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城大戰早些時候的江南)
(廣和十年夏末)
隨著江南東部重要城市蘇靖城的淪陷,儘管叛軍在多個戰線上遭遇重創,沈崇嶽和邵恆並未輕易認輸,他們的反擊計劃已經悄然醞釀。江南戰局的天平雖略微傾斜,但戰火依然熊熊燃燒,局勢的最終勝負依舊懸而未決。
蘇靖城的失守讓沈崇嶽心急如焚,他意識到自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與邵恆聯手,聯合叛軍的餘力進行最後一搏。為了爭取時間,沈崇嶽命令全軍進入蘇靖城廢墟內,並加固防守,準備以廢墟為依託,進行一場決定性的巷戰反擊。
與此同時,張興莉得知敵人未曾完全放棄,意識到這場戰鬥的最終勝利並不那麼簡單。她召集了所有高階將領,在蘇靖城廢墟的戰後指揮所中進行深思熟慮的謀劃。韓玲作為她的重要副手,也參與了此次商議。張興莉低聲說道:“沈崇嶽不會輕易放棄,他必定會策劃一場反攻,目標就是把我們拖入持續的消耗戰中。”韓玲點頭表示同意,補充道:“他很可能會調動餘下的力量,選擇以較小的兵力引誘我軍的主力,然後趁機發起突襲。”
張興莉沉思片刻,臉色逐漸變得堅決:“我們不能繼續被動防守,必須採取主動進攻。”她轉向程恪等將領,“立刻加強對敵人的偵查工作,並準備調整戰略。我們要在沈崇嶽發起反擊之前,徹底瓦解他的力量。”她的計劃明確而果斷——在敵人準備反撲之前,徹底消除叛軍的組織能力。張興莉決定發動一次快速而精確的打擊,重點摧毀叛軍的指揮中樞。
她親自帶隊,透過夜間突襲的方式,直撲沈崇嶽的後方指揮所,打亂敵人的排程和反應。與此同時,韓玲將繼續牽制敵軍的後勤供應線,確保叛軍無法得到及時補給。
幾天後的午夜,張興莉率領精銳部隊悄然向叛軍指揮所推進。得益於之前的偵察工作,她對叛軍的防禦佈置瞭如指掌。夜幕下,張興莉帶著隊員們悄無聲息地穿過了重重敵軍陣地,成功潛入了指揮所附近。然而,正當她準備發起攻擊時,卻發現指揮所的周圍戒備異常,似乎早已做好了防範。
“看來我們被沈崇嶽料中了。”張興莉低聲說道,她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這個時候,韓玲從另一條線路潛入並傳來情報:“敵軍的反擊已經開始,沈崇嶽與邵恆聯手,意圖同時對兩條戰線發起夾擊。”
“我們沒有退路。”張興莉深吸一口氣,抬起手,命令隊員們準備迎擊。“即使敵人有所預料,我們也要摧毀他們的指揮體系。”
隨即,張興莉一聲令下,部隊突入敵軍指揮所,戰鬥頓時爆發。韓玲的訊息令她警覺,敵軍的反撲已悄然展開。兩股力量同時交織於戰場上,局勢再次變得撲朔迷離。
此時,劉遠亦在中路集結兵力,準備迎接叛軍的最後一搏。他透過巧妙的兵力調動,將主力分散佈置,試圖突破敵人可能設下的重重陷阱。而在西路的林中策,已經開始了新的攻勢,配合著東路的張興莉與中路的劉遠,聯軍開始向叛軍的核心區域推進。
夜色漸深,蘇靖城的廢墟中,張興莉的部隊與叛軍的精銳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儘管她已經早有準備,面對沈崇嶽和邵恆聯手策劃的反撲,局勢依然如同一個巨大的旋渦,隨時可能吞噬任何一個不慎的錯漏。
指揮所內,張興莉與她的高階將領們密切關注戰局的發展。隨著衝突的加劇,張興莉意識到,敵人並非單純的回擊,而是早已準備了一場全方位的反攻。這場戰鬥不僅關乎蘇靖城的勝負,更關乎整個江南戰局的走向。
張興莉眼神堅定,幾乎不容有一絲遲疑地命令道:“全軍繼續推進,摧毀敵人的指揮所,不能讓他們有喘息的機會。程恪,帶著你的部隊從東側壓制敵軍的補給線,防止他們再度集結力量反撲。”
程恪領命後,帶領部隊迅速向東側移動。與此同時,韓玲率領的特種小隊已經在背後悄悄向敵人的補給線發起了精準打擊。她的動作如同鬼魅,破壞了叛軍的運輸線和軍火庫,敵人的後勤系統幾乎癱瘓。
然而,就在聯軍逐步取得優勢的同時,沈崇嶽與邵恆顯然也有了自已的計劃。他們意識到,單純的防守和反擊已無法挽回局面,必須透過出奇制勝的戰術,打破張興莉的步伐。於是,兩位叛軍主帥開始調集殘存的兵力,準備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突圍。
沈崇嶽親自指揮主力部隊,運用靈活的游擊戰術和奇兵,試圖在聯軍未及察覺的瞬間,突破包圍圈。為了加大打擊的力度,他還命令邵恆從側翼發起夾擊,試圖透過分割聯軍力量,逐步削弱他們的優勢。
“不能讓敵人再有喘息的機會。”張興莉站在指揮所的高臺上,目光穿透了戰場的煙塵。她深知,敵人雖然屢屢反撲,但若能及時破敵主力,她必能一舉扭轉整個戰局。
隨著天色漸亮,戰鬥也進入了最為激烈的階段。叛軍的反攻逐漸逼近張興莉的陣地,雙方交火愈發頻繁,硝煙瀰漫。沈崇嶽和邵恆的聯合攻勢如潮水般湧來,聯軍的陣地開始出現了些許鬆動。
“這是敵人的全力反擊,我們必須頂住。”張興莉眉頭緊鎖,迅速下達命令,將所有主力部隊集中在前線。她心中清楚,只有一擊制敵,才能徹底摧毀叛軍的反撲希望。
此時,程恪帶領的東側部隊終於趕到戰場,張興莉立即指揮他們從側翼包抄叛軍主力。同時,韓玲帶領小隊成功炸燬了敵軍的一處軍火庫,造成了叛軍的巨大損失。
“勝負只在一瞬間。”張興莉的聲音透過戰場的喧囂,冷靜而決絕。她率領的聯軍在她的指揮下,發動了強勢反擊。隨著程恪部隊的加入,叛軍殘兵分散的小隊開始出現了崩潰的跡象,沈崇嶽與邵恆的精銳力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沈崇嶽站在戰場的高處,看到自已的部隊在聯軍的夾擊下陷入困境,內心的焦慮幾乎將他吞噬。他咬緊牙關,揮手指向遠方:“撤退,立即撤退!”可是,撤退已成定局,許多叛軍已無法順利撤離,部分部隊陷入了聯軍的圍剿之中。
張興莉見狀,果斷命令加速進攻:“不能讓他們逃脫!程恪,帶領你的部隊跟進,封鎖撤退通道!”聯軍的主力部隊緊緊追擊,重重包圍了叛軍的退路。
激戰持續數小時,戰場的硝煙幾乎遮蔽了整個天際。最終,叛軍的主力部隊在張興莉與程恪的協同作戰下被徹底消滅。沈崇嶽和邵恆雖然拼盡全力,但仍然無法逃脫敗局,最終死在了蘇靖城廢墟中。
在這場決定性戰役結束後,張興莉站在戰場上,眼中閃爍著勝利的光芒。然而,她深知,這場戰爭並未完全結束,叛軍的殘餘勢力仍舊強大,江南的最終勝利,還需更多的血與火來換取。
“繼續追擊,不能給他們任何翻盤的機會。”張興莉的聲音堅決而沉穩。她轉身向韓玲說道:“將我們的勝利訊息傳給劉遠和林中策,江南東側我軍已全面收復!
兩日之後,劉遠神情凝重地凝視著手中剛剛送達的戰報,心中五味雜陳。這份戰報所傳遞出的訊息既令人振奮又讓人憂心忡忡——西側與東側的大軍已然全面收復了那些曾經被叛軍牢牢掌控的城池。尤其是東側軍,在張興莉的率領下,不僅一路高歌猛進,更是成功地擊潰了沈崇嶽和邵恆那支苟延殘喘的殘餘力量。
然而,儘管眼前的戰局正逐步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且勝利的曙光似乎已經近在咫尺,可劉遠的面龐之上卻並未流露出哪怕一絲一毫輕鬆愉悅的神色。因為他心裡十分清楚,雖說叛軍之中最為強大的這兩支軍隊如今都已被剿滅,但整個江南地區叛軍的主力軍力其實依舊尚存。若要真正讓這片土地上燃燒已久的戰火徹底熄滅,就非得集結全部兵力去一舉殲滅那些剩餘的世家豪族所統領的軍隊不可。此時此刻,這場激烈戰鬥所產生的餘波仍然如同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向著四面八方不斷地蔓延開來。
劉遠靜靜地佇立在寬敞的指揮帳篷之內,目光緊緊地鎖定在那張攤開在桌面上、標註得密密麻麻的戰報之上。他眉頭緊鎖,雙唇緊閉,彷彿周圍的一切喧囂都無法打擾到他此刻內心深處的沉思。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緩抬起頭來,轉頭看向身旁同樣一臉嚴肅的諸位將領,語氣低沉而堅定地開口說道:“東西兩側的叛軍固然已經土崩瓦解、四處潰散,但咱們萬萬不可因此而心生懈怠!”
(廣和十年秋)
張興莉帶領部分士兵順利返回中部。她的臉色雖疲憊,但眼中透露出一股堅毅。一路上的戰鬥讓她深知,儘管叛軍的主力已遭重創,江南的局勢依舊不容樂觀。劉遠已在中部集結兵力,準備與她合力剿滅剩餘的叛軍主力,徹底摧毀江南的世家大族勢力。
“儘管叛軍的主力部隊已然潰散,然而那些世家大族所擁有的強大勢力卻未必能夠如此輕而易舉地被徹底瓦解掉啊!”張興莉靜靜地站立於寬敞而略顯簡陋的指揮帳篷之內,她那美麗且堅毅的雙眸緊緊地凝視著不遠處正陷入沉思之中的劉遠,緩聲說道:“我們必須要當機立斷、果敢出手,一鼓作氣將他們的核心力量給一舉消滅掉才行!唯有這樣做,才有可能真正杜絕這些人在未來的某一天裡重新糾集起來,再次掀起一場腥風血雨般的叛亂浪潮。”說到此處,張興莉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臉上流露出一絲凝重之色。
劉遠點點頭,沉聲道:“我已經調集了東側和西側的軍力,準備合力在中路發動總攻。你帶領的部隊加入,務必一舉摧毀這些地方豪族的殘餘勢力。”
張興莉心中早已做好準備。她知道,眼前這場戰鬥是決定整個江南未來命運的關鍵一戰。她帶領著她的部隊,迅速與劉遠的軍隊匯合,沿著叛軍的最後防線推進。中路的叛軍主力早已佈下重兵,但面對張興莉和劉遠的聯合攻勢,他們已無力迴天。
隨著戰鬥的推進,叛軍的陣地逐漸被聯軍突破。劉遠帶領他的精銳部隊深入敵陣,直撲叛軍的指揮所。張興莉則調動側翼兵力,牽制敵人的後方,並確保任何試圖逃竄的叛軍都無法順利撤退。
經過數日激烈的戰鬥,叛軍主力的指揮體系終於被徹底摧毀。那些原本依靠地方豪族的軍隊在聯軍的圍剿下紛紛瓦解,數以萬計的叛軍士兵被消滅或投降。張興莉和劉遠成功剿滅了江南最後一支叛軍,徹底摧毀了四大世家聯合士紳地主土豪的叛亂勢力。
然而,就在兩人鬆了口氣,準備迎接戰後江南的恢復工作時,一份急報從北方傳來。張興莉接過報信,開啟一看,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那份信件中寫著:北邊鎮國王已在三日前成功拿下幽州城,正在穩固北方戰線,準備向南擴充套件。
張興莉與劉遠的心情驟然沉重。幽州城的失守意味著什麼,他們兩再清楚不過。作為北方的戰略要地,幽州的淪陷不僅使得朝廷的關中防線告急,還意味著北方的鎮國王可能會趁機加大對北方的控制,甚至可能威脅到中原帝京的安全。
劉遠也接過信報,眉頭緊鎖,沉默片刻後道:“北方的局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我們雖然擊敗了江南的叛軍,但若北方的局勢不穩,江南即便恢復了安定,也難以安享太平。”
“我們必須儘快與我弟弟和朝廷取得聯絡,評估局勢。”張興莉低聲說道,眼中閃過一絲決然。
劉遠隨後又接著說道:“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當前的局面。江南雖平定,但貿然去往北方支援只會引得江南再次動盪,我軍必須留守江南時刻準備應對。”
張興莉靜靜地聆聽著劉遠的話語,她那美麗而聰慧的眼眸閃爍著思索的光芒。待劉遠話音落下,她微微頷首,表示自已獨自一人返回京城即可,其他人則繼續留守江南。這個決定並非輕率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果斷抉擇。
張興莉深知此次江南戰局的勝利意義重大,但她也明白北方的局勢同樣不容小覷。因此,她毅然決定親自奔赴帝京城,將這一喜訊告知弟弟以及朝廷上下。與此同時,她還期望能夠深入瞭解北方的最新動態,以便更好地把握全域性。
在張興莉的心中,一種隱隱的預感悄然浮現。她敏銳地察覺到,北方的戰局不僅僅關係到朝廷的興衰榮辱,更是有可能左右整個楚黨控制大涼未來的發展走向與格局。這種使命感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驅使著她毫不猶豫地踏上這段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征程。
“我們從未脫離危機,”張興莉走前對劉遠輕聲道,“戰鬥仍然沒有結束,大涼的皇帝早就沒有什麼作用了,現在我們首要是保護好百姓!只要百姓都站在我們這邊,那麼大涼就離滅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