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修行人越修越抑鬱?
不止抑鬱,還暴躁。
看誰都不順眼,看哪兒都不順眼。指天畫地,憤懣不平,口中滿是佛菩薩天尊真主,一副救世主模樣,於五濁惡世,出淤泥而不染,好一朵白蓮花,淨化人世間……
淨化不了,“教化”不了,於是乎,怨天尤人,瞅誰都像魔王波旬的子弟,都是下三道的化身與下場,不由唉聲嘆氣——世人難渡吶。一心渴求早日飛昇極樂世界。再不在這五濁大染缸待著了。哼。
沒有說別人。
說的就是我自已。
一點沒說虧。
原先只是有“我執”。
現在除了我執,
又多了個“法執”。
沒修行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一個快快樂樂貪財好色的俗人。
修行之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人也不是人。嘴巴里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心裡想得都不是這個世界的事兒。跟身邊人誰也沒有共同語言了,在網上到處翻找神神佛佛鬼鬼妖妖,邊發大願渡盡世人,邊嫌棄家裡那一位。
以前還能傾聽一下別人的看法,儒釋道當成哲學研究,馬L主義也可信奉,中西方思想都能接受,而修行之後呢?
日出東方
唯我教獨尊!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爾等愚人,可憐至極。
我的天老爺啊。
沒有人告訴,修行不是修別人,而是修自已。僅僅是修自已。
如果“修行”與“宗教”,成了貪、嗔、痴、慢、疑的“新工具”,成了刺向親友朋的大刀,修得曲高和寡,恭高我慢,洋洋自詡,再不會跟人好好相處,那麼,時間長了,怎能不抑鬱?
本來還沒那麼多自我攻擊與攻擊外界的花樣與把式。
現在可得了架勢與武器了。
自已把自已的路給斷了。給逼到了深山老林,懸崖峭壁,就差把自已放在廟裡,金身塑裝,高高在上,俯視萬千世人。
啊,我金光閃閃。
你若與我相同,你也金光閃閃。
你若與我不同,稍微與我不同,你便是那魔子魔孫。
沒說別人,就是說我自已。
可改了吧。
別改別人。就改自已。
相信世間萬物存在自有其存在的道理。
哪怕是愚蠢,幼稚,種種“汙穢”,不堪,悲傷,憔悴,也各自有它們的理由。
不得不存在,光明正大,名正言順的道理。
興小孩拉粑粑,還不興屎殼郎推糞球了?
就連上文裡“越修越傲慢”,“越修越抑鬱”,也有它的道理。
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認清了,無須慚愧。
亦無須討伐還在“攻訐”階段的修行人。
若討伐,即尚未脫離。
有沉迷於萬千“俗相”的,就有沉迷於“清淨空相”的,只要沉迷,便不得真。
沉迷怕什麼?
不苦就行。
苦怕什麼?
體驗就好。
但還有一部分越修行越抑鬱的,是步入了另一個怪圈。
他沒有看誰都不順眼,他看誰都順眼。
他修寬容,修大度,修慈悲。
他碰見豬叫豬菩薩,碰見羊,叫羊菩薩,不小心踩了個螞蟻,嚇得叫“螞蟻菩薩”。
他誰也不敢去說,誰也不願去得罪,唯恐失了自已的“菩薩心”,即便是面對諸如日本鬼子罪行累累的事兒,他也以“因果”概之,不討伐,無立場,忍氣吞聲,任人宰割。
活脫脫修出一個受氣包,一肚子窩囊氣。
搞來搞去,連正常人的喜怒情緒也不敢有了,壓抑成了膽囊炎,肝硬化。一摸滿肚子疙瘩乳腺結節。
沒有說別人,說得還是我自已。
這些心路歷程一個都沒落下。
總而言之,以上的倆越修行越抑鬱的原因就是——
該“菩薩低眉”的時候咱去“金剛怒目”了。
該“金剛怒目”的時候咱偏偏“菩薩低眉”。
……
整劈叉了。
能不抑鬱?
到底啥時候該金剛怒目,啥時候該菩薩低眉?
不好辨清。
不管是什麼宗,什麼教,什麼法門,只要“發心和結果”是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而作的,無論低眉還是怒目,大機率都是對的。
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心就是指向。
甚至都不需要特定的教派,老祖宗就傳下來修行的至理名言。
而金剛經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哪有什麼定法呢?
心在道上,暗合於道,就是真修行人,以菩薩心腸,霹靂手段,得民心,得人心,絕不會越修越抑鬱。
寫給自已,也寫給有緣人。