姑。青瓷忍著淚水,說道,“快起來,長這麼大了!兄長可還好?”青瓷師太急切地問著。“姑姑放心,父親身體很好,此刻應該正和母親妹妹準備進京呢,過些時日父親就到京城了,到那時候,姑姑和爹爹就能見面了。”青瓷聞言,稍微欣慰了些。“姑姑,我已經被提拔為侍郎了,過幾日就任職了。”青子衿為了讓姑姑高興,趕忙把這個好訊息告訴姑姑。青瓷微笑著連連點頭,嘴裡不停地說著,“好好好。”
青瓷師太打量著眼前這個青衣長衫的青年,身材修長,容貌俊朗,劍眉朗目,長得更像哥哥年輕的時候。“姑姑,前幾日我已經見過皇上了,皇上把當年的真相都告訴我了。當年祖父並不是真的私通敵國,祖父當時這麼做也是為了保住皇上的皇位。當時皇后一族利用半個朝堂的勢力逼迫皇上殺了祖父,然後逼迫皇上封他為宰相,並逼迫皇上娶了他的女兒。皇上迫於當時的形勢,不得已和祖父演了一齣戲,平息了當年潛伏的叛亂,也保住了皇位。皇上這麼多年運籌帷幄,就是想要逐漸瓦解皇后一族的勢力。”青子衿說到這裡,看了看姑姑,他見到姑姑臉色煞白,就對姑姑說,“姑姑,您怎麼了?是不是太累了,坐下休息一會。”青子衿扶著青瓷師太坐下,青瓷師太緊緊抓著青子衿的手臂問道,“你說什麼,是皇后一族陷害我們家族?”青子衿看到姑姑的臉色越來越差,他說道,“是啊,姑姑,確實是皇后一族陷害咱們家族。你看,這是祖父的血書,皇上給我。”青子衿說著從袖子內拿出一封寫在絹帛上的血書。青瓷師太接過來看了看,確實是父權的字跡,青瓷師太小時候得父親親自教授,因此對父親的字跡熟悉得很。青瓷師太讀完這封信,淚流滿面,拿著信的手指不斷哆嗦,神情非常複雜,信上所言和青子衿剛才說的差不多。青子衿開始勸慰姑姑,“姑姑,別難過了,我們一家人很快就團圓了,我以後說不定還會有個好前程可以光耀門楣呢。”青子衿拿過茶杯,雙手遞給青瓷師太,“姑姑,喝點水,這麼多年,您受苦了。”青瓷師太接過水杯,勉強喝了一口水。青瓷師太歇了一會兒,慢慢地捋清楚思路,慢慢地回想這些年發生過的那些事情,臉上的表情非常複雜,有痛苦,有欣慰,有落寞,難言的痛苦似乎在折磨著青瓷師太。過了很長時間,青瓷師太突然開口問青子衿,“皇上可還說了什麼?”青子衿看了看青瓷師太的臉色,欲言又止,青瓷師太知道皇上肯定有話說,只說了一個字,“說。”青子衿這才小心翼翼地說,“姑姑,皇上說,讓姑姑放下往事,不要為皇后做事了。”青瓷師太聽聞這句話,臉色瞬間失去了血色,痛苦地緩緩閉上了雙眼。青子衿就那樣默默地站在後面,不去打擾青瓷師太。此時的青瓷師太啊,心裡五味雜陳,自以為是的籌謀都在別人的監控之中,自已所謂的血海冤仇不過是皇權爭鬥的工具,最可笑的是自已居然投靠殺父仇人為皇后做事。這位當年才貌雙全名震京城的女子,隱忍了那麼多年只是想給父親報仇。一切的恩怨就在這樣輕飄飄的幾句話中被化解了,那麼多年苦苦的隱忍算什麼,那麼多年昧著良心為皇后所做的一切又算什麼,她的仇恨,她的籌謀,她的隱忍,她的苦楚,她的青春,她的才情,她的際遇,她的一生,都活成了一個笑話!一個天大的笑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不只有權力,還有老天!當晚青瓷師太留宿皇宮,第二日,青瓷師太面色平靜地回到了皇廟,每日繼續主持著皇廟的祈福誦經。又過了十幾天,青瓷師太的兄長和家人都到了京城,青子衿來皇廟接青子衿去與父親一家人團聚。青瓷師太在兄長家裡呆了一日,第二日回到皇廟之後,讓小尼準備香湯沐浴,然後關上門給兄長寫了一封信,然後派人送出去。青瓷師太沐浴之後,換了乾淨的僧袍,然後進入密室修煉。第二天早晨,小尼姑見青瓷師太沒有出來吃早飯,便去密室找青瓷師太。不久,整個皇廟,乃至京城都知道了,青瓷師太坐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